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电子科技大学 2017 硕士招生 学院介绍(5)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6-10-05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依托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力系统广域测量与控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集中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光电信息学院和电子工程学院中长期从事电能源领域研究的中坚力量,致力于解决电能源短缺和电能源利用中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学院充分发挥交叉学科优势,在智能电网、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功率电子学、微波输能等研究方向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省部委的重大科研项目,已逐步形成涉及电能源科学与技术“材料—器件—系统—应用”各环节的高水平科学研究体系,在电力系统广域测量与控制、太阳能电池、电力电子应用、新能源汽车等相关研究领域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项目资助达100多项,累计申请专利120多项,发表论文200余篇,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已经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中。

学院以能源科学与工程为背景,综合电气工程、能源技术、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等相关领域,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本科专业,培养基于交叉学科的宽口径、复合型能源专业人才。

学院拥有多个专业教学实验平台及教学实验室,充分结合学校电子信息领域优势与能源科学技术的发展需求,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开展工程硕士、软件工程硕士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是电能源科学技术专业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学院拥有一支以“****”和毕业于哈佛大学、亚利桑那大学等知名大学学者领衔的师资队伍,专职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师资力量雄厚起点高,在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强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锐意进取的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将以特色鲜明的电能源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优势,在国家能源战略发展中做出重要贡献。

018资源与环境学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成立于2012年1月,是电子科技大学为适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科学技术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需求而建立的新学院,由国际著名遥感专家、中科院院士李小文教授担任首任院长。

学院依托电子科技大学庞大的信息科学优势学科群,确立了以“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科学”、“资源探测与信息技术”、“环境科学与技术”为核心的学科体系,突出“3S(RS-遥感、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在资源探测、环境监测、国防等方面的应用,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现设“环境工程”和“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两个本科专业,拥有“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同时在信息与通信工程国家重点一级学科招收硕士和博士生,并自主设置遥感信息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博士点,在读硕博研究生100余人。

学院发展势头强劲,已承担了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拥有环境工程基础实验室、数字环保实验室、空间信息工程实验室、公共卫生领域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资源环境遥感综合观测与处理系统实验室、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等实验教学和科技创新平台。

资源和环境是二十一世纪全球发展的共同主题,是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的重点领域之一。以此为契机,年轻的资源与环境学院必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国家培养出基础理论扎实、专业技能突出、综合素质优秀的宽口径、复合型人才,积极推进我国资源与环境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发展。

019航空航天学院

航空航天学院(空天科学技术研究院)成立于2006年7月,是电子科技大学为拓展航空航天科研领域、建设空天信息新学科、开展多学科融合型高水平科学研究和培养本硕博各层次高素质创新人才组建的研究型学院。

学院现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的“导航、制导与控制”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导航、制导与控制”、“系统工程”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拥有覆盖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的完整培养体系,并设有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在测控通信与导航控制技术、空天信息科学技术等方向上拥有雄厚的教学、科研队伍。学院共有教师80余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0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35人,博士生导师7人,具有博士学位者达70%,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经历者达40%。学院面向国内外知名院校及科研院所,聘请了一批名誉、客座及协议教授,包括院士6人、教授(研究员)30人。多名教师入选国家、省部级人才计划,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四川省学术的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4人,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

学院依托学校完整、强势信息学科群,在导航制导与控制、空天信息科学技术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科学技术研究。科研特色领域及成果涉及微波器件与电子测试技术、高温超导高灵敏微波接收技术、人机耦合技术、宽带自组织通信网络技术、声波定向技术、探测/测控/通信/导航一体化技术、空间光通信技术、复杂系统仿真测试验证与评估技术等。建院以来,共承担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军民口重大专项、国防预研/新品/型号、自然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532项,科研经费到款2.54亿。 航空航天类项目共341项,占总数的64.3%。建院以来,撰写专著3部;发表论文文章721篇,其中SCI收录100篇,EI收录125篇;申请专利82项,授权40项,包括2项美国专利;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国际交流,与国际知名大学、企业及国内航天航空重点研究单位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与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七院、INTEL、美国微芯公司、日本东京电气通信大学等共建了一批高水平联合实验室,其中包括空间通信技术联合实验室、导航制导与控制研究中心、临近空间技术实验室、精确制导工程中心、机器人远程控制国际联合实验室、智能机电控制联合实验室、先进半导体制造与工业工程联合实验室、空间运行技术研究中心、变频节能混合电源系统实验室等。

航空航天学院主要面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工学以及其他相关理学一级学科下各专业方向,如导航制导与控制、空间信息系统、电子工程、计算机应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光学工程、系统工程等,招收优秀推免生及本科毕业生,在空间信息科学技术方向上培养以多学科融合为特色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方式将以国家重大高水平科研项目为牵引,着力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系统总体设计与工程开发能力,为我国航空航天及相关领域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复合型研究人才。

学院现有全日制研究生459人,其中硕士研究生427人,博士研究生29人。

近年来,我院研究生就业率一直保持100%,其中1/3左右进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等下属军工科研院所工作;约1/2进入Intel、IBM、爱立信、摩托罗拉、朗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华为、百度、阿里巴巴等国内外知名IT企业;部分进入金融、电力等行业相关单位,还有相当比例的毕业生进入高校执教或到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九州生气携风雷,春华秋实谱新篇。今后,航空航天学院将不断开拓创新,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开放式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复合型高层次空天信息科技人才的培养摇篮。

021医学院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现代医学越来越强调医学成果的创新突破和研究成果的产业转化。在此大背景下,转化医学、医工结合、信息医学已经成为医学学科发展的重要特点。2013年9月29日电子科技大学与四川省人民医院合作共建医学院正式签约,标志着电子科技大学与四川省人民医院适应现代医学发展和国家医疗改革要求,探索创新医学人才培养,进行跨学科医学研究进入了新的里程碑。

近年来信息技术与医学结合在交叉学科领域备受关注,承载着五十余年历史的电子科技大学是电子信息领域的全国重点大学,电子信息学科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四川省人民医院是四川省医学科学研究及临床技术指导中心,拥有一批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省级医学重点学科为代表的优势学科,拥有包括国家“****”、省“百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在内的高层次人才,是四川省医疗龙头单位。四川省人民医院一直坚持临床、教学、科研齐头并进,在以临床服务为主体的情况下致力于科研和教学的全面快速发展。   

以信息医学为切入点,在电子信息、生命科学和医学等学科领域寻求交叉、渗透和融合,是电子科技大学拓展学科结构,优化学科布局,提升学科层次,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的多科性发展道路的重大举措。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将依托电子科技大学的信息科学的优势和四川省人民医院的临床优势,以信息医学为切入点,促进信息科技与医学学科的渗透融合,增强医学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的医学人才培养基地和医学科技创新中心。

022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成立于2001年12月,是教育部和国家计委联合批准成立的全国首批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我院软件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现拥有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院拥有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基地(成都)、IBM大型主机系统教育中心(成都)、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校外实践基地)等机构。其中,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基地(成都)是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联合批准的全国首批基地之一;IBM大型主机系统教育中心(成都)是全国首批建立的五个中心之一,拥有西南地区唯一一台IBMe Server Z900大型计算机。

学院拥有一支学历高、经验丰富的教学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9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3人,几十位企业及国外兼职教师。近年来,学院承担了8项国家级及省部级教学研究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获各级精品课程20门,出版教材近21部。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7项,横向科研项目9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90余篇,其中被SCI/EI检索收录130多篇,获得专利及软件著作权10余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学院建立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配备先进的教学实验设备。目前在校内拥有3500㎡供本科和研究生使用的教学、科研实验场地。与IBM、长虹、中软等建立教育部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与Intel、德州仪器(TI)、腾讯、百度、青牛软件、东方通等1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学院结合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求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专业知识厚、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素养、拥有国际视野和社会竞争力强的工程型软件人才。自建院以来,共为国家和地方输送了5000余名各层次复合型软件人才。学院设有软件技术、嵌入式系统、大型主机、网络安全工程、信息工程、数字动漫等本科生培养方向,有软件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和在职硕士研究生、软件工程博士研究生学位授予权。目前全日制在校学生3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600余人,研究生470余人(含留学生60余人),其中博士80余人,硕士380余人。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国际化培养。与美国、英国、爱尔兰、比利时、印度等国的30余所著名高校开展联合办学项目,每年选派本科生赴荷兰、印度、新加坡等国开展实训,并招收海外留学生来校攻读学位。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专业知识厚、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拔尖软件人才。  

学院大力支持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建立学生创新创业中心,设立学生创新基金。学生在海内外高水平科技竞赛中成绩突出,曾获“IBM大型主机技术全国应用大赛”最佳作品奖和最佳团队奖、“2012趋势科技校园程序设计大赛”中国区冠军、百度“机器知我心第二季—智能终端创意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得唯一最高奖、我院学子所在团队获得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世界总决赛金牌等佳绩。  

相关话题/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