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学学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4-07-08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0107
研究生培养方案是研究生培养的纲领性文件,是研究生培养、教学管理和质量检查评估工作的重要依据,是实现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
(一)培养目标
根据国家对硕士学位获得者的基本要求,结合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阐明在本学科上应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以及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身心健康等方面的要求。培养目标既要体现人才培养的高层次性,又要体现专业特点。
(二)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
二、学科专业与研究方向
1.中古蒙古语    
2.蒙古语方言学 
3.现代蒙古语    
4.蒙古文信息处理    
5.蒙古族现当代文学 
6.蒙古族古近代文学 
7.蒙古民间文学 
8.影视文学 
三、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程(公共学位课、学位基础课、专业学位课和学术前沿专题讲座)、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和跨专业、跨学科课程)、补修课程和实践环节与科研工作四类。除补修课程外,各培养环节均应取得相应的学分。跨专业入学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需补修与本专业相关的2门本科主干课程。补修课程及格即可,不计学分。
硕士研究生应修最低总学分不少于35学分。 
(一)必修课程(不少于27学分)
1.公共学位课(不少于7学分,由研究生院统一开设)
政治理论      3学分(第1学期,54学时)
外 国 语      4学分(第1、2学期,216学时)
2.学位基础课(不少于9学分)
普通语言学        3学分(第2学期,54学时 )
蒙古语语法研究    3学分(第2学期,54学时 )
文艺学美学方法论 3学分(第2学期,54学时 )
蒙古文学研究      3学分(第2学期,54学时 )
蒙古文献研究      3学分(第2学期,54学时 )
每位硕士生根据导师要求至少选修3门课。每门学位基础课一般为54学时,计3学分。
3.专业学位课(不少于9学分)
专业学位课要根据各研究方向而开设,每位硕士生根据导师要求至少选修3门课。每门专业学位课一般为54学时,计3学分。
4.学术前沿专题讲座(2学分)
为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促进研究生主动关心和了解学科前沿的进展,根据各学科的情况,研究生在学期间应至少参加15次的国内外学术讲座和学术会议,或参加按学科专业组织的专题讨论,并作出考查方式和要求的规定,本环节计2学分。
(二)选修课程(不少于6学分)
选修课是供研究生进一步拓宽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扩大知识面及相应能力培养而设置的课程。除设置一定数量的专业选修课外,还应要求研究生选修指定的1门专业外语和至少1门跨专业或跨 学科的课程。每门选修课一般为36学时,计2学分。
(三)补修课程
现代蒙古语       36学时
语言学概论       36学时
文学概论         36学时
蒙古文学史       36学时
跨专业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根据专业需要需补修与本专业相关的2门本科主干课程。补修课程应列入个人培养计划,并进行考核。补修课程及格或合格即可,不计学分,但成绩要记入档案并注明“本科”字样。
(四)实践环节与科研工作(2学分)
1.教育实习或社会实践        1学分
2.科研工作                  1学分
四、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一)培养方式
一般采取以导师指导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在培养过程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研训练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等多种方式。提倡研讨式教学,要特别注重培养研究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性学科还应加强实践环节的培养。
(二)考核方式
1.中期考核
考核面向全体研究生,考核办法参照《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学分制实施办法(试行)》(校发[2006]33号)中关于中期考核的具体要求执行。按照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如期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并取得相应学分,且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考核合格,认定为中期考核合格,方可进入硕士论文撰写阶段;对少数学习成绩差或缺乏科研能力的,或思想品德不合格的,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做出中止学习或延期毕业的决定。
2.课程考核
研究生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具体可采用笔试或口试、闭卷或开卷、撰写论文、完成项目等形式进行。除实习、实验、社会调查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可采用考查进行考核外,其他课程都要进行考试。研究生课程的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报告、文献阅读、课堂讨论、作业等)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
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记录。成绩在75分(含75分)以上者,取得该门课程的全部学分;成绩在60分—74分者,取得少于该门课程应得学分1学分的学分数;成绩在60分以下者无学分,该门课程须重修。学位课程两次重修仍未通过者,取消其申请学位资格。考查成绩以合格、不合格记,成绩合格者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成绩不合格者无学分。
3.实践环节考核
培养方案中应对研究生的教育实习或社会实践提出明确要求,对内容、形式、时间、工作量和考核办法等提出具体方案。各专业可根据实际,要求研究生参加教育实习或者社会实践,本环节以考查方式进行。教育实习可面向大学本、专科生参加教学一线工作,可协助教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实验课、主持课堂讨论、指导本科生教育实习、社会调查等,也可在教师指导下讲授一定课时数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工作量折合讲课20课时。参加社会实践者要撰写实践报告,并经过导师及所在培养单位考评通过,社会实践累计工作量至少2周。
5.科研工作考核
鼓励研究生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积极申请各类科研基金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尽早进入有关课题的研究。该项学分可从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至少2篇文献综述或自主科研立项等方面获得。本环节以考查方式进行。
五、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其质量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毕业和授予学位的主要依据。硕士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研究生在中期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论文阶段,一般至少用一年时间完成学位论文。学位论文不计学分。
(一)论文选题
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足够的文献资料,了解本人主攻方向的历史和现状,结合本学科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确定自己的学位论文研究题目。选题要力求体现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先进性、开拓性和前沿性。
(二)论文开题
硕士研究生应在第四学期举行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论证会。研究生必须按要求撰写完整的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包括课题研究的意义、前人已经做出的工作、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内容框架、撰写计划、核心观点、创新观点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等。
(三)论文撰写
硕士学位论文可以是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也可以是科研攻关任务或技术开发的研究,但必须有研究生本人的独立见解和创新之处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各专业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在培养方案中对本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水平的基本标准(如优、良、合格的内涵及打分标准)做出具体规定。
研究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要定期向导师和指导小组作阶段报告,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的结构、思路和观点。各学位点应定期对研究生论文的撰写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监督,确保研究生按期完成高质量的学位论文。
(四)论文评阅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阅与答辩有关事宜按照《内蒙古师范大学授予硕士学位工作细则》等有关规定进行。
六、基本阅读文献
(一)阅读书目
1.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
2.罗常培:语言与文化,语文出版社,1989年。
3.杨国章:原始文化与语言,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
4.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
5.庄孔韶:人类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
6.汪宁生:文化人类学调查,文物出版社,2002年。
7.刑福义:文化语言学,湖北教育出版社,200年。
8.张志毅、张庆云:词汇语义学,商务印书馆,2001年。
9.斯琴、德力格尔玛:语义学(蒙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年。
10.德力格尔玛:蒙古语语义研究,辽宁民族出版社,2001年。
11.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教程,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3年。
12.徐大明、陶红印等:当代社会语言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13.冯志伟:应用语言学综论,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
14.图·乌力吉:古代蒙古人文化思维(蒙文),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7年。
15.乌力吉巴雅尔:蒙藏文化关系研究,中国藏学出版社,2004年。
16.乌丙安:民俗学原理,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
17.庄文中:中学语言教学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
18.许嘉璐:语言文字学及其应用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19.哈·丹碧扎拉森:蒙古民俗,辽宁民族出版社,1995年。
20.那顺乌日图:蒙古文信息处理,内蒙古科技出版社,1995年。
21.德·青格乐图:面向信息处理的蒙古语固定词组研究,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1年。
22.德·青格乐图等:现代蒙古语固定短语语法信息词典详解,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5年。
23.俞士汶等:计算语言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
24.冯志伟:自然语言的计算机处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年。
25.王寅: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
26.刘开瑛:中文文本自动分词和标注,商务印书馆,2000年。
27.冯志伟:计算语言学基础,商务印书馆,2000年。
28.黄昌宁:语料库语言学,商务印书馆,2000年。
29.傅承德:自然语言理解的方法与策略,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二)阅读期刊
1.民族语文
2.当代语言学
3.中国语文
4.语言文字学(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5.文化研究(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6.语言文字应用研究
7.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8.内蒙古大学学报(蒙古文、汉文)
9.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蒙古文、汉文)
10.内蒙古社会科学(蒙古文、汉文)
11.中国蒙古学
12.语言教学与研究
13.中文信息处理学报
 
附表: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适合研
究方向
考核
方式
任课教师
 
 
 
 
 
 
 
 
 
 
 
 
 
 
 
 
 
 
 
 
公共学位课
S000000101
政治理论课
3
54
1
所有
考试
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
S000000102
外国语
4
216
1、2
所有
考试
SM50100201
普通语言学
3
54
1
所有
考查
嘎日迪
SM50100202
蒙古语语法研究
3
54
2
所有
考查
额勒森
SM50100203
文艺学美学方法论
3
54
1
所有
考查
斯楞
SM50100204
蒙古文学研究
3
54
2
所有
考查
满全
SM50100205
蒙古文献研究
3
54
2
所有
考查
待定
 
 
 
 
 
 
 
 
 
 
 
 
 
 
 
 
SM50107301
自然语言处理的理论与方法
3
54
3
4
考试
青格乐图
SM50107302
计算语义学
3
54
3
4
考试
青格乐图
SM50107303
语料库语言学
3
54
3
4
考查
青格乐图
SM50107304
应用语言学
3
54
4
4
考试
额勒森其其格
SM50107305
生成语法理论
3
54
4
4
考试
达夫白乙拉
SM50107306
蒙古族现当代文学研究
3
54
2
5
考试
满全、朝鲁门等
SM50107307
蒙古族文论史
3
54
1
5
考试
满全
SM50107308
蒙古族当代小说研究
3
54
3
5
考试
朝鲁门
SM50107309
西方文学思潮与蒙古族现当代文学
3
54
2
5
考试
毕力贡
SM50107310
重点作家作品研究
3
54
1
5
考试
满全、朝鲁门等
SM50107311
现代蒙古语研究
3
54
1
1、3
考试
莫巴特尔
SM50107312
蒙古语族语言研究
3
54
2
1、2、3
考试
呼和巴日斯
SM50107313
词汇语义学
3
54
3
3
考试
莫巴特尔
SM50107314
蒙古语方言学研究
3
54
2
2
考试
瓦斯钦
SM50107315
蒙古语语音学研究
3
54
2
2
考试
嘎日迪
SM50107316
蒙古语词汇学研究
3
54
3
2
考试
瓦斯钦
SM50107317
《蒙古秘史》研究
3
54
3
6
考试
特木尔巴根
SM50107318
蒙古古近代文学研究
3
54
3
6
考试
哈申高娃
SM50107319
蒙古族书面文学研究
3
54
3
6
考试
特木尔巴根
SM50107320
中古蒙古语研究
3
54
3
1
考试
哈斯巴根
SM50107321
蒙古文字学
3
54
3
1
考试
嘎日迪
SM50107322
蒙古语文献研读
3
54
1
7
考试
哈斯巴根
SM50107323
民间文艺学
3
54
2
7
考试
哈斯巴特尔
SM50107324
蒙古民间文学研究史
3
54
1
7
考试
包金刚
SM50107325
文化人类学
3
54
1
7
考试
额尔顿高娃
SM50107326
比较文学
3
54
3
7
考试
待定
SM50107327
蒙古民间文学专题研究
3
54
1
7
考试
包金刚
SM50107328
新闻理论研究
3
54
1
8
考试
乌其拉图
SM50107329
传播学理论研究
3
54
2
8
考试
陶格图
SM50107330
影视理论与批评
3
54
2
8
考试
郭培韵
SM50107331
大众媒介与文化传播
3
54
3
8
考试
陶格图
SM50107332
影视文化传播史
3
54
1
8
考试
郭培韵
SM50107401
学术前沿专题讲座
2
 
 
所有
 
待定
 
 
 
 
 
 
 
 
 
 
 
 
 
 
 
 
 
 
 
SM50107501
专业外语
2
36
3
所有
考查
待定
SM50107502
C语言程序设计
2
36
3
4
考查
包阿拉坦
SM50107503
离散数学
2
36
3
4
考试
包阿拉坦
SM50107504
现代语言学理论
2
36
3
4
考查
青格乐图
SM50107505
蒙古文信息处理基础
2
36
3
4
考查
青格乐图
SM50107506
蒙古族现当代文学理论与批评
2
36
2
5
考试
满全
SM50107507
蒙古族当代文学前沿问题研究
2
36
3
5
考试
满全、朝鲁门等
SM50107508
蒙古民间文学专题
2
36
2
5
考试
哈斯巴特尔
SM50107509
专业外语
2
36
1
5
考试
毕力贡
SM50107510
文化人类学
2
36
3
1、5
考试
朝鲁门、额尔顿高娃
SM50107511
蒙古语词汇学研究
2
36
2
3
考查
莫巴特尔
SM50107512
蒙古文献精解
2
36
3
3、6
考查
哈斯巴根
SM50107513
语言与文化
2
36
3
3
考查
莫巴特尔
SM50107514
蒙古语方言调查方法
2
36
3
2
考查
瓦斯钦
SM50107515
蒙古文字学研究
2
36
3
2
考查
嘎日迪
SM50107516
蒙古语规范研究
2
36
3
2
考查
额勒森
SM50107517
蒙古族英雄史诗研究
2
36
4
7
考试
额尔顿高娃
SM50107518
民俗学
2
36
3
7
考试
哈斯巴特尔
SM50107519
蒙古民间说唱文学研究
2
36
3
7
考试
包金刚
SM50107520
宗教学
2
36
4
7
考试
毕力根达来
SM50107521
《蒙古秘史》研究
2
36
2
1
考查
嘎日迪
SM50107522
蒙古文献考古
2
36
3
1、6
考查
嘎日迪、特木尔巴根
SM50107523
阿尔泰语系语言研究概论
2
36
3
1
考查
哈斯巴根
SM50107524
专业外语
2
36
2
1
考查
包金刚
SM50107525
专业古汉语
2
36
2
6
考查
特木尔巴根
SM50107526
蒙古文学研究概况
2
36
2
6
考查
哈申高娃
SM50107527
新闻实务研究
2
36
2
8
考查
巴根
SM50107528
传播学研究方法
2
36
3
8
考查
额套
SM50107529
蒙古族新闻史研究
2
36
1
8
考查
姜淑萍
SM50107530
当代西方媒体
2
36
2
8
考查
萨日朗
SM50107531
国际传播研究
2
36
3
8
考查
陶格图
SM50107532
蒙古族民间文学专题讨论
2
36
3
7
考查
包金刚
补修课
SM50107601
现代蒙古语
 
36
1
语言
考查
额勒森
SM50107602
语言学概论
 
36
1
语言
考查
青格乐图
SM50107603
文学概论
 
36
 
文学
考查
斯楞
SM50107604
蒙古文学史
 
36
 
文学
考查
满全
实践环节与
科研工作
SM50107701
教育实习或社会实践
1
 
 
所有
考查
 
SM50107702
科研工作
1
 
 
所有
考查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蒙)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0102
 
研究生培养方案是研究生培养的纲领性文件,是研究生培养、教学管理和质量检查评估工作的重要依据,是实现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内容能够使研究生运用现代应用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观察语言现象、分析语言现象,提高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鼓励和引导培养研究生对交叉学科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方法。
(二)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
二、学科专业与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
主 要 研 究 内 容
1
语言与社会文化
1.语言规划
2.文化语言学
2
自然语言信息处理
1.蒙古语语法信息处理
2.蒙古语语义信息处理
3.语言的认知研究
3
语言教学研究
1.语言教学方法与理论
2.生成语法与认知教学法
3.计算机辅助教学
 
三、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程(公共学位课、学位基础课、专业学位课和学术前沿专题讲座)、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和跨专业、跨学科课程)、补修课程和实践环节与科研工作四类。除补修课程外,各培养环节均应取得相应的学分。跨专业入学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需补修与本专业相关的2门本科主干课程。补修课程及格即可,不计学分。
硕士研究生应修最低总学分不少于35学分。 
(一)必修课程(不少于27学分)
1.公共学位课(不少于7学分,由研究生院统一开设)
政治理论      3学分(第1学期,54学时)
外 国 语      4学分(第1、2学期,216学时)
2.学位基础课(不少于9学分)
普通语言学        3学分(第2学期,54学时 )
蒙古语语法研究   3学分(第2学期,54学时 )
文艺学美学方法论 3学分(第2学期,54学时 )
蒙古文学研究      3学分(第2学期,54学时 )
蒙古文献研究      3学分(第2学期,54学时 )
每位硕士生根据导师要求至少选修3门课。每门学位基础课一般为54学时,计3学分。
3.专业学位课(不少于9学分)
语言学方法论    3学分
计算语义学      3学分
文化语言学      3学分
社会语言学      3学分
应用语言学      3学分
语料库语言学    3学分
计算语言学      3学分
每位硕士生根据导师要求至少选修3门课。每门专业学位课一般为54学时,计3学分。
4.学术前沿专题讲座(2学分)
为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促进研究生主动关心和了解学科前沿的进展,根据各学科的情况,研究生在学期间应至少参加15次的国内外学术讲座和学术会议,或参加按学科专业组织的专题讨论,并作出考查方式和要求的规定,本环节计2学分。
(二)选修课程(不少于6学分)
专业外语                2学分
C语言程序设计          2学分
蒙古文信息处理          2学分
文化人类学调查          2学分
文化社会学              2学分
自然语言处理理论舆方法 2学分
离散数学                2学分
选修课是供研究生进一步拓宽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扩大知识面及相应能力培养而设置的课程。除设置一定数量的专业选修课外,还应要求研究生选修指定的1门专业外语和至少1门跨专业或跨学科的课程。每门选修课一般为36学时,计2学分。
(三)补修课程
现代蒙古语       36学时
语言学概论       36学时
跨专业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根据专业需要需补修与本专业相关的2门本科主干课程。补修课程应列入个人培养计划,并进行考核。补修课程及格或合格即可,不计学分,但成绩要记入档案并注明“本科”字样。
(四)实践环节与科研工作(2学分)
1.教育实习或社会实践        1学分
2.科研工作                  1学分
四、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一)培养方式
一般采取以导师指导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在培养过程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研训练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等多种方式。提倡研讨式教学,要特别注重培养研究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性学科还应加强实践环节的培养。
(二)考核方式
1.中期考核
考核面向全体研究生,考核办法参照《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学分制实施办法(试行)》(校发[2006]33号)中关于中期考核的具体要求执行。按照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如期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并取得相应学分,且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考核合格,认定为中期考核合格,方可进入硕士论文撰写阶段;对少数学习成绩差或缺乏科研能力的,或思想品德不合格的,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做出中止学习或延期毕业的决定。
2.课程考核
研究生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具体可采用笔试或口试、闭卷或开卷、撰写论文、完成项目等形式进行。除实习、实验、社会调查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可采用考查进行考核外,其他课程都要进行考试。研究生课程的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报告、文献阅读、课堂讨论、作业等)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
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记录。成绩在75分(含75分)以上者,取得该门课程的全部学分;成绩在60分—74分者,取得少于该门课程应得学分1学分的学分数;成绩在60分以下者无学分,该门课程须重修。学位课程两次重修仍未通过者,取消其申请学位资格。考查成绩以合格、不合格记,成绩合格者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成绩不合格者无学分。
3.实践环节考核
培养方案中应对研究生的教育实习或社会实践提出明确要求,对内容、形式、时间、工作量和考核办法等提出具体方案。各专业可根据实际,要求研究生参加教育实习或者社会实践,本环节以考查方式进行。教育实习可面向大学本、专科生参加教学一线工作,可协助教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实验课、主持课堂讨论、指导本科生教育实习、社会调查等,也可在教师指导下讲授一定课时数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工作量折合讲课20课时。参加社会实践者要撰写实践报告,并经过导师及所在培养单位考评通过,社会实践累计工作量至少2周。
4.科研工作考核
鼓励研究生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积极申请各类科研基金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尽早进入有关课题的研究。该项学分可从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至少2篇文献综述或自主科研立项等方面获得。本环节以考查方式进行。
五、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其质量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毕业和授予学位的主要依据。硕士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研究生在中期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论文阶段,一般至少用一年时间完成学位论文。学位论文不计学分。
(一)论文选题
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足够的文献资料,了解本人主攻方向的历史和现状,结合本学科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确定自己的学位论文研究题目。选题要力求体现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先进性、开拓性和前沿性。
(二)论文开题
硕士研究生应在第四学期举行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论证会。研究生必须按要求撰写完整的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包括课题研究的意义、前人已经做出的工作、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内容框架、撰写计划、核心观点、创新观点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等。
(三)论文撰写
硕士学位论文可以是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也可以是科研攻关任务或技术开发的研究,但必须有研究生本人的独立见解和创新之处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各专业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在培养方案中对本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水平的基本标准(如优、良、合格的内涵及打分标准)做出具体规定。
研究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要定期向导师和指导小组作阶段报告,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的结构、思路和观点。各学位点应定期对研究生论文的撰写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监督,确保研究生按期完成高质量的学位论文。
(四)论文评阅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阅与答辩有关事宜按照《内蒙古师范大学授予硕士学位工作细则》等有关规定进行。
六、基本阅读文献
(一)阅读书目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
罗常培:语言与文化,语文出版社,1989年。
杨国章:原始文化与语言,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
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
庄孔韶:人类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
汪宁生:文化人类学调查,文物出版社,2002年。
刑福义:文化语言学,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张志毅、张庆云:词汇语义学,商务印书馆,2001年。
斯琴、德力格尔玛:语义学(蒙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年。
10.德力格尔玛:蒙古语语义研究,辽宁民族出版社,2001年。
11.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教程,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3年。
12.徐大明、陶红印等:当代社会语言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13.冯志伟:应用语言学综论,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
14.图·乌力吉:古代蒙古人文化思维(蒙文),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7年。
15.乌力吉巴雅尔:蒙藏文化关系研究,中国藏学出版社,2004年。
16.乌丙安:民俗学原理,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
17.庄文中:中学语言教学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
18.许嘉璐:语言文字学及其应用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19.哈·丹碧扎拉森:蒙古民俗,辽宁民族出版社,1995年。
20.那顺乌日图:蒙古文信息处理,内蒙古科技出版社,1995年。
21.德·青格乐图:面向信息处理的蒙古语固定词组研究,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1年。
22.德·青格乐图等:现代蒙古语固定短语语法信息词典详解,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5年。
23.俞士汶等:计算语言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
24.冯志伟:自然语言的计算机处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年。
25.王寅: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
26.刘开瑛:中文文本自动分词和标注,商务印书馆,2000年。
27.冯志伟:计算语言学基础,商务印书馆,2000年。
28.黄昌宁:语料库语言学,商务印书馆,2000年。
29.傅承德:自然语言理解的方法与策略,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二)阅读期刊
1.民族语文                                  2.当代语言学
3.中国语文                                  4.语言文字学(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5.文化研究(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6.语言文字应用研究
7.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8.内蒙古大学学报(蒙古文、汉文)
9.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蒙古文、汉文)       10.内蒙古社会科学(蒙古文、汉文)
11.中国蒙古学                               12.语言教学与研究
13.中文信息处理学报
 
附表: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蒙)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适合研
究方向
考核
方式
任课教师
 
 
 
 
 
 
 
 
 
 
公共学位课
S000000101
政治理论课
3
54
1
所有
考试
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
S000000102
外国语
4
216
1、2
所有
考试
SM50100201
普通语言学
3
54
1
语言学
考查
嘎日迪
SM50100202
蒙古语语法研究
3
54
2
语言学
考查
额勒森
SM50100203
文艺学美学方法论
3
54
1
文学
考查
斯楞
SM50100204
蒙古文学研究
3
54
2
文学
考查
满全
SM50100205
蒙古文献研究
3
54
2
所有
考查
吴塔娜
SM50102301
语言学方法论
3
54
3
所有
考试
孟和宝音
SM50102302
计算语义学
3
54
3
2
考试
青格乐图
SM50102303
文化语言学
3
54
3
1
考试
孟和宝音
SM50102304
社会语言学
3
54
2
1
考试
巴达玛敖德
SM50102305
应用语言学
3
54
2
3
考试
青格乐图
SM50102306
语料库语言学
3
54
2
2
考试
青格乐图
SM50102307
计算语言学
3
54
3
所有
考试
达胡白乙拉
SM50102401
学术前沿专题讲座
2
 
 
所有
考查
 
 
 
 
 
SM50102501
专业外语
2
36
3
所有
考查
待定
SM50102502
C语言程序设计
2
36
3
2
考查
包阿拉坦
SM50102503
蒙古文信息处理
2
36
3
所有
考查
青格乐图
SM50102504
文化人类学调查
2
36
3
1
考查
额勒森
SM50102505
文化社会学
2
36
3
1
考查
孟和宝音
SM50102506
自然语言处理理论舆方法
2
36
3
2
考查
青格乐图
SM50102507
离散数学
2
36
3
2
考试
包阿拉坦
补修课
SM50102601
现代蒙古语
 
36
1
所有
考查
额勒森
SM50102602
语言学概论
 
36
1
所有
考查
青格乐图
实践环节与
科研工作
SM50102701
教育实习或社会实践
1
 
5
所有
考查
 
SM50102702
科研工作
1
 
 
所有
考查
 
 
 
文艺学(蒙)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0101
 
一、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
(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历史与现状,有独立从事文艺学或相近学科的教学、科研或文化工作的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运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学位获得者可在一般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也可在相关的部门从事专业性的工作。
(二)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最长不超过五年。
二、学科专业与研究方向
(一)学科专业:文艺学(蒙)
(二)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内容
序号
研究方向
主 要 研 究 内 容
1
蒙古文论与文化理论(蒙)
1.蒙古族文学理论与批评
2.文化理论(文化诗学)
3.民族文化
2
文学理论与美学(蒙)
1.蒙古族文艺美学
2.文学创作论与文学批评
3.蒙古族审美文化
3
西方文论与蒙古族文学(蒙)
1.西方文论与蒙古族文学
2.比较文艺学
3.西方文论
 
三、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蒙古语授课)
遵照“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原则,以建设研究生课程体系为目标,本学科开设必修课程、选修课程、补修课程和实践环节与科研工作四类。除补修课程外,各培养环节均应取得相应的学分。跨专业入学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需补修与本专业相关的2门本科主干课程。补修课程及格即可,不计学分。
硕士研究生应修最低总学分不少于35学分。
(一)必修课程(不少于27学分)
1.公共学位课(不少于7学分,由研究生院统一开设)
政治理论      3学分(第1学期,54学时)
外 国 语      4学分(第1、2学期,216学时)
2.学位基础课(不少于9学分)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      3学分(第1学期,54学时)
蒙古族美学研究              3学分(第1学期,54学时)
蒙古文学批评史              3学分(第1学期,54学时)
文艺学美学方法论            3学分(第1学期,54学时)
二十世纪文艺思潮研究        3学分(第1学期,54学时)
注:学位基础课是研究生学习和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的重要课程,是一级学科内各专业(二级学科)研究生共同必修的课程,每位硕士生根据导师要求至少选修3门课。
3.专业学位课(不少于9学分)
蒙古文学研究                   3学分(第2学期,54学时)
西方文论史                     3学分(第2学期,54学时)
文艺美学                       3学分(第2学期,54学时)
文艺理论专题研究               3学分(第2学期,54学时)
二十世纪蒙古族文学理论与批评   3学分(第2学期,54学时)
创作论                         3学分(第2学期,54学时)
蒙古文论范畴研究               3学分(第2学期,54学时)
文化理论                       3学分(第2学期,54学时)
蒙古族文学史研究               3学分(第2学期,54学时)
注:专业学位课是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系统专门知识的基本课程,每位硕士生根据导师要求至少选修3门课。
4.学术前沿专题讲座(2学分)
为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促进研究生主动关心和了解学科前沿的进展,根据各学科的情况,研究生在学期间应至少参加15次的国内外学术讲座和学术会议,或参加按学科专业组织的专题讨论,并作出考查方式和要求的规定,本环节计2学分。
(二)选修课程(不少于6学分)
西方文论与蒙古族文论关系研究    2学分(第3学期,36学时)
蒙古族文论专题研究              2学分(第3学期,36学时)
大众文化理论与批评              2学分(第3学期,36学时)
口传文学理论研究                2学分(第3学期,36学时)
汉族文论专题研究                2学分(第3学期,36学时)
二十世纪西方文艺理论研究        2学分(第3学期,36学时)
蒙古族当代文学前沿问题研究      2学分(第3学期,36学时)
专业外语                        2学分(第3学期,36学时)
民族文化研究                    2学分(第3学期,36学时)
注:选修课是供研究生进一步拓宽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扩大知识面及相应能力培养而设置的课程。每位硕士生根据导师要求至少选修3门课,其中应要求研究生选修指定的1门专业外语和至少1门跨专业或跨学科的课程。
(三)补修课程
文艺理论                       (第1学期,54学时)
蒙古族现当代文学史             (第1学期,54学时)
写作学                         (第1学期,54学时)
注:跨专业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根据专业需要需补修与本专业相关的2门本科主干课程。补修课程应列入个人培养计划,并进行考核。补修课程及格或合格即可,不计学分,但成绩要记入档案并注明“本科”字样。
(四)实践环节与科研工作(2学分)
1.教育实习或社会实践         1学分
2.科研工作                   1学分
四、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一)培养方式
本专业研究生培养一般采取以导师指导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在培养过程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研训练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等多种方式。提倡研讨式教学,要特别注重培养研究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性学科还应加强实践环节的培养。
(二)考核方式
1.中期考核
考核面向本专业全体研究生,考核办法参照《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学分制实施办法(试行)》(校发[2006]33号)中关于中期考核的具体要求执行。按照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如期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并取得相应学分,且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考核合格,认定为中期考核合格,方可进入硕士论文撰写阶段;对少数学习成绩差或缺乏科研能力的,或思想品德不合格的,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做出中止学习或延期毕业的决定。
2.课程考核
本专业研究生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具体可采用笔试或口试、闭卷或开卷、撰写论文、完成项目等形式进行。除实习、实验、社会调查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可采用考查进行考核外,其他课程都要进行考试。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报告、文献阅读、课堂讨论、作业等)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
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记录。成绩在75分(含75分)以上者,取得该门课程的全部学分;成绩在60分—74分者,取得少于该门课程应得学分1学分的学分数;成绩在60分以下者无学分,该门课程须重修。学位课程两次重修仍未通过者,取消其申请学位资格。考查成绩以合格、不合格记,成绩合格者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成绩不合格者无学分。
3.实践环节考核
本专业研究生必须参加教育实习或社会实践。教育实习可面向大学本、专科生参加教学一线工作,可协助教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实验课、主持课堂讨论、指导本科生教育实习、社会调查等,也可在教师指导下讲授一定课时数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工作量折合讲课20课时。参加社会实践者要撰写实践报告,并经过导师及所在培养单位考评通过,社会实践累计工作量至少2周。
4.科研工作考核
本专业研究生必须参加科研活动或工作。研究生要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申请各类科研基金项目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尽早进入有关课题的研究。该项学分可从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至少2篇文献综述或自主科研立项等方面获得。本环节以考查方式进行。
五、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其质量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毕业和授予学位的主要依据。本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研究生在中期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论文阶段,一般至少用一年时间完成学位论文。学位论文不计学分。
(一)论文选题
本专业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足够的文献资料,了解本人主攻方向的历史和现状,结合本学科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确定自己的学位论文研究题目。选题要力求体现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先进性、开拓性和前沿性。
(二)论文开题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在第四学期举行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论证会。研究生必须按要求撰写完整的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包括课题研究的意义、前人已经做出的工作、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内容框架、撰写计划、核心观点、创新观点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等。
(三)论文撰写
本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可以是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也可以是科研攻关任务的研究,但必须有研究生本人的独立见解和创新之处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研究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要定期向导师和指导小组作阶段报告,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的结构、思路和观点。各位指导教师应定期对研究生论文的撰写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监督,确保研究生按期完成高质量的学位论文。
(四)论文评阅与答辩
本专业学位论文的评阅与答辩有关事宜按照《内蒙古师范大学授予硕士学位工作细则》等有关规定进行。
六、基本阅读文献
(一)图书类
1.巴·格日勒图:《蒙古文论史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8年。
2.巴·格日勒图评注《蒙古文论集录》,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3年。
3.巴·布林贝赫:《蒙古诗歌美学论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年。
4.巴·布林贝赫:《蒙古英雄史诗的诗学》,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7年。
5.苏尤格:《蒙古诗歌学》,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0年。
6.苏尤格:《蒙古诗歌理论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年。
7.勒·呼日勒巴特尔:《天高任鸟飞》,民族出版社,2002年。
8.达·策仁苏德纳木:《蒙古佛教文学》,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年。
9.满全:《批评的功能》,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年。
10.满全:《蒙古族书面文学的基本体系研究》,辽宁民族出版社,2007年。
11.斯楞:《接受视野中的20世纪蒙古文论》,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年。
12.荣苏赫、赵永铣、贺希格陶克涛主编《蒙古族文学史》,辽宁民族出版社,2000 年。
13.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七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14.伍蠡甫主编《现代西方文论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
15.朱赛、张炯主编《当代文学新潮》,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
16.黄宝生:《印度古典诗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17.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18.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安徽文艺出版社。
19.何国瑞主编《社会主义文艺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
20.波斯彼落夫:《文学原理》,三联书店,1985年。
21.韦勒克、沃伦:《文学原理》,三联书店,1984年。
22.亚里士多德:《诗学》,商务印书馆,2003年。
23.黑格尔:《美学》,商务印书馆,2003年,1996年。
24.阿多诺:《美学原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
25.詹姆逊:《詹姆逊文集》(四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26.爱德华·B.泰勒:《人类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27.爱德华·B.泰勒:《原始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28.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29.罗岗、顾铮主编《视觉文化读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30.费瑟斯通:《消费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江苏译林出版社,2000年。
31.约翰·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
32.萨义德:《东方学》,三联书店,1999年。
33.萨义德:《世界、文本、批评家》,三联书店,2009年。
34.阿多诺:《美学原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
35.詹姆逊:《现代性、后现代性和全球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36.林达·哈琴:《后现代主义诗学:历史、理论、小说》,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37.尼古拉·别尔嘉耶夫:《文化的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38.欧阳友权主编《网络文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39.武田恒夫、松村昌家編《視覚芸術の比較文化》(日文),京都思文閣出版,2004年。
40.水落潔、高市顺一郎:《演劇と映像芸術の新詩学》(日文),演劇出版社,2004年。
(二)杂志类
1.《内蒙古大学学报》、《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内蒙古社会科学》、《中国蒙古学》等相关期刊 。
2.《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民族文学研究》等相关期刊。
3.《文艺理论》、《文化研究》、《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等相关复印资料以及相关网络资源。
附表:
文艺学(蒙)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适合研
究方向
考核
方式
任课教师
 
 
 
 
 
 
 
 
 
 
公共学位课
S000000101
政治理论课
3
54
1
所有
考试
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
S000000102
外国语
4
216
1、2
所有
考试
SM50101201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
3
54
1
所有
考试
斯楞
SM50101202
蒙古族美学研究
3
54
1
所有
考试
乌力吉德力格尔
SM50101203
蒙古文学批评史
3
54
1
所有
考试
满全
SM50101204
文艺学美学方法论
3
54
1
所有
考试
斯楞
SM50101205
二十世纪文艺思潮研究
3
54
1
所有
考试
孟根其木格
SM50101301
蒙古文学研究
3
54
2
所有
考试
满全
SM50101302
西方文论史
3
54
2
所有
考试
斯楞
SM50101303
文艺美学
3
54
2
所有
考试
乌力吉德力格尔
SM50101304
文艺理论专题研究
3
54
2
所有
考试
孟根其木格
SM50101305
二十世纪蒙古族文学理论与批评
3
54
2
所有
考试
满全
SM50101306
创作论
3
54
2
2
考试
乌力吉德力格尔
SM50101307
蒙古文论范畴研究
3
4
2
所有
考试
孟根其木格
SM50101308
文化理论
3
54
2
1
考试
满全
SM50101309
蒙古族文学史研究
3
54
2
所有
考试
孟根其木格
SM50101401
学术前沿专题讲座
2
 
 
所有
考查
 
 
 
 
 
SM50101501
西方文论与蒙古族文论关系研究
2
36
3
3
考试
斯楞
SM50101502
蒙古族文论专题研究
2
36
3
所有
考试
孟根其木格
SM50101503
大众文化理论与批评
2
36
3
1
考试
满全
SM50101504
口传文学理论研究
2
36
3
1
考试
乌力吉德力格尔
SM50101505
汉族文论专题研究
2
36
3
所有
考试
娜仁高娃
SM50101506
二十世纪西方文艺理论研究
2
36
3
2
考试
斯楞、青山
SM50101507
蒙古族当代文学前沿问题研究
2
36
3
所有
考试
满全
SM50101508
专业外语
2
36
3
所有
考试
宝音巴特尔
SM50101509
民族文化研究
2
36
3
所有
考试
孟根、乌力吉
补修课
SM50101601
文艺理论
 
54
1
所有
考试
斯楞、孟根
SM50101602
蒙古族现当代文学史
 
54
1
所有
考试
满全
SM50101603
写作学
 
54
1
2
考试
乌力吉德力格尔
实践环节与
科研工作
SM50101701
教育实习或社会实践
1
 
 
所有
考查
 
SM50101702
科研工作
1
 
 
所有
考查
 
 
 
中国古典文献学(蒙)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0104
 
根据国家对硕士学位获得者的基本要求,结合我校中国古典文献学(蒙古古典文献学)专业的特色和优势,经广泛争求社会需求,特制定本方案。
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
1.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优良的品德学风、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独立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蒙古古典文献学教学、科研和古籍文献整理等科研、教学、文化出版等相关部门工作的较高层次专门人才。
要具备中国古典文献学理论和方法的基础知识,对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蒙古文诸种文字文献研究以及其他语种蒙古学文献研究的国内外现状有较全面的了解,用所学的理论与方法解决工作研究的现实问题;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利用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并能写出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学术论文。
2.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优秀者本人可提出申请,经考核达到研究生培养的各项目标,并经有关程序批准,允许提前毕业。学期三年中没有达到研究生培养的各项目标者,也允许延期毕业。
学科专业与研究方向
1.语言文字古典文献
2.古典文学文献
3.民族古籍文献电子化、数字化
三、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程(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和学术前沿专题讲座)、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和跨专业、跨学科课程)、补修课程、实践环节和科研工作四类。除补修课程外,各培养环节均应取得相应的学分。跨专业入学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需补修与本专业相关的2门本科主干课程,补修课程及格即可,不计学分。
硕士研究生应修完最低总学分不少于35学分。
1.必修课程(不少于27学分)
(1)学位公共课(不少于7学分,由研究生处统一开设)
政治理论        3学分(第1期,54学时)
外国语          4学分(第1、2学期,216学时)
(2)学位基础课(不少于9学分)
蒙古古籍文献研究概论     3学分(第1学期,54学时)
中国古典文献学           3学分(第1学期,54学时)
蒙古文字学               3学分(第2学期,54学时)
古籍文献的符号化与信息化 3学分(第2学期,54学时)
每位硕士生根据导师和研究方向的要求,至少选择3门课程。每门学位基础课一般为54课时,计3学分。
(3)学位专业课(不少于9学分)
学位专业课的是根据不同研究方向和内容开设的。每位硕士生根据导师和研究方向的要求,至少选择3门课程。每门学位专业课一般为54课时,计3学分。
(4)学术前沿专题讲座(2学分)
为开拓研究生的学术视野,促进研究生主动关心和了解学科前沿进展,关注社会热点,把握学术动态。根据各个学科方向的情况,研究生在学期间应至少参加15次的国内外学术会议或学术讲座,或参加按学科专业组织的专题讨论等不同形式的学术活动,并作出相应的记录和演讲。本环节计2学分。
2.选修课程(不少于6学分)
选修课是供研究生进一步拓宽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扩大知识面及相应能力培养而设置的。除设置一定数量的专业选修课外,还应要求研究生选修指定的1门专业外语和至少1门跨专业的课程。每门选修课一般为36学时,计2学分。
3.补修课程
现代蒙古语研究      36学时
蒙古古代文学        36学时
蒙 古 史            36学时
跨学科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根据专业的需要补修与本专业相关的2门本科主干课程,补修课程应列入个人培养计划,并进行考核,补修课程及格或合格即可,不计学分,但成绩要记入档案并注明“本科”字样。
4.实践环节与科研工作
(1)教育实习或社会实践            1学分
(2)科研工作                      1学分
四、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一)培养方式
一般采取一导师指导为主,导师与领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在培养过程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研训练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等多种方式。提倡研讨式教学,要特别注重培养研究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实践环节的培养。
(二)考核方式
1.中期考核
考核面向全体研究生,考核办法参照《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学分制实施办法(试行)》(校发[2006]33号)中关于中期考核的具体要求执行。按照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如期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并取得相应学分,且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考核合格,认定为中期考核合格,方可进入硕士论文撰写阶段;对少数学习成绩差或缺乏科研能力的,或思想品德不合格的,或其他原因不宜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做出终止学习或延期毕业的决定。
2.课程考核
研究生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察两种方式,具体可采用笔试或口试、闭卷或开卷、撰写论文、完成项目等形式进行。除学习、实验、社会调查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可采用考察进行考核外,其他课程都要进行考试。研究生课程的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报告、文献阅读、课堂讨论、作业等)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
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记录。成绩在75分(含75分)以上者,取得该门课程的全部学分;成绩在60分—74分者取得少于该门课程应得学分1学分的学分的学分数;成绩在60分一下者无学分,该门课程须重修。学位课程两次重修仍未通过者,取消其申请学位资格。考查成绩以合格、不合格记,成绩合格者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成绩不合格者无学分。
3.实践环节考核
培养方案中应对研究生的教育实习或社会实践提出明确要求,对内容、形式、时间、工作量和考核办法等提出具体方案。各专业方向可根据实际,要求研究生参加教育实习或社会实践,本环节以考查方式进行。教育实习可面向大学本、专科生参加教学一线工作,可协助教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实验课、主持课堂讨论、指导本科生教育实习、社会调查等,也可在教师指导下讲授一定课时数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工作量折合讲课20课时。参加社会实践者要撰写实践报告,并经过导师及所在培养单位考评通过,社会实践累计工作量至少2周。
4.科研工作考核
鼓励研究生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积极申请各类科研基金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尽早进入有关课题的研究。该项学分可从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参加导师的科研课题、至少2篇文献综述或自主科研立项等方面获得。本环节以考查方式进行。
五、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其质量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毕业和授予学位的主要依据。硕士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研究生在中期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论文阶段,一般至少用一年时间完成学位论文。学位论文不计学分。
1.论文选题
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足够的文献资料,了解本人主攻方向的历史和现状,结合本学科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确定自己的学位论文研究题目。选题要力求体现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先进性、开拓性和前沿性。
2.论文开题
硕士研究生应在第四学期举行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论证会。研究生必须按要求撰写完整的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包括课题研究的意义、前人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内容框架、撰写计划、核心观点、创新观点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等。
3.论文撰写
硕士学位论文可以是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也可以是科研攻关任务或技术开发的研究,但必须有研究生本人的独立见解和创新之处,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研究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要定期向导师和指导小组作阶段报告,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的结构、思路和观点。由学位点定期对研究生论文的撰写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监督,确保研究生按期完成高质量的学位论文。
4.论文评阅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阅与答辩有关事宜,按照《内蒙古师范大学授予硕士学位工作细则》等有关规定进行。
六、基本阅读文献
(一)阅读书目
1.(苏)N.N.鲍培编著:穆卡迪玛特—阿勒—阿达布蒙古语词典。
2.(苏)N.N.鲍培编著,郝苏民翻译补注:《八思巴字蒙古语碑铭》译补。
3.(蒙)达木丁苏荣编:蒙古古代文学一百篇。
4.巴雅尔:蒙古秘史(标音复原本)。
5.额尔登泰、乌云达来:《蒙古秘史》校勘本。
6.道布编:回鹘式蒙古文文献汇编。
7.亦邻真:元朝秘史(畏吾体蒙古文复原)。
8.(蒙)博.仁亲:蒙古语书面语法。
9.(德)海希西著:《蒙古历史与文化》。
10.照那斯图编:《八思巴字和蒙古语文献 II文献汇集》。
11.呼格吉勒图、萨茹拉编:八思巴字蒙古语文献汇编。
12.贺希格陶格陶:蒙古文文献研究。
13.哈斯巴根著:中世纪蒙古语研究。
14.嘎日迪著:中古蒙古语研究导论。
15.哈斯额尔敦等著:阿尔寨石窟回鹘蒙古文榜题研究。
16.特木尔巴根 :《蒙古秘史》文献版本研究。
17.宝音巴特尔:《黄金史纲》版本研究。
18.(匈)卡拉著:蒙古人的文字与书籍。
19.贾敬颜、朱风编:蒙古译语嫃译语汇编。
(二)阅读期刊
下述学报和学术期刊的有关论文。
1.《内蒙古大学学报》(蒙古、汉文版)。
2.《内蒙古师大学报》(蒙古、汉文版)。
3.《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古、汉文版)。
4.《内蒙古社会科学》(蒙古、汉文版)。
5.《民族语文》。
6.《民族古籍》。
7.《中国蒙古学》(原《蒙古语言文学》)。
8.《蒙古语文》。
9.《中国古典文学》(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10.《语言文字学》(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
(三)浏览网络
有关介绍蒙古古籍文献和民族古籍文献的国内外网页。
 
附表:
中国古典文献学(蒙)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适合研
究方向
考核
方式
任课教师
 
 
 
 
 
 
 
 
公共学位课
S000000101
政治理论课
3
54
1
所有
考试
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
S000000102
外国语
4
216
1、2
所有
考试
SM50104201
蒙古古籍文献研究概论
3
54
1
所有
考试
哈斯巴根
SM50104202
中国古典文献学
3
54
1
所有
考试
特木尔巴根
SM50104203
蒙古文字学
3
54
2
所有
考试
嘎日迪
SM50104204
古籍文献的符号与信息化
3
54
2
所有
考试
宝音巴特尔
SM50104301
文字文献研读
3
54
2
所有
考试
嘎日迪
SM50104302
中古蒙古语研究
3
54
2
所有
考试
哈斯巴根
SM50104303
蒙古文学文献学
3
54
2
所有
考试
特木尔巴根
SM50104304
古籍文献考古
3
54
4
所有
考试
嘎日迪
SM50104305
蒙古古典文献语料库研究
3
54
3
所有
考试
哈斯巴根
SM50104401
学术前沿专题讲座
2
 
 
所有
考查
 
 
 
 
 
SM50104501
古籍整理理论与实践
2
36
2
所有
考查
宝音巴特尔
SM50104502
《蒙古秘史》研究
2
36
2
所有
考查
特木尔巴根
SM50104503
史 料 学
2
36
3
所有
考查
吴塔娜
SM50104504
蒙古文化史
2
36
3
所有
考查
额尔敦高娃
SM50104505
专业古汉语
2
36
4
所有
考查
特木尔巴根
SM50104506
蒙古学研究概要
2
36
4
所有
考查
嘎日迪
SM50104507
非蒙古语种蒙古学古籍文献研究
2
36
3
所有
考查
宝音巴特尔
SM50104508
专业外语
3
36
1、2
所有
考查
包金刚
补修课
SM50104601
现代蒙古语研究
1
36
1
所有
考查
瓦斯钦
SM50104602
蒙古古代文学
1
36
2
所有
考察
特木尔巴根
SM50104603
蒙 古 史
1
36
2
所有
考查
胡日查
实践环节与
科研工作
SM50104701
教育实习或社会实践
1
 
4
所有
考查
导师安排
SM50104702
科研工作
1
 
4
所有
考查
导师安排
 
 
中国现当代文学(蒙)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0106
 
一、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优良的品德学风,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独立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科研和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等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及少数民族文学理论和方法的基础知识,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及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国内外现状有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用所学的理论与方法解决现实问题。能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并能写出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论文。
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及实际操作。
(二)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优秀者本人提出申请,并经批准后可以提前毕业;而因故延期学业者,最长不许超过5年。
二、学科专业与研究方向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主 要 研 究 内 容
中国现当代文学(蒙)
中国少数民族现当代文学
1.作家作品比较研究
2.文学思潮影响研究
3.少数民族文学理论
4.学科专业发展研究
 
三、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要求研究生在二分之一的时间内必须修完公共学位课、学位基础课、专业学位课、选修课等四部分课程,并至少取得35学分。其余二分之一的时间内要从事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工作。
2.所设全部课程共计22门、51学分,要求研究生必须修满35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2门、7学分;学位基础课3门、9学分(5选3);专业学位课3门、9学分(5选3);学术前沿专题讲座2学分;选修课3门、6学分(5选3,选修课至少达6学分);教学实践与社会实践、科研实践与学术活动各1学分(共计2学分);补修课程2门,不记学分。
3.前沿讲座要求:全日制学术性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15次学术活动、专题讲座、研讨会。讲座要结合专业需要,关注社会热点,把握学术动态。聘请区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开展专题讲座若干次。毕业前,提交参加活动详单及综述报告,可记2学分。
四、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一)培养方式
研究生的课程学习要适应时代对研究生教育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创新意识,注意加强他们的辨证思维能力以及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以专题讲授、自学、讨论、写读书报告、撰写论文相结合的多种形式进行。尤其注重研讨式的教学,给学员更多的时间用于自学和研究。
(二)考核方式
研究生必须参加本培养方案所规定课程的学习和考核。考试方式可根据所授课程的具体情况采取考试或考查两种形式。考核可以采用笔试或写读书报告、撰写论文等灵活方式。
研究生应通过中期考核、成绩审核合格之后,方能申请学位论文撰写及答辩。
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教育实习或社会实践。学员根据各自的意愿选定一种,教育实习在本学院蒙古语言文学专业或蒙汉双语专业本科教学班进行,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社会实践要求在相关单位、部门进行工作实践或社会调查,时间不得少于2周,提交实践报告。上述两种的任何一项均可计入1学分。
科研工作一般要求为:参加导师科研课题工作,并积极申报相关科研基金项目;研究生在读期间,原则上要求在省部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至少1篇以上论文。参加导师课题、撰写2篇文献综述、科研项目申报立项、发表论文等的任何一项均可计入1学分。
五、学位论文要求
研究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修完全部课程并其成绩合格者,同时已完成教育实习或社会实践之后方可进入撰写学位论文阶段。
研究生要在第3学期末拟定论文题目,选题要力求体现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先进性、开拓性和前沿性。第4学期初,撰写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要求完整、规范、合理),在一定范围内做开题报告,经审议通过后方可着手撰写论文。
一般要求,于第5学期末写出论文初稿;第6学期3月份定稿,5月底进行答辩。期间,务必按照学校及导师的要求,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不得延误毕业工作的进展。
六、必读书籍目录
1.钱理群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
2.朱栋霖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
3.郭志刚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6月。
4.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
5.洪子城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
6.王庆生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2月。
7.孙小兵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赏析》,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
8.钱谷融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
9.陆贵山、王先霈,《中国当代文艺思潮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
10.杨春时、俞兆平,《现代性与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
11.陶东风著,《当代中国的文化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
12.王晓明著,《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东方出版中心 ,2005年2月。
13.温儒敏等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
14.董学文等主编,《中国当代文学理论(1978—2008)》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
15.温儒敏等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16.胡经之等主编,《文艺学美学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10月
17.关纪新著,《多重选择的世界》,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5年3月
18.扎拉嘎著,《清代蒙汉文学关系论稿》,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
19.云峰著,《元代蒙汉文学关系研究》,民族出版社,2005年12月。
20.马学良等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比较研究》中央民大出版社,1997年10月。
21.郎樱、扎拉嘎,《中国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
22.关纪新著,《20世纪中华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民族出版社,2006年5月。
23.李鸿然著,《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论》,云南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
24.叶舒宪著,《文学与人类学:知识全球化时代的文学研究》社科文献出版社2003年11月。
25.程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
26.陈平原著,《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
27.曹文轩著,《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
28.彭放著,《浪漫的思潮——20年文学观念之嬗变》,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
29.黄薇著,《当代蒙古族小说概论》,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年8月。
30.托娅 彩娜编著,《内蒙古当代文学概观》,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
31.阿·乌日图那顺,《蒙古族小说的发展》,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
32.萨日娜、敖·阿克泰著,《文化变迁与蒙古小说艺术》,内蒙文化出版社,1999年。
33.敖·阿克泰著,《当代蒙古族小说艺术变迁》(蒙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
34.青格勒图著,《跨世纪蒙古文学现象批评》(蒙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
35.道日那腾格里著,《批评的功能》(蒙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年7月。
36.包·斯钦著,《批评的视角》(蒙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
37.策·朝鲁门著,《文化变迁中的蒙古文学研究》(蒙文),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6年5月。
38.沐丽森著,《新时期蒙古文学思潮研究》(蒙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年。
39.巴·苏和著,《解读:蒙古文学发展史》,远方出版社,2005年11月。
40.萨日娜著,《20世纪蒙古族小说创作方法研究》(蒙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
41.娜弥雅著,《蒙古族当代小说解读》(蒙文),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年。
42.舍·敖特根巴雅尔著,《“新时期”蒙古族小说形象研究》,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
43.杭爱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
44.额尔敦仓主编,《蒙汉合璧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作品选释》,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45.阿拉腾朝鲁主编,《中国古近代文学史》,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
【阅读期刊】
1.《民族文学研究》                                2.《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3.《内蒙古大学学报》                              4.《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5.《内蒙古社会科学》等学报和学术期刊的相关文章。
 
附表:
中国现当代文学(蒙)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适合研
究方向
考核
方式
任课教师
 
 
 
 
 
 
 
 
 
 
公共学位课
S000000101
政治理论课
3
54
1
所有
考试
研究生院统一安排
S000000102
外国语
4
216
1、2
所有
考试
SM50100201
普通语言学
3
54
1
所有
考查
嘎日迪
SM50100202
蒙古语语法研究
3
54
2
所有
考查
额勒森
SM50100203
文艺学美学方法论
3
54
1
所有
考查
斯楞
SM50100204
蒙古文学研究
3
54
2
所有
考查
满全
SM50100205
蒙古文献研究
3
54
2
所有
考查
待定
SM50106301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
3
54
2
所有
考试
额尔敦仓
SM50106302
中国现当代文学
思潮流派
3
54
2
所有
考试
郭亚明
SM50106303
中国现当代文学
学科概要与史料学
3
54
1或3
所有
考试
额尔敦仓
SM50106304
中国当代少数民族
文学比较研究
3
54
3
所有
考试
额尔敦仓
SM50106305
蒙古族书面文学专题
3
54
1或3
所有
考试
满全
SM50106401
学术前沿专题讲座
2
15次
 
所有
考查
学院安排
 
 
公共
SM50106501
专业外语
2
36
1
所有
考查
学院安排
SM50106502
蒙古族作家汉文创作
2
36
3
所有
考查
额尔敦仓
SM50106503
内蒙古当代文学概观
2
36
1或3
所有
考查
郭亚明
SM50106504
比较文学
2
36
2
所有
考查
青山
SM50106505
蒙古文论史
2
36
1或3
所有
考查
满全
补修课
SM50106601
中国文学史
54
1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
考查
额尔敦仓
SM50106602
中国文化史
36
2
考查
阿拉腾朝鲁
实践环节与
科研工作
SM50106701
教育实习或社会实践
1
20
4
所有
考查
院统一安排
SM50106702
科研工作
1
 
3、4
所有
考查
院统一安排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蒙)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0108
 
一、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
培养具有较开阔的文学视野,相对丰富的中外文学知识和一定的理论基础,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世界文学作总体性把握或掌握比较的方法,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运用,能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学与科研的专门人才。学位获得者也能适应其它文字工作。学生应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在明确的社会主义政治理想的基础上应具备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
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最多不超过五年。
二、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内容
序号
研究方向
主 要 研 究 内 容
1
比较文学
1.比较文学理论;2.比较文学史
2
欧美文学
1.欧美文学史;2.欧美作家、作品
3
西方文艺理论
1.西方文艺理论史;2.西方文艺理论
 
三、课程学习与学分要求
1.遵照“宽口径,厚基础”的基本原则,本学科的课程除公共课(政治理论3学分,外语4学分)统一安排以外,学位基础课3门,不少于6学分,主要以一级学科的要求设置。每门专业基础课一般为54学时,记3分。
2.专业学位课一般以二级学科的要求设置,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至少要选修4门课,不少于12学分,每门专业学位课一般为54学时,记3学分。
3.为了拓展研究生的学术视野,了解本学科的前沿进展,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应至少参加15次国内外学术活动(可用参加学术讲座,学术会议,专题讨论等方式完成),并提交详细的书面材料或具体报告,该环节记2学分。
4.根据本学科的专业特点和专业方向设置了一定数量的专业选修课(详情查看课程设置表),目的在于夯实学生的基础理论和扩大知识面。学生应至少选修3门课程,不少于8学分,其中要求学生1门专业外语和至少1门跨专业或跨学科的课程。每门选修课一般为36学时,记2学分。
5.跨专业或以同等学历入学的研究生根据本专业的要求应补修2门本科主干课,补修课程将列入培养计划,并进行具体考核,补修课程及格即可,不记学分但成绩要记入档案,并注明“本科”字样。
6.教学和社会实践1学分,科研1学分。科研学分可以发表论文,参与课题,文献综述,科研立项等方面获得。研究生学习期满时总学分不少于35学分。
四、培养方式和考核方式
培养方案采用以导师为主,集体培养的方式。要贯彻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特别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核采用内蒙师大研究生考核的具体方式进行,应包括中期考核,课程考核,实践环节考核,科研考核等具体环节组成,要切实保障教学,科研质量。为此,除教学,社会实践及科研实践以考查方式进行以外其余课程均采用考试方式进行考核。
五、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初进行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论证,填写报告单。论文应吸收本学科或相关学科领域的前沿内容,在导师的指导下应有研究生本人完成。第五学期由院系相关专家对研究生论文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论文质量。论文应在第六学期4月15日之前定稿并打印成册,5月底前完成答辩工作。学位论文标准:
1.优秀:有创见和新意,论证严密合理,文字表达能力很强。
2.良好: 有一定创意和某方面创见,论证合理,文字表达能力强。
3.合格:有一定创意,论证基本合理,文字通顺。
六、科研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基本要求
研究生在三年的学习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科研与教学实践,学习教学与科研方法,参与课题研究。科研学分可从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至少2篇文献综述或自主立项等方面获得。
七、阅读书目及期刊
1.《比较文学》                         韦斯坦因
 2.《比较文学》                         基亚
 3.《比较文学史》                       曹顺庆
4.《中国比较文学源流》               
5.《英国文学教程》                     张波香
6.《美国文学选读》                     杨岂深
7.《美国文学简史》                     常耀信
8.《莎士比亚评论汇编》
9.《文艺对话集》                       柏拉图
10.《诗学,诗艺》                      亚里士多德
11.《判断力批判》                      康德
12.《美学》                            黑格尔
13.《艺术与视直觉》                    鲁道夫·阿恩海姆
14.《接受美学与接收理论》              H·R·姚斯
15.《审美经验现象学》                  杜夫海姆
16.《真理与方法》                      伽达默尔
17.《诗·语言·思》                    海德格尔
18.《符号学原理》                      巴尔特
19.《西方美学通史》                    蒋孔阳,朱立元
20.《20世纪欧美文学史》                张玉书,李明滨
21.《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勃兰兑斯
22.《文学行动》                        雅克·德里达
23.《小说理论》                        巴赫金
24.《当代叙事学》                      华莱士·马丁
25.《外国文学评论》
26.《外国文学研究》
37.《中国比较文学》
 
附表: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蒙)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适合研
究方向
考核
方式
任课教师
 
 
 
 
 
 
 
 
 
 
公共学位课
S000000101
政治理论课
3
54
1
所有
考试
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
S000000102
外国语
4
216
1、2
所有
考试
SM50100201
普通语言学
3
54
1
所有
考查
嘎日迪
SM50100202
蒙古语语法研究
3
54
2
所有
考查
额勒森
SM50100203
文艺学美学方法论
3
54
1
所有
考查
斯楞
SM50100204
蒙古文学研究
3
54
2
所有
考查
满全
SM50100205
蒙古文献研究
3
54
2
所有
考查
待定
SM50108301
20世纪欧美作家作品
3
54
2
2、3
考试
青山
SM50108302
20世纪欧美文论
3
54
4
1、2、
考试
青山
SM50108303
欧美小说史
3
54
3
1、2、3
考试
初一
SM50108304
欧美诗歌史
3
54
2
2、3
考试
乌力吉
SM50108305
蒙古文论
3
54
1、2
1、2、3
考试
满全
SM50108306
当代叙事理论
2
54
3
1、2、3
考试
青山
SM50108401
学术前沿专题讲座
2
 
 
所有
考查
 
 
 
 
 
SM50108501
比较诗学
2
36
1、2
1、2、3
考试
乌力吉
SM50108502
中西文化交流
2
36
2、3
1、2
考试
初一
SM50108503
莎士比亚研究
2
36
1
2
考试
青山
SM50108504
欧美现代主义
2
36
4
2、3
考试
待定
SM50108505
托尔斯泰研究
2
36
4
1、2、3
考查
待定
SM50108506
专业外语
2
36
2
1、2、3
考试
待定
补修课
SM50108601
文学理论
 
 
 
 
 
待定
SM50108602
外国文学史
 
 
 
 
 
待定
实践环节与
科研工作
SM50108701
教育实习或社会实践
1
 
 
所有
考查
 
SM50108702
科研工作
1
 
 
所有
考查
 
相关话题/蒙古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王有亮
    姓名:王有亮民族:汉族出生年月:1962年生籍贯:内蒙古武川县人个人简介:1982年考入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系,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7月毕业并留校任教;1988年攻读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1991年获教育学硕士学位;1993-1996年任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1994-1 ...
    内蒙古师范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4-07-08
  •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李 杰
    姓名:李杰性别:女出生年月:1972年10月民族:汉族籍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个人简介:中共党员。医学博士,生物心理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心理神经免疫学、认知神经心理学、医学心理学。1995年毕业于内蒙古医学院,1996年-2002年就读于天津中医药大学心身医学专业,获得博士研究生学位。2 ...
    内蒙古师范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4-07-08
  •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杨伊生
    姓名:杨伊生性别:男民族:汉族出生年月:1965年9月出生籍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个人简介:1987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系,获教育学学士学位;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至1990年,在内蒙古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获心理学硕士学位;1994年至1996年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 ...
    内蒙古师范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4-07-08
  •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邢利娅
    姓名:邢利娅性别:女民族:蒙古族出生年月:1956年1月出生籍贯:内蒙古赤峰宁城县人,中共党员,教授。个人简介:1982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并分配至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系任教。1997年4月晋升副教授,2004年10月晋升教授;2001年10月被遴选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 ...
    内蒙古师范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4-07-08
  •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王风雷
    姓名:王风雷蒙名:宝音贺希格性别:男出生年月:1957年4月民族:蒙古族(中共党员)籍贯:内蒙古扎赉特旗巴彦高勒镇。个人简历:1975年毕业于巴彦高勒中学,在生产队劳动了一年,当过两年民办教师。1978年考入海拉尔蒙师,毕业后,在陈巴尔虎旗当了两年公办教师。1981年9月考入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系学习 ...
    内蒙古师范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4-07-08
  •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七十三
    姓名:七十三民族:蒙古族出生年月:1963年12月籍贯:内蒙古哲里木盟(现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人。个人简介:1980~1983年在哲里木盟蒙古族中学学习;1983~1987年在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系学习学校教育专业;1987~1990年在本校攻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学位;1990年获得硕士学位, ...
    内蒙古师范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4-07-08
  •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亚 新
    民族:蒙古族出生年月:1955年籍贯: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出生地:内蒙古苏尼特左旗  现任内蒙古师范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兼任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少数民族委员会理事、全国第四次蒙文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全国大中专(中师)院校蒙文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八省区蒙古语文工作协作小组成员、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全国 ...
    内蒙古师范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4-07-08
  •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金志远
    姓名:金志远民族:蒙古族出生年月:1965年3月生籍贯: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人个人简介:1985年9月至1989年7月,在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98年9月至2001年7月,在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系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03年9月至20 ...
    内蒙古师范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4-07-08
  •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刘文霞
    ?姓名:刘文霞性别:女民族:汉族出生年月:1960年11月籍贯:辽宁省咯左县人个人简介:1983年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获得法学学士学位;1985年至2002年5月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系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1994年至1997年于南京师范大学作教育学博士生,1995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8年破格晋 ...
    内蒙古师范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4-07-08
  •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陈中永
    民族:蒙古族出生年月:1955年籍贯: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 出生地: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  现任内蒙古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兼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测量委员会委员、内蒙古心理学会理事长、内蒙古教育学会理事、国际行为发展学会(ISSBD)会员等。个人简历陈中永,中国蒙古族,心理学家,教授。1 ...
    内蒙古师范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4-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