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7年以来,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催化材料研究部苏党生研究员领导的科研团队一直致力于非金属纳米碳催化领域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Science, 2008, 322, 73; Angew. Chem. Int. Ed., 2010, 49, 8640; ChemSusChem, 2010, 3, 169)。针对纳米碳催化剂活性中心定性与定量的难题,苏党生研究员、齐伟博士等人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定量碳纳米管上主要含氧官能团表面浓度的化学滴定方法。如图1所示,苯肼、苯甲酸酐和2-溴苯乙酮等能够分别选择性地和碳纳米管表面的酮羰基、酚羟基和羧基进行定量反应,通过对得到的碳纳米管衍生物的结构分析,可以推算出纳米碳管表面这几种主要含氧官能团的浓度。如图2所示,通过对钝化去除表面主要含氧官能团后得到的几种纳米碳管衍生物在乙苯氧化脱氢反应中展现出的催化活性的比较,科研人员首次通过化学方法直接证明了酮羰基基团是纳米碳催化的活性中心。这部分工作以快讯形式于11月8日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在线发表(DOI: 10.1002/anie.201306825)。
该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化学滴定方法能够直接给出纳米碳管表面含氧官能团的绝对含量,避免了传统的程序升温脱附或XPS分析方法在分峰、峰位指认等过程中主观经验带来的误差,具有其特有的优势。同时,根据滴定结果得到的羰基表面浓度能够计算得到纳米碳管催化烷烃氧化脱氢反应的TOF数值,这一数值能够反应纳米碳催化剂的本征催化活性,为不同催化材料活性的客观比较以及纳米碳催化反应机理和动力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批准号:2011CBA00504)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51221264、21303226)资助。
![](http://www.imr.cas.cn/xwzx/kydt/201312/W020131212308824866629.jpg)
图1纳米碳管表面羰基(a)、羟基(b)和羧基基团(c)的化学滴定过程示意图。
![](http://www.imr.cas.cn/xwzx/kydt/201312/W020131212308824870275.jpg)
图2 碳纳米管及其滴定衍生物催化乙苯氧化脱氢反应活性对比示意图(a);碳纳米管氧化脱氢催化活性对表面酮羰基浓度的依赖性(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