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叶佳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9-26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所在单位: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学历: 博士研究生毕业
办公地点: 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X9439
学位: 工学博士学位
电子邮箱: jiaye@home.swjtu.edu.cn
毕业院校: 西南交通大学
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
通信与信息系统

联系方式Other Contact Information

通讯/办公地址 :


邮箱 :





个人简介Personal Profile 叶佳,博士,副教授,博导,西南交大雏鹰****。2013年获得西南交通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博士学位。2012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支持前往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研学一年。主要从事微波光子学领域相关研究工作,包括面向毫米波通信的光纤数字前传技术、基于深度学习的微波信号感知技术等。目前主持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及纵向课题,包括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一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一项国家973项目子课题、一项军委装发联合基金青年人才基金、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一项军委装备预研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及一项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开放基金。发表SCI论文30余篇(第一作者论文9篇),EI论文40余篇(第一作者论文18篇)。常年担任《Opt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等国际著名光学期刊审稿人。申请或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于2019年获得四川省电子协会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5年获得西南交通大学首批“雏鹰****”人才称号,2014年获得四川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联盟颁发的优秀教师奖。

教育经历Education Background
工作经历Work Experience
2012.12013.1
墨尔本大学
受国家留学基金委支持进行联合培养
2007.92013.9
西南交通大学
通信与信息系统
工学博士学位
2003.92007.6
西南交通大学
通信工程
工学学士学位
暂无内容
研究方向Research Focus
多模OFDM传输系统中的技术研究(包括双模耦合器和模式转换器的制作、模式复用及解复用实现以及6×6 MIMO信号的接收处理);
光载无线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研究 (包括ROF系统中发送端调制方式、链路中的信道衰落抑制以及接收端的离线信号处理等);
微波信号光学生成研究 (包括脉宽及频率可调的微波载波生成,多种特殊波形的微波信号产生以及微波调相信号的产生等);
基于深度学习的无线信号感知技术研究(包括无线信号调制模式识别,频率测量以及矢量量化技术等)。



Copyright ? 2019 西南交通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蜀ICP备**号
地址: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部园区西南交通大学
川公网安备061号
技术支持:信息化与网络管理处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所在单位: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学历: 博士研究生毕业
办公地点: 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X9439
学位: 工学博士学位
电子邮箱: jiaye@home.swjtu.edu.cn
毕业院校: 西南交通大学
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
通信与信息系统


扫描关注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科学研究
科研项目
[1] 宽频带微波小信号光学感知与处理关键技术(6141A020334),中央军委系列科技计划项目(军委装备发展部联合基金),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主持);
[2] 面向高速模分复用系统的精细空间光调制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主持);
[3] 分布式动态可重构微波光波融合系统的建模与实验研究(2012CB315705),国家973项目子课题,2014年1月到2016年8月(主持);
[4] 偏振模色散在下一代光通信系统中的关键问题合作研究(2010HH0009),四川省国际合作项目,2009年10月到2011年10月(主研);
[5] 光与无线传感网络融合及其在智能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0年1月到2012年12月(主研)。



论文成果
期刊发表文章:

[1] Jia Ye, Yi Guo, Peng Li, Lianshan Yan, Wei Pan, and Xihua Zou, “Improving Performance of Digital Mobile Fronthaul Employing 2-D Vector Quantization With Vector Linear Prediction”, IEEE Photonics Journal, 2019, 11(2), **.
[2] Jia Ye, Lianshan Yan, Houjun Wang, Wei Pan, Bin Luo, and Xihua Zou, “Photonic generation of microwave frequency shift keying signal using a polarization maintaining FBG.” IEEE Photonics Journal, 2018, 10(3), **.
[3] Jia Ye, Yi Guo, Peng Li, Lianshan Yan, Wei Pan, and Xihua Zou, “2-D quantization scheme utilizing SOFM neural network clustering for a DRoF system”, Optics Letters, 2018, 43(19), 4663-4666.
[4] J. Ye, L.-S. Yan, A. Li, X. Chen, and W. Shieh,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Double-Sideband Signals in Radio-over-Fiber Links Utilizing Pre-distortion Method”, Optical Express, 2014, 22(3), 2185-2192.
[5] J. Ye, L.-S. Yan, W. Pan, B. Luo, X.-H. Zou, A.-L. Yi, and X. Steve Yao, “Two-dimensionally Tunable Microwave Signal Generation Based on Optical Frequency-to-Time Conversion”, Optics Letters, 2010, 35(15), 2606-2608.
[6] J. Ye, L.-S. Yan, W. Pan, B. Luo, X.-H. Zou, A.-L. Yi, and X. Steve Yao, “Photonic Generation of Triangular-Shaped Pulses Based on Frequency to Time Conversion”, Optics Letters. 2011, 36(8), 1458-1460.
[7] J. Ye, L.-S. Yan, Z.-Y Chen, W. Pan, B. Luo, X.-H. Zou, A.-L. Yi, and X. Steve Yao, Photonic Generation of Microwave phase-coded signals Based on Frequency to Time Conversion. IEEE Photon. Technol. Lett., 2012, 24, 1527-1529
[8] J. Ye, L.-S. Yan, A.-L. Yi, W. Pan, B. Luo, Z. Guo, and X. Steve Yao, “An All-Optical Polarization Monitoring Scheme for Polarization Division Multiplexed Transmission”, Chinese optics letters, 2010, 8(10). 979-982



会议及特邀报告:


[9] Jia Ye, Pei Deng, Peng Li, Lianshan Yan, Wei Pan, and Xihua Zou, “Photonic-Assisted Modulation Classification for RF signals Using 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 in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Conference (OFC) 2019, Th3C.7.
[10] Jia Ye, Lianshan Yan, Houjun Wang, Wei Pan, Bin Luo, Xihua Zou, and Yan Pan “Phase-shift assisted OFDM-RoF transmission employing optical heterodyning.” International Topical Meeting on Microwave Photonics (MWP), 2017, THP7.
[11] J. Ye, A. Li, X. Chen, L.-S. Yan, W. Shieh,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in Radio-over-Fiber Transmission Using Pre-distorted Double-Sideband Signals”, in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Conference (OFC) 2013, OW1D.
[12] J. Ye, L.-S. Yan, W. Pan, B. Luo, X.-H. Zou, A.-L. Yi, “Photonic Synthesis of Triangular-Shaped Pulses and Its Tunability Utilizing Frequency to Time Mapping”, in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Conference (OFC) 2011, JWA048.
[13] J. Ye, L.-S. Yan, W. Pan, B. Luo, X.-H. Zou, A.-L. Yi, “Alterable Spectrum Shaper Based on Polarization Interference”, 2011 International Topical Meeting on & Microwave Photonics Conference (MWP), 206-209.
[14] J. Ye, L.-S. Yan, W. Pan, B. Luo, A.-L. Yi, “Tunable Carrier Signal Generation Based on Spectral Shaping Using Polarization Interference”, 19th Annual Wireless 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 (WOCC), 2010, 1-3.
[15] J. Ye, H.-Y. Jiang, Z.-Y. Chen, A.-L. Yi, X.-H. Zou, W. Pan, B. Luo, L.-S. Yan, “Tunable Microwave Photonic Signal Generation” Information Optoelectronics, Nanofabrication and Testing (IONT 2012), IF5A. (Invited).



研究领域
暂无内容

专利
暂无内容

著作成果
暂无内容





Copyright ? 2019 西南交通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蜀ICP备**号
地址: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部园区西南交通大学
川公网安备061号
技术支持:信息化与网络管理处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所在单位: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学历: 博士研究生毕业
办公地点: 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X9439
学位: 工学博士学位
电子邮箱: jiaye@home.swjtu.edu.cn
毕业院校: 西南交通大学
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
通信与信息系统


扫描关注




科研项目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项目
[1] 宽频带微波小信号光学感知与处理关键技术(6141A020334),中央军委系列科技计划项目(军委装备发展部联合基金),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主持);
[2] 面向高速模分复用系统的精细空间光调制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主持);
[3] 分布式动态可重构微波光波融合系统的建模与实验研究(2012CB315705),国家973项目子课题,2014年1月到2016年8月(主持);
[4] 偏振模色散在下一代光通信系统中的关键问题合作研究(2010HH0009),四川省国际合作项目,2009年10月到2011年10月(主研);
[5] 光与无线传感网络融合及其在智能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0年1月到2012年12月(主研)。







Copyright ? 2019 西南交通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蜀ICP备**号
地址: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部园区西南交通大学
川公网安备061号
技术支持:信息化与网络管理处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所在单位: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学历: 博士研究生毕业
办公地点: 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X9439
学位: 工学博士学位
电子邮箱: jiaye@home.swjtu.edu.cn
毕业院校: 西南交通大学
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
通信与信息系统


扫描关注




论文成果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科学研究 >> 论文成果
期刊发表文章:

[1] Jia Ye, Yi Guo, Peng Li, Lianshan Yan, Wei Pan, and Xihua Zou, “Improving Performance of Digital Mobile Fronthaul Employing 2-D Vector Quantization With Vector Linear Prediction”, IEEE Photonics Journal, 2019, 11(2), **.
[2] Jia Ye, Lianshan Yan, Houjun Wang, Wei Pan, Bin Luo, and Xihua Zou, “Photonic generation of microwave frequency shift keying signal using a polarization maintaining FBG.” IEEE Photonics Journal, 2018, 10(3), **.
[3] Jia Ye, Yi Guo, Peng Li, Lianshan Yan, Wei Pan, and Xihua Zou, “2-D quantization scheme utilizing SOFM neural network clustering for a DRoF system”, Optics Letters, 2018, 43(19), 4663-4666.
[4] J. Ye, L.-S. Yan, A. Li, X. Chen, and W. Shieh,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Double-Sideband Signals in Radio-over-Fiber Links Utilizing Pre-distortion Method”, Optical Express, 2014, 22(3), 2185-2192.
[5] J. Ye, L.-S. Yan, W. Pan, B. Luo, X.-H. Zou, A.-L. Yi, and X. Steve Yao, “Two-dimensionally Tunable Microwave Signal Generation Based on Optical Frequency-to-Time Conversion”, Optics Letters, 2010, 35(15), 2606-2608.
[6] J. Ye, L.-S. Yan, W. Pan, B. Luo, X.-H. Zou, A.-L. Yi, and X. Steve Yao, “Photonic Generation of Triangular-Shaped Pulses Based on Frequency to Time Conversion”, Optics Letters. 2011, 36(8), 1458-1460.
[7] J. Ye, L.-S. Yan, Z.-Y Chen, W. Pan, B. Luo, X.-H. Zou, A.-L. Yi, and X. Steve Yao, Photonic Generation of Microwave phase-coded signals Based on Frequency to Time Conversion. IEEE Photon. Technol. Lett., 2012, 24, 1527-1529
[8] J. Ye, L.-S. Yan, A.-L. Yi, W. Pan, B. Luo, Z. Guo, and X. Steve Yao, “An All-Optical Polarization Monitoring Scheme for Polarization Division Multiplexed Transmission”, Chinese optics letters, 2010, 8(10). 979-982



会议及特邀报告:


[9] Jia Ye, Pei Deng, Peng Li, Lianshan Yan, Wei Pan, and Xihua Zou, “Photonic-Assisted Modulation Classification for RF signals Using 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 in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Conference (OFC) 2019, Th3C.7.
[10] Jia Ye, Lianshan Yan, Houjun Wang, Wei Pan, Bin Luo, Xihua Zou, and Yan Pan “Phase-shift assisted OFDM-RoF transmission employing optical heterodyning.” International Topical Meeting on Microwave Photonics (MWP), 2017, THP7.
[11] J. Ye, A. Li, X. Chen, L.-S. Yan, W. Shieh,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in Radio-over-Fiber Transmission Using Pre-distorted Double-Sideband Signals”, in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Conference (OFC) 2013, OW1D.
[12] J. Ye, L.-S. Yan, W. Pan, B. Luo, X.-H. Zou, A.-L. Yi, “Photonic Synthesis of Triangular-Shaped Pulses and Its Tunability Utilizing Frequency to Time Mapping”, in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Conference (OFC) 2011, JWA048.
[13] J. Ye, L.-S. Yan, W. Pan, B. Luo, X.-H. Zou, A.-L. Yi, “Alterable Spectrum Shaper Based on Polarization Interference”, 2011 International Topical Meeting on & Microwave Photonics Conference (MWP), 206-209.
[14] J. Ye, L.-S. Yan, W. Pan, B. Luo, A.-L. Yi, “Tunable Carrier Signal Generation Based on Spectral Shaping Using Polarization Interference”, 19th Annual Wireless 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 (WOCC), 2010, 1-3.
[15] J. Ye, H.-Y. Jiang, Z.-Y. Chen, A.-L. Yi, X.-H. Zou, W. Pan, B. Luo, L.-S. Yan, “Tunable Microwave Photonic Signal Generation” Information Optoelectronics, Nanofabrication and Testing (IONT 2012), IF5A. (Invited).







Copyright ? 2019 西南交通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蜀ICP备**号
地址: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部园区西南交通大学
川公网安备061号
技术支持:信息化与网络管理处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所在单位: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学历: 博士研究生毕业
办公地点: 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X9439
学位: 工学博士学位
电子邮箱: jiaye@home.swjtu.edu.cn
毕业院校: 西南交通大学
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
通信与信息系统


扫描关注




研究领域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科学研究 >> 研究领域






Copyright ? 2019 西南交通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蜀ICP备**号
地址: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部园区西南交通大学
川公网安备061号
技术支持:信息化与网络管理处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所在单位: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学历: 博士研究生毕业
办公地点: 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X9439
学位: 工学博士学位
电子邮箱: jiaye@home.swjtu.edu.cn
毕业院校: 西南交通大学
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
通信与信息系统


扫描关注




专利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科学研究 >> 专利
共0条0/0







Copyright ? 2019 西南交通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蜀ICP备**号
地址: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部园区西南交通大学
川公网安备061号
技术支持:信息化与网络管理处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所在单位: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学历: 博士研究生毕业
办公地点: 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X9439
学位: 工学博士学位
电子邮箱: jiaye@home.swjtu.edu.cn
毕业院校: 西南交通大学
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
通信与信息系统


扫描关注




著作成果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科学研究 >> 著作成果
共0条0/0







Copyright ? 2019 西南交通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蜀ICP备**号
地址: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部园区西南交通大学
川公网安备061号
技术支持:信息化与网络管理处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所在单位: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学历: 博士研究生毕业
办公地点: 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X9439
学位: 工学博士学位
电子邮箱: jiaye@home.swjtu.edu.cn
毕业院校: 西南交通大学
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
通信与信息系统


扫描关注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教学工作
教学资源
暂无内容

授课信息
微机与接口技术 /wjyjkjs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wlwjsyyy

教学成果
暂无内容





Copyright ? 2019 西南交通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蜀ICP备**号
地址: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部园区西南交通大学
川公网安备061号
技术支持:信息化与网络管理处
相关话题/信息科学 西南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