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共格与非共格孪晶界面疲劳开裂机制研究新进展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4-08

晶界与孪晶界面对于金属材料的强韧化设计与抗疲劳损伤开裂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通常在单向拉伸载荷下,晶界普遍可以作为强化元素提高材料的强度,而在循环载荷下,晶界却容易成为薄弱环节而优先萌生疲劳裂纹。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材料疲劳与断裂研究部张哲峰研究组前期开展了一系列含有大、小角晶界铜双晶体的低周疲劳实验。他们发现:无论加载方向与晶界的夹角如何,大角晶界总是优先开裂,而小角晶界则不疲劳开裂。这一系列工作发表在Progressin Materials Science, 53(2008) 1025上。考虑到孪晶界面对金属材料强韧化具有重要影响,为此,该研究组张振军博士通过各种铜合金多晶体中孪晶界面低周疲劳实验研究发现:孪晶界疲劳开裂倾向介于大角晶界和小角晶界之间,并且受到层错能和晶粒取向影响。通过晶体学取向分析,他提出了决定孪晶界面疲劳开裂与否的层错能与取向差判据,即随层错能降低或孪晶界两侧施密特因子差增加,位错滑移跨过孪晶界的机会减小,致使得孪晶界更易于萌生疲劳裂纹。这项工作发表在ActaMaterialia, 60 (2012) 3113和AppliedPhysicsLetters, 101 (2012) 011907上。
  为了进一步揭示各种共格与非共格孪晶界面本征疲劳开裂机制,最近该研究组李琳琳博士设计并制备了一系列含有共格与非共格孪晶界面的铜双晶样品,旨在进一步揭示孪晶界面与加载轴夹角对其疲劳开裂机制的影响。结果发现:共格孪晶界与加载轴的夹角对其疲劳开裂行为具有决定性作用:当孪晶界面与应力轴夹角约在45±25度时(约为20至70度),滑移带集中在孪晶界附近,而使疲劳裂纹沿孪晶界面优先萌生与扩展,如图1所示;而当孪晶界面近似平行或垂直于与加载轴时,孪晶界附近的滑移带或完全穿过孪晶界(平行时),或因硬取向的缘故在孪晶界附近受限(垂直时),从而使得孪晶界相对滑移带更难于萌生疲劳裂纹。不同倾角孪晶界的疲劳开裂行为,如图2所示。而对于非共格孪晶界,当力轴倾斜于孪晶界面加载时,孪晶界不开裂而滑移带开裂,滑移开裂形貌及位错组态,如图3所示。这是因为在循环加载时,由于非共格孪晶界两侧晶粒特殊的晶体学取向关系,一方面滑移带可以穿过孪晶界,而另一方面孪晶界本身在位错作用下也可以发生迁移,从而减缓了因位错撞击而造成的损伤,因而表现出较强的抗疲劳开裂性能,机理总结如图4所示。上述研究结果发表在ActaMaterialia, 61 (2013) 425、Scientific Reports, 4 (2014) 3744、Nature Communications, 5 (2014) 3536和ActaMaterialia, 2014上。
  以上关于各种界面疲劳开裂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界面在变形过程中与滑移带的交互作用方式可以归结为两类:撞击型和剪切型。对于撞击型作用,界面是否开裂取决于位错被塞积的程度,界面处位错塞积越严重,界面越弱,反之亦然。撞击型界面包括大角晶界、小角晶界、多晶体中孪晶界以及与力轴成0度和90度的双晶孪晶界。而对于剪切型作用,应变集中则成为了界面的主要损伤机制,上述倾斜孪晶界面容易产生应变集中,因而更容易发生疲劳开裂。因此,与普通大角晶界总是容易萌生疲劳裂纹相比,孪晶界面疲劳开裂与否具有明显的可控性,它取决于与应力轴交角、层错能以及两侧滑移带之间的取向差,这为通过设计和控制孪晶界面来强韧化金属材料和提高其抗疲劳开裂阻力提供了可能。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导向项目的资助。

图1 与加载轴不同夹角的孪晶界面的疲劳开裂形貌及其附近的位错组态(a、b)45度;(c、d)30度;(e、f)60度。

  图2 孪晶界与应力轴呈不同倾角时双晶孪晶界面的疲劳开裂行为:孪晶界与应力轴夹角在45度上下时发生孪晶界开裂,而在0度和90度附近时发生滑移带开裂。

  图3 倾斜非共格孪晶界面的疲劳开裂形貌(a、b)及位错组态(c、d)。

  图4 非共格孪晶界的高分辨率像(a)及两种塑性变形机制示意:(b)位错贯穿机制;(c)非共格孪晶界迁移机制。

相关话题/疲劳 界面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疲劳加载下纳米尺度金属薄膜晶粒长大机制研究获新进展
    在多晶金属中,尽管晶界具有阻碍位错运动、强化材料的重要作用,但当材料的晶粒尺寸减小到纳米尺度时,晶界将变得不稳定。主要表现为:室温下的各种机械加载(单向拉伸、疲劳、压痕加载等)能够诱发明显的晶粒长大和晶界迁移。另一方面,由于晶粒尺寸的减小,面心立方金属中不全位错运动及由此而引发的孪生行为变得更加突出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08
  • 夹杂物对高强钢超高周疲劳行为影响研究进展
    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材料疲劳与断裂研究部工程材料疲劳研究组李守新研究员等人经过10年的努力,在夹杂物对高强钢超高周疲劳行为影响研究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他们研究了弹簧钢、轴承钢等高强钢在超高周疲劳(应力循环次数一般在107-109周)条件下,非金属夹杂物(主要是硬脆的氧化物夹杂等)的大小对疲劳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08
  • 第三届全国青年疲劳学术研讨会在沈阳召开
    “第三届全国青年疲劳学术研讨会”于10月18日至20日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研讨会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和金属所主办,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疲劳分会、金属所材料疲劳与断裂实验室承办,由国家金属腐蚀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环境敏感断裂专业委员会、中国金属学会材料科学分会和中国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业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08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界面调控与构筑实现材料素化的原理及演示验证”项目启动会顺利召开
    1月20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界面调控与构筑实现材料素化的原理及演示验证”项目启动会在北京召开。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牵头,钢铁研究总院、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兰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9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08
  • 我所参与完成的“超长寿命疲劳裂纹萌生机理与寿命预测”获得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月8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我所参与完成的“超长寿命疲劳裂纹萌生机理与寿命预测”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主要完成人为:王清远(四川大学)、杨振国(金属所)、杨帆(金属所)、张继明(金属所)。  该项目在超长寿命疲劳领域进行了20多年深入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建立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08
  • 我所揭示无机/有机界面三线态能量转移动力学机理
    近日,我所光电材料动力学特区研究组(11T6组)吴凯丰研究员团队通过合理构建无机纳米晶-多环芳烃分子模型体系的能级结构,结合超快时间分辨光谱技术,揭示了电荷转移态介导的三线态能量转移(CT-mediatedTET)模型,在无机/有机界面三线态能量转移动力学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无机纳米晶敏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08
  • 我所金属-载体界面结构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催化反应化学研究组周燕副研究员、申文杰研究员等与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汪跃民教授、丹麦托普索公司JensSehested博士等合作,在铜催化剂活性位原子结构及反应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自然-催化》(NatureCatalysis)上。  Cu/CeO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08
  • 我所揭示无机/有机界面三线态能量转移动力学机理
    近日,我所光电材料动力学特区研究组(11T6组)吴凯丰研究员团队通过合理构建无机纳米晶-多环芳烃分子模型体系的能级结构,结合超快时间分辨光谱技术,揭示了电荷转移态介导的三线态能量转移(CT-mediatedTET)模型,在无机/有机界面三线态能量转移动力学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无机纳米晶敏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08
  • 我所小分子-膜蛋白质互作界面和结构调控分析取得新进展
    近日,我所生物分子结构表征新方法创新特区研究组(18T5组)王方军研究员团队与中科院神经所竺淑佳研究员团队合作,在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s)-小分子配体相互作用机制分析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结果作为BackCover在ChemicalCommunications上发表。  在生理条件下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08
  • 我所金属-载体界面结构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催化反应化学研究组周燕副研究员、申文杰研究员等与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汪跃民教授、丹麦托普索公司JensSehested博士等合作,在铜催化剂活性位原子结构及反应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自然-催化》(NatureCatalysis)上。  Cu/CeO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