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学院共承担包括国家 “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创新群体和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国防预研、总装创新和横向等各类项目共256项,实到科研经费6.8亿元;获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发表SCI收录学术期刊论文100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26本;申请发明专利2500余件,获授权发明专利449件,其中,美国专利12件。
学院拥有六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子信息材料与元器件);八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子信息材料与元器件、化学工程与技术、应用化学)及四个本科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和应用化学)。以上学科均具有扎实的基础和较强的实力,其主流方向具有综合优势,并被国内外同行所认可。“电子科学与技术”和“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为国家重点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在2012年全国学科评估中排名全国第一。
学院以培养“国际化引领型创新人才”为目标,实施“三个互动”的教学方法,贯彻“三个育人”的培养模式,采用“三个链接”的培养体系,营造“三个对照”的文化氛围。现有本科生22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200余人;现有两个专业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近三年学院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入选国家级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入选“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学生获国家级以上奖励200余人次,省市级188余人次,为国家输送了一大批基础知识厚、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学院目前拥有一支以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星弼教授领衔的雄厚科研、教学师资力量,其中院士2人,****教授14人(其中青千7人,外专千人1人),****1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入选者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高校青年教师奖1人,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19人,中国青年科技奖2人,四川省百人计划4人,四川省****11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9人。学院教授74人(博士生导师63人),研究员4人,正高级工程师2人,副教授、副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81人,其中80%教师具有博士学位。
在国际化的核心发展战略指引下,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稳步发展。学院与国外的5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企业保持着密切友好的联系,与美国特拉华大学美国特拉华大学、西澳大利亚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日本千叶大学、俄罗斯国际金属材料研究院、澳门大学、台湾暨南国际大学等的相关院系成为姊妹学院,每年有50余名海外知名教授来院开设学术讲座。近四年来,学院主办十余次国际学术会议,每年选派大批教师赴海外访学进修、合作研究和参加国际会议。INTEL、安捷伦、IR等国际知名公司的资深工程师为我院本科生、研究生开始专业课程,直接参与我院的人才培养。每年200余名在校本科生通过校际交流、自费留学等项目到海外求学,10余名研究生获得国家、学校的公派留学机会。
004物理电子学院
物理电子学院组建于2001年10月,现设有应用物理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真空电子技术系、高能电子学研究所、应用物理研究所、现代物理研究所和太赫兹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学院现有教职工203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20人,其中拥有一支以中科院院士刘盛纲教授领衔,由国家“****”、“****”、“国家杰青”、国家“青年****”、四川省“百人计划”、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以及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入选者组成的杰出人才队伍。
学院在学科设置上形成了理工渗透,协调发展的明显特色。在“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在一级学科点“电子科学与技术” (国家重点学科)和“物理学”、二级学科点“物理电子学”(国家重点学科)和“无线电物理”等四个学科点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在“应用物理学”(四川省特色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四川省特色专业)、“真空电子技术”(国家国防特色紧缺专业)和“数理基础科学”(实验班)等四个专业招收本科生。学院现有各类全日制在读学生20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700余人。多年来,学院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拥有微波电真空器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863计划”强辐射重点实验室、太赫兹科学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太赫兹科学与技术发展战略研究基地、激光与毫米波系统实验室等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室,拥有国内高校中唯一能进行大功率微波电真空器件的理论研究、计算模拟、制管到测试的系统研制基地。微波电真空器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进入了国家的“拓展提高序列”。学校由此被总装备部确定为电真空器件研究的“两厂、两所、一校”中的一校。
通过“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设,学院在太赫兹技术、微波电真空器件、等离子体电子学、新型受激辐射器件、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计算电磁学及应用、固体光学和热学、空间光学等研究领域具有明显的特色优势,承担了国家重大专项、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ITER计划、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和攻关项目以及对外引进等大量高水平科研项目。“十二.五”以来,承担了我国第一个太赫兹技术的“973”项目,独立承担国家重大专项1项,多学科参与国家重大专项8项,参与国家支撑计划2项,参与国际ITER计划,参与重点型号项目多项,科研项目类型多样化,在国内已具有较好的影响力;科研总经费超3亿元,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申请和授权专利100余项,发表SCIE检索收录论文1000余篇。2003年,刘盛纲院士获得了毫米波、红外线领域的国际最高奖K.J.Button奖,成为我国第一位获此殊荣的科学家。学院还获批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研制出了国内第一支220GHz太赫兹回旋管、8毫米高功率回旋行波管、3mm回旋振荡器和8毫米高功率回旋速调管。研制的毫米波接收前端、毫米波高放混频组件、毫米波开关均己列装,研制的微波管CAD软件已成为我国微波管CAD设计的首选软件。
学院重视校企合作,建有“电子科技大学·美的微波管技术及微波能应用联合实验室”、“电子科技大学·云科电子器件工程中心”、“电子科技大学·警用装备研究联合实验室”等6个校企联合实验室或工程中心。
学院十分重视与国内外相关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十一.五”以来,举办了各类国际学术会议十余次,包括中国-英国/欧洲毫米波与太赫兹技术学术研讨会、首届IEEE MTT-S(微波理论与技术协会)国际微波研讨会、国际微波毫米波技术会议(ICMMT)、第三届深圳先进科学与技术国际会议、第一届宇宙基本规律国际会议、中欧太赫兹研讨会、第十六届国际真空电子学会议、第二届LIBIM国际会议、第五届深圳先进科学与技术国际会议等国际会议;发起并举办了由16位院士、国内众多科研院所的学者以及企业界人士等参加的中国太赫兹科学技术及应用发展研讨会。派出骨干教师出国进修、合作研究、考察访问达100余人次,参加国内外大型学术会议1000余人次,邀请美国、俄罗斯、德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及国内相关专家来短期讲学、交流200余人次。在读博士生必须前往海外参加一次顶级国际学术会议,由学校统一资助;另有约25%的博士生能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前往海外知名大学与研究机构进行联合培养。
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物理电子学院将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把握机遇,开拓创新,为把学院建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二级学院而努力奋斗。
005光电信息学院
光电信息学院是我校最早设立的院系之一,是国家“985”和“211”工程我校重点建设的单位。学院目前由光电子技术系、光信息科学与显示工程系以及光电工程中心构成。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已形成了一支以****入选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为学术带头人,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的高水平学术队伍。现有教授近40人,副教授60人,其中****入选者8人、****特聘教授2人、****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80%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
学院具有高水平的学科平台。现拥有“电子薄膜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子聚合物与微结构传感器室)、4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光电探测与传感集成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光电传感与信息处理”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显示科学技术”、“信息光电子技术与器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平台。通过“985”、“211”工程的建设,学院拥有了光电子材料与器件设计平台、制备工艺平台、测试表征平台,形成了光电薄膜集成器件一体化研究平台。现有科研、教学实验室6000平方米,仪器设备价值过亿元。
学院科学研究工作,紧跟国际科技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需要。在光纤通信、激光技术与器件、新型敏感材料及传感器、信息显示、光电成像、集成光学、光电子测量、微波声学、光纤传感与光信息处理等研究方向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在国内处于前列,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十二五”以来承担科研任务500余项,科研经费充裕,并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2项、部(省)级科技奖励11项,发表SCI论文530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350余项。学院还注重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目前拥有肯塔基大学-留学基金委联合培养博士创新型国际合作项目,并与多伦多大学、布里斯托大学、肯塔基大学、芬兰Oulu大学、 EASTERN 芬兰大学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目前我院拥有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一级学科的硕博学位点,并设有相应的博士后流动站。
光电信息学院在60年的办学过程中,不断突破传统领域,优化专业设置,以科研促进教学,注重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形成了严谨的治学风格和积极进取的学术范围。历年来,我院培养的人才,以素质全面、专业知识扎实、能力强、后劲足等鲜明特点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赞誉。光电学院将大力倡导“拒绝平庸,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争取把学院建设成为光电子信息领域“高新技术的源头,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
006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学科始建于1956年,以解算装置专业招收本科生,196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是国内最早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也是我校传统优势学科。1990年计算机应用技术获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当时西南地区唯一计算机应用博士点,被评为机电部重点学科;1998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获批设立博士后流动站;2003年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截止当时获得全部二级学科的博士、硕士授予权;2007年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获国家重点学科(培育); 2007年揭晓的“CCF中国计算机事业创建50年37件大事”中我院计算机学科有5项入选;2008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入选四川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2015年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评全国优秀;2015年获批国家级重点平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经过“九五” “十五”“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设,目前本学科已形成强有力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能力,具有较强的学科综合优势。学科研究水平和能力大幅提升,部分研究方向如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网络安全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共同打造的“ 计算医学”也成为了国际一流的新兴研究方向。2016年5月ESI计算机学科全球排名前0.37%,2016年US News计算机科学全球排名第67位(国内高校位列第9),步入世界一流学科。学院4位学者入选2015年Elsevier中国高被引科学家榜单,其中2位教授分别于2013、2015年入选Thomson Reuters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2015年计算机学科仅4位大陆学者入选)。本学科正处于一个良好的快速发展时期,在学科方向、学术团队、学科平台、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