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经济法学院师生缅怀傅鼎生教授追思会举行_华东政法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8-05-04

“真情难舍傅老师,泪飞顿作倾盆雨。” 8月9日,经济法学院师生集聚长宁校区举行傅鼎生教授追思会,缅怀先生的君子之风、学者之道、师者之德,激励全院师生继承其教书育人、厚生敬业的高尚品质和师道精神。

副校长顾功耘、副校长兼经济法学院院长唐波、经济法学院前院长吴弘、经济法学院党委书记沈贵明、经济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毅、规划处处长兼文伯书院院长杨忠孝、前工会妇联主任张璎、退休教师徐士英、法律学院民法教研室吴一鸣老师以及经济法学院师生参会。原经济法学院教师、现任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助理郑少华,傅老师学生、上海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律师傅莲芳闻讯特地赶来参加追思会。追思会由经济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毅主持。

傅鼎生教授自2003年至2013年到龄离职,在经济法学院担任党委书记长达十年,与经济法学院师生结下深情厚谊。唐波在发言中表示,傅老师不幸逝世以来,全院师生深感悲痛。“今天,在傅老师离开我们的第七天,各位冒着酷暑淋着大雨聚集在这里,共同缅怀傅老师、追思傅老师,重温师道。大家之所以能够聚在一起,其实是受到傅老师精神的感召,他的人格魅力把我们聚在一起。”她深情追忆与傅老师一起出差、共事多年的点点滴滴,并从傅老师教学科研并举、提携年轻教师等多个方面的许多细节,讲述了傅老师的动人事迹。

吴弘以真挚的情感表达了与傅老师在经济法学院搭班子默契工作的难舍情怀,详细追述了傅老师对生病老师倾尽全力相助、对师生关怀备至的感人往事,缅怀了傅老师对经济法学院发展倾注的智慧和心血。郑少华讲述了三个生动事例,以小见大,颂扬了傅老师作为一个好人的内涵神韵,作为专家用理论引领实践的风采,作为儒雅君子的坦荡人格。钱玉林以崇敬的心情表白,他从追思傅老师的文章和他的学术论文中读出了傅老师的为人与为学,感受到了傅老师的温润如玉、厚重如山。徐士英、吴一鸣、陈岱松、张璎、杨忠孝、傅莲芳、任超、沈贵明等先后发言。

顾功耘对傅老师在我国民法学术地位和人品予以了高度评价,从为人、为师、为官和为社会提供服务当好顾问四个方面颂扬了傅老师的精神与品格。他说深入挖掘和大力宣传傅老师的品德、人格和精神,对所有人,尤其是对高校老师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激励。

追思会上,既有对傅老师淡泊名利、专注于教学科研精神的赞颂,也有对傅老师宽厚待人高尚品德的仰望;既有对傅老师穷尽全力相助生病老师的详细描述,也有对傅老师处理棘手实务难题专业能力的敬佩。有的在发言中难过哽咽,有的情不自禁泪流满面。大家为傅老师的崇高品德而动容,为傅老师的精湛专业而折服。与会师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各自的感受,点点滴滴的平凡小事娓娓道来,回忆追述傅老师的动人事迹、崇高品德、无私精神,缅怀傅老师的为人、为学、为师、为官、为社会服务的夺目光彩人生。


为人:倾心为他人,无私真君子

傅老师是无私的人,他心里总是装着他人,唯独没有自己。唐波就几次去医院看望他的情况回忆道,傅老师都是努力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从不流露出自己是一个病人,以免我们难受。陈岱松说:傅老师住院期间需要安排学生陪夜,自己也经师母同意申请陪夜,但傅老师看到陪夜的名单有我就不同意,问傅老师为何不让来陪夜?他说你来了我睡不着……其实我知道,傅老师是不想麻烦我。他考虑的是别人,而不是自己。

傅老师心里装着每一位老师,尤其是对生病的老师。吴弘说,傅老师在经济法学院工作期间,有几位老师生重病,傅老师除了不断去看望以外,还想尽一切办法相助。想尽办法联系权威医生确诊病情,之后自己请他们吃饭。面对高额医疗费问题,傅老师努力争取各级工会资助支持。徐士英回忆道:有一次因腰间盘突出病重住院,尽管傅老师自己腰间盘突出的病也很重,仍从很远的地方赶过来看我,嘱咐我怎么治疗,在我出院后,他又主动帮我联系六院的专家帮我治疗。

傅老师不仅善解人意,而且正直坦荡,是个正君子。郑少华记得:有一天在科研处工作快要下班时,傅老师非常匆忙抱了一堆土特产来找我,说帮了一位学生家长的忙,学生家长死活要送这么一包东西,怎么处理?后来我扮成纪委的人找送礼的谈话,将礼品退了回去。设身处地想想,事情都办成了,又是一些不值钱的土特产,在送礼者执意情况下,一般人可能也就收下了,但傅老师绝对不要。这个印象我非常深。

傅老师对青年教师尽其所能帮助提携。吴一鸣回忆说:我2014年参加上海市教学比赛请傅老师担任我的指导老师,他丝毫不回绝,而且每场比赛都到,现场指导。后来因为特殊的原因加赛一场,整整一天讲六次课,傅老师那时已经知道这是一个没有可能获胜的比赛了,但是他还是陪了一整天,并认真地跟我说那里需要调整,把教学思路完整的跟我做了阐释。傅老师对我指导提携真是非常到位,令人感动。任超也回忆道,傅老师经常说荣誉要让给我们年轻老师,这对我们年轻老师以后评职称有用。

傅老师塑高尚于平凡,寓善良于日常琐事,温文尔雅、温润如玉。张璎说:有一次我与傅老师一起去看望80多岁高龄独居的蔡福元老师,他从那个房间里十几米的地方走来开门,要一点一点挪步,需要较长的时间。傅老师大声地喊,“蔡老师,您不要急,慢慢走,慢慢走!”很有耐心,很心细。沈贵明说,与傅老师一起工作,平日接触,没有感到他有什么特别之处或有多么了不起,但是,正是这平常之间的细小事情,彰显了傅老师的善良、忠厚、无私和高尚。


为学:勤奋刻苦,思维敏捷;功底深厚,水准一流

傅老师的知识渊博,学术精到,他的学术水平在学术界和实务界都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吴一鸣介绍说,在80年代初我国法律体系不完善,立法有阶段性,而法律适用则是一个长期的、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傅老师从那个时候就意识到法律解释对法律适用的重要性。他把法律解释学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此后,法律解释学也渐渐成为今天民法学界公认的重要的研究方法。他以其独到的眼光和不懈的努力,为民法的健康发展奠定了一个非常扎实的基础。

傅老师的学问非常深厚。顾功耘发言说:我多次跟他一起参与一些非常棘手的疑难案件讨论,很多专家在讨论来、讨论去没有抓住案件关键点,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时,只要傅老师一开口,大家就豁然开朗,甚至很快就能感觉这个疑难案件有办法了,找到思路了。郑少华认为正确的理论对实践具有引领作用,傅老师正是用理论来引领实践的高手。当大家在讨论案例争执不下时,就会自愿地以傅老师的意见为最后意见,因为他的意见实际上是从理论的角度勾画了实践的思路,达到这一步是非常不容易的,是一流的学者才能做得到的。

傅老师虽然没有大部头的著作、高数量的论文,但他雄厚的学术实力和一流的学术水平是公认的。杨忠孝回忆道:讲票据法时,曾经在看望蔡福元老师的时候想求教一些问题,但于心不忍,不好意思多问。蔡老师感觉到后就向其推荐傅老师,说关于票据法的问题可以去找傅老师谈论。后来我找傅老师讨论了相关问题,谈得很多、很深、很久,印象特别深刻。之后其他课程也向傅老师请教很多,傅老师非常擅长把学问融会贯通。

傅老师做学问不仅有智慧,而且很勤奋。唐波回忆说,跟傅老师一起外出开会或出公差,路上他总是能抓住细碎的时间,审阅期刊文稿,阅读专业书籍。尽管会有谈话打断他的思路,但过后他照样能继续投入审阅和阅读中。这种勤奋令人敬佩。顾功耘所说,如果没有敬业精神,没有这种刻苦学习、钻研的精神,就不可能对疑难问题有那么多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就不能在非常棘手的问题面前找到解题的方法。傅老师权威的学术地位,是靠他的勤奋铸造起来的。

傅老师没有显赫的头衔,但这并不妨碍他的公认的学术水平及其影响力。顾功耘教授在追思会上宣读了中国民法研究会会长王利明教授的唁电微信,称傅老师是我国著名的民法学者,为我国民事立法和民法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培养了大批优秀法律人才。傅老师的离去是民法学界的一大损失。


为师:关爱学生楷模,言传身教标杆

唐波老师说傅老师是遵循师道的典范和楷模,他用自己的心血、付出、爱心诠释了师道四个方面的内涵:坚定信仰、高尚人格、仁爱之心、过硬专业。有这样一位老师,是他的学生之大幸。

爱与关怀是做老师的本分,傅老师对学生富有爱心、关怀备至。杨忠孝说;记得2004年民法专业有个学生论文写的比较差,几位老师谈论半天都说这个论文难通过,而傅老师则提出能不能有一个救济的机制,这样能给学生补救的机会。这个例子反映了傅老师对学生的舔犊情深,对学生的真诚关怀。杨忠孝还讲道:在傅老师将要办理退休手续的一个周六傍晚,约了三位学生到办公室谈论文,但是学生是都不是他的学生。傅老师的同等学力论文指导学生傅莲芳回忆道:成为傅老师的学生机缘自一起案子,有幸选报了傅老师的课,并成为傅老师指导论文的学生。毕业后只要碰到问题,我就会去找傅老师。他把所有通讯方式都告诉了我,我随时求教于他,他总会抽出时间给我指教,诲人不倦,毫无厌烦之意。

唐波深有感触地说,傅老师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科研并举。对教学非常投入,不断凝练教学经验。对不懂的人怎么授课,对似懂非懂的人怎么启示,对懂得很多的人怎么讲解,傅老师都有自己的经验和方法。听傅老师的课是个享受,三百人的教室坐得人满为患,门口都加凳子,要听课都挤不进去。

徐士英说,傅老师作为人民教师、作为一个党员,有信仰、有自己的立场,所以他没有抱怨,永远释放着正能量。傅老师将他高尚的师德融化在专业知识传授中,融化在政治思想工作中。他用这样一种方式来体现个人的追求、个人的信仰、个人的价值。唐波说我们缅怀傅老师教书育人的高尚品格,就是要发扬傅老师的精神,教好书、育好人,争做教书育人的模范。


为官:重大局不计个人得失,大智慧映衬公正品行

顾功耘说,傅老师最高官职是经济法学院党委书记,正处级,也算不上什么大官。但是从法律系副主任,然后到《法学》的常务副主编,再到经济法学院党委书记,无论在什么岗位他都极尽自己的全力,是一位优秀的干部。傅老师对学校的工作安排或职务调动,都能准确理解学校意图,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服从组织安排和工作部署。2003年学校引进人才,从全局考虑将时任《法学》常务副主编的傅老师调任经济法学院任书记。要离开熟悉的且很有成效的编辑管理工作岗位,到一个专业不对口、业务不熟悉的全新的地方工作,学校不知傅老师是否愿意。顾功耘说:学校将这个有难度的谈话工作安排给我,想不到一开口讲了几句话,他就认领了这个工作,我当时喜出望外。鼎生同志真的是一个好同志,完全是听从组织安排,大局意识强,只要几句话,他就能马上意识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学校希望他能把这个工作做好,后来事实证明他在这个岗位上确实是做得非常好。

傅老师在经济法学院了十年,是经济法学院发展比较明显、比较快的十年。吴弘说,傅老师调任经济法学院任书记后,把政治思想工作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兢兢业业,做得非常专业。傅老师善于做人的思想工作,这是他一个非常大的特点。每一次评职称、评博导、竞聘岗位,都会有一些活的思想情况,傅老师都会非常深入地、细致地去做工作,去协调。傅老师善于将很多事情处理在潜移默化、无声无息之中。学院开展凝聚力工程的所有活动,傅老师都亲自参与,自始至终。学院每年开年度大会,都请傅老师做主题讲话,他都过精心准备,每次讲一个主题,这么些年我们已经养成了习惯。傅老师充分利用周三例会时间开讲座,亲自为学院老师讲专业讲座。他还为学院的学科建设提了很多有针对性的宝贵建议。在与傅老师的合作非常默契、十分有效。

傅老师作为书记,努力将思想工作做到实处,做到人的心上。张璎回忆说:我在学院做分工会主席时,傅老师就给我讲,你是学院工会主席,我是书记,我们两个首要工作就是关心好本学院老师的生活、福利,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每次他都说“不管是在职的还是退休的老师,家里出现生老病死这些大事情的话,我们再忙都要亲临、关心,你要帮我安排好这个事情哦,我们要代表学院、代表学校。我们不能说那种空洞的话,要做实际的工作来体现党的凝聚力”。我们学院凝聚力做得很好,就是傅老师带头从这些点点滴滴细微的事情来做起的。陈少英老师因病做手术时,他不仅将手术后的照料工作全部安排好,而且一直等着,陈老师手术后醒来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傅老师。这让陈老师感动不已。

无欲则刚。傅老师为官从不计较个人利益,所以他的工作能令人叹服。任超回忆道:曾闲聊到学校教授楼的分配,傅老师说当时教授楼分配有很多矛盾,学校安排他来负责制定这个楼的分配规则。我当时的感觉就是,只有无私的人、非常公正的人才能担负得起分配重任。郑少华回忆说,有一次按傅老师的要求将向《东方法学》投的稿件写到一万多字,按稿费标准可得一万元,但后来文章发表后,只收到七百多元稿费。后来在一次会上傅老师说,“因为上海财大是刊物的学术理事单位,每年资助五万元,如果我给少华一万元钱,就意味着他拿了回扣了,我不敢害他。”事后我觉得傅老师做得非常对,因为刊物有二十多家学术理事单位,领导写文章都给一万块钱,那这一万块钱到底是回扣还是稿费呢?所以,为什么《东方法学》在傅老师手里能很快地上升到C刊,跟他这个品格是有关系的。

傅老师为官做得这么好,究其原因正如郑少华回忆傅老师的话所说:“在高校啊没有搞得定搞不定的事,做干部嘛,就要把自己当成傻子,自己多牺牲点,不要考虑自己的利益,你就摆平了。”


为社会:精到专业提供权威服务,明星专家成就华政品牌

顾功耘说,傅老师是一个大顾问。为政府、为企业、为社会,有很多咨询会他都参与。现在讲要重点发展高校智库,要有更多智库专家,实际上傅老师在很早以前就是一个智库专家。电视台碰到什么疑难问题,都要找傅老师去做讲解,这个影响面是非常广的。可以说傅老师为擦亮华政这块牌子立下了汗马功劳。

傅老师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不仅尽心,而且权威。唐波说:我接触到一些实务部门的领导,他们对傅老师非常佩服。傅老师扎实的专业功底,解决实务难题的超强能力,给社会各界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他们有疑难、棘手案例处理没有思路,争执没有结果,总会请傅老师来把脉定调,指出处理难题的路径,给出化解纷争的权威答案。有傅老师在,他们就很放心,甚至形成了依赖。郑少华对此比喻道,实务界的很多人称傅老师为“总裁”,因为跟傅老师讨论的结论,往往就是问题或案件的处理结果。

傅老师为社会提供的是权威级的法律服务。张璎回忆道:2016年有个朋友定了旅行团要去菲律宾东南亚旅游,那时正值寨卡病毒流行,朋友担心受病毒传染想退团,但旅行社坚决不同意。无奈求助于傅老师,尽管此时傅老师身体已经不大好了,但他接到电话后仍然帮助分析问题并提出建议。按此建议与旅行社交涉,结果获得全额退款。

傅老师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思考研究现实问题,这是他能为社会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基础。他自己不仅这么做,也鼓励他的学生这么做。傅莲芳说:傅老师常说现在出现的新的社会现象,有很多法律问题需要研究,并一直鼓励我去研究。比如网约车,法律责任要怎样承担?公共楼要建一个电梯,这个法律关系怎么理顺?他总是说我们做实务的,跟社会生活离得特别近,能不能多做一些这样的研究,给社会公众有一些启示。



来源|经济法学院 编辑|芥末
相关话题/经济 法学院 工作 学术 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