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复旦大学2011级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复旦大学 /2013-01-14

2011级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10627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不少于18学分,20110705)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

公共基础课:6学分

政治 2

英语 2+1

专业外语 1

适用专业

学位专业课:4学分

跨一级学科选修课程:2学分

专业选修课:4学分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蔡达峰:历史建筑与环境(3学分)

蔡达峰:造园艺术(3学分)

陈淳:文明与国家探源的理论与实践(3学分)

陈淳:考古学方法论(3学分)

杨志刚:文化遗产领域的实务与规范(3学分)

杨志刚: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导论(3学分)

陆建松:博物馆学的理论与实践前沿(3学分)

陈红京:信息博物馆学(3学分)

高蒙河:器物类型学研究(3学分)

高蒙河:文物研究法(3学分)

沃兴华:中国书法美学(3学分)

朱顺龙:中国古陶瓷烧造工艺研究(3学分)

蔡达峰:营造法式 3

蔡达峰:民居研究3

陈淳:考古学器物研究3

陆建松: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战略研究 2

陈淳:考古学与文化生态学2

高蒙河:中国考古地理研究2

杨志刚:博物馆发展史研究专题

陈红京:博物馆学专题研究3

陈刚:传统造纸工艺与纸张保护2

陆建松:展示规划设计研究2

朱顺龙:青瓷谱系研究2

学术活动和实践:2学分

2次学术报告(时间:60分钟,要有中英文提要);实践包括:教学实践、社会实践、科研课题等(要求有指导教师和具体成果证明),至少在B类期刊上发表(含录用)3篇专业学术论文,且本人为第一作者,复旦大学文博系为第一署名单位。

第二学期,最迟第三学期完成:学位论文开题(内容包括:课题的来源及立题依据、国内外进展、研究的创新点及应用前景)

最迟第四学期末之前:中期考核

一般第五学期末:预答辩

一般第六学期4月中旬:学位论文盲审评阅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不少于18学分)

文物学专业

公共基础课:6学分

政治 2

英语 2+1

专业外语 1

适用专业

学位专业课:4学分

跨一级学科选修课程:2学分

专业选修课:4学分

文物学

蔡达峰:历史建筑与环境(3学分)

蔡达峰:造园艺术(3学分)

陈 淳:文明与国家探源的理论与实践(3学分)

陈 淳:考古学方法论(3学分)

杨志刚:文化遗产领域的实务与规范(3学分)

杨志刚: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导论(3学分)

高蒙河:器物类型学研究(3学分)

高蒙河:文物研究法(3学分)

沃兴华:出土文物与书法(3学分)

沃兴华:中国书法美学(3学分)

朱顺龙:中国古陶瓷烧造工艺研究(3学分)

陆建松:博物馆学的理论与实践前沿(3学分)

陈红京:信息博物馆学(3学分)

蔡达峰:营造法式 3

蔡达峰:民居研究3

陆建松: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战略研究 2

高蒙河:中国考古地理研究2

陈刚:传统造纸工艺与纸张保护2

杨志刚:儒教文物专题研究2

胡志祥:海上画派研究2

朱顺龙:明清江南家具的风格及其人文精神研究2

朱顺龙:青瓷谱系研究2

 

学术活动和实践:2学分:2次学术报告(时间:60分钟,要有中英文提要);实践包括:教学实践、社会实践、科研课题等(要求有指导教师和具体成果证明),至少在B类期刊上发表(含录用)3篇专业学术论文,且本人为第一作者,复旦大学文博系为第一署名单位。

第二学期,最迟第三学期完成:学位论文开题(内容包括:课题的来源及立题依据、国内外进展、研究的创新点及应用前景)

最迟第四学期末之前:中期考核

一般第五学期末:预答辩

一般第六学期4月中旬:学位论文盲审评阅

相关话题/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