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锰氧化物纳米复合薄膜及其低场磁电阻效应的研究取得新进展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4-08

最近,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磁性材料与磁学研究部王占杰课题组,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方法,通过自组装生长模式,制备了多种复合结构的锰氧化物纳米复合薄膜;通过控制锰氧化物纳米复合薄膜的微结构,实现了温度区域可调的巨大的低场磁电阻效应。其中,具有棋盘状纳米结构的复合薄膜在室温附近显示出较大的低场磁电阻效应,因而在室温磁电阻微电子元器件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这一研究成果对巨磁电阻锰氧化物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磁电阻效应 (Magnetoresistance: MR) 是指材料的电阻随磁场而变化的现象。近年来, 巨磁电阻效应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数据读取磁头、磁随机存储器、磁传感器等微电子元器件上。上世纪90年代初,人们在掺杂锰氧化物薄膜中发现了比巨磁电阻效应更大的MR值,故称为庞磁电阻效应 (Colossal magnetoresistance, CMR)。因此,锰氧化物材料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虽然锰氧化物的本征磁电阻值很大,但是存在着适用温度区间窄,要求外加磁场高(~3 特斯拉)等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实际应用。1996年Hwang等人发现,多晶钙钛矿锰氧化物薄膜在远低于居里温度的低温,在很小的外加磁场下具有显著的磁电阻效应,称其为低场磁电阻效应 (Low-field magnetoresistance, LFMR)。人们已经尝试了多种方法用于提高锰氧化物的低场磁电阻,包括人工形成晶界、引入缺陷以及高阻态的第二相等。但是其低场磁电阻效应的温度区间多位于10-150 K的低温,而无法在室温附近应用。因此,在增加锰氧化物薄膜的低场磁电阻的同时,如何提高其发生温度是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该课题组研究人员在La0.7Sr0.3MnO3 (LSMO)中引入NiO第二相,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方法 (Pulsed Laser Deposition: PLD),通过自组装生长模式制备出了纳米棋盘结构和纳米柱状结构的复合薄膜(图1和图2)。

图1 纳米棋盘状结构和纳米柱状结构的示意图

图2 具有不同微观组织结构的LSMO-NiO纳米复合薄膜的TEM和HRTEM断面照片以及FFT斑点:(a) 纳米棋盘结构, (b) 纳米柱状结构
  图1是两种理想的微观组织结构的示意图,其中,L代表LSMO,N代表NiO。LSMO和NiO两相相间,构成纳米棋盘状结构和纳米柱状结构。其中,NiO相的尺寸应控制在1~2 nm,以形成纳米尺度的LSMO/NiO/LSMO磁隧道结。利用LSMO/NiO/LSMO的隧穿电阻以及LSMO/NiO界面的散射作用提高复合薄膜的磁电阻;通过控制LSMO母相的应变以及由其引起的居里温度和金属-绝缘转变温度的变化,在增大低场磁电阻的同时提高低场磁电阻效应的发生温度。之所以选用反铁磁、半导体的NiO作为第二相,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 NiO与LSMO具有良好的晶格匹配度。该课题组研究人员在研究LSMO:NiO颗粒复合薄膜、层状复合薄膜的交换偏置现象时发现,在NiO/LSMO界面,NiO和LSMO具有良好的晶体学外延关系(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113 (2013), 223903., IEEE Transactions on Magnetics, 50 (2014), 1000304)。2) 由于Ni2+ (0.69?) 离子半径远大于Mn3+和Mn4+离子半径(分别为:0.58 ? 和 0.53 ?),所以Ni2+不会替代Mn3+和Mn4+离子而进入LSMO晶格。这样,就避免了由于成分变化而引起的LSMO磁性、居里温度和金属-绝缘转变温度等的变化。3) 由于NiO的半导体特性,可以在LSMO/NiO界面形成比较高的势垒差以满足磁隧道结中高阻态第二相的要求。4) 如果能控制NiO尺寸和分布,就有可能形成由NiO和LSMO构成的LSMO/NiO/LSMO隧道结。图2 是所制备的具有纳米棋盘结构和纳米柱状结构的LSMO-NiO复合薄膜的TEM和HRTEM断面照片。
  磁电阻测试结果表明:棋盘状结构的50% NiO体积比的 LSMO-NiO复合薄膜在200~300 K温度范围显示出较大的低场磁电阻效应 (在250 K和1 T下,LFMR = ~17%);纳米柱状结构的70%NiO的 LSMO-NiO复合薄膜在10~210 K温度范围显示出巨大的低场磁电阻效应 (在10 K和1 T下,LFMR = ~41%) (图3)。通过控制LSMO:NiO纳米复合薄膜的微结构,实现了温度区域可调的巨大的LFMR。微观组织结构对复合薄膜磁电阻性能的影响可以用有效电路模型解释。其作用机制是由于复合薄膜中存在LSMO/NiO界面的电子自旋散射和纳米尺度的LSMO/NiO/LSMO磁隧道结。相关研究结果已经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4(2014) 5393–5401。
  这项研究工作得到了中科院****,科技部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基础前沿创新等项目的支持。

图3 (a)不同成分LSMO-NiO纳米复合薄膜的磁电阻随磁场变化曲线,(b)具有纳米柱状结构的70%NiO的LSMO:NiO薄膜的磁电阻随磁场变化曲线。

相关话题/纳米 磁电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纳米碳材料负载金属催化剂研究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积碳是催化剂在催化反应过程中普遍发生的现象,尤其是在乙苯直接脱氢体系中,反应物乙苯分子在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表面很容易快速的产生积碳,导致催化剂的失活。近期,金属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催化材料研究部刘洪阳副研究员和苏党生研究员,利用乙苯直接脱氢过程反应中的积碳过程,巧妙的设计了一种钯/碳复合催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08
  • 用于制备聚氯乙烯的绿色催化剂掺氮碳纳米管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聚氯乙烯生产国,产能达2000万吨/年,占全世界产能的41%。同时我国70%以上的聚氯乙烯是通过氯化汞催化剂催化乙炔氢氯化过程制备的。由于氯化汞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以及生产过程中的高能耗,寻找一种可以替代汞的环境友好、绿色催化剂材料具有重要意义,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  近期,金属所沈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08
  • 疲劳加载下纳米尺度金属薄膜晶粒长大机制研究获新进展
    在多晶金属中,尽管晶界具有阻碍位错运动、强化材料的重要作用,但当材料的晶粒尺寸减小到纳米尺度时,晶界将变得不稳定。主要表现为:室温下的各种机械加载(单向拉伸、疲劳、压痕加载等)能够诱发明显的晶粒长大和晶界迁移。另一方面,由于晶粒尺寸的减小,面心立方金属中不全位错运动及由此而引发的孪生行为变得更加突出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08
  • 在金属中发现超硬超高稳定性新型纳米层片结构
    对金属材料进行严重塑性变形可显著细化其微观组织,使晶粒细化至亚微米(0.1~1微米)尺度从而大幅度提高其强度。但进一步塑性变形时晶粒不再细化,材料微观结构趋于稳态达到极限晶粒尺寸,形成三维等轴状超细晶结构,绝大多数晶界为大角晶界。出现这种极限晶粒尺寸的原因是位错增殖主导的晶粒细化与晶界迁移主导的晶粒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08
  • 纳米碳非金属催化本质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纳米碳材料在烷烃的氧化脱氢等反应中展现出反应活性高、烯烃产物选择性高、催化活性保持时间长等优势,其作为一种可再生的环境友好催化剂,可以替代传统的金属及其氧化物催化剂直接应用于烷烃催化转化等相关反应中。经过近几年的迅猛发展,纳米碳催化领域在新型催化剂的开发制备、新颖催化反应体系的建立等方面获得了多项突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08
  • Bi2(Te1-xSex)拓扑绝缘体纳米带的双极化场效应
    拓扑绝缘体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金属”和“绝缘体”,它是一种全新的量子物质态。这种物质态的体电子态是有能隙的绝缘体,而表面则是由于自旋轨道耦合作用产生的由时间反演对称性保护的无能隙的表面电子态。这种无能隙的表面金属态完全是由材料体电子态的拓扑结构对称性所决定的。目前,最受关注的是Bi2Se3、Bi2T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08
  • 纳米层状金属材料塑性变形机理研究取得新进展
    当金属材料具有纳米尺度微结构时,虽然其强度可以得到显著提高,但其塑性却因剪切带的过早出现而明显下降,导致多数纳米尺度金属材料(如纳米/超细晶金属、纳米层状金属材料等)无法拥有良好的强塑性匹配。关键的科学问题在于:在这些致命的剪切带中材料为什么容易发生高度应变局部化的大塑性变形?其基本的变形机制如何?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08
  • 单壁碳纳米管的控制制备研究取得进展
    单壁碳纳米管因直径和手性角等结构特征不同可表现为金属性或半导体性。为构建基于单壁碳纳米管的高性能场效应晶体管等电子器件及其集成电路,需获得单一导电属性的单壁碳纳米管,而通常制备得到的碳纳米管是金属性和半导体性碳管的混合物。因此,单壁碳纳米管的结构可控制备是当前碳纳米管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中国科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08
  • 纳米碳管宏观聚集体制备及非金属催化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多壁纳米碳管的批量制备大多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工艺,在700oC-1100oC的高温下使用金属催化剂裂解烃类气源并形成碳原子核,继而在金属表面有序组装成空心管状结构。该工艺所得产品一般为密度轻、结构松散的粉末,后续洗涤、提纯、干燥、成型等操作难度较大。此外,纳米碳管粉体作为催化剂或催化载体使用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08
  • 我所纳米材料研究、五次对称性及Ti-Ni准晶相的发现成果入选“中国科学院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近期,中科院在系统梳理改革开放40年来我院广大科研人员取得的众多重大科技成果基础上,以“三个面向”为线索,综合凝练归纳出40项具有代表性的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我所纳米材料研究成果(包含于“纳米科技创新”)、五次对称性及Ti-Ni准晶相的发现(包含于“非线性光学晶体研究及装备研制”)入选。  纳米材料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