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旨在展示我国疲劳领域青年****在材料与构件疲劳评价表征、微观机制和寿命预测等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搭建青年专家****交流、研讨与合作平台,吸引更多优秀青年****进入疲劳领域,推动我国疲劳领域基础理论研究和解决工程构件可靠性技术研发,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本次会议有来自金属所、西南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陆军装甲兵学院、清华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四川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等60余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200余位代表。
金属所副所长刘岗研究员,本次研讨会主席、疲劳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材料疲劳与断裂实验室主任张哲峰研究员分别代表主办方和承办方致开幕词。研讨会执行主席、疲劳分会理事、金属所庞建超副研究员主持开幕式。
刘岗副所长代表金属所向各位来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金属所人才队伍、研究生培养、科研平台和科研成果,回顾了金属所在疲劳学科的历史传承与研究成果,他希望思维活跃的青年****拓展研究思路,与新的研究理念相结合,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为中国创造和中国制造做出更大贡献。
张哲峰研究员在致辞中代表两个承办方热烈欢迎各位青年****和疲劳专家,他回顾了全国青年疲劳学术研讨会的举办历史、疲劳分会举办的系列会议。张哲峰研究员指出随着材料和构件向极端服役环境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不仅需要“料要成材”、“材要成器”,还需要“器要耐用”,这就需要科技工作者做好疲劳理论研究,做好结构设计、做好材料强韧匹配、做好表面处理,希望多学科共同努力,促进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他同时表示疲劳分会愿意给青年人搭建更加广阔舞台,希望青年****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成为舞台的主角,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与会疲劳专家、青年****和学生代表围绕材料与结构疲劳测试表征、材料疲劳性能与微观机制、复杂环境耦合损伤行为和关键结构疲劳性能预测等主题进行了研讨。西南交通大学康国政教授、陆军装甲兵学院王海斗教授(王罡教授代)、华东理工大学轩福贞教授、金属所张哲峰研究员、华东理工大学张显程教授分别作了为“形状记忆合金的热-力耦合疲劳失效行为研究”、“重载传动齿轮的疲劳寿命演变与预测”、“从经验到精准-疲劳强度学研究的新使命”、“晶界与孪晶界面疲劳开裂机制”和“面向十四五:机械强度学科的机遇与挑战”的大会邀请报告。本次大会设4个分会场,组织了近60篇口头报告和20余篇宣讲海报,其中分会场邀请报告16篇。本次学术报告涉及多种材料体系、多种试验方法、多种表征技术,报告内容精彩纷呈,现场讨论充分而热烈。参会青年专家纷纷表示通过多角度深入讨论,开阔了研究思路,收获颇丰。
首届全国青年疲劳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在沈阳举办,由老一辈疲劳专家在第五届全国疲劳学术会议期间倡议召开,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周光召院士和师昌绪院士为会议题词,师昌绪院士、徐灏教授和王中光研究员等资深科学家作大会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年材料与结构疲劳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在西安举办,黄文虎院士、颜鸣皋院士和徐灏教授为会议题词。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恢复了中断25年的全国青年疲劳学术研讨会,希望通过今后全国青年疲劳研讨会的持续举办为国家培养更多疲劳领域的青年专家人才。第四届全国青年疲劳学术研讨会将于2021年由华东理工大学在上海举办。

会议主会场

会议分会场



刘岗副所长、张哲峰研究员致开幕辞,庞建超副研究员主持开幕式



康国政教授、王罡教授、轩福贞教授在作大会邀请报告


张哲峰研究员、张显程教授在作大会邀请报告


与会代表提问与讨论

部分与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