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复旦大学传播学考研之路(超详细)(4)

复旦大学 考研论坛/2013-01-14

复旦大学传播学考研之路(超详细)
考研论坛 riyueguanghua2010-07-04   
  《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
  这本09年刚换的传播理论书是参考书目中我最喜欢的,也是因为看见有这本书,才觉得复旦新院的眼光与众不同。这本书给不肯死记硬背的又不得不考研的人提供了希望,比如我。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展示了把传播理论的动态发展,把来龙去脉都放入了具体的时空脉络,更有助于我们理解;缺点在于是翻译版,有些地方不容易懂,并且,不方便用来准备考试,特别是考研考试。
  
  于是,这本书的笔记是除了新闻史之外,我编辑了最久的,A4纸足足有八十页之多,最后的精简背诵版也有二十几页。
  
  首先是理解它。为什么一定要好好理解这本书?因为它的内容太活了,因此出题的角度也会非常灵活。结合09年和10年的真题,我们可以分析出很多规律。第一,这本书肯定会出一道大题,而且每道大题就是一整章的内容。09年让你用“积极的受众”分析新媒介环境下,受众的媒介使用状况。这道题看似很难,回到书中就能发现清晰的线索,特别是在第十章的前言,提到“积极的受众”理论是本章的理论基础,关注人们如何使用媒介,属于受众中心理论,并产生完全不同于信息来源主宰理论所假设的媒介效果。只有认真理解了,才能发现章节的脉络安排是有它的道理的,并且章与章之前都是有联系的,甚至能推断出考题的角度。第二,这本书涉及国外传播理论的流派较多,可以直接应用到中国的较少,然而出论述题必须结合中国热点。因此,这本书的重点必定是能应用到中国媒介现实的理论。比如微观的日常理论,或者宏观的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等等,这从历年真题也能看的出来。
  
  如何理解?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结合原版。清华出版的好处在于,它提供了原版。于是我在做笔记之前,利用一切可能的零碎时间,把原版和翻译版本结合起来阅读了三遍,效果不错,但比较费时。做惯英语阅读的人都应该晓得,外国人写东西的特点是啥?先简练地摆明观点,再娓娓道来。看英文版的时候,观点与例证的言语之分更加明显,而且英文版中把重要的观点都做了斜体处理的,翻译版直接没有了。所以,结合英文版,笔记中可以把书里娓娓道来的部分都酌情省略,提纲挈领。我自己设计的是树状笔记,比较直观,大家可以自由发挥。比如,宣传理论中李普曼的观点,书中的叙述看似没有重点,也是可以理出清晰的线索的:
  (1)沃尔特•李普曼——当时最有影响的舆论制造者、向全国报纸提供稿件的《纽约时报》专栏作者è为其悲观主义论调增加了可靠性
  (2)社会背景:20世纪30年代是个极其复杂的时间段,并且各种政治势力积极危险。人们仅仅通过媒介不可能充分了解周遭的一切。即使记者们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责,也不可能克服心理障碍和社会障碍。
  (3)主要观点:
  ①与拉斯韦尔同样的怀疑主义态度,认为普通民众没有能力搞明白周围的世界并理性地决定自己的行动。在《舆论学》一书中,李普曼指出“身外世界与脑海图景”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因为这些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普通民众不可能像经典民主理论假想的那样管理自己(即对民主构成了一种威胁)。
  
  这些看法对民主制度的生存能力以及此制度中出版自由的意义提出了强烈质疑。在提出这些观点时,他直接驳斥了美国媒介系统的学术根基——自由意志论的假说(libertarian assumption)(第五章)。
  
  ②与拉斯韦尔一样,李普曼认为宣传活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的政治体系需要进行激烈变革。既然公众易受宣传的影响,所以就需要有一些专门的机制或机构来保护他们免遭影响。对媒介进行温和但十分有效的控制是必要的。媒介的自我审查不足以满足需要。
  
  ③李普曼继承了拉斯韦尔的结论并指出,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在于让那些善意的“技术专家”(科技精英)控制信息的采集和发布。要做到这点,李普曼提议建立一个准政府情报局(可以仔细评估信息再提供给其他精英作决策,这个机构也决定哪些信息可以通过大众媒介传播,哪些信息民众最好不要知道)。
  
  第二种方法是结合新闻学概论,找重复的理论重点,比如规范理论、宣传、舆论和效果理论等等。和前面说的这本书出论述题必须结合中国热点,是一个道理。今年的新闻传播学基础第一题问“什么是公民新闻?怎样理解公民新闻对于自由主义论和社会责任论的修正和延续?”就是二者重复的考点,并且角度很细,来自于大众传播理论第五章最后的一句话,而我正好把这句话写入了自己的笔记:“公民新闻是对社会责任理论呼吁满足组成“大共同体”的各种不同团体的需要的直接反应,延续着美国媒介对社会责任理论的承诺。”而自由主义理论和社会责任论则是历年真题多次考察过的,这里就不再赘述。
  
  这本大众传播理论除了几十页笔记外,我还按照自己的中文资料整理出了两百个名词解释以及二十几道简答,也按照真题的思路为每一章都出了一道大题并写好笔记,做到让自己尽量心里有底。这样一来,我考前背诵的量要比整本书原来的内容少了很多很多,也提高了最后突击背诵笔记的效率。
  
  这本书可以参考的书目有:李彬的《传播学引论》和传媒网出过的几本答题参考书,帮助你从中国人的角度看外国理论,足够了。

  
  ※ 来源:考研论坛



4/4 首页上一页234
相关话题/考研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