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大连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德祥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2020-03-28



职 称:教授
办公电话:0411—**
办公地点:文科楼501
电子邮箱:zhangdx@dlut.edu.cn


个人简介
主要学习经历
1972年9月—1973年3月 辽宁省抚顺师范学校学习
1978年3月—1982年1月 沈阳师范学院政治教育专业学习,获哲学学士学位;
1986年9月—1988年3月 日本东京学艺大学学习;
1993年10月—1994年1月 日本东京学艺大学访问学者;
1994年9月—1997年7月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学习,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主要工作经历
1968年9月—1972年9月 辽宁省抚顺市清源县湾甸公社大庙大队下乡知青、民办教师;
1973年3月—1978年3月 辽宁省抚顺石油二厂中学教师、教研室主任;
1982年1月—1983年10月 沈阳师范学院政教系助教;
1983年10月—1985年10月 沈阳师范学院政教系教师、系副主任;
1985年10月—1990年1月 沈阳师范学院副教务长;
1990年1月—1992年6月 沈阳师范学院副教务长兼教育系主任、教科所所长;
1992年6月—1995年3月 沈阳师范学院副院长;
1995年3月—2001年3月 沈阳师范学院院长;
2001年3月—2007年9月 辽宁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省委高校工委书记;
2007年9月—2014年5月 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2014年5月—2019年3月大连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
2019年3月至今大连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
主要学术和社会兼职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会会长;
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名誉会长;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2006年11月—2012年6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高等教育战略专题组组长(2008年—2010年);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五届、第六届副会长(2006-2017年);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2005-2017年);
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会长(2001年—2013年);
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中共辽宁省委委员,第十一届辽宁省人大代表,第八届辽宁省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研究领域
1.高等教育管理学
2.高等教育基本理论
3.高等教育社会学
主要研究课题
1. 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教育学重大招标课题子课题“高等教育强国的实现路径”,课题号:VIA160001(子课题负责人)
2. 2016年度中国高教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重大攻关课题“‘一带一路’国家高等教育政策法规研究”,课题编号:16ZG003(主持人);
3. 2016年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教改基金重点课题“研究生创新型培养模式研究”(主持人);
4. 2014 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高校内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研究”,课题编号:14JZD051(主持人);
5. 2014年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重大课题“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研究”,课题编号:14GXH001(子课题负责人);
6. 2013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研究之关于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的思想”,课题编号:13JZDW004(主持人);
7. 2013年度大连科技计划项目“辽宁高端装备协同创新中心体制机制建设研究”,课题号2013D12ZC177(主持人);
8. 2012 年度工业与信息化部重点课题“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实证研究”,课题编号:**(主持人);
9. 2011年度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重大委托项目 “大学与城市互动研究 ”,课题编号L11WTA001(主持人);
10. 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课题“文化自觉语境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课题编号:10BSH029(主持人);
11 200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重点课题“遵循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之七:高等教育结构优化”,课题编号:AGA080340(主持人)。
12. 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五”重点课题,“教育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服务行动方案的研究”(主持人);
13. 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五”重点课题“重点学科与高教强省建设问题的研究”(主持人);
14. 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五”重点课题“具有辽宁特点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研究”,(主持人);
15.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重点课题,20世纪中国高等教育-辽宁卷;(主持人)
16.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九五”重点课题,新形势下,政府与高校关系的研究,1996年(主持人);
17. 教育部师范司课题《高等师范教育改革论要》,1997年(主持人);
18.“九五”全国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1996年,承担子课题;
19. 辽宁省教委重点研究课题《高等教育与社会分层》,1996年,主持人;
20. 辽宁省教委重点研究课题《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与实践》,1993年,主持人;
21. 国家教委“八五”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教育与就业,1993年(主持人之一)。
硕博研究方向
1.高等教育制度与政策
2.高等教育结构、质量、公平
3.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
出版著作和论文
主要著作:
1. 张德祥,姜华主编.二级学院治理—权力运行制约与监督[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年;
2. 张德祥,黄福涛主编.大学治理—权力运行制约与监督[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年;
3. 张德祥著.高等教育新跨越中的理论与实践探索[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年;
4. 张德祥主编.教育与新农村建设[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6年;
5. 张德祥著.高等学校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6. 张德祥,周润智著.高等教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7. 张德祥主编.辽宁教育的历史性跨越[M].沈阳:白山出版社,2002年;
8. 张德祥主编.20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辽宁卷[M].沈阳:白山出版社,2002年;
9. 张德祥著.面向21世纪的大学自我重塑[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10. 张德祥主编.当代中国高等师范教育改革论要[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
11. 张德祥等编著.教育管理原理[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12. 张德祥参编.中国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大事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年;
13. 张德祥参编.中国留学教育问题[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
14. 张德祥分科主编.中外著名教育家事典[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
15. 陈巨昌,张维平,张德祥主编.教育与就业[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4年;
16. 张德祥,张维平主编.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与实践[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年;
17. 张德祥参编.弱智儿童教育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年;
18. 乔冰,张德祥著.终身教育论[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年;
19. 张德祥参编.学生越轨行为管理学[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年;
20. [日]松本顺著,张德祥译.识别人[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9年。

主要论文:
128. 尚航, 张德祥. 我国大学生学业指导状况研究——基于全国56所高校的实证调查[J]. 中国高教研究, 2019年第9期.
127. 张德祥. 大学治理的分析框架论纲[J]. 中国高等教育评论, 2019年第1期.
126. 王晓玲, 张德祥. 1949年以来我国高校专业调整机制的演变——高校专业调整70年回顾与展望[J]. 中国高教研究, 2019年第6期.
125. 张德祥.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路在何方[J]. 高等教育研究, 2019第5期.
124. 张德祥, 王晓玲. 学科知识生产模式变革与“双一流”建设[J]. 江苏高教, 2019年第4期.
123. 张德祥,王晓玲.高等学校专业动态调整的三重逻辑[J].教育研究,2019年第3期.
122. 尚航,张德祥.剑桥大学学业指导体系的构成、特点及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9年第1期.
121. 张德祥,贾枭.我国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优化的一个战略选择——逐步向中小城市布局高等学校[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
120. 王晓玲,张德祥.高校专业动态调整的目标、依据、动力和落脚点[J].教育科学,2018年第5期.
119. 张德祥.我国大学治理中的若干关系[J].高等教育研究,2018年第7期.
118. 牛军明 , 张德祥 . 高校信息公开的缘由、现状与策略研究——基于2016年度教育部75所直属高校的信息公开年度报告[J]. 中国高教研究, 2018.
117. 张德祥, 韩梦洁. 权责 程序 透明 监控 问责—高校内部权力运行制约与监督机制[J]. 中国高教研究, 2018第1期.
116. 王维坤, 张德祥. 我国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类型及演变路径[J]. 现代教育管理, 2018第1期.
115. 林杰, 张德祥. 权力、能力、责任视域中大学自主办学的本质解读[J]. 高等教育研究, 2017第11期.
114.张德祥.大学与城市互动发展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7年第9期;
113.王维坤,张德祥.我国民办高校章程文本表达现状研究—基于105所本科高校章程的文本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7年第7期;
112.宋伟,张德祥.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优秀文化[J].中国高等教育,2017年第7期;
111.张德祥,林杰.大学素质教育的历史审视与现实反思[J].中国高教研究,2017年第6期;
110.张德祥,李洋帆.二级学院治理:大学治理的重要课题[J].中国高教研究,2017年第3期;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17年07期全文转载;
109.宋伟,张德祥.发挥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J].中国高等教育,2017年第2期;
108.王诺斯,张德祥.制度创新视域下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现实困境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7年第2期;
107. 张德祥,方水风.1949年以来中国大学院(系)治理的历史变迁——基于政策变革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7年第1期;
106. 张德祥.1949年以来中国大学治理的历史变迁——基于政策变革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6年第2期;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16年06期全文转载;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07期全文转载;被《新华文摘》2016年第12期论点摘编。
105. 李易飞,张德祥.美国奥尔巴尼大学校友信息采集的经验与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2016年第6期;
104.张德祥. 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关系审视[J]. 教育研究,2016年第8期;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16年12期全文转载;
103.王诺斯,张德祥. 美国私立高等教育分类管理的经验与启示[J]. 教育科学,2016年第2期;
102. 林杰,张德祥. 大学校长该不该退出学术委员会——缘起、解读及求解[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
101. 张建军,张德祥.美国海军航空母舰舰长培养机制及启示[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
100. 张德祥.高深知识是理解高等教育的一把钥匙[J].高等教育研究,2015年第12期;
99. 张德祥,姜雪.大学文化生成的要素与逻辑,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
98. 姜雪,张德祥.组织文化理论视域下的大学文化形成[J].教育科学,2015年第2期;
97. 胡云,张德祥.时空观视角下大学双重文化使命的实践价值[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
96. 张德祥.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风雨同行——写在《中国高教研究》创刊30周年之际[J].中国高教研究,2015年第1期;
95. 张德祥,林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本质的历史变迁与当代意蕴[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11期;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15年02期全文转载;
94. 张德祥.家风是个人精神成长的源头[N].光明日报,2014-03-24;
93. 韩梦洁,张德祥.美国高等教育制度的传承、变革与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4年第1期;
92. 韩梦洁,张德祥.美国高等教育结构变迁的市场机制[J].教育研究,2014年第1期;
91. 张德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高等教育的历史责任[J].中国高教研究,2013年第2期;
90. 韩梦洁,张德祥.美国州际高等教育财政比较[J].高等教育研究,2012年第7期;
89. 张德祥.高等教育研究(院校研究)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J].现代教育管理,2012年第7期;
88. 张德祥.协同创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新引擎[N]. 中国教育报, 2012第3期.
87. 张德祥.认清大学的双重文化使命[N].光明日报,2012-02-06;
86. 张德祥,朱艳.基于制度视角的大学组织发展同质化研究[J].教育科学,2011年第6期;
85. 张德祥.谋划优势 内涵发展 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年第7期;
84. 张德祥.1998—2007年中国高等教育结构发展变化的制度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第12期;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10年03期全文转载;
83. 张德祥.创新体制机制 推动科学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第7期;
82. 张德祥.高水平大学建设要重点处理好的八个关系[J].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第6期;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9年10期全文转载;
81. 张德祥.学术别沦为行政附庸[N].人民日报,2009-02-24;
80. 张德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30年[J].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第11期;
79. 张德祥.论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第11期;
78. 张德祥.体制转轨背景下省域教育发展战略规划面临的挑战与创新[J].辽宁教育研究,2007年第9月;
77. 张德祥.打造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综合平台 实现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年第1期;
76. 张德祥.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大学和谐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7年第1期;
75 张德祥.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着力提升区域内高校创新能力[J].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第11期;
74. 张德祥.认真学习贯彻新《义务教育法》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工作[J].中国民族教育,2006年第10期;
73. 张德祥,闫崇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区域特色与教育服务的策略选择[J].辽宁教育研究,2006年第9期;
72. 李昕欣,张德祥.关于高等学校章程制定与实施的几个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第9期;
71. 张德祥. "十一五"辽宁教育的新思考[J]. 辽宁经济, 2006(1):16-17.
70. 张德祥.坚持不懈、形成合力 深入推进高校素质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6年第1期;
69. 张德祥.增强责任感,切实做好教学工作[J].辽宁教育研究,2005年第11期;
68. 张德祥. 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高教新跨越[J]. 中国高教研究, 2006(1):4-6.
67. 张德祥. 加强领导 强化管理 深化改革 扎实做好民族教育工作[J]. 中国民族教育, 2005(5):4-7.
66. 张德祥.创新“产学研结合体制” 为提升辽宁“核心竞争力”提供新动力[J].辽宁教育研究,2005年第5期;
65. 张德祥.关于“现代大学制度研究”的几点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5年第8期;
64. 张德祥.加快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为我省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年第5期;
63. 张德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对象,大力加强教育科研[J].辽宁教育研究,2005年第2期;
62. 张德祥.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辽宁教育工作的若干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
61. 张德祥.高等教育的整体优化与大学的科学定位特色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第1期;
60. 张德祥.高等教育新跨越与大学“科学定位,特色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第11期;
59. 张德祥.抓住重点 扎实工作 促进职业教育为振兴老工业基地振兴做贡献[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4年第11期;
58. 张德祥.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市场、大学”新型关系的研究总报告(二)[J].辽宁教育研究,2004年第10期;
57. 张德祥.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市场、大学”新型关系的研究总报告(一)[J].辽宁教育研究,2004年第9期;
56. 张德祥.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全局性、战略性特征与辽宁高教工作的“三个坚持”[J].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第8期;
55. 张德祥.加大政府统筹力度 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J].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6期;
54. 张德祥.树立科学发展观 贯彻落实“四个计划”推动全省教育事业协调持续发展[J].辽宁教育研究,2004年第3期;
53. 张德祥.大力加强教育科学研究 为建设“教育强省”提供智力支撑[J].辽宁教育研究,2002年第2期;
52. 张德祥.高教研究新时期高教改革和创新的强大动力[J].中国高教研究,2003年第10期;
51. 张德祥. 抓住振兴机遇,实施"服务工程",促进教育创新--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所作的关于制定《教育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服务行动计划》的说明[J]. 现代教育管理, 2003(9):17-23.
50. 张德祥.加强职业教育中心建设为实现辽宁农村发展新思路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J].辽宁教育研究,2003年第9期;
49. 张德祥.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 全力提高农村教育质量[J].教育研究,2003年第8期;
48. 张德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加速辽宁教育创新[J].辽宁教育研究,2003年第2期;
47.张德祥. 学习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 开创辽宁民办教育新局面[J]. 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2003(1):35-36.
46.张德祥.新世纪高等教育的新使命: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J].中国高教研究,2002年第11期;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3年01期全文转载;
45. 张德祥.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共同建设教育强省[J].辽宁教育研究,2002年第5期;
44. 张德祥.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助推器[N]. 中国教育报, 2002年6月1日;
43. 张德祥.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加快辽宁教育改革发展[J].辽宁教育研究,2002年第3期;
42.张德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速辽宁教育创新[J]. 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2003(1):4-8.
41.张德祥.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辽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J]. 辽宁教育研究, 2002(11):1-10.
40.张德祥. 加快我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 辽宁高职学报, 2002, 4(6):6-17.
39. 张德祥. 以“十六大精神”讲话为指针开创辽宁教育发展新局面[J]. 辽宁教育研究, 2002(9):1-7.
38. 张德祥.关于“高校决策模式改革与教学科研组织创新”问题的几点思考[J].大连大学学报,2002年第10期;
37. 张德祥.关于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的思考[J].教育评论,2002年第9期;
36. 张德祥.迎接挑战 与时俱进 加强新时期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J].辽宁教育研究,2002年第9期;
35.张德祥. 下大力气抓行风建设努力塑教育新形象[J]. 辽宁教育, 2002(9).
34. 张德祥.对改革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2年第8期;
33. 张德祥. 充分发挥关工委作用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J]. 辽宁教育, 2002(5):4-5.
32. 张德祥. 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加快辽宁教育改革发展--在《WTO与中国教育》报告会上的讲话[J]. 辽宁教育研究, 2002(3):1-2.
31. 张德祥. 贯彻落实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J]. 辽宁教育, 2002(4):6-6.
30. 张德祥. 认真贯彻落实《决定》和《实施意见》精神大力推进我省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 辽宁教育研究 2002(2):7-12.
29. 张德祥, 崔景懿, 徐涵,等. 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J]. 辽宁高职学报, 2001, 3(6):1-3.
28. 张德祥.论高等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取向及其本土化建构[J].沈阳师范学院(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27. 张德祥.加快我省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2年第6期;
26. 张德祥.与时俱进 迎接挑战——寄语全省中小学老师[J].辽宁教育,2002年第2期;
25. 张德祥.论经济全球化、高教国际化及我们的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2001年第10期;
24. 张德祥.经济全球化趋势与辽宁高等教育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1年第11期;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2年01期全文转载;
23. 张德祥.加强决策咨询工作 促进高教强省建设[J].辽宁教育研究,2001年第9期;
22. 张德祥.试论高等教育机会问题[J].社会科学辑刊,2000年第7期;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0年11期全文转载;
21. 张德祥,崔景懿,徐涵,张建华.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J].辽宁高职学报,2001年第12期;
20. 张德祥.坚持以实践为标准,促进高师教育观念现代化[J].沈阳师范学院(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11期;
19. 张德祥.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与内部运行机制的调适[J].高等教育研究,1998年第9期;
18. 张德祥.坚持真理标准,深化高师教育改革[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6期;
17. 张德祥.深化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J].高教研究,1998年第2期;
16. 张德祥.美、德、日三国大学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关系的现状——结构及其运行[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8年第1期;
15. 张德祥.面向21世纪我国高等师范教育面临的挑战[J].中国高等教育,1998年第1期;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1998年04期全文转载;
14. 张德祥.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J].高教研究(青岛),1998年第1期;
13. 张德祥.高等教育在社会流动中的作用[J].社会科学辑刊,1997年第5期;
12. 张德祥. 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高校管理面临的新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第4期;
11. 张德祥.关于我国高师教育改革的几个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1996年第7期;
10. 张德祥.教育基本功能探析[J].教育评论,1996年第6期;
9. 张德祥.政府与高等学校之间的“缓冲器”[J].高等教育研究,1995年第11期;
5. 张德祥.试论教育本质及其属性[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第3期;
7. 张德祥,邬大光.高等教育与中介组织[N].中国教育报,1995-8-23;
6. 张德祥.日本私立大学法规概述[J].教育评论,1993年第3期;
5. 张德祥.简谈美国特殊教育的政策与法规[J].教育政策与法规研究,1993年第1期;
94 张德祥.日本师范教育的新尝试[J].日本研究,1991年第4期;
3. 张德祥.论学校文化的内涵、类型及功能[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第1期;
2.张德祥.日本提高教师素质的新措施[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第5期;
1.张德祥.日本师范教育课程设置考察[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第4期;


工作成果(奖励、专利等)
科研成果获奖
1.美国高等教育结构变迁的市场机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九次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学术论文二等奖,2016年(第二作者);
2. 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06 年(主要参加者, 潘懋元主持)
3. 高等教育社会学,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6 年(第一作者);
4. 高等教育新跨越中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辽宁省“十五”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6年 (主持人);
5. 高等学校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辽宁省“十五”首批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4年 (主持人);
6. 面向21世纪的大学自我重塑,2001年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主持人);
7. 高等教育在社会流动中的作用,获辽宁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1998年(主持人);
8. 美、德、日三国大学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现状——结构及其运行,获辽宁省“九五”中期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8年;
9. 政府与高等学校之间的“缓冲器”,获辽宁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7年;或辽宁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997年(主持人);
10. 20世纪中国高等教育-辽宁卷,获辽宁省“十五”教育科学规划优秀成果一等奖(主持人);
其它奖励
2013年6月,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从事高教工作逾30年高教研究有重要贡献学者”;
2016年4月,获“IET杰出大学校长奖”;
2017年10月,获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特别贡献奖”。
在读学生
博士14人、硕士1人
毕业学生
博士15人(含东北大学、辽师大8人)、硕士32人(含在沈师培养学生人数)
相关话题/大连理工大学 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