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黄丽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1-16

黄丽 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副教授
















导航
个人资料
个人概况
研究方向
开授课程
科研项目
学术成果
荣誉及奖励



个人资料
部门: 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性别: 女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毕业院校: 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 博士
学历: 博士后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lhuang@re.ecnu.edu.cn
办公地址: 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500号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527室
通讯地址: 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500号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527室
邮编: 200241
传真:


教育经历
1986-1990 新疆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本科;
1995-1998 新疆师范大学 区域地理学硕士
1998-2001 华东师范大学 人文地理学博士
2001-2003 复旦大学 理论经济学流动站博士后


2000-2001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研究所 访问****
2003-2004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地理系 访问****
2014-2015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中国研究中心 访问****



工作经历

1990-1995 新疆林业勘察设计院 工程师 环境影响评价室主任 总体规划设计室副主任
2001-- 华东师范大学 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副教授
民政部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行政区划中心副主任





个人简介

黄丽 华东师范大学理学博士,复旦大学理论经济学流动站博士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访问****(2000-2001)、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2003-2004、2014-2015)、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黄丽副教授先后主持并参与各类研究课题20余项,主持有1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基地项目、4项上海科委软科学基金项目、2项上海规划项目、5项国际(台湾、美国、欧盟等)合作项目和多项横向合作课题及校内科研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球化与市场化-城市空间经营模式研究”、上海社科项目“走向全球的上海-从城市开发到城市经营的策略构想”和“国外大都市区治理模式研究”,以及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后备人选科研项目“大都市经营与土地政策研究-以上海为例”等。近年来主持的项目有:上海教委“上海市高校智库内涵建设:世界著名科创中心发展路径及发展指数”(2016)、上海科委“长宁区在上海市科创中心建设中的功能定位研究”(2017年)、“硅谷绿色转型与创新战略及其对上海的启示”(2018年)、“长三角高质量长三角城市群绿色技术高水平协同创新网络研究”(2019)、长三角地区风险投资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的政策研究(2020)和科技部项目“中美科技领域合作分析(2020)”等。
黄丽副教授还参与了多项科技研究相关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如国家自然基金“跨国公司R&D的空间集聚与知识溢出研究”(2009)、国家科技部“全球创新资源转移趋势及对我国的影响研究”(2012),上海市科委“基于产业集群发展的跨区联动模式研究”(2010)、“上海城市发展中科技创新功能定位和发展途径研究”(2010)、“上海紫竹高新区创新发展调研”(2012)、“欧盟框架计划中跨区域重大创新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绩效评估方法和借鉴”(2008)等纵向课题,以及 “杭州未来科技城发展战略与机制创新研究”(2012)等。
黄丽副教授具有多年的国际学术合作经验,先后与德国“全球城市与区域治理”(Global City-Regions Governance)研究组、纽约市立大学“Urban Studies”、日本大阪市立大学(Urban Society)和西班牙中国基金会“未来领袖计划”等海外研究团队合作。主持过美国芒福德城市研究中心资助的“管理全球化中的上海-从管理主义到经营主义的实证研究”(Governing Global Shanghai-From Managerialism to Entrepreneurialism)项目、英国石油集团(BP)和国际环境投资管理公司(ERM)的“SECCO Social Impact Assessment”,以及 “欧盟框架协议项目-2050年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比较研究--上海案例”(2011-2015)国际合作项目,合作者来自法国、中国、英国、美国、意大利、西班牙、 葡萄牙等国著名高校、研究机构和500强企业。
黄丽副教授坚守高校教学第一线十八年,严于律己、认真勤勉,传道解惑与学术研究并举。在完成科研工作的同时,为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和环境科学学院本科生开设“城市经济学”、“房地产经济学”和“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课程,为研究生开设“全球视野与中国问题”等课程,教学课时年均近210课时(其中本科生约180课时),受到学生好评,先后多次获得各类各级教学奖励。



社会兼职
学院教学委员会成员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经济与区域创新、城市治理政策等



开授课程

本科生教学:
主授:
必修课:城市经济学
选修课:房地产经济学 资源环境经济学 现代都市管理(双语、校企合作课程)
合授:
必修课:世界经济地理世界政治经济地理(通识课程)世界地理(慕课)
研究生教学
主授:
选修课:现代都市管理 经济发展问题的全球视角
合授:
必修课:区域经济学进展 人文地理学前沿
选修课:中国发展与世界变局















科研项目
科研项目(近五年):

1.欧盟第七框架协议计划-2050年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比较—上海研究(2012-2015),编号:**;
2.上海市高校智库内涵建设:世界著名科创中心发展路径及发展指数(2016),编号:13902-412224-16009;
3.上海科委科技项目:长宁区在上海市科创中心建设中的功能定位研究(2017),编号:13902-412213-17089;
4.上海科委科技项目:硅谷绿色转型与创新战略及其对上海的启示(2018),编号:13902-412213-18086;
5.上海科委科技项目:长三角高质量长三角城市群绿色技术高水平协同创新网络研究(2019),编号:13902-412213-19B07;
6.华东师范大学教改项目:校企合作教改项目“现代都市管理”(2020);
7.上海科委科技项目:长三角地区风险投资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的政策研究(2020),编号: 13902-412213-20098;
8.科技部科技项目:中美科技领域合作分析(2020),编号: 13902-412115-20005.







学术成果
近五年发表的论文:
(1)消费时代背景下的中国城市分级研究(第2作者),区域经济评论,2015.01;
(2)Testing a participatory integrated assessment (PIA) approach to select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actions to enhance wetland sustainability: The case of Poyang Lake region in China(第1作者),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2015.June;
(3)The evolutionary process of Shanghai’s rise to a global city:dynamics dialectics of local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编著作者之一), China’Urban Century / Edward Elgar Publisings, 2015,11.
(4)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构的实践-基于三螺旋和创新生态系统视角的分析:以硅谷为例(第2作者);上海经济研究,2016年第三期;
(5)中国高校创新产出的空间溢出效应与区域经济增长(通讯作者),地理科学,2016年12月;
(6)硅谷绿色能源经济发展及启示(第1作者),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年第2期,(第1作者);
(7)基于多中心性分析的中国交通网络互补性的空间格局,经济地理,2018年第10期(通讯作者);
(8)长三角城市群创新产出差异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第1作者),,科技管理研究,2018年第19期;
(9)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时空分布,企业经济,2018第6期(第2作者);
(10)绿政视角:硅谷新一轮创新的思考与实践(第1作者),世界地理研究,2019年第6期;
(11)上海城市咖啡馆的空间布局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第1作者),现代城市研究,2019年第3期;
(12)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网络的时空演化-基于企业组织关系视角(第2作者)世界地理研究,2019年第6期;
(13)中国区域创新能力与能源利用效率的时空耦合协调分析(第1作者),世界地理研究,2020第6期;
(14)上海绿色技术产品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研究(第1作者),长江流域与发展,2020年第11期。




荣誉及奖励
近五年来获得奖项:
1.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本科生教学年度贡献奖;
2.2018年获院本科论文优秀指导教师;
3.2019年获院本科论文优秀指导教师;
4.2019年华东师范大学本科生教学年度贡献奖。














相关话题/城市 华东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