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二级学科代码080201
学科专业简介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200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成为上海市重点学科。本学科围绕机械制造科学与工程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开展研究,在主动寻位安装理论、精密高速磨削工艺与磨床、零件成形制造与强化、数字化制造与质量控制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发改委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成果在企业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在国内外发表了数百篇学术论文,出版了多本学术专著和教材。
本学科具有优良的教学传统,注重实验环节和工程能力培养,为国家培养了机械制造及自动化领域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本学科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研究,先后与国外多所大学建立了学术联系,开展了访问学者、在读博士生的合作研究与交流。
一、培养目标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掌握坚实宽广的机械制造科学与工程的相关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组织科学研究的能力、进行科技创新的能力,并取得具有学科特色或科技创造的成果。
二、研究方向
1 先进制造工艺与装备
2 现代集成制造技术与系统
3 零件成形制造与强化
4 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与智能机器人
5 精密加工与精密测量
6 工业工程及管理
三、学制及学习年限
学制3年,培养年限3-6年,课程学习成绩有效期6年。
四、学分要求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至少修满15学分。
跨学科的博士生,必须补修3门硕士专业学位课,其学分不计入总学分。
五、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课程英文名称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备注
|
教师
|
公共课
|
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olution and Marxism
|
2
|
1
|
考试
|
|
|
英语听说
|
Listening and Speaking English
|
2
|
1
|
考试
|
|
|
|
英语写作
|
Writing English
|
2
|
1
|
考试
|
|
|
|
现代应用数学方法
|
Modern Applied Mathematics Method
|
2
|
1
|
考试
|
任选2-3门
|
姜健飞(理学院)
|
|
计算智能及建模
|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Modelling
|
2
|
2
|
考试
|
杨建国
|
||
高速精密加工理论及装备
|
Theory and Equipment of High-Speed and Precision Machining
|
2
|
2
|
考试
|
李蓓智
|
||
现代制造自动化理论与技术
|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Modern Manufacturing Automation
|
2
|
1
|
考试
|
杨建国
|
||
制造系统性能测试与控制
|
Test and Control for Performance of Manufacturing System
|
2
|
2
|
考试
|
李蓓智
|
||
机器人工程和并联机床
|
Robot Engineering and Parallel Machine Tool
|
2
|
1
|
考试
|
杨建国
|
||
现代新材料
|
Modern New Material
|
2
|
2
|
考试
|
白涛
|
||
先进成形技术
|
Advanced Forming Technology
|
2
|
2
|
考试
|
丁浩
|
||
金属强化理论与工艺
|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Metal Reinforcement
|
2
|
2
|
考试
|
朱世根
|
||
|
外专业博、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
|
Ph.D. and Master Degree Course of other
specialized field
|
2
|
|
考查
|
必选
|
|
|
研讨班
|
Seminar
|
2
|
|
考查
|
必选
|
孟婥
|
|
专题系列讲座
|
Thematic Lecture Series
|
1
|
|
考查
|
必选
|
李蓓智
|
*考核方式:考试和考查两类
*如果课程有下列情况,可在课程名称后标注对应的数字,①双语课程、②实验类课程、③使用英文原版教材
六、博士候选资格考核
按《东华大学博士候选资格考核的暂行规定》、《东华大学关于博士候选资格考核的暂行实施办法》执行。
七、学位论文工作及发表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工作是博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博士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博士生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博士生应选择学科前沿领域或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并尽可能与导师所在学科承担的科研项目相结合;学位论文应突出创新性和先进性,研究成果应具有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并反映博士生在本学科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博士生入学后,在导师指导下明确科研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等,把握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现状及发展动态,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必须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学术性和可行性。一般在二年内开题,开题前需查新。应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专家参加的论证会上进行开题报告,就选题的目的、意义、价值、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动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课题条件、研究进度等作介绍,并进行可行性论证,经专家认可后才能进行课题研究。自开题报告之日起,论文工作时间应不少于2年。博士生开题后必须认真撰写“东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创新资助”项目申报书,申报创新资助项目,以此作为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条件之一。
在论文研究过程中,鼓励博士生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是综合衡量博士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应在导师或导师团队的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
博士生在学习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见《机械学院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
机械设计及理论
Mechanical Design and Theory
二级学科代码080203
学科专业简介
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的前身是纺织机械学科,1981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我国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之一;1982年被纺织工业部评为重点学科;2007年成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本学科围绕机械设计及理论科学与工程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开展研究,在纺织机械领域具有鲜明的特色,体现在结合纺织工艺与光机电一体化技术,重点创新纺织机械原理、纱线力学,纺织机械-纤维、织物复杂装备系统动态优化设计理论与关键共性技术,重点研制纺纱、织造、化纤、印染等纺织机械装备系统与关键装置,形成了新型纺织机械创新设计与纤维机械复杂系统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优势;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与控制方面,重点研究复杂机械系统的测控技术、多伺服单元协同控制技术、大型纺机装备中多电机群控理论及关键技术。先后承担了国家发改委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创新基金、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先后获得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省部级奖项,成果在企业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在国内外发表了数百篇学术论文,出版了多本专著和教材。
本学科具有优良的教学传统,注重实验环节和工程能力培养,为国家培养了机械设计领域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本学科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研究,先后与国外多所大学建立了学术联系,开展了访问学者、在读博士生的合作研究与交流。
一、培养目标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掌握坚实宽广的机械设计及理论科学与工程的相关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组织科学研究的能力、进行科技创新的能力,并取得具有学科特色或科技创造的成果。
二、研究方向
1 新型纺织机械
2 现代机械设计方法及应用
3 复杂机械系统建模与计算机仿真
4 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应用
5 现代机械系统智能检测与控制
6 产品数字化设计技术及应用
三、学制及学习年限
学制3年,培养年限3-6年,课程学习成绩有效期6年。
四、学分要求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至少修满15学分。
跨学科的博士生,必须补修3门硕士专业学位课,其学分不计入总学分。
五、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课程英文名称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备注
|
推荐教师
|
公共课
|
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olution and Marxism
|
2
|
1
|
考试
|
必修
|
|
英语听说
|
Listening and Speaking English
|
2
|
1
|
考试
|
|
||
英语写作
|
Writing English
|
2
|
1
|
考试
|
|
||
专业课
|
Advnaced Engineering Mathematics (Second Edition)
|
2
|
2
|
考试
|
|
李绍宽(理学院)
|
|
机械电子测控技术
|
Observa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Mechtronics
|
2
|
2
|
考试
|
任选2-3门
|
何勇
|
|
机电系统现代设计计算方法
|
Modern Design and Calculation Method of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
2
|
2
|
考试
|
顾洪波/王生泽
|
||
机械非线性振动
|
Mechanical Non-linear Vibration
|
2
|
2
|
考试
|
顾洪波
|
||
机器人学
|
Robotics
|
2
|
2
|
考试
|
毛立民
|
||
虚拟设计与计算机仿真技术
|
Virtual Design and Computer Simulation Technology
|
2
|
2
|
考试
|
束永平
|
||
工程中的近似非线性分析方法
|
Approximate Nonlinear Analysis Method in Engineering
|
2
|
2
|
考试
|
顾洪波
|
||
产品设计理论与方法
|
Theory and Methods of Product Design
|
2
|
2
|
考试
|
孙苏榕/唐林
|
||
|
外专业博、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
|
Ph.D. and Master Degree Course of other
specialized field
|
2
|
|
考查
|
必修
|
|
|
研讨班
|
Seminar
|
2
|
|
考查
|
孟婥
|
|
|
专题系列讲座
|
Thematic Lecture Series
|
1
|
|
考查
|
李蓓智
|
*考核方式:考试和考查两类
*如果课程有下列情况,可在课程名称后标注对应的数字,①双语课程、②实验类课程、③使用英文原版教材
六、博士候选资格考核
按《东华大学博士候选资格考核的暂行规定》、《东华大学关于博士候选资格考核的暂行实施办法》执行。
七、学位论文工作及发表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工作是博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博士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博士生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博士生应选择学科前沿领域或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并尽可能与导师所在学科承担的科研项目相结合;学位论文应突出创新性和先进性,研究成果应具有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并反映博士生在本学科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博士生入学后,在导师指导下明确科研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等,把握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现状及发展动态,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必须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学术性和可行性。一般在二年内开题,开题前需查新。应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专家参加的论证会上进行开题报告,就选题的目的、意义、价值、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动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课题条件、研究进度等作介绍,并进行可行性论证,经专家认可后才能进行课题研究。自开题报告之日起,论文工作时间应不少于2年。博士生开题后必须认真撰写“东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创新资助”项目申报书,申报创新资助项目,以此作为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条件之一。
在论文研究过程中,鼓励博士生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是综合衡量博士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应在导师或导师团队的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
博士生在学习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见《机械学院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