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道彬教授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著名学者,曾先后任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校长、黑龙江省文联主席,现任全国政协委员、哈尔滨师范大学古代文学和文艺学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有《中国生殖崇拜文化论》《诗外诗论笺》《中国文学的文化批评》《文学是什么》《晚唐钟声》《诗可以观》等学术著作。

傅道彬教授从前沿话题“新文科”入手,认为科技革命视野下的新文科既要站在学术前沿,也要保有学术支撑,既要有浓重的时代精神和气象,又要有深厚的传统来源和底蕴。他指出,学术研究要坚持“守正出新”,守的不正便无法创新。随后,傅老师谈到了先秦文学的恢弘气象,指出早期中国文学中塑造了风神典雅的君子形象,即以仁爱为核心的内在精神、以礼仪为规范的外在风度、以诗书为基础的知识修养和以勇武敏行为追求的英雄气度。在此基础上,傅老师提出当下的古典文学研究者应该自觉担当使命,创造出与伟大时代相称的学术成果。
傅道彬教授认为,建国七十年来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而先唐文学的研究不仅是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基础,也代表着整个中国文学史研究的理论高度。傅道彬教授提出“新中国学术”的概念,并以此为历史背景,将七十年来先唐文学研究的历史轨迹划分为四个时期:一是“新中国学术”创立期(1949-1976),二是文学本体回归期(1977-1990),三是学术规范建立期(1990-2000),四是新世纪的总结与贯通气象时期(2000年以来)。傅老师对上述四个时期的研究做了精到评析,他指出,1949年以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工作者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经过艰难曲折的探索,实现了从理论先行到文本体认、从方法突破到学术复归的历史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学术风格和独特方法的研究领域。到了新世纪,先唐文学研究则具有总结式文献整理、多卷本文学史编写、历史与文学方法的贯通、出土文献和海外汉学的影响等鲜明特点。最后傅道彬教授总结,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对提升古典文学研究理论水平,是有重要意义的。傅道彬教授智慧、生动、幽默的学术讲演获得了师生们的阵阵掌声,同学们受益匪浅,如沐春风。

在互动环节,傅道彬教授针对鄯祉微等同学关于如何以更广阔的的学术眼光看待文学问题、如何面对学术热点问题等做了解答,他嘱咐同学们,在学习和研究中,除了要有扎实的基础之外,还要具备深厚的思想品格和丰富的联想能力。
张庆利院长在总结中认为,傅道彬教授的精彩演讲,对七十年先唐文学研究来说,既是学术梳理,也是理论评判;对我们师生来说,既是方法的指引,是理论的熏陶,也是精神的号召。他希望同学们能够像傅老师所期待的那样,关注“新文科”,都做“新君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