表界面结构是决定纳米材料性能的关键因素。以负载型催化材料为例,金属颗粒与氧化物载体之间形成的界面在许多重要反应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但如何调控这一活性界面,是当今科学界的一大挑战。金属颗粒在负载过程中与基底形成的界面具有随机性,负载完成以后目前也缺乏有效手段对界面进行“精修”,这使得精确调控颗粒与氧化物间的活性催化界面成了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经过近五年的研究,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丹麦科技大学的研究团队一起,利用环境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原位表征和第一性原理计算,对原子尺度下一氧化碳催化氧化过程中观察到的催化剂界面活性位点的可逆变化进行解析,理解了活性界面与反应环境之间的动态原位相关关系,最终提出并首次实现了界面活性位点的原子级别精准原位调控。这项成果对如何从机制出发自下而上的实现材料、器件结构和功能的精准调控和设计有着重要意义。该项研究于北京时间2021年1月29日,被国际顶级期刊《科学》在线刊登,这是以上三个团队继2020年1月24日之后再次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
浙江大学袁文涛博士、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朱倍恩博士和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方珂为共同第一作者;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浙江大学电镜中心王勇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高嶷研究员、丹麦科技大学Wagner教授和Hansen博士为共同通讯作者,浙江大学张泽院士、杨杭生教授、博士研究生欧阳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李小艳参与了该工作。
负载在二氧化钛表面的金颗粒是将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的重要催化剂,也是工业催化研究中的常见组合。浙江大学依托其擅长的原位环境电镜开展催化反应实验,通过原子层面的原位表征,首次发现两大现象:一是看到催化反应时金颗粒发生面内(外延)转动(约9.5°),首次通过可视化实验直观证明了活性位点位于界面。二是发现停止通入一氧化碳催化时,金颗粒又神奇的转回到原来的位置。为了完全确认转动现象,浙江大学实验团队更是从侧视与俯视两个角度进行了精细审慎的表征。之所以如此慎重,是因为这次看到的催化剂旋转现象,通常被人们认为是不可能发生的现象。因为金颗粒和二氧化钛结合在一起时形成了新的化学键,“焊接”非常牢固(有外延关系),即便是被高能量的电子束轰击也都岿然不动。
是什么化“不可能”成为了“可能”,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背后的机制是什么,这是否可以被利用来实现催化剂界面精确调控的梦想?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理论团队根据实验结果首先大胆猜测诱导颗粒转动的“元凶”是界面吸附的氧并就此推测进行了一系列的第一性原理及纳米尺度热力学计算。结果显示,界面缺氧状态下的颗粒与二氧化钛载体紧密结合的同时丧失了一定的吸氧能力,转动了一个小的角度之后的颗粒界面则能提供多且好的吸附氧活性位点。为了能更好的与吸附氧相结合,适应高氧环境,颗粒转动由此发生。而在界面氧被活化与一氧化碳反应之后,颗粒又回到了原有位置以便与载体紧密结合。
基于这样的理论认识,科研人员进一步提出了通过改变反应环境(更换气体环境与控制温度)来精确调控界面的设计思路,并最终在原位电镜实验中得以实现。
朱倍恩指出:“通常人们认为固体晶体是一种稳固的材料,对固体晶体材料的调控必须从其生长过程着手,一旦材料成型再要调控是非常困难的。就像一个乐高玩具,如果我们想要重塑其结构,我们必须进行拆解才能再构。但是,最近十多年的原位研究显示,纳米固体晶体材料远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硬”,而是更像橡皮泥一样具有很强的原位可塑性。”这些原位实验现象昭示了一种革命性的原位“智造”纳米材料的可能性,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是能合理预测其变化。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高嶷团队在最近几年着力原位理论新模型“从0到1”的建设,通过一系列理论模型的发展,论证了纳米材料从平衡结构到非平衡结构演化过程的可预测性(Phys. Rev. Lett. 2014, 112, 206101;Nano Lett. 2016, 16, 2628; Nature Commun. 2016, 7, 13574;Phys. Rev. Lett. 2019, 122, 096101;Phys. Rev. Lett. 2020, 124, 066101),同时在与实验合作中充分展现了理论模拟对原位实验现象从理解到设计能够起到的重要作用(Angew. Chem. Int. Ed. 2018, 57, 6464; Angew. Chem. Int. Ed. 2018, 57, 16827; Proc. Natl. Acad. Soc. 2018, 115, E3888; Nano Lett. 2019, 19, 4205; Nature Catal. 2020, 3, 411; Nature Commun. 2020, 11, 3349),并分别于2018年和2020年在《化学研究报告》和《德国应用化学》发表综述,总结了该团队的理论模型及在实验中的广泛应用(Acc. Chem. Res. 2018, 51, 2739; Angew. Chem. Int. Ed. 2020, 59, 2171)。在2020年初的《科学》杂志上,科研人员合作利用原位环境电镜和基于第一性原理的热力学研究,证明了二氧化钛表面水分子结构在不同反应环境中的可逆变化,为理解氧化物表面在真实条件下的催化机制提供了原子尺度的基本认识(Science 2020, 367, 428)。在本次的这个工作中,科研人员再次证明了利用反应环境原位精准调控材料功能表面与界面的可行性与广阔未来。
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中国科学院青促会、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上海超算中心、中国博士后基金、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共同资助和支持。
链接: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71/6528/517
图1. Au-TiO2界面的原子结构和电子结构 (图片来自Science)。
图2.温度和压力进行的Au-TiO2界面操控 (图片来自Science)。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纳米材料界面的原位精准原子级调控,成果再登《科学》!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2-14
相关话题/实验 环境 材料 浙江大学 结构
上海天文台参与的“基于高精度脉泽天体测量的银河系旋臂结构研究”喜获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21年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第三完成单位)张波研究员(第三完成人)参与的“基于高精度脉泽天体测量的银河系旋臂结构研究”项目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人类对银河系结构的探索历程几乎一直伴随着天文学的发展,从200年前威廉赫歇尔时代开始 ...上海天文台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2-14上海天文台科研人员牵头的COIN倡议组织发现银河系旋臂附近的一个新结构
旋涡星系最显著的观测特征就是包含精美的旋臂结构(如图1:风车星系M101)。旋臂的结构特征包含了旋涡星系形成和演化过程中的众多未解之谜。今天,我们有足够的证据表明,银河系是一个包含着多条旋臂结构的巨型旋涡星系。但是,由于太阳身处银河系的中心盘面上,银盘上众多气体和尘埃的消光效应使得银河系旋臂结构性质 ...上海天文台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2-14上海天文台研究团队参与的中德合作项目在宇宙大尺度结构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日,由来自德国波茨坦天体物理研究所(AIP),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PMO)和上海天文台(SHAO)、爱莎尼亚塔尔图天文台(TartuObservatory)的天体物理家们参与的中德国际合作项目“宇宙网络结构对星系性质的影响”取得重要进展。项目科学家利用斯隆星系巡天(SDSS)数据,分析了宇宙大 ...上海天文台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2-14首届“华世达·巴斯德杯”上海市徐汇区青少年微生物创新实验邀请赛圆满落幕
生命科学是贯穿人类发展的永恒话题,它与人工智能、互联网的深入应用以及量子计算均处于国家重点发展的科技领域的制高点。尤其经历了自年初新冠疫情在全球的爆发至今,全人类都已深刻意识到生命科学的重要性。对生命科学的认知边界决定了人类的未来,而积极培养下一代科技人才储备也将是全人类的共同使命。 9月26日, ...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2-14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成功获取首批图像 上海技物所两台载荷对我国环境与灾害监测作出新贡献
10月20日,上海技物所研制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两台红外相机依次开机,成功获得首批图像,图像纹理清晰,层次分明。红外相机是卫星主载荷,具有多谱段、高分辨、大幅宽和能够快速重复观测成像等特点。研制团队系统解决了高稳定大角度长线列多元并扫成像,可见和红外多谱段滤光片微型集成,宽谱段高集成深低温红外焦平 ...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2-14上海技物所低维材料红外探测器件的非对称光耦合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上海技物所周靖、陈效双和陆卫研究员团队提出了等离激元纳米谐振腔非对称集成的石墨烯红外探测器件,揭示了该复合结构器件高对比度非对称光耦合的原理,验证了基于非对称光耦合突破金属-低维材料-金属探测结构的两大瓶颈问题,实现了泛光照射下显著的自驱动光响应,超越常规的等离激元耦合光栅1个量级,相关结果发 ...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2-14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成功发射 上海技物所两台红外相机随星升空
2020年9月27日,北京时间11时23分,我国在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上海技物所研制两台红外相机随星入轨,将按预定程序开机。 红外相机是卫星主载荷,具有多谱段、高分辨、大视场、能够快速重复探测等特点。相机系统解决了高稳定大角度长线列多元并扫成像, ...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2-14上海技物所在铁电极化调控低维材料研究中取得进展
现代微芯片和传感器件是支撑现今信息社会的重要载体。随着技术及工艺进步,对材料物性及器件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新型低维材料出现,其独特结构和奇异物性备受关注,已在电子和光电子器件等领域显现出其潜在的价值。通过元素掺杂来调控半导体材料载流子类型及浓度是构建半导体功能器件的物理基础。具体到新型低维半 ...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2-14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成功发射 技物所2台太阳敏感器工作正常
2019年8月31日7时41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发射升空,现卫星已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该卫星作为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首发星,将验证微重力条件下超高精度控制和测量等技术。 星箭分离后,上海技物所承担研制的两台太阳敏感器已成功开机。现阶段太阳敏 ...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2-14“水环境综合监测”研讨会在上海技物所成功举办
为了响应国家“绿水青山”战略,上海市宇航学会空间应用专委会和中科院青促会上海技物所小组于2019年7月19日,在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成功举办了“水环境综合监测”主题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上海市科协、上海市宇航学会、华师大、江西水投集团、中科院水生所和上海技物所等单位的专家和领导,上海技物所陈建新副 ...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