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何丹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1-16

何丹 博士,系主任
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导航
个人资料
研究方向
开授课程
科研项目
学术成果
荣誉及奖励







个人资料
部门: 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毕业院校:
学位:
学历:
邮编:
联系电话: 021-5434 1305(闵行校区); 021-6223 3821(中北校区)
传真: 021-5434 1305(闵行校区),021-6223 3821(中北校区)
电子邮箱: dhe@re.ecnu.edu.cn
办公地址: 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500号华东师范大学资环楼564室
通讯地址: 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500号华东师范大学资环楼564室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个人简介

社会兼职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特聘研究员


研究方向

主讲本科生的“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专业必修)”和“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专业选修)”,主讲研究生的“上海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管理(专业必修)”和“城市规划设计方法与案例分析(专业选修)”。
主要研究方向是城市与区域规划、城市发展与城市政治经济学、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研究。
1999年以来,发表期刊论文共计50篇(其中SCI/SSCI收录5篇,CSSCI和CSSCI-e收录36篇和CSCD收录3篇);书的章节7篇(其中英文Book Chapters 2篇);书评5篇。
2004年以来主持了纵向课题7项,其中国家级4项(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留学基金委1项和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和省部级课题3项;参与主持纵向课题6项;主持和参与横向课题和规划项目40多项。


开授课程


科研项目


学术成果
研究成果:
英文期刊论文(*标注为通讯作者):
1.Dan He, Zhijing Sun*, Peng Gao*, 2019. DevelopmentofeconomicintegrationintheCentralYangtzeRiverMegaregionfromtheperspectiveofurbannetworkevolution. Sustainability (SCI/SSCI),11, 5401; https://doi.org/10.3390/su**
2.Dan He, Zhijing Sun, Peng Gao*, Yui-yip Lau, 2019.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of the port–hinterland relationship: A case study of the Midstream Yangtze River, China. Growth and Change (SSCI), 50, 1043-1061; https://doi.org/10.1111/grow.12320
3.Dan He, Manxin Zheng*, Wei Cheng, Yui-yip Lauand Qingmei Yin, 2019. Interaction between Higher Education Outputs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Evolution: Evidence from Hubei Province, China. Sustainability(SCI/SSCI),11(10), 2923;https://doi.org/10.3390/su**
4.Dan He, Qingmei Yin*, Manxin Zheng, Peng Gao, 2019. Transport and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Evidence from the Chang-Zhu-Tan Region in China. Transport Policy (SSCI), 79, 193-203; https://doi.org/10.1016/j.tranpol.2019.04.015
5.Dan He, Peng Gao*, Zhijing Sunand Yui-yip Lau, 2017. Measuring Water Transport Efficiency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Zone, China.Sustainability (SCI/SSCI), 9 (12), 2278;https://doi.org/10.3390/su**

中文期刊论文(*标注为通讯作者):
6.高鹏,何丹*,宁越敏,张凡,2019. “长江中游城市群社团结构演化及其邻近机制——基于生产性服务企业网络分析”,《地理科学》(CSCD/CSSCI),39(4),578-586。
7.何丹*,单冲,张盼盼,高鹏,2018. “基于大学生认知地图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范围认知研究”,《地理研究》(CSCD/CSSCI),37(9),1818-1831。
8.程伟,何丹*,殷清眉,2018. “产业结构变迁与高校产出互动关系——以湖北省为例”,《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CSSCI),27(6),1220-1230。
9.杨秋彬,何丹*,高鹏,2018. “上海市体验型商业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城市问题》(CSSCI),272(3),34-41。
10.何丹,殷清眉,杨牡丹*,2017.“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以长株潭3+5城市群为例”《人文地理》(CSSCI),158(6),72-79。
11.何丹,程伟,龚鹏*,2017. “中部地区长江沿线城市群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中国高教研究》(CSSCI),289(9),30-35。
12.唐露园,何丹,2017. “日本东京住宅建设政策对中国大城市的启示”《上海房地》,(02),53-56。
13.何丹,高鹏*,2016. “长江中游港口腹地演变及港口-腹地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地理科学》(CSCD/CSSCI),36(12),1811-1821。
14.何丹,陈小兵,邵宁宁*,2016. “流动人口家庭迁移及家庭居留的影响因素探析”《城市问题》(CSSCI),257(12),94-103。
15.王美飞,邵宁宁*,何丹,2016. “城市旧工业区转型研究的进展与评述”,《城乡规划》,1(01),16-23页
16.高鹏,许可双*,何丹,杨犇,2016. “公路交通可达性视角下山东省区域空间重构”,《世界地理研究》(CSSCI-e),25(4),83-92。
17.唐露园,何丹*,2016. “日本东京住宅建设发展新特征及评述”,《上海城市规划》,128(3),66~71。
18.何丹,韩小爽*,唐露园,2016. “工业社区视角下大都市近郊村庄的生存与发展”,《城市问题》(CSSCI),249(4),39~45。
19.康钰,何丹*,2015. “分与合:历史视角下的成渝地区发展演变”,《现代城市研究》(CSSCI-e),30(07),45~51。
20.王梦珂,何丹*,杨犇,2015.“工业开发区转型动力机制的‘三力模型’解释——以龙游工业园区为例”,《上海城市规划》,121(2),106~111。
21.张盼盼,王美飞*,何丹,2014. “中心城区工业用地退出路径与机制——以上海为例”《城市观察》,(6),88~96。
22.田杰,何丹*,2014. “中部地区长江沿线城市群空间结构与经济发展研究”,世界地理研究》(CSSCI-e),23(2),69~77。
23.许可双,杨犇,何丹,2013. “地域生产综合体和新区域主义的比较研究:基于区域规划实践视角”,《上海城市规划》,113(6),94~97。
24.何丹,杨犇*,2013. “高速铁路对沿线地区可达性的影响研究:以皖北地区为例”,《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CSSCI),22(10),1264~1275。
25.何丹,高世超*,2013. “产业空间绩效视角下上海临港重装备产业区发展研究” 《世界地理研究》(CSSCI-e),22(2),69~78。
26.何丹,朱小平*,钱志佳,2013. “城市流动摊贩研究评述——兼论上海市摊贩的特征”,《城市问题》(CSSCI),212(3),73~79页。
27.何丹,王梦珂*,杨犇,2012. “省际边缘城市的发展路径研究:以阜阳市为例”,《地域研究与开发》(CSSCI),31(5),45~49。
28.何丹,江红*,2012.“欧美棕地治理与再开发”,《城市问题》(CSSCI),205(8),85~90。
29.杨牡丹,何丹*,杨传开,2012. “长株潭城市群构建过程中的行政区划调整”,《现代城市研究》,27(8),76~81。
30.何丹,朱小平*,2012.“石库门里弄和工人新村的日常生活空间比较研究”,《世界地理研究》(CSSCI-e),21(2),151~158。
31.何丹,朱小平*,王梦珂,2011. “更葱绿、更美好的纽约——新一轮纽约规划评述”,《国际城市规划》(CSSCI-e),27(5),72~78。
32.何丹,杨犇*,2011. “高速铁路对沿线地区城市腹地的影响研究——以皖北地区为例” 《城市规划学刊》(CSSCI),196(04),66~74。
33.何丹,王梦珂,瀬田史彦,朱小平, 2011. “2000年以来日本行政管理与规划体系修正的评述”,《城市规划学刊》(CSSCI),194(02),85~94。
34.宁越敏、王卓、何丹、唐扬辉、张凡,2011. “中国大学生的国际观调查分析”,《世界地理研究》(CSSCI-e),20(1),1~11。
35.何丹、李晶*,2011. “2009年以来中国区域发展规划与政策评述”,《华东经济管理》(CSSCI),171(3),36~40(获得杂志社2011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
36.李炅之、王梦珂、何丹,2010. “社区商业模式选择的思考—以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为例”,《世界地理研究》(CSSCI-e),19(4),138~144。
37.何丹、刘雅玮,2010. “城市公共住房研究进展与评述”,《城市问题》(CSSCI),180(7),75~81。
38.何丹、谭会慧,2010. “规划更美好的伦敦——新一轮伦敦规划的评述及启示”,《国际城市规划》(CSSCI-e),25(4),79~84。
39.何丹、谭会慧,2010. “零售业态的变迁与城市商业空间结构——以上海中心城区为例”,《商业研究》(CSSCI-e),397(05),191~197。
40.胥建华、何丹,2008. “上海参与世界城市竞争的思考:外资、产业结构与劳动分工”,《现代城市研究》, 23(05),76-82。
41.栾峰、何丹、王忆云,2007. “先发地区开发区的局部地段转型发展调查研究——以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例”,《城市规划学刊》(CSSCI),171(05),109-113。
42.胡萍、何丹*、卢姗,2007. “日本技术创新模式的转型及相关政策研究”,《科技与经济》(CSSCI-e),117(03),3-6。
43.栾峰、何丹,2005 . “企业家城市:城市发展理论的内涵及其批判”,《城市规划学刊》(CSSCI),156(02),50-54。
44.何丹、刘勇、周舸,2004. “浅议建成环境的资本流向与上海城市发展”,《城市规划汇刊》(CSSCI),149(01),25-30。
45.何丹,2003. “城市政体模型及其对中国城市发展研究的启示”,《城市规划》(CSSCI), 27(11),13-18。
46.何丹,2003. “城市规划中公众利益的政治经济分析”,《城市规划汇刊》(CSSCI),144(2),62-65。
47.何丹,2003. “市民社会思潮复苏下中国城市规划师的角色定位”,《城市规划汇刊》(CSSCI),143(1),25-28。
48.何丹,2001. “中国法治化进程中的城市规划管理”, 《现代城市研究》,(3),15-18页。
49.赵民、何丹,2000. “论城市规划的环境经济理论基础”,《城市规划汇刊》(CSSCI),(2),54-59。
50.何丹、赵民,1999. “论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政治经济基础及制度安排”,《城市规划汇刊》(CSSCI),(5),31-34。

英文书的章节:
1.Dan HE, Yueming NING, 2014. “Evolution of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in Shanghai Since 2000”, in Singh, R.B. (ed.), Urban Development Challenges, Risks and Resilience in Asian Mega Cities, Tokyo: Springer, pp.227~249.
http://www.springer.com/earth+sciences+and+geography/geography/book/978-4-431-55042-6
2.HE Dan, NING Yueming, 2008. “Formation of Pro-growth Urban Regime and Urban Development in Shanghai Since 1990” in MARCO Keiner (eds),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in China: Wishful Thinking or Reality? Münster: MV-Wissenschaft, pp.85~106;

中文书的章节:
3.高鹏,何丹,宁越敏,2019. “长江中游城市群网络结构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实证研究”,曾刚主编《中国城市研究(第十二辑)》,北京:科学出版社,43~63页;
4.钱志佳,陈小兵,何丹*,2016. “混居还是分开:来自居住小区尺度混居模式调研”,宁越敏主编,《中国城市研究(第九辑)》,北京:科学出版社,238~252页;
5.高鹏,何丹*,2015. “长江经济带水路运输效率测度及其空间格局演变研究”, 宁越敏主编《中国城市研究(第八辑)》,北京:商务印书馆, 304~318页;
6.何丹,谭会慧*,龚鹏,杨犇,2013.“基于区域空间分异视角下行政区划调整的研究:以‘三分巢湖’为例”, 宁越敏主编《中国城市研究(第六辑)》(CSSCI集刊),北京:商务印书馆,142~158页;
7.陶英胜,何丹,2008. “战后日本住宅建设规划的综述与评价”,栾峰、彭敏学主编《理想空间(26)》,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00-109页;
8.何丹,2008. “1990年代以来上海促进增长城市政体的形成和和城市发展”,宁越敏主编《中国城市研究(第一辑)》(CSSCI集刊),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39-258页;

书 评:
1.韩小爽,何丹,2016. “《邻里东京》导读”,《上海城市规划》,129(4),140~141页;
2.唐露园,何丹,2016. “《规划世界城市:全球化与城市政治》导读”,《上海城市规划》,126(1),126~127页;
3.张盼盼,何丹,2015. “《认知地理学——以人为本的地理信息科学》导读”,《上海城市规划》,121(2),118~119页。
4.何丹,康钰,2014. “《城市极限》导读”,《上海城市规划》,117(4),139页。
5.何丹,高鹏,2014. “《社会关系与空间结构》导读”,《上海城市规划》,117(5),119页。


荣誉及奖励


招生信息














10 访问


相关教师





相关话题/城市 华东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