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17年台青基地精彩活动回顾短片的播放声中,大家共同重温了两个月难忘的项目实践活动。由我校志愿者精心制作的项目活动风采PPT展示赢得了热烈的掌声。上海君伦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丁德应代表基地项目组总结回顾了2017年台青基地项目活动情况,并感谢支持和帮助项目开展的所有人。上海正策律所首席合伙人祝跃光代表参与律所总结并点评了学员们在法律实践期间的表现。


仪式上,全体25位台湾青年法律人才基地学员获得了项目结业证书,并有6位学员获评优秀学员奖。优秀学员代表吕佩珊、李绍煜分享了实践活动的收获和感想。优秀带教律师王效峰、我校研究生志愿者负责人张元武分享了在基地项目活动中的感悟和体会。
应培礼对静安区、参与律所和相关单位对项目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他充分肯定了我校志愿者们的友爱无私和老师们的奉献精神,并高度评价了台湾学员们的好学、坚毅和体谅。他高度赞扬两岸法律青年通过两个月来的密切结对交流,结下了深厚友谊,祝愿台湾学员们能施展抱负,继续关注华政发展,继续发挥两岸交流的桥梁作用。
凌惠康感谢市台办、华政、参与律所和相关部门及所有支持项目的工作人员,对台湾学员们收获满满表示赞赏,希望台湾青年们通过参与项目,增强两岸交流,增长知识,增进友谊。他还对2018年台青基地项目作了积极展望。
当天晚上,由台湾学员、志愿者们共同筹备的联欢晚会在交谊楼举行。两岸青年自编自导的唱歌、舞蹈、情景话剧等节目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在晚会结束时,大家互赠礼物,签字留言,热泪盈眶,不舍离别,期待未来。
此次台青基地项目举行期间,我校形成工作机制,及时召开职能部门协调会议,部署分工落实和对接工作,全力承办项目内容。学校主要承担了基地项目的法学讲座、参观调研、沙龙交流等环节,并提供学习和住宿环境;专门配备了富有经验的老党务工作者丁克、叶萌担任项目班主任,指导学员们的学习实践和校园生活,并保障活动顺利进行;学校还遴选了政治过硬、综合素质高的法学研究生志愿者与台湾同学结对交流,安排他们共同参观上海的经济、法律、文化发展成果。


项目进行时,曹文泽书记和叶青校长都亲自关心进展情况,并作出具体要求和指示;应培礼副书记主导项目落地,并全程关心指导项目工作。律师学院承接了学员的学习生活指导任务。信息办为每位同学及时制作了临时校园一卡通,并在暑期单独安排了校园卡充值值班。后勤管理处和华谊楼协调落实了学员们的住宿和餐饮安排。基建处积极协调长宁校区基建项目的施工及通行保障,尽可能地方便台青项目的实施。图书馆及时开通了图书借阅服务。国际交流处、教务处、保卫处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在法学讲座环节,我校民商法专家韩强教授、知识产权法专家王迁教授分别以“民法总则新规定解读”“著作权法中的作品与独创性”为题,为台湾青年学员作了专题详细讲授,并在讲座中将大陆法律与台湾法律进行了比较解释,获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在交流讨论环节,同学们就两岸法律异同之处,法律适用实践过程的具体问题与老师们进行了深入交流。
在参观调研环节,两岸法律青年共同参观了校史馆和长宁、松江两校区,学习了华政的创建和发展历史;共同游览了广富林遗址文化公园,观摩了上海之根展览;共同走访了上海三中院,旁听了知识产权案件庭审;共同调研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了解上海证券交易的历史。
在沙龙交流环节,两岸法律青年就法学学习、律所实习交流了学习和实践体会,并相互介绍了两岸高校的学习生活环境。在两个月共同战高温、斗酷暑的学习生活中,志愿者们主动帮助解决台湾同学在实践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两岸青年结下了深厚友谊。
此项目的顺利举行是落实我校“开门办学、开放办学、创新办学”理念,加强区校合作的务实举措。
来源|党委组织部 图文|张继强 编辑|熊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