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晓茹的主页: 个人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成果 荣誉奖励 科研团队 课程教学 招生信息 研究生培养 English
基本信息
王晓茹
教授,博导
博士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硕士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工作单位: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成都市二环路北一段111号
电子邮箱:xrwang@home.swjtu.edu.cn
办公电话:**
办公地点:西南交通大学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05室
个人简介
王晓茹,重庆石柱人,1962年11月生于四川成都,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高级会员。《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编委;《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和《电力系统自动化》特约审稿人及其他国内期刊审稿人;《IEEE Transaction on Power Delivery》、《IET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 Distribution》和《European Transactions on Electrical Power》等国外期刊审稿人。
1983年和1988年分别毕业于重庆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学士和工学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铁道牵引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98年至今在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工作,历任副教授(1998)、教授(2002)、博导(2003)。2001.9~2003.3,美国康奈尔大学访问学者;2004.9~2004.11,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和州立大学访问学者;2006.11~2007.1,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访问学者;2010.11~2011.8,在丹麦奥尔堡大学进行关于风电并网的中国丹麦政府间合作项目研究;2014.12~2015.1,美国田纳西大学访问学者。
长期从事电力系统保护与安全稳定控制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持了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参加撰写英文专著一部。其中,在《IEEE Transaction on Power Systems 》和《IEEE Transaction on Power Delivery》等英文期刊上发表论文12篇、《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篇、《电力系统自动化》28篇、《电网技术》15篇、《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30篇和在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9篇。独立研制完成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系统数字化遥测算法及软件,成功用于武广等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调度自动化系统。
主讲《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本科生)和《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课程(硕、博士生)。建立了电力系统仿真实验室,装备有电力系统稳态分析和机电动态分析软件PSS/E以及电磁暂态分析软件EMTDC/ PSCAD;装备有电力系统实时全数字仿真装置ADPSS。
主要研究方向
(1)动态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的机电波与机电动态理论、机电动态控制原理;
(2)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与控制:频率稳定分析和控制、电压稳定在线预警、系统小扰动稳定分析和控制;
(3)电网保护和故障诊断:超特高压电网纵联差动保护、电网广域后备保护、电网故障诊断;
(4)含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电力系统的保护与控制:频率与有功功率控制、小扰动稳定分析与控制;
(5)基于广域量测的保护和控制技术;
(6)牵引供电系统与电力系统的耦合。
Copyright ? 2011 http://inc.swjtu.edu.cn 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网络中心
-----------------------------------------------------------------
登录 帮助 返回首页 交大主页
- 王晓茹的主页: 个人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成果 荣誉奖励 科研团队 课程教学 招生信息 研究生培养 English
科研项目
l 基于储能技术的新型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2010-2013,合作单位负责人、
子课题主持人
l 超特高压下的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控制系统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部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若干关键问题重大计划面上项目(**),2007
-2009,主持
l 计及时序信息的电网故障在线诊断与连锁故障传播脆度机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4-2017,第一主研
l 小波理论及其在电力系统暂态信号分析处理中的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0-2002,第一主研
l 超特高压输电基础问题研究,教育部直属高校聘请外籍教师重点资助项目,2008-2009,主持
l 电力系统自动切负荷频率稳定预测控制,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2006-2008,主持
l 数据挖掘与电力系统紧急控制,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子项目,2005-2006,主持
l 智能电网关键技术,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09-2011,主持
l交直流混合大功率外送电网频率和阻尼安全控制新原理研究,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2015-2016,主持
l 轻型直流输电在四川电网应用的前期研究,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2015-2016,主持
l 南方电网中长期电压稳定性时域仿真研究,中国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2013-2015,主持
l 新能源发电特性研究及大规模并网后的稳定性分析,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2014,主持
l 水电集群动态等值及参数泛化平台研制,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2014,主持
l 满足风电并网适应性的云南电网建模与小扰动稳定性研究,云南电力实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力研究院,2013-2014,主持
l 直驱永磁式风电场动态等值方法和等值模型研究,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3,主持
l PSCAD及PSASP软件中风电建模及大规模接入分析,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2013,主持
l 大规模风电接入湖南电网的低(高)电压穿越相关问题研究,湖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2013,主持
l 计及低电压穿越的风电场等值方法和等值模型研究,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2-2013,主持
l 基于一体化信息平台的大电网复杂故障实际过程追溯研究,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2013,主持
l 基于一体化信息平台的大电网复杂故障实际过程追溯前期研究,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2012,主持
l 西昌风电水电混合接入格局下电网供电能力和控制策略研究 四川省电力公司西昌电业局,2012,主持
l 2014年、2015年四川500kV及以上主网数据平台搭建研发暨成都220kV网络数据接入调试,成都成电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2012,主持
l 基于数据网的广域后备保护算法研究,国家电网公司子课题,2010-2011,主持
l 2009年海南电网联网后安全稳定分析,中国南方电网技术研究中心,2008-2009,主持
邀请访问和进行学术交流的专家学者:
国内专家学者
? 河海大学赵晋泉教授(2009年)
? 浙江大学甘德强教授(2007年)
? 西安交通大学杜正春教授(2007年)
? 西安交通大学方万良教授(2007年)
? 清华大学沈沉教授(2007年)
? 清华大学梅生伟教授(2007年)
? 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卢强教授(2005年)
港澳台及国外专家学者
? IET Fellow、台湾中原大学电气信息学院电机系洪颖怡教授(2015年)
? IEEE Fellow、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y主编、加拿大Alberta大学电子和计算机工程系Wilsun Xu教授(2014年)
? IEEE高级会员、英国Durham(杜伦)大学冉立教授(2010年)
? IEEE高级会员、IET高级会员、丹麦Aalborg(奥尔堡)大学能源技术研究所陈哲教授(2010年)
? IEEE 高级会员、西门子(美国)PTI(Power Technologies Inc.)公司首席顾问徐小康博士(2010年)
? IEEE Fellow、美国工程院院士James S Thorp教授(2009年)
? IEEE 高级会员、法国国立格勒诺布尔理工学院Nouredine Hadjsaid教授(2009年)
? IEEE Fellow、美国工程院院士Arun G. Phadke教授(2009年)
? 美国空军技术学院Kenneth M. Hopkinson博士(2009年)
? IEEE Fellow、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y主编、加拿大Alberta大学电子和计算机工程系 Wilsun Xu 教授(2006年)
? IEEE Fellow、美国弗吉尼亚理工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Yilu Liu 教授(2006年)
? IEEE Fellow、美国工程院院士James S Thorp教授(2006年)
? IEEE Fellow Wenyuan Li 博士(2005年)
Copyright ? 2011 http://inc.swjtu.edu.cn 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网络中心
-----------------------------------------------------------------
登录 帮助 返回首页 交大主页
- 王晓茹的主页: 个人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成果 荣誉奖励 科研团队 课程教学 招生信息 研究生培养 English
A.发表论文
发表论文160余篇,部分论文列表如下:
A1.国外期刊论文(SCI源)
[1] Peng Zhang,Yufei Teng, Xiaoru Wang, Xiangchao Wang. Estimation of interarea electromechanical modes during ambient operation of the power systems using the RDT-ITD method[J]. International Joural of Electrical Power Systems.(SCI:**029)
[2] Feifei Bai, Yilu Liu, Kai Sun, Navin Bhatt, Alberto Del Rosso, Evangelos Farantatos, Xiaoru Wang. Measurement-Based Correlation Approach for Power System Dynamic Response Estimation[J]. IET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 Distribution.(SCI源,已录用)
[3] Feifei Bai, LinZhu, Yilu Liu, Xiaoru Wang, KaiSun, Yiwei Ma, Mahendra Patel, Evangelos Farantatos, Navin Bhatt.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Measurement-based Adaptive Wide-Area Damping Controller Considering Time Delays[J].Electrical Power System Research(SCI源,已录用)
[4] Peng Zhang, Xiaoru Wang, Xiangchao Wang, James S.Thorp. Synchronized measurement based estimation of inter-area electromechanical modes using the Ibrahim time domain method[J]. Electric Power Systems Research,2014,111:85-95.(SCI:**011)
[5] Li Ming and Wang Xiaoru.The Spectral Analysis of Stator Interharmonic Currents of Induction Motors with Oscillating Mechanical Loads[J].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s on Electrical Energy Systems,2014,24(8): 1192–1216. (SCI:**010)
[6] TAN Jin, HU Weihao,WANG Xiaoru and CHEN zhe. Effect of Tower Shadow and Wind Shear in a Wind Farm on AC Tie-Line Power Oscillation of Interconnected Power Systems[J]. Energies,2013, 6(12):6352-6372. (SCI:**014)
[7] Xiaoyang Tong, Xiaoru Wang, Rui Wang, Fei Huang, Xueyuan Dong, Kenneth M. Hopkinson, Gongyi Song. The Study of a Regional Decentralized Peer-to-Peer Negotiation-Based Wide-area Backup Protection Multi-agent System[J]. IEEE Transactions on Smart Grid, 2013,4(2):1197-1206.(SCI:**058)
[8] Xu Pengfei,Wang Xiaoru. Ajjarapu Venkataramana. Continuation Power Flow with Adaptive Step-size Control via Convergence Monitor[J]. IET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2012,6(7):673-679. (SCI:**010)
[9] Class, L.A.O,Hopkinson, K.M,Xiaoru Wang,Andel, T.R,Thomas, R.W. A Robust Communication-Based Special Protection System[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y, 2010, 25(3):1314-1324 (SCI:**011)
[10] Xiaoyang Tong, Xiaoru Wang, Kenneth M. Hopkinson. The Modeling and Verification of Peer-to-Peer Negotiating Multi-Agent Colored Petri Nets for Wide-Area Backup Protection[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y, 2009, 24(1):61-72.(SCI:**008)
[11] Kenneth Hopkinson, Gregory Roberts, Xiaoru Wang, JamesThorp. Quality-of-Service Considerations in Utility Communication Networks[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y,2009, 24(3): 1465-1474.(SCI:**058)
[12] Hopkinson, K.; Xiaoru Wang; Giovanini, R.; Thorp, J.; Birman, K.; Coury, D. EPOCHS: a platform for agent-based electric power and communication simulation built from commercial off-the-shelf components[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Volume 21, Issue 2, May 2006 Page(s):548-558.(SCI:**012)
[13] Wang, Xiaohong; Wu, Sitao; Wang, Xiaoru; Li, Qunzhan . SVMV – A Novel Algorithm for the Visualization of SVM Classification Results[J]. Advances in Neural Networks - Isnn 2006, Pt 1. 2006:968-973.(SCI:**142)
A2.发表在《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等学报上的论文(EI源)
[14] 刘克天,王晓茹,薄其滨.基于广域量测的电力系统扰动后最低频率预测[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34(13):2188-2195.(EI:**193)
[15] 魏星,王晓茹,王德林,张鹏. 计及发电机内电抗的链式电力系统机电扰动传播研究[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34(10):1624-1630.(EI:**222)
[16] 王利平,王晓茹.特高压输电线路计算功率差动保护[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33(19):174-182.(EI:**854)
[17] 董雪源,王晓茹.用于电力系统信息综合传输的改进加权公平队列调度算法[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36(22): 149-156+6.(EI:**595)
[18] 王德林,王晓茹.有限长均匀链式电力系统中机电扰动传播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31(28):87-94.(EI:**672)
[19] 叶圣永,王晓茹,刘志刚,钱清泉.基于受扰严重机组特征及机器学习方法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31(1):46-51.(EI:**722)
[20] 王德林,王晓茹,梅生伟.不均匀连续体电力系统中的机电波传播[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30(34):78-85.(EI:**536)
[21] 廖国栋,王晓茹.利用局部区域量测的电压稳定在线监测[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30(4):56-62.(EI:**989)
[22] 叶圣永,王晓茹,刘志刚,钱清泉.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暂态稳定评估双阶段特征选择[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30(31):28-34.(EI:**509)
[23] 李明,王晓茹.一种用于电力系统间谐波谱估计的自回归模型算法[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30(1):72-76.(EI:**981)
[24] 廖国栋,王晓茹.基于广域量测的电压稳定在线监测方法[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9,29(4):8-13.(EI:**)
[25] 汤俊,王晓茹. 反应重负荷下高阻故障的稳态量线路差动保护判据[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28(4):72-77.(EI:**)
[26] 童晓阳,王晓茹,汤俊. 电网广域后备保护代理的结构和工作机制研究[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28(13):91-98.(EI:**)
[27] 童晓阳,王晓茹,Kenneth Hopkinson,汤俊. 广域后备保护多代理系统的仿真建模与实现[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28(19):111-117.(EI:**)
[28] 廖国栋,王晓茹.电力系统戴维南等值参数辨识的不确定模型[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28(28):74-79.(EI:**)
[29] 王德林,王晓茹.电力系统中机电扰动的传播特性分析[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7,07,27(19):18-24.(EI:**)
[30] 王德林,王晓茹.电力系统连续体模型中机电波传播特性研究[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7,06,27(16):43-48.(EI:**)
[31] 王德林,王晓茹,James S.Thorp.电力系统的连续体系机电波模型[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09,26(17):30-37.(EI:**)
[32] 何正友; 王晓茹; 钱清泉.利用小波分析实现EHV输电线路单端量暂态保护的研究[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1,10,21(10):10-14 (EI:**)
[33] 童晓阳,王晓茹. 对等协商多Agent系统的设计模型[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9,44(2):201-207.(EI:**)
[34] 廖国栋,王晓茹. 电网电压稳定性薄弱节点在线辨识方法[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9,44(2):244-248.(EI:**)
[35] 叶圣永, 王晓茹, 刘志刚, 钱清泉.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评估[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8,43(5):573-577.(EI:**834)
[36] 王晓红, 王晓茹, 李群湛.二分类数据的分类结果可视化算法[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6,06,41(3):329-334.(EI:**)
[37] 童晓阳,王晓茹,韩旭东,高仕斌.基于UML的MAS环境下Agent的一般性分层框架[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6,04,41(2):143-149.(EI:**)
[38] 何正友,钱清泉,王晓茹.基于优化小波基的电力故障暂态数据压缩研究[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0,35(5):527-530
[39] 王晓茹,钱清泉.电力系统故障信号的短时傅里叶分析及其应用[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08,34(3):431-435
[40] 叶圣永,王晓茹,周曙,刘志刚,钱清泉.基于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方法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概率评估[J]. 电工技术学报, 2012,27(6): 168-174.(EI:**600)
[41] 李明,王晓茹.基于最优窗Burg算法的电力系统间谐波谱估计[J]. 电工技术学报,2011,26(1):177-182.(EI:**831)
[42] 周曙,王晓茹,钱清泉.故障诊断的时间因果贝叶斯网模型.铁道学报, 2011,33(11):70-75.(EI:**649)
[43] 谭谨,胡维昊,王晓茹,陈哲,和鹏.变速风机机械功率波动引起电力系统共振型低频振荡的扰动源分析[J]. 太阳能学报,2015,36(5):1088-1095.(EI源,暂无EI号)
A3.发表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电网技术》等国内其他EI源期刊论文
[44] 王祥超,张鹏,甄威,王晓茹. 基于自然激励技术和TLS-ESPRIT方法的低频振荡模式辨识[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39(10):75-80+130.(EI源,暂无EI号)
[45] 王晓茹,魏星,张鹏.基于超导磁储能的电力系统机电扰动传播控制[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37(1): 155-160.(EI:**798)
[46] 黄飞,王晓茹,董雪源,王睿.基于EPOCHS平台的智能配电网通信网络仿真研究[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37(11):81-86.(EI:**241)
[47] 王睿,王晓茹,黄飞,周曙.基于相关矩阵的电网广域后备保护算法[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37(4):69-74.(EI:**902)
[48] 董雪源,王晓茹,童晓阳,黄飞,王睿.流控传输协议在广域后备保护信息传输中的应用[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36(22):89-94.(EI:**332)
[49] 叶圣永, 王晓茹, 刘志刚, 钱清泉.基于支持向量机增量学习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1,35(11):15-19.(EI:**048)
[50] 周曙,王晓茹,钱清泉. 电力系统广域后备保护中的贝叶斯网故障诊断方法[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34(4): 44-48.(EI:**091)
[51] 董雪源,王晓茹.IntelliGrid体系结构中流控传输协议[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 34(5): 61-65.(EI:**503)
[52] 童晓阳,廖晨淞,周立龙,李映川,章力,王晓茹,许克崃.基于IEC 61850-9-2的变电站通信网络仿真[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34(2):69-74.(EI:**776)
[53] 黄忠胜,王晓茹,童晓阳. 基于EPOCHS的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仿真分析[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33(21):77-80.(EI:**057)
[54] 童晓阳,王晓茹,丁力. 采用IEC61850构造变电站广域保护代理的信息模型[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8,32(5):63-67,107.(EI:**)
[55] 汤俊,王晓茹,桑丙玉. 稳态量分相电流差动保护判据制动特性的改进[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32(11):44-48.(EI:**)
[56] 童晓阳,王晓茹. 基于Web Service的电力多Agent广域协作平台初探[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32(8):43-48.(EI:**)
[57] 丁力,王晓茹,童晓阳.基于EPOCHS平台的IEC 61850采样值传输仿真[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32(20):67-72.(EI:**)
[58] 童晓阳, 王晓茹.基于面向Agent Petri网的广域后备保护建模与分析[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09,31(18):43-49.(EI:**)
[59] 童晓阳,王晓茹,谭永东.一种对等协商实时Agent的控制结构及其应用[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12,31(22):56-60.(EI:**)
[60] 童晓阳,李岗,陈德明,王晓茹.采用IEC61850的变电站间隔层IED软件设计方案[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07,30(14):54-57.(EI:**)
[61] 廖国栋,王晓茹,王利平,钟山,童晓阳.嵌入式以太网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实现[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03,30(6):79-83.(EI:**)
[62] 廖国栋,钟山,王晓茹,童晓阳.ARP在低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实现及应用[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02,30(3):76-79.(EI:**)
[63] 钟山,付家伟,王晓茹.高性能同步相量测量装置守时钟研制[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01,30(1):68-72.(EI:**)
[64] 王晓茹; K.M.Hopkinson; J.S.Thorp; R.Giovanini; K.Birman; D.Coury.利用Agent实现新的电网后备保护[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11,29(21):57-62. (EI:**)
[65] 童晓阳; 廖国栋; 王晓茹.发布/订阅通信模型改进及在变电站自动化中的应用[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07,29(14):64-68. (EI:**)
[66] 刘志刚; 王晓茹; 钱清泉.小波网络的研究进展与应用[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03,27(6): 73-79
[67] 刘志刚; 王晓茹; 何正友; 钱清泉.小波变换、神经网络和小波网络的函数逼近能力分析与比较[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10,26(20):39-44 (EI:**38)
[68] 何正友; 王晓茹; 钱清泉.一类递归小波的构造及其应用[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05,24(10):12-13
[69] 王晓茹; 钱清泉; 伍思涛.基于神经网络的自适应距离保护研究[J]. 电力系统自动化.1998,12,22(12):27-30.
[70] 王晓茹; 伍思涛; 钱清泉.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高压输电线故障分类器[J]. 电力系统自动化.1998,11,22(22):28-31.
[71] 陈维荣; 钱清泉; 王晓茹.神经网络在继电保护及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 电力系统自动化.1997,05,21(5):5-9.
[72] 徐家俊,王晓茹,王天钰,李宏强. 基于ADPSS的电力系统和牵引供电系统机电-电磁暂态混合仿真[J]. 电网技术,38(7):1923-1927.(EI:**621)
[73] 刘克天,王晓茹.基于广域量测数据的电力系统动态频率分析方法[J].电网技术. 2013.37(8):2201-2206.(EI:**034)
[74] 卢岑岑,王晓茹.直流有功功率调制对四川电网暂态稳定性的影响[J].电网技术,2012,36(11):140-146.(EI:**634)
[75] 王武双,王晓茹,黄飞,吴丹. 电力系统仿真软件PSASP接口研究与应用[J].电网技术, 2011,35(7):113-117.(EI:**404)
[76] 李明,王晓茹. 采用时频原子方法的电压闪变检测[J]. 电网技术,2010,34(7):94-97.(EI:**981)
[77] 周曙, 王晓茹, 钱清泉. 基于贝叶斯网的分布式电网故障诊断方法[J]. 电网技术,2010,34(9):76-81.(EI:**091)
[78] 卢岑岑,王晓茹.BPA与PSSE直流输电模型仿真比较研究[J].电网技术,2010,34(增刊2):98-102.
[79] 李明; 张葛祥; 王晓茹; 时频原子方法在间谐波分析中的应用[J]. 电网技术.2009,33(17):81-85.
[80] 叶圣永, 王晓茹, 刘志刚, 钱清泉.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概率评估方法[J]. 电网技术.2009,33(6):19-23,28.
[81] 张薇,王晓茹,廖国栋.基于广域量测数据的电力系统自动切负荷紧急控制算法[J]. 电网技术.2009,33(4):69-73.
[82] 陈义宣,王晓茹,廖国栋,王武双. PSS/E励磁系统的自定义建模[J]. 电网技术, 2009, 33(18): 78-83.
[83] 叶圣永, 王晓茹, 刘志刚, 钱清泉.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组合模型的比较[J]. 电网技术.2008,32(23):19-23.
[84] 虞芹婕, 王晓茹, 游家训, 兰培强.基于相量量测的等式约束二阶段状态估计模型[J]. 电网技术.2007,05,31(10):84-88.
[85] 丁代勇,王利平,王晓茹.多播技术在低压变电站通信中的应用[J]. 电网技术.2007,09,31(17):26-29.
[86] 童晓阳, 王晓茹, 汤俊.基于IEC61850的变电站智能电子设备的统一建模语言设计及改进[J]. 电网技术.2006,02,30(3):85-88.
[87] 薄其滨,王晓茹,刘克天.基于v-SVR的电力系统扰动后最低频率预测[J].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源,已录用)
[88] 王天钰,魏星,徐家俊,王晓茹.考虑输入饱和的直驱式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控制[J].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源,已录用)
[89] 胡益,王晓茹,李鹏,曹兴. 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的非线性鲁棒H∞制策略研究[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已录用)
[90] 胡柏玮,丁理杰,刘新宇,孙景涛,王晓茹,李旻. 基于相量量测的中小型水电集群动态等值方法研究[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已录用)
[91] 艾鹏,张雪霞,王晓茹. 基于补偿算法改进的隐式Zbus高斯潮流计算方法[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已录用)
[92] 刘凯,刘克天,王晓茹,等.基于FNET实测数据分析川渝电网频率动态特性[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4,42(3):134-140.
[93] 谭谨,王晓茹,李龙源.含大规模风电的电力系统小扰动稳定研究综述[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4,42(3):15-23.
[94] 刘克天,王晓茹.电厂锅炉及辅机对电力系统动态频率影响的仿真研究[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4,42(13):53-58.
[95] 刘月贤,王天钰,杨亚宇,王晓茹.电动汽车充放电系统建模与仿真[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4,42(13):70-76.
[96] 朱玲,胡晓波,王晓茹. 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HVDC系统的模型预测控制[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4,42(16):1-8.
[97] 谭谨,王晓茹,陈哲.并网永磁直驱式风电系统的模态分析[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3.41(17):49-55.
[98] 王天钰,李龙源,和鹏,王晓茹.直流机电暂态与电磁暂态模型在低频振荡分析中的比较[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3,41(19):17-23.
[99] 朱玲,王晓茹,卢岑岑,郑伟杰.基于BPA的大电网紧急直流功率功率支援策略研究[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4,41(23):139-144
[100] 和鹏,白菲菲,张鹏,王晓茹.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轴系模型研究[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2,40(4): 107-112.(EI:**092)
[101] 赵茜茜,王晓茹.电力系统扰动后稳态频率预测快速算法[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39(1):72-77.(EI:**470)
[102] 叶圣永,王晓茹,刘志刚,钱清泉.基于Stacking元学习策略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39(6):12-16,23.(EI:**047)
[103] 宋功益,王晓茹,周曙.基于贝叶斯网的电网多区域复杂故障诊断研究[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39(7):20-25,31.(EI:**076)
[104] 白菲菲,和鹏,张鹏,王晓茹.抑制次同步谐振的串补方案仿真研究[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39(19):121-125,149.(EI:**879)
[105] 王君,王晓茹,谢大鹏,陈义宣. 孤岛系统的低频减载方案研究[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38(3):29-33,52.(EI:**222)
[106] 桑丙玉,王晓茹. 特高压长线路电流差动保护自适应电容电流补偿方法[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38(8):1-5.(EI:**433)
[107] 乾维江,王晓茹. 一种基于形态学梯度的电流互感器饱和检测改进算法[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38(8):15-18,70.(EI:**436)
[108] 涂福荣,王晓茹.电力系统无功优化模糊建模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38(13):46-49.(EI:**016)
[109] 李亦宁; 王晓茹; 向丽萍; 王建; 谢桦; 肖丹雄. 利用自组织映射SOM实现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结果可视化[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9,37(5):41-46.(EI:**692)
[110] 马丹丹; 王晓茹; 基于小波模极大值的单端行波故障测距[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9,37(3):55-59.(EI:**453)
[111] 谢大鹏; 王晓茹; 张薇; 利用PSS/E实现电力系统低频减载控制仿真[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9,37(1):71-75,82.(EI:**796)
[112] 丁力,王晓茹,王林. IEC 61850标准中MMS映射分析及其编码/解码模块的设计[J]. 继电器,2008,36(12):69-73
[113] 向丽萍,王晓茹.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的特征选取[J]. 继电器,2008,36(6):26-31
[114] 丁代勇,刘频,王晓茹.基于IEC61850的MMS客户端软件的设计与实现[J].继电器.2007,04,35(8):45-49.
[115] 向丽萍, 王晓红, 王建, 项杨, 谢桦, 王晓茹.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暂态稳定分类中的特征选择[J]. 继电器.2007,05,35(9):17-21.
[116] 童晓阳,王晓茹. 广域后备保护系统若干问题的探讨[J]. 继电器. 2007,35(增刊):45-49.
[117] 钟山,王晓茹,胡绍谦.一种适用于同步相量测量的新算法[J]. 继电器.2006,01,34(1):34-38.
[118] 黄晓青,王晓茹,王德林,张丽.非正弦非平衡电力系统视在功率研究[J]. 继电器.2006,06,34(12):30-34.
[119] 王晓茹; 米麟书.相灵敏接线方向阻抗元件的计算机仿真分析[J]. 继电器.1989:10-17.
A4.国外召开的国际会议论文
[120] Jin Tan, Xiaoru Wang, Tianyu Wang, Yitian Zhang. Alleviation of Oscillations Power of Wind Fram Using Flywheel Energy Storage[C]. IEEE Power and Energy Society General Meeting, July 27-31,2014, Washington DC, USA.(EI源,暂无EI号)
[121] Feifei Bai, Yong Liu, Yilu Liu, Kai Sun, Xiaoru Wang, N. Bhatt, A. D. Rosso, E. Farantatos[C]. Methods to Establish Input-Output Relationship for System Identification-Based Models[C]. IEEE PES General Meeting,July27-31,2014,Washington DC,USA. (EI源,暂无EI号)
[122] Delin Wang, Xiaoru Wang. Electromechanical Disturbance Propagation and Oscillation in Power Systems[C]. Power and Energy Society General Meeting, 2012 IEEE.(EI:**367)
[123] Jin Tan, Xiaoru Wang, Zhe Chen, Ming Li. Impact of a Direct-drive Permanent Magnet Generator (DDPMG) Wind Turbine System on Power System Oscillations[C]. IEEE Power and Energy Society General Meeting, p1-5, San Diego, CA, USA , 22-26 July 2012.(EI:**983)
[124] Peng Zhang, James S. Thorp, Xiaoru Wang, Xing Wei, The Effect of Electromechanical Wave Controllers on Inter-Area Modes[C]. IEEE Power and Energy Society General Meeting, p1-5, San Diego, CA, USA , 22-26 July 2012.(EI:**721)
[125] Jin Tan, Z. C. , Xiaoru Wang, SMALL SIGNAL STABILITY ANALYSIS OF A DDPMG-BASED WIND POWER SYSTEM[C]. Ninth Nordic Conference on Electricity Distribution System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Aalborg Denmark, 2010.
[126] Delin Wang, and Xiaoru Wang, Senior Member, IEEE. Analytical study on electromechanical wave propagation in a non-uniform continuum power system[C].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eregulation and Restructuring and Power Technologies, DRPT 2008, p 958-963, 2008.(EI:**294)
[127] Tong Xiaoyang, Wang Xiaoru, Ding Li. Study of information model for wide-area backup protection agent in substation based on IEC61850.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eregulation and Restructuring and Power Technologies, DRPT 2008,p 2212-2216, 2008.(EI:**)
[128] Xiaoyang, Tong;Xiaoru, Wang,Agent-oriented petri net based modeling of dynamic behavior for wide-area backup protection. Source: Proceedings - SNPD 2007: Eighth ACI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Networking, and Parallel/Distributed Computing, v 2,2007, p 160-165.(EI:**)
[129] Delin Wang; Xiaoru Wang; Thorp, J.S. Study on electromechanical wave continuum model for power systems in mechanics. Power Engineering Society General Meeting, 2006. IEEE 18-22 June 2006 Page(s):Page(s):9pp.(EI:**)
[130] Xiaoyang, Tong; Guodong, Liao; Xiaoru, Wang; Shan Zhong. The analysis of communication architecture and control mode of wide area power systems control. Proceedings - 2005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utonomous Decentralized Systems, ISADS 2005, p 59-65.(EI:**)
[131] James S. Thorp, Xiaoru Wang, Kenneth M. Hopkinson, Denis Coury and Renan Giovanini,"Agent Technology applied to the protection of power systems",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curing Critical Infrastructures, Grenoble, France, October 25-27, 2004
[132] Hopkinson, K.M., Birman, K.P., Giovanini, R., Coury, D. V., Wang, X. R. and Thorp J. S.EPOCHS: Integrated commercial off-the-shelf software for agent-based electric power and communication simulation[C]. Computer Science Department, Cornell University, Ithaca, NY 14853, United States,v2, Dec. 7-10, 2003,p 1158-1166 (EI:**)
[133] xiaoru wang,qingquan qian,weirong chen. Analyzing Fault-Induced Transients with Wavelets[C]. Power Engineering Society Summer Meeting, 2002 IEEE Volume 3, 25-25 July 2002 Page(s):1090–1093.(EI:**)
B.发明专利
[1] 王晓茹,廖国栋,王利平,许鹏飞.一种基于电压稳定性局部指标的电网电压稳定在线监测方法,授权号:ZL **0.9.
[2] 王晓茹,谭谨,和鹏,王祥超. 一种利用永磁同步风机旋转动能提高电力系统阻尼的方法,授权号:ZL **9.0.
[3] 王晓茹,薄其滨,刘克天. 基于支持向量回归的电力系统扰动后最低频率预测, 申请已受理, 申请号:**1.6.
C.出版教材
[1] 王晓茹,高仕斌. 电力系统分析.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北京.
D.出版著作
[1]Thorp J. S., X. Wang, K. M. Hopkinson, D. V. Coury, R. Giovanini. Agent Technology Applied to the Protection of Power Systems. In Autonomous Systems and Intelligent Agents in Power System Control and Operation. Editor Christian Rehtanz. Baden, Schweiz: Springer-Verlag,2003.12:115-154(论著中的一章)
Copyright ? 2011 http://inc.swjtu.edu.cn 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网络中心
-----------------------------------------------------------------
登录 帮助 返回首页 交大主页
- 王晓茹的主页: 个人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成果 荣誉奖励 科研团队 课程教学 招生信息 研究生培养 English
荣誉奖励
1、2009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5
2、2014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7
3、2013年,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7
4、2013年,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3
5、2009年,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5
6、2009年,获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教书育人奖
7、2004年-2008年,成都市三八红旗手
8、2007年,主持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被评为四川省精品课程
学术兼职
IEEE高级会员;《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编委;《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和《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特约审稿人及其他国内期刊审稿人;
《IEEE Transaction on Power Delivery》、《European Transactions on Electrical Power》和《IET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
Distribution 》等国外期刊审稿人。
Copyright ? 2011 http://inc.swjtu.edu.cn 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网络中心
-----------------------------------------------------------------
登录 帮助 返回首页 交大主页
- 王晓茹的主页: 个人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成果 荣誉奖励 科研团队 课程教学 招生信息 研究生培养 English
科研团队
王晓茹教授/博士生导师带领的保护与控制研究室长期从事电力系统保护与安全稳定控制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2001年起,开始着重基于广域量测的保护和安全稳定控制研究。2010年起,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中国丹麦政府间合作项目的支持下,开始了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的现代电网保护控制研究;在中央高校专项资金支持下,建立了能源和信息科学融合的智能电网研究团队。目前,王老师指导博士生9名,硕士生14名。
博士研究生:
侯贸军,白菲菲,范成围,伍文城,李龙源,吕晓琴,胡益,廖小君,车玉龙
硕士研究生
2013级:徐家俊,张倚天,胡柏玮,孙景涛
2014级:胡斌俞,徐红灿,卢芸,艾鹏
2015级:刘金强,韩润,谢剑,邵乔乐,沈峰,陈大林
Copyright ? 2011 http://inc.swjtu.edu.cn 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网络中心
-----------------------------------------------------------------
登录 帮助 返回首页 交大主页
- 王晓茹的主页: 个人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成果 荣誉奖励 科研团队 课程教学 招生信息 研究生培养 English
课程教学
本科生课程
电力系统分析
(四川省精品课程)
12届/1097人(自2004年以来)
SRTP 5项(3项升级为国家创新性项目)
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58人(自2001年以来)
建立电力系统仿真实验室(PSS/E、PSCAD)
研究生课程
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
(研究生核心课程)
10届/453人(自2004年以来)
电气研究生专业外语
(硕士生课程)
1届/218人(2007年)
小波理论及其应用
(博士生课程)
2届/16人(2000-2001年)
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
姓名
毕业时间
论文题目
王 玉
2001年
交流采样无功功率测量算法研究
潘合玉
2001年
电力测控装置数字滤波器设计
郭 锴
2001年
电力测量HILBERT滤波器设研究
胡绍谦
2001年
电力测控元件人机界面设计
田吉刚
2004年
高压线路电流差动保护研究与设计
童树文
2004年
非正弦波形下无功功率定义的分析
刘 屾
2004年
高压线路电流差动保护应用研究
李 靖
2004年
电铁供电系统无功功率测量算法分析
李小飞
2004年
铁路自闭贯通系统故障区域自动判断算法及仿真研究
兰培强
2004年
非正弦波形下无功功率的定义及其对补偿的影响
方 怡
2004年
面向对象的高压线路电流差动保护IED设计
付家伟
2005年
基于CPLD/FPGA的同步相量测量装置守时钟设计
刘春阳
2005年
电力系统故障和保护的EMTDC仿真
刘 庆
2005年
基于PSS/E建立IEEE标准测试电力系统动态数据模型
肖长春
2005年
基于PSS/E建立IEEE标准测试电力系统潮流数据模型
聂 飞
2005年
103协议的面向对象的设计
萧宝荣
2005年
采用103协议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信息流分析
陈义宣
2006年
电力系统低频振荡与力学中扭转振动的相似性研究
胡 琳
2006年
基于IEC61850的变电站和线路设备通信模型研究
桑丙玉
2006年
电力系统小型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优化方案
申双魁
2006年
PSCAD/EMTDC实现电力系统广域后备保护仿真
王 君
2006年
基于数据挖掘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
项 扬
2006年
遗传算法在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特征选取中的应用
游家训
2006年
基于PMU测量数据的电力系统状态估计研究
赵茜茜
2007年
基于广域量测的连锁切负荷研究
谭 谨
2007年
电力系统自适应低频减载方案的研究
邱存勇
2007年
基于IEC61850标准的四遥功能抽象通信服务建模
周登波
2007年
电力系统输电线路故障暂态信号研究
肖丹雄
2007年
基于SOM分类结果的可视化研究
周 莹
2008年
用PSS/E进行电力系统机电动态及低频减载控制仿真研究
王武双
2008年
PSS/E用户自定义功能在励磁系统建模中的应用
张 鹏
2008年
特高压串补线路电流差动保护研究
卢岑岑
2009年
利用PSS/E用户自定义功能建立直流输电及其控制系统仿真模型
黄 飞
2009年
基于电力系统PSASP仿真的低频减载整定优化
王 睿
2009年
配电网谐波潮流算法研究与软件实现
魏 星
2010年
电力系统机电扰动控制
和 鹏
2010年
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轴系建模研究
王俊橙
2010年
风电场建模与仿真
白菲菲
2010年
基于PSCAD/EMTDC的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仿真研究
朱 玲
2011年
基于BPA的交直流互联电网直流功率紧急支援仿真研究
王 芳
2011年
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系统潮流计算研究
何昭民
2011年
BPA和PSS/E数据建模与转换接口程序设计
李龙源
2012年
实际大电网机电动态仿真研究
王天钰
2012年
不同直流输电模型对低频振荡分析的影响
范成围
2012年
实际大电网潮流分析与动态数据建模
刘 凯
2012年
基于实测数据的四川电网频率动态特性分析
徐家俊
2013年
基于ADPSS的电力系统和牵引供电系统混合仿真研究
张倚天
2013年
风机并网有功功率及频率控制
杨亚宇
2013年
双馈感应风电机组参与系统一次调频的控制策略研究
胡斌俞
2014年
电力系统直流输电模型与仿真研究
卢 芸
2014年
电力系统电压稳定分析负荷模型与仿真研究
徐红灿
2014年
基于PSCAD的风力发电机组模型与仿真研究
王 伟
2014年
风力发电机组短路故障仿真研究
高 欣
2015年
统一潮流控制器对稳态潮流的控制算法
刘 响
2015年
配点系统谐波潮流计算与分析
谢 剑
2015年
PSS/E励磁模型自定义建模与低频振荡分析
曹 智
2015年
超短期风电功率预测算法研究
刘金强
2015年
短期风电功率预测算法研究
Copyright ? 2011 http://inc.swjtu.edu.cn 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网络中心
-----------------------------------------------------------------
登录 帮助 返回首页 交大主页
- 王晓茹的主页: 个人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成果 荣誉奖励 科研团队 课程教学 招生信息 研究生培养 English
招生信息
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1-2名,硕士研究生4-5名。
招生要求
品学兼优、学术严谨、有团队精神
Copyright ? 2011 http://inc.swjtu.edu.cn 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网络中心
-----------------------------------------------------------------
- 王晓茹的主页: 个人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成果 荣誉奖励 科研团队 课程教学 招生信息 研究生培养 English
迄今为止,指导毕业博士10人,协助指导毕业博士2人,指导毕业硕士53人。
1、指导毕业博士
姓名
毕业时间
论文题目
就业地点
备注
王德林
2007年
电力系统连续体机电波模型与机电扰动传播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四川省优秀博士论文
童晓阳
2008年
电网广域后备保护多Agent系统信息模型的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廖国栋
2009年
基于局部指标法的电压稳定在线监测研究
国家电网湖南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校优秀博士论文
董雪源
2012年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电力系统广域保护通信系统研究
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
李 明
2012年
电力系统间谐波检测算法及电动机间谐波源研究
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呼和浩特供电局
校优秀博士论文
许鹏飞
2013年
应用连续法的自适应电力系统安全裕度评估研究
国家电网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美国 Iowa State University联合培养
王利平
2014年
超特高压电网纵联差动保护研究
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调度控制中心
谭 谨
2014年
大规模风电并网系统的低频振荡研究
美国田纳西大学(博士后研究)
丹麦Aalborg University
联合培养,校优秀博士论文
刘克天
2014年
电力系统频率动态分析与自动切负荷控制研究
中国能建集团装备有限公司南京技术中心
张鹏
2015年
基于广域量测的电力系统区域间低频振荡分析
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2、协助指导毕业博士
姓名
毕业时间
论文题目
就业单位
备注
周 曙
2010年
基于贝叶斯网的电力系统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暨南大学珠海校区电气信息学院电气所
叶圣永
2010年
基于机器学习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研究
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网规划中心
3、指导毕业硕士
姓名
毕业时间
论文题目
就业单位
备注
赵四洪
2003年
基于电力机车不同工况的负荷谐波分析与仿真
昆明铁路局
叶圣永
2003年
牵引供电系统交流采样高精度实时测量研究
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胡绍谦
2004年
电力系统同步相量测量技术的研究
国家电网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李映川
2005年
基于IEC 61850的电力系统输电线路保护IED的研究和设计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江西省电力设计院
钟 山
2006年
同步相量测量装置关键技术研究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
校优秀硕士论文
廖国栋
2006年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嵌入式以太网研究
国家电网湖南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校优秀硕士论文
黄晓青
2006年
电力系统非正弦和非平衡运行状态功率定义与测量的研究
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技术技能培训中心
向丽萍
2007年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中的特征选取
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
校优秀硕士论文
方 怡
2007年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的关联规则挖掘
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校优秀硕士论文
丁代勇
2007年
变电站远动工作站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ST-Ericsson,Nuremberg,90411, Germany
校优秀硕士论文
汤 俊
2007年
电网广域保护算法研究
国家电网四川省成都供电公司
校优秀硕士论文
张 勇
2007年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规约转换器维护测试软件研发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云南省电力设计院
校优秀硕士论文
虞芹婕
2007年
同步相量测量技术及其在状态估计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
王 薇
2007年
无功功率测量和高精度电能表的研究
成都基准方中建筑设计事务所
李亦宁
2008年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结果的可视化研究
南方电网广东省珠海供电公司
谢大鹏
2008年
电力系统低频减载算法的研究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丁 力
2008年
IEC61850变电站自动化通信仿真研究
国家电网浙江省宁波供电公司
校优秀硕士论文
张 薇
2008年
电力系统自动切负荷研究
国家电网四川省成都供电公司
校优秀硕士论文
马丹丹
2008年
输电线路故障暂态信号分析和行波测距研究
国家电网四川省德阳供电公司
桑丙玉
2009年
特高压输电线电流差动保护算法研究
国家电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乾维江
2009年
输电线路电流差动保护抗电流互感器饱和研究
国家电网甘肃电力科学研究院
陈义宣
2009年
基于组合优化的低频减载方案的整定
南方电网云南电力科学研究院
廖晨淞
2009年
广域保护通信系统仿真研究
国家电网四川省成都供电公司
王 君
2009年
电力系统低频减载算法的研究
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
阮 铮
2009年
电力系统频率稳定自动切负荷研究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黄忠胜
2009年
IEC61850数字化变电站通信仿真研究
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技术技能培训中心
赵茜茜
2010年
基于广域量测的电力系统频率稳定预测算法研究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
宋功益
2010年
电网故障诊断与广域保护算法研究
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调整试验所
涂福荣
2010年
考虑电压安全裕度的电力系统最优潮流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福建省电力设计院
周立龙
2010年
广域保护通信系统可靠性研究
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超(特)高压运行集控中心
吴 丹
2010年
计及电网实际频率动态特性的低频减载优化整定
国家电网四川省成都供电公司
王武双
2011年
基于仿真的低频减载优化整定算法与软件实现
国家电网四川省成都供电公司
校优秀硕士论文
向 荣
2011年
基于飞轮储能的并网风电场有功功率及频率控制方法研究
国家电网四川省成都供电公司
校优秀硕士论文
张志文
2011年
电力系统低压减载整定方法研究
国家电网湖北省十堰供电公司
卢岑岑
2012年
提高交直流互联系统暂态稳定的直流功率调制策略研究
国家电网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院
校优秀硕士论文,竢实扬华奖章
黄 飞
2012年
基于IP技术的智能电网通信系统研究
国家电网重庆市电力科学研究院
王 睿
2012年
高容错性的电网广域后备保护算法研究
国家电网四川省成都供电公司
曹张洁
2012年
双馈感应风电机组参与系统一次调频的控制策略研究
国家电网浙江省杭州供电公司
校优秀硕士论文
和 鹏
2013年
电力系统低频振荡分析与控制策略研究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云南省电力设计院
王俊橙
2013年
计及风电功率预测的飞轮储能配合风电场并网的有功功率控制
国家电网四川省绵阳供电公司
魏 星
2013年
基于超导磁储能的电力系统机电扰动传播控制
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校优秀硕士论文
李宏强
2014年
牵引供电系统谐波仿真研究
国家电网宁夏电力科学研究院
李泽琦
2014年
基于灵敏度的风电并网有功调度
国家电网重庆市永川供电公司
刘月贤
2014年
电动汽车并入含风电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控制
国家电网四川省成都供电公司
王 芳
2014年
电网广域后备保护故障判别方法研究
国家电网浙江省兰溪供电公司
朱 玲
2014年
基于ADPSS的直流详细建模及仿真研究
国家电网江苏省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
校优秀硕士论文
先 逸
2014年
基于PSASP的在线应用及低压低频减载优化整定研究
国家电网四川省德阳供电公司
薄其滨
2015年
含风电的电力系统频率动态分析
国家电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陈昌勇
2015年
电力系统机电扰动传播仿真研究
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刘新宇
2015年
电力系统扰动检测及信息建模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王天钰
2015年
变速风电机组建模与仿真研究
美国:康涅狄克大学
王祥超
2015年
基于广域量测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模式辨识研究
国家电网四川省成都供电公司
吴泓灏
2015年
基于贝叶斯网的电力系统 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
Copyright ? 2011 http://inc.swjtu.edu.cn 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网络中心
-----------------------------------------------------------------
登录 帮助 返回首页 交大主页
- 王晓茹的主页: 个人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成果 荣誉奖励 科研团队 课程教学 招生信息 研究生培养 English
Basic Information
Prof. Wang Xiaoru
Organization: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ontact
Address: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31,China
Phone: 86 28 8760 1128
Fax: 86 28 8760 6978
E-mail: xrwang@home.swjtu.edu.cn
Profile
Dr. & Prof. Wang Xiaoru, born in Chengdu, Sichuan in November 1962, is an IEEE senior member. She is engaged in researching and teaching in the field of power system protection and stability control. She is a member of the editorial board of the journal《power system protection and control》and is a reviewer for several first class journals in domestic and abroad. She worked as a visiting scholar in three universities of the USA and Europe including in Cornell University. She is the primary investigatory or coordinator of three NSFC (Nature Science Found of China) programs. She has more than 160 papers published and is one of contributors of an English academic book. She teaches the course of Power System Analysis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nd the course of Power System Operation and Control for PhD students. In 2009, she was awarded the Zhan Tianyou Railwa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eaching Prize, First Prize of the Sichuan Province Excellent Education Achievement, and First Prize of the National Excellent Education Achievement.
Education Background
· Ph.D.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July 1998,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China
· M.S.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July 1988,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China
· B.S.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July 1983,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China
Working Experience
07/2002 – Present Professor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31,China
11/2010 – 08/2011 Visiting Scholar
Department of Energy Technology,Aalborg University, Pontoppidanstr?de 101, 9220 Aalborg east
09/2004 – 11/2004 Visiting Scholar
The Bradley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Virginia Tech, Blacksburg, VA 24061, USA
09/2001 – 03/2002 Visiting Associate Professor
School of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Cornell University, Ithaca, NY 14853 USA
07/1998 – 08/2001 Associate Professor
Institute of Railway Electrification & Automation,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31, China
07/1988 – 01/1994 Lecturer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hengdu Hydropower Technique School, Chengdu, Sichuan 610072, China
Research field
1) Dynamic Power System Analysis: Electromechanical Wave, Theory and Control Principle of Electromechanical dynamic in Power Systems;
2) Power System Stability Analysis and Control: Frequency Stability Analysis and Control, Online Voltage Stability Assessment, Analysis and Control of Small Signal Stability for Power Systems;
3) Grid Protection and Fault Diagnosis:Current Differential Protection in EHV/UHV Transmission Lines, Power Grid Wide-area Backup Protection, Grid Fault Diagnosis and Cascading failure analysis;
4) Protection and Control of Power Systemwith Large Scale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Frequency and Active Power Control, Small Signal Stability Analysis and Control;
5) Power system protection and control based on the wide-area measurements;
6) Power Supply Capacity of Traction Power Supply System.
Copyright ? 2011 http://inc.swjtu.edu.cn 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