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介绍
学院代码及名称
学院代码 |
学院名称 |
学院代码 |
学院名称 |
001 |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
012 |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002 |
电子工程学院 |
013 |
外国语学院 |
003 |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 |
016 |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
004 |
物理电子学院 |
017 |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
005 |
光电信息学院 |
018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006 |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
019 |
航空航天学院 |
007 |
自动化工程学院 |
021 |
医学院 |
008 |
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
022 |
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 |
009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024 |
电子科学技术研究院 |
010 |
数学科学学院 |
026 |
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
011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031 |
基础与前沿研究院 |
001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于1994年10月由学校批准成立,其前身是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的无线电技术系。学院建立至今,为国家培养出了大批无线电技术、通信与信息工程的优秀人才,成为我国通信与信息技术领域的一支中坚力量。
学院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6年建校(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初期的有线电设备系,其主体是有线电、电报电话和通信三个专业。1958年在专门化基础上建立了电视、微波多路通信、电子测量技术专业。自1977年恢复高考和高校秩序正常化以来,学校对专业重新进行了调整,成立了无线电技术系,为人们熟知的老一系。设有无线电技术、广播电视工程、通信工程、电子测量专业。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通信产业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先进管理经验,进行大规模的改造,1995年3月25日正式挂牌成立由三个系(无线电技术系、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系)和两个国家级实验室(宽带光纤传输与通信系统、战术通信抗干扰技术)和信息系统研究所组成。学习和研究的内容涉及现代通信技术、通信系统与通信网、各种信息的传输、存贮、变换、处理、检测与可视化等领域。
今天教学和科研已成为通信学院发展的两个中心,拥有一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光纤传感与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一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通信与信息系统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两个省级重点实验室(通信与信息系统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通信与信息系统中的信号处理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一个部级研究所(信息与系统研究所)。学院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树立了教学科研并重共同发展,以国家、国防建设需求为牵引、为国家输出一流的通信合格人才为最终目的,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高水平的研究型学院为目标的指导思想,使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成为了电子科技大学最具知名度、最受学生欢迎的学院之一。同时通信工程本科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和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方向均在全国名列前茅,成为国家重要的通信与信息技术研究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基地。几十年来,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为国家培养了上万名的毕业生,他们活跃在全国各条战线上,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赞赏。他们中涌现出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小文、华为技术公司总裁孙亚芳等杰出校友,以及众多著名教授、工程技术专家和知名企业家。近年来学院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的教学科研奖若干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会议上发表论文20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若干部,对于我国电子科学、信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和指导作用。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新世纪的朝阳中,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正伴随着全球通信与信息技术发展的浪潮,长风破浪,直济沧海!
002电子工程学院
电子工程学院是我校成立最早的学院,由微波工程系、电子工程系、信息工程系、集成电路与系统系和电子实验中心组成。
学院现有教职工300余人,其中 ,“****”入选者6人,“****”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青年****”入选者7人,四川省千人/百人计划入选者9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16人;高级职称190余人,博士生导师60余人。“计算电磁学及其微波工程应用”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在2012年国家重点学科评估中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二,所属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三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均设有博士点和硕士点;学院设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博士后流动站。
学院设有电子信息工程、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信息对抗技术、电波传播与天线四个本科专业(按电子信息工程大类招生),拥有国家工科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类)两个国家级教学基地。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本科生、研究生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科技竞赛中屡获佳绩。
学院拥有电磁辐射控制材料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极高频复杂系统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新型微波探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四川省微波毫米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学院科研实力雄厚,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八个与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研究领域。建设有电子信息系统综合试验场、大型微波暗室、微波毫米波集成电路在线测试平台等科研平台;形成了“军事电子”、“基础研究”、和“与企业合作的应用技术研究”三足鼎立的科研格局。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并建有“电子信息工程科学”、“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两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每年主办两次以上的国际学术会议,与国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和紧密的学术合作与交流关系,极大的扩大了学院的学术影响。
建校以来,电子工程学院共培养了18000余名毕业生,他们遍布海内外IT领域,在国防科研战线,航空航天、电子领域,处处都有学院校友的风采。以卫星导航专家谭述森院士、香港城市大学薛泉教授为代表的知名学者、以“神舟载人飞船”测控系统总工程师席政少将为代表的国防顶尖技术专家、以网易公司创始人丁磊为代表的IT领军人物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成为国内外电子信息领域的中坚力量,为我国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003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的前身是电子科技大学建校初期的无线电零件系,2001年11月由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系与信息材料工程学院合并成立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下设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系、信息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应用化学系。2015年电子科技大学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依托现有的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正式成立,是教育部、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和国家外专局等六部委联合批准成立的全国首批9所示范性微电子学院之一,也是西南地区唯一一所获得国家部委支持建设或筹备建设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的高校。
学院秉承“追求卓越,勇创先锋”,坚持内涵式发展道路,始终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核心任务,发挥学科、科研、大团队、国际平台“四驾马车”的优势,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谋划创新、优势互补和重点突破;同时,强化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在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全面营造出积极进取、团结一致、有序竞争、人心凝聚、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和谐氛围。
目前,学院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1个(国家电磁辐射控制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心)1个;国家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学科111引智基地1个(微波材料与器件);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IC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产业化基地1个(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成都产业化基地);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中心5个(电磁防护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多频谱吸波材料与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材料重点实验室、信息产业部功率器件与智能功率集成电路重点实验室、信息产业部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重点实验室);3个“211工程”建设的研究机构(电子信息材料及应用基地、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应用实验室、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中心)。此外,学院还拥有从事教学、研究、开发、设计的电子科大集成电路中心、材料微观分析中心、纳米技术中心等多个专业教学实验室和研究实验室。以上研究机构的研究领域覆盖了当前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的主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