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磁流变弹性体扭转吸振器设计与动力学仿真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3-23

刘辉, 周晗, 高普, 项昌乐
北京理工大学 机械与车辆学院, 北京 100081
收稿日期:2017-04-2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775040)。
作者简介:刘辉(1975-),女,吉林长春人,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项昌乐(1963-),男,安徽六安人,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要:研制了一种以磁流变弹性体为核心智能控制元件的半主动扭转动力吸振器, 基于扭转方向上的动力吸振器消振原理, 设计了扭转动力吸振器的基本结构.对吸振器进行磁路仿真分析, 保证强闭合磁场能够有效控制磁流变弹性体刚度; 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吸振器动力学仿真, 保证了吸振器固有频率对外界激励频率的有效跟随, 以实现吸振效果.将吸振器安装在传动系统对应位置, 进行传动系统振动响应仿真分析, 结果表明动力吸振器能够有效削减传动系统的瞬态波动转矩.提出的磁流变弹性体半主动扭转动力吸振器为旋转机械系统减振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磁流变弹性体半主动动力吸振器变刚度减振
Design and Dynamic Simulation of Magneto-Rheological Elastomer Torsional 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
LIU Hui, ZHOU Han, GAO Pu, XIANG Chang-le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LIU Hui, E-mail: lh@bit.edu.cn
Abstract: A semi-active torsional 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DVA) with a magneto-rheological elastomer(MRE) as the core intelligent control element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DVA in torsional direction, the structure of the DVA was designed. The magnetic circuit simulation analysis of the absorber was carried out to ensure a strong closed magnetic field, which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stiffness of MRE. The dynamics simulations of the DVA were carried out with the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which ensures that the natural frequency of the DVA can effectively follow the external excitation frequency to achieve the vibration absorption effect. The vibration absorber was installed on the corresponding position of the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the simulation analysis of the system vibration response shows that the DVA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transient fluctuation torque of the transmission system. The as-proposed MRE semi-active DVA provides a new idea for vibration reduction of rotating mechanical systems.
Key words: magneto-rheological elastomer(MRE)semi-active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DVA)variable stiffnessvibration reduction
随着机械系统向高功率密度发展, 对于机械系统的振动品质要求不断提高, 动力吸振器被广泛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动力吸振器是由质量块、弹性和阻尼元件组成的附加在主系统上产生吸振力抵消主系统振动的减振装置.被动式吸振器参数固定, 当激励频率等于吸振器固有频率时, 减振性能明显, 对于宽频激励, 减振性能大幅降低[1-2].为了克服被动式吸振器工作频带窄的缺点, 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变质量或变刚度技术半主动控制动力吸振器的固有频率.Walsh等并联两根弹性梁作为弹性元件, 通过改变两根梁中心点之间的距离改变等效刚度[3].高强等引入一个液体箱作为变质量单元, 通过向箱中注入或抽出液体改变质量, 从而调节吸振器固有频率[4].Williams以形状记忆合金作为变刚度核心元件, 利用通断电控制吸振器工作温度, 实现记忆合金的变刚度, 以控制动力吸振器自身固有频率[5].Xu等提出了一种通过调节自身几何参数来调节其固有频率的机械式频率可调动力吸振器[6-7].
近年来, 使用磁流变材料作为变刚度弹性元件的研究逐渐增多.磁流变弹性体(magneto-rheological Elastomer, MRE)是由高分子聚合物和铁磁性颗粒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固化而成, 兼有磁流变材料和弹性体的优点.与磁流变液相比, 磁流变弹性体不但可控、可逆且响应迅速, 还克服了易沉降、稳定性差等缺点[8-9].根据磁流变弹性体的受力方向和外加磁场方向的不同, 目前常用的两种工作模式分别为剪切式受力和挤压式受力[10].Xin等针对汽车悬置系统, 采用磁流变弹性体作为变刚度元件设计了一种竖直方向上的动力吸振器[11].Hoang等使用剪切工作模式下的磁流变弹性体作为弹性元件设计了扭转吸振器, 用来消减传动系统的振动[12-13].卢坤等针对船舶推进轴系, 使用磁流变吸振器设计了一种剪切刚度可调的半主动式吸振器, 对其移频特性进行了试验测试[14].
本文提出了一种以磁流变弹性体为核心智能控制元件的半主动扭转动力吸振器, 通过改变励磁结构的设计, 在保证能够获得更加有效的强闭合磁场的同时, 实现了结构模块化, 使得在系统中的应用更加灵活、方便.建立了二自由度扭转力吸振器系统模型, 分析了磁流变弹性体半主动吸振器减振机理.基于磁流变弹性体的变刚度特性, 设计了半主动动力吸振器结构方案.通过设计实现通过控制电流, 对磁流变弹性体的刚度实时控制目标, 磁路仿真和瞬态动力学分析分别验证其结构设计的磁路闭合和频率跟踪特性.将半主动扭转吸振器安装在传动系统中, 进行受迫振动响应分析, 结果表明其减振的有效性.
1 半主动扭转动力吸振器减振机理采用动力吸振器来抑制强迫扭转振动系统的集中质量模型如图 1所示, 主系统与吸振器构成二自由度的结构.图中, J1J2分别是主系统和吸振器的转动惯量; θ1θ2分别是主系统和吸振器系统的扭转角位移; k1k2分别是主系统和吸振器的线性弹簧的扭转刚度; c1c2分别是主系统和吸振器的线性阻尼系数.激振扭矩的频率为ω.
图 1(Fig. 1)
图 1 扭转吸振系统模型Fig.1 Model of torsional vibration system

建立图 1所示振动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1)
(2)
对式(1)和式(2)进行傅里叶变换:
(3)
(4)
其中:F(ω), Θ1(ω), Θ2(ω)分别是f(t), θ1(t), θ2(t)的傅里叶变换.求解上述方程, 得到主系统和吸振器的位移:
(5)
(6)
根据式(5), 要使主系统的振动减小为0, 即Θ1(ω)=0, 应有如下方程:
(7)
由式(7)可得, 当忽略吸振器的阻尼, 即c2=0时, 只要k2=J2ω2, 也就是吸振器的固有频率等于外界激励力的频率,, 就能使主系统的振动减小为0.因此在工程应用中, 通常将k2=J2ω2作为动力调谐吸振器的控制策略[8].
2 磁流变弹性体动力吸振器结构设计以磁流变弹性体为吸振器弹性元件, 采用剪切工作模式设计吸振器, 结构示意图如图 2所示.该动力吸振器以联轴器的形式安装在轴系动力传递路径的适当位置上, 随轴转动, 外部轮廓为旋转对称的圆柱形.图中, 共有四组沿圆周均布的磁流变弹性体结构.上磁轭1和下磁轭5与两块磁流变弹性体构成一个封闭的磁路; 电磁线圈2安装在磁流变弹性体4附近, 电磁线圈2利用导线通过安装在轴上的导电滑环分别与电源和控制器相连; 环状夹板8以及在下磁轭与连接盘连接部位安装的阻磁片6都采用阻磁材料, 用于防止封闭磁路漏磁; 上下磁轭采用导磁良好的20号钢, 利用热塑胶将磁流变弹性体4与下磁轭5粘连.上磁轭1与环状夹板8、下磁轭5与连接盘7均使用螺栓连接; 线圈铁芯3与上磁轭1使用销连接.吸振器的固有频率可通过合理控制电流大小, 改变电磁场强度从而控制磁流变弹性体的刚度以进行调谐.
图 2(Fig. 2)
图 2 磁流变弹性体动力吸振器的结构示意图Fig.2 Structure diagram of MRE 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

图 3为剪切工作模式下的磁流变弹性体示意图, 图中F为外加载荷, H为外加磁场, A为磁流变弹性体横截面积, h为磁流变弹性体厚度.在这种工作模式下, 外加载荷F的方向与外加磁场H方向垂直, 而外加磁场方向与铁磁颗粒的成链方向平行[6].
图 3(Fig. 3)
图 3 剪切工作模式下的磁流变弹性体Fig.3 MRE in shearing working mode

本文所设计动力吸振器的等效扭转刚度可表示为
(8)
其中:n为受剪切的磁流变弹性体数量; R为磁流变弹性体剪切作用位置与扭转中心之间的距离; kτ为磁流变弹性体的剪切刚度.
(9)
其中, G为磁流变弹性体的剪切模量.
3 磁路分析与仿真在ANSYS中对本文所设计的动力调谐吸振器进行磁路仿真分析, 以保证在电磁线圈电流激励下, 磁场能够达到磁流变弹性体刚度变化所需范围, 并保证整个吸振器能形成有效的闭合磁路, 其中磁场泄漏忽略不计.相应的磁路仿真参数如表 1所示.
表 1(Table 1)
表 1 磁路仿真参数Table 1 Magnetic circuit simulation parameters
名称 参数值
真空磁导率/(N·A-2) 4π×10-7
磁轭磁导率/(N·A-2) 3.98
MRE磁导率/(N·A-2) 3.20
MRE尺寸/mm ?30×17
线圈匝数 400
电流/A 3


表 1 磁路仿真参数 Table 1 Magnetic circuit simulation parameters

吸振器的磁感应强度仿真结果如图 4所示.
图 4(Fig. 4)
图 4 磁路仿真结果Fig.4 Results of magnetic circuit simulation

图 4可见, 吸振器上下磁轭与磁流变弹性体形成一个闭合回路, 且在外部激励电流为3 A时, 穿过磁流变弹性体的磁感应强度能够达到0.7 T以上, 达到本文中所设计的磁流变弹性体刚度变化所需磁场要求.
4 动力学仿真与分析4.1 动力吸振器动力学仿真为了验证本文所设计的动力吸振器结构的可行性, 在ANSYS workbench软件中对安装动力吸振器的轴系进行了动力学仿真,见图 5.合理设计磁流变弹性体的剪切模量, 使动力吸振器的固有频率为37 Hz左右, 动力吸振器的输入端施加的激励转矩幅值为5 N·m, 频率为20~60 Hz.
图 5(Fig. 5)
图 5 动力吸振器有限元模型Fig.5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

主要仿真系统有动力吸振器和无动力吸振器的系统振动响应情况, 以分析减振效果.仿真条件下的加速度幅值曲线结果如图 6所示.由图 6可知, 当外界激励频率的值接近吸振器固有频率时, 吸振器振动明显加剧, 仿真结果符合预期效果.
图 6(Fig. 6)
图 6 吸振器振动响应频域图Fig.6 Vibration response of DVA in frequency domain

其他条件不变, 在动力吸振器的输入端施加幅值为5 N·m, 频率为37 Hz的单一正弦激励转矩, 得到仿真条件下图 5中吸振器环状夹板上A点的加速度曲线, 结果如图 7所示.
图 7(Fig. 7)
图 7 吸振器振动响应时域图Fig.7 Vibration response of DVA in time domain

图 7可知, 当合理设计磁流变弹性体的剪切模量使得吸振器固有频率的值接近外界激励频率时, 吸振器振动加剧十分明显.仿真分析结果说明本文中所设计的动力吸振器的结构可以实现通过跟踪激励频率, 从而产生吸振器共振以消减主系统振动的功能.
4.2 安装动力吸振器前后传动系统动力学仿真为分析安装动力吸振器前后传动系统的振动性能, 建立动力传动系统四自由度的扭振动力学模型[15], 如图 8所示.图中J1, J2, J3, J4分别表示发动机、离合器、变速箱以及随后传动路径的转动惯量;k, c表示各转动惯量之间的等效刚度和阻尼.假设激励转矩幅值为20 N·m, 频率在20 Hz到40 Hz之间变化.
图 8(Fig. 8)
图 8 车辆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Fig.8 Dynamic model of vehicle transmission system

建立动力学方程:
(10)
其中:θ为各个惯量的角位移θ= [θ1(t) θ2(t) θ3(t) θ4(t)]T; T为外部激励T= [T(t) 0 0 0]T; J, CK分别为系统的惯量、阻尼和刚度矩阵.
对式(10)进行特征值分析, 得到系统各阶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求解各阶特征值相对于各个惯量的灵敏度[16-17]:
(11)
其中, ψr为第r阶复特征向量.以第三阶振动模态特征值为控制对象, 可获得第三阶特征值相对于各个惯量的灵敏度, 计算结果如图 9所示.
图 9(Fig. 9)
图 9 第三阶特征值相对于各惯量的灵敏度值Fig.9 Sensitivity of the third eigenvalues to each inertia

图 9可知第三阶振动特性受惯量J3影响最大, 当激励频率在第三阶固有频率附近时, 在J3附近加装动力吸振器, 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 从而改善该频率范围的振动特性.加装吸振器后的系统如图 10所示.
图 10(Fig. 10)
图 10 安装动力吸振器的车辆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Fig.10 Dynamic model of vehicle transmission system with DVA

利用Matlab中的Simulink仿真工具, 分别对未安装吸振器、安装被动式吸振器、安装动力调谐吸振器三种工况的系统响应进行仿真分析并对比.其中动力调谐吸振器的固有频率会跟随激励频率, 被动式吸振器的参数利用最优频率比和最优阻尼比计算确定[1].仿真结果如图 11所示.
图 11(Fig. 11)
图 11 时间和频率对J3, J4相对角加速度的影响Fig.11 Effect of time and excitation frequency on relative angular acceleration between J3 and J4

图 11所示的时间历程中, 激励频率由20 Hz均匀变化到40 Hz, 纵坐标所示为J3J4两个惯量之间的相对角加速度.从图中可以看出, 当激励频率在系统第三阶共振频率28.58 Hz附近时, 无吸振器系统的振动较为剧烈; 在安装吸振器之后, 系统的振动得到了明显消减, 其中安装被动吸振器时, 振动消减65 %; 安装本文所设计的动力谐振器时, 振动消减74 %.此外, 从图中还可以看出, 在整个时间历程中, 安装动力吸振器的系统振动明显小于安装传统被动式吸振器的系统振动, 仿真结果符合预期效果.仿真结果表明, 通过调整吸振器刚度使自身固有频率跟踪外界激励频率的动力调谐吸振器减振效果好于传统的被动式吸振器.
5 结论1) 设计的动力吸振器可以保证有效的强闭合磁场, 同时具有结构模块化、安装方便、吸振频带更宽等优点.
2) 磁路仿真分析说明本文设计的吸振器结构可以保证强闭合磁场能够有效控制磁流变弹性体刚度.
3) 动力传动系统动力学仿真结果表明, 本文设计的动力吸振器可以通过有效跟随外界激励, 实现消减传动系统的瞬态波动转矩, 在给定的仿真工况下,振动消减可以达到74 %.本文提出的磁流变弹性体半主动扭转动力吸振器为旋转机械系统减振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Seto K. 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 and its applications[M]. Tokyo: CORONA Publishing Co.Ltd., 2010.
[2]Gao P, Xiang C, Liu H, et al. Reducing variable frequency vibrations in a powertrain system with an adaptive tuned vibration absorber group[J].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18, 425: 82–101.DOI:10.1016/j.jsv.2018.03.034
[3]Walsh P L, Lamancusa J S. A variable stiffness vibration absorber for minimization of transient vibrations[J].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1992, 158(2): 195–211.
[4]高强, 房祥波, 赵艳青, 等. 变质量动力吸振器及其减振性能[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3(5): 109–112.
( Gao Qiang, Fang Xiang-bo, Zhao Yan-qing, et al. Variable mass 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 and its performance of vibration reduction[J].Journal of Chang'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3, 33(5): 109–112.DOI:10.3969/j.issn.1671-8879.2013.05.019)
[5]Williams K, Chiu G, Bernhard R. Adaptive-passive absorbers using shape-memory alloys[J].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02, 249(5): 835–848.
[6]Xu Z B, Gong X L, Chen X M. Development of a mechanical semi-active vibration absorber[J].Advances in Vibration Engineering, 2011, 10(3): 229–238.
[7]徐振邦.自调谐吸振技术研究[D].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0.
( Xu Zhen-bang.Study on adaptive tuned vibration absorbing technology[D].Hef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2010.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358-2010133206.htm)
[8]Xiang C L, Gao P, Liu H, et al.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study of temperature-dependent variable stiffness of magnetorheological elastome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2018, 109(2): 113–128.DOI:10.3139/146.111590
[9]Shiga T, Okada A, Kurauchi T. Magnetoviscoelastic behavior of composite gels[J].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1995, 58(4): 787–792.
[10]Chertovich A V, Stepanov G V, Kramarenko E Y, et al. New composite elastomers with giant magnetic response[J].Macromolecular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2010, 295(4): 336–341.
[11]Xin F L, Bai X X, Qian L J. Principle, modeling, and control of a magnetorheological elastomer 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 for powertrain mount systems of automobiles[J].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terial Systems and Structures, 2017, 28(16): 2239–2254.DOI:10.1177/1045389X16672731
[12]Hoang N, Zhang N, Du H. A dynamic absorber with a soft magnetorheological elastomer for powertrain vibration suppression[J].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2009, 18(7): 074009.DOI:10.1088/0964-1726/18/7/074009
[13]Hoang N, Zhang N, Li W H, et al. Development of a torsional dynamic absorber using a magnetorheological elastomer for vibration reduction of a powertrain test rig[J].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terial Systems & Structures, 2013, 24(16): 2036–2044.
[14]卢坤, 刘翎, 杨志荣, 等. 基于磁流变弹性体的推进轴系半主动式吸振器研究[J].振动与冲击, 2017(15): 36–42.
( Lu Kun, Liu Ling, Yang Zhi-rong, et al. Semi-active dynamic absorber of a ship propulsion shafting based on MREs[J].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Shock, 2017(15): 36–42.)
[15]Gao P, Xiang C L, Liu H, et al. Vibration reduction performance parameters matching for adaptive tunable vibration absorber[J].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terial Systems and Structures, 2019, 30(2): 198–212.
[16]Zhou H, Liu H, Gao P, et al. Optimization design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vehicle powertrain mounting system[J].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18, 31: 1–13.DOI:10.1186/s10033-018-0219-4
[17]高普, 吴云豪. 制动压力对盘式制动器高频制动尖叫的影响[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38(9): 1303–1308.
( Gao Pu, Wu Yun-hao. Effect of brake pressure on high frequency braking squeal of disc brakes[J].Journal of Northeaster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2017, 38(9): 1303–1308.)

相关话题/设计 弹性体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基于子结构模态综合法的重型牵引车优化设计
    李播博1,袁惠群2,王光定1,孙红运11.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辽宁沈阳110819;2.东北大学理学院,辽宁沈阳110819收稿日期:2018-02-0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77509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51335003)。作者简介:李播博(1989-)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23
  • 带有传感器故障的不确定分数阶系统观测器设计
    张雪峰,刘博豪东北大学理学院,辽宁沈阳110819收稿日期:2017-12-2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673094,61673100)。作者简介:张雪峰(1966-),男,辽宁辽阳人,东北大学副教授。摘要:在考虑带有传感器故障和存在量测噪声的条件下,设计了不确定分数阶系统的状态观测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23
  • 新型四臂巡检机器人结构设计及转向越障研究
    房立金1,祝帅2,贺长林2,许继谦21.东北大学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819;2.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辽宁沈阳110819收稿日期:2018-05-0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575092)。作者简介:房立金(1965-),男,辽宁沈阳人,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23
  • 新型双折线绳槽结构设计与实验研究
    葛建兵1,2,3,龚宪生1,2,彭霞3,刘劲军41.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4;2.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重庆400044;3.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4.洛阳矿山机械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洛阳471039收稿日期:2018-04-25基金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23
  • 基于TEE的可信存储系统设计与实现
    张强,乔建忠东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819收稿日期:2018-07-0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272177)。作者简介:张强(1982-),男,辽宁兴城人,东北大学博士研究生;乔建忠(1964-),男,辽宁沈阳人,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摘要:在对当前主流可信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23
  • 整体叶盘磨抛机床叶片型面磨头结构拓扑优化设计
    黄智,吴湘,王洪艳,周涛电子科技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1731收稿日期:2018-07-25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6GZ000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ZYGX2015J086)。作者简介:黄智(1977-),男,四川凉山人,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博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23
  • 端曲面齿轮复合传动齿面设计与滑移特性分析
    林超,何春江,胡亚楠,蔡志钦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4收稿日期:2018-05-0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67506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06112017CDJPT280002)。作者简介:林超(1958-),男,福建福州人,重庆大学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23
  • 软体机器手纤维增强式三腔体结构设计与分析
    冯乃诗,王宏,胡佛,李康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辽宁沈阳110819收稿日期:2019-01-04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2017YFB1300300)。作者简介:冯乃诗(1994-),女,辽宁沈阳人,东北大学博士研究生;王宏(1960-),女,辽宁沈阳人,东北大学教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23
  • 薄壁圆锥壳畸变相似模型设计及几何区间确定方法
    罗忠1,2,张永强1,朱云鹏3,李朝帅21.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辽宁沈阳110819;2.东北大学航空动力装备振动及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辽宁沈阳110819;3.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自动控制与系统工程学院,谢菲尔德S13JD英国收稿日期:2019-01-0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23
  • 基于双互信息准则的雷达自适应波形设计方法
    辛凤鸣1,汪晋宽2,王彬1,李梅梅11.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2.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819收稿日期:2018-12-0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60110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N18230402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