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崔丽娟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1-15

崔丽娟 教授教授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导航
个人资料
研究方向
开授课程
科研项目
学术成果
荣誉及奖励







个人资料
部门: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毕业院校: 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 博士
学历: 研究生
邮编: 200062
联系电话:
传真: **
电子邮箱: ljcui@psy.ecnu.edu.cn
办公地址: 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范大学俊秀楼308室
通讯地址: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200062

教育经历
1984.9-1988.7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本科学习
1997.8-1998.7 日本九州女子大学进修
1999.9-2005.7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硕博连读

工作经历
1988.7-1997.8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团委书记/助教
1998.8-1999.9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总支副书记/助教
1999.9-2000.7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总支副书记/讲师
2000.8-2002.8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总支副书记/副教授
2002.9-2008.6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2008.6-2008.12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副教授
2008.12-至今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教授
2009.3-2012.12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教授/系主任
2012.12-至今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教授

个人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心理科学》、《心理学探新》、《Journal of Community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杂志编委。
现任中国社会心理学副会长,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分会会长,上海市社会心理学会会长,上海市老年心理学会会长,上海市心理学会应用心理学会副会长。
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留守儿童社会适应促进与反社会预防研究》,在海内外发表心理学学术论文90多篇,出版心理学书籍40多本,其中《心理学是什么》一书,在香港和台湾相继出版,并获得首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奖、第八届全国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等众多奖项;《写给中学生的心理学》一书,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首次向全国中小学生发布阅读指导目录”。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诠释社会、解读生活:社会心理学》展示在网易公开课,和教育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爱课程”网站;为各级党校、政府、企事业单位、公司、学校等举办心理学讲座上千场,颇受欢迎。


社会兼职


中国社会心理学学会副会长
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会长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与社会治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社会心理学会会长
上海市老年学会老年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会长
上海市心理学会应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上海市心理学学会 理事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 理事
《心理科学》杂志编委
《Journal of Community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杂志编委
《心理学探新》杂志编委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

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
1、留守儿童社会适应促进与反社会预防研究(国家社科重大项目);
2、人与城市:地方依恋视野下的社会治理与亲社会行为;
3、流动性社会中的新型压力及应对机制


开授课程
社会心理学



科研项目
1.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留守儿童社会适应促进与反社会人格预防研究,项目批准号19ZDA357,2019.12.4-2024.12
2.华师人文社会科学精品力作培育项目《人与城市:地方依恋与社会治理》批准号为2019ECNU—JP005,2019.5.7-2024.5.7
3.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上海市流动儿童生态环境与城市融入:基于外群体歧视与拒绝敏感性,课题批准号:2016BSH003, 2016.6.30-2019.6.30
4.华师“新型冠状病毒防治”专项课题,批准号2020ECNU-FZZX-04,2020.3.20-2020.620
5.上海中鹊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养老院老人心理护理:老年心理与健康,项目号:13200-412321-19173,2019.4-2022.3


学术成果
1.Shi, J., Hao, Z., Saeri, A. K., & Cui, L*.The dual-pathway model of collective action: Impacts of types of collective action and social identity. Group Processes & Intergroup Relations.2015,18(1),P45-65(*通讯作者)
2.邓棉琳,崔丽娟*,上司人际公平如何影响员工工作结果:有中介的调节效应,心理科学,May 2016 Vol.39 No.3(Serial No.221),P679-685
3.冯宁宁,崔丽娟*从恢复体验到地方依恋:环境偏好与居住时长的作用,心理科学,2017,Vol.40No.5:1215-1220.
4.Mianlin Deng, Ana Guinote, and Lijuan Cui*, When low power meets status:Powerlessness triggers behavioral inhibition only under low status, Social Cognition, Vol. 36, No. 1, 2018, pp. 134–166
5.Wei Qi andLijuan Cui*, Being Successful and Being Thin: The Effects of Thin-Ideal Social Media Images With High Socioeconomic Status on Women's Body Image and Eating Behaviour, Journal of Pacific RimPsychology, Vol. 12, E8, 2018, pp. 1-9.
6.Hua, X. , Yaping, W. , Yefeng, Y. , Xulai, Z. , Xiaoyun, Z. , & Lijuan, C. , et al.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green tea against 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the elderly han population. Neuropsychiatric Disease and Treatment, 2018, 14: 1795-1801. ISSN: 1178-2021.
7.Wei Qi and Lijuan Cui*,Eat to avoid negative self-awareness: Locus of control and core self-evaluation as serial mediators in the effect of stress on food intake,Appetite,2019,DOI:https://doi.org/10.1016/j.appet.2019.104401,Q2
8.范依婷 周天爽 杨莹 崔丽娟*,刻板印象威胁对城市出生流动儿童认知表现的积极效应及机制,心理科学,2019,No.4,884-890
9.崔丽娟*,张昊,群体认同下流动儿童身份管理策略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No.5,总第218期,62-68
10.崔丽娟,孔祥静,杨莹,姚琦,王彦,智库成果《关注民众生活和心态的变化,为后疫情时期的建设建言献策》被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上海新型智库成果要报》(防控新冠肺炎智库专报)采用,并报市委领导参阅。2020.4.21
11.潘峰 徐科朋 许燕 崔丽娟*,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对医生角色行为的道德判断研究,心理学探新,2020,No.2,111-116
12.刘欣怡,崔丽娟*,儿童共情能力特点、发展影响因素及其干预探究[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03:65-75
13.Feng, N., Zhang, A., Cui, L.*, Zeng, H., & Mankad, A. (2020). Effects of neighbourhood social cohesion and need for restoration on restorative experiences.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23(4), 422-434. doi:https://doi.org/10.1111/ajsp.12420
14.Yun Tang, Xin Liu, Chenbo Wang, Miao Cao, Shining Deng, Xiujuan Du, Yuan Dai, Shujie Geng, Yun Fan, Lijuan Cui1*, Fei Li*. (2020). Different strategies, distinguished cooperation efficiency, and brain synchronization for couples: An fNIRS-based hyperscanning study. Brain and Behavior, 10(9), e01768. doi:https://doi.org/10.1002/brb3.1768
15.Liu, X., Yang, Y., Wu, H., Kong, X., & Cui, L*. The roles of fear of negative evaluation and social anxiety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compassion and loneliness: a serial mediation model. Current Psychology. Q2



荣誉及奖励
l2019获得全国应用心理专业学位实践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l2020获得第二届上海市应用心理学专业学位实践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l2020获得上海市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
l2016年度获得上海市优秀社科普及工作者
l2021获得华东师范大学创新创业优秀指导教师奖
l2019年获得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l2019年获得华东师范大学三八红旗手称号
l2016获得华东师范大学首届年度教学贡献奖


招生信息














10 访问


相关教师





相关话题/心理 华东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