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大连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杨连生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2020-03-28


职称: 教授
办公电话:
办公地点:文科楼403
电子邮箱 :**@163.com









个人简介
1978.3-1982.1,大连工学院内燃机专业学生,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2.2-1989.12,大连理工大学学生思想教育研究室,助教、教师;
(1982.10-1983.1,学校选派到辽宁师范大学脱产学习教育学原理和德育理论);
(1984.9-1986.7,大连理工大学思政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班在职学习,获法学学士学位);
1990.1-1996.5,大连理工大学德育研究室副主任、主任,讲师、副教授;
1996.6-1999.3,大连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系副主任(主管教学),副教授;
(1997.7-1999.2,兼任大连理工大学教务处副处长);
1999.4-2001.10,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主管教学),副教授,教授;
2001.3,考取大连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在职博士生,2006年获管理学博士学位。
2001.11-2002.10,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主管科研),教授;
2002.11-2005.12,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教授;
2006.1-2010.9,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
2010.10-2011.9,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临时党委书记,教授。
2011.10-2015.01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党委书记,教授。
2010.10-至今,大连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
1992.8 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1999.8 晋升为教授;
2004.12 被评为博士生导师;
2001.11 赴香港多所大学访学;
2002.11 赴台湾成功大学、淡江大学等学校参加学术会议和访问;
2003.8 带队赴香港大学等学校进行文科生培养模式交流;
2004.11 赴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斯图加特大学访问学习;
2006.12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授班学习;
2007.3 获得大连市委、市政府授予的大连市优秀专家称号。
2014.9 美国匹茨堡大学,国家留学基金委选派高级访问学者。
社会兼职
教育部第二届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高教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辽宁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大连市高等学校德育研究会副秘书长;
辽宁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
大连市社会科学研究院特邀研究员;
大连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领导小组副组长。
研究领域
1. 大学生发展研究
2. 大学德育与素质教育
3. 思想文化建设创新研究
4. 科教组织及其管理
5. 高等教育发展与管理
研究课题
1.高等学校学生思想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主持人;
2.全方位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模式研究(教育科学重点项目子课题),主持人;
3.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辽宁省教育厅立项),主持人;
4.“思想道德修养课”改革试点研究(辽宁省教育厅立项),主持人;
5.高等工程教育中的人文教育研究(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主持人;
6.研究生综合素质极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全国学位教育研究中心),主持人;
7.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研究(省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主持人;
8.江泽民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体系研究(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
9.理工科研究生综合素质极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全国学位教育研究中心),主持人;
10.重点理工科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校研究生教改重点项目),主持人;
11.振兴老工业基地与我省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研究(省教育科学项目),主持人;
1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研究(大连市社科院),主持人;
13.大连市人口发展总体战略研究(大连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主持人;
14.大连市人口数量问题研究(大连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主持人;
15.政府成本与大连城市运行效率研究(大连市发展改革委员会),主持人;
16.我国科技力量布局与区域创新资源整合战略研究(国家软科学项目),主要参加人;
17.大学学术团队创新能力及其管理(大工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项目),主持人;
18.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课题项目),第二人;
19.大连市中长期人口发展趋势研究(大连市人口计生委),主持人;
20.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与党管人才原则研究(部级课题),主持人;
21. 大连市“十二五”人口发展规划研究,主持人;
22. 大连市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研究,主持人;
23. 大学学科文化的育人功能研究(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
24. 教育部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项目-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创新试验区负责人,负责人;
25. 政府主导的学产合作创新组织模式研究(大连市软科学项目),主持人;
26.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大学学科文化的育人功能研究,主持人;
27. 辽宁经济社会发展课题,大学生网络社团的教育与管理研究,主持人;
2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跨学科研究组织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及其支撑条件研究,主持人。
硕博研究方向
1. 大学生发展研究
2. 大学德育与素质教育
3. 思想文化建设创新研究
4. 科教组织及其管理
5. 高等教育发展与管理
出版著作和论文
近10年来发表的论文:
[1] 刘洁,杨连生.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教学新探[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05:36-38. (中文核心)
[2] 柴玥,武文颖,杨连生. 慕课构建新型知识传播模式研究[J]. 当代传播,2015,02:77-79. (CSSCI)
[3] 杨连生,姜林,陆凯. 竞合互动视角下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动力辨析[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01:37-39. (中文核心)
[4] 刘洁,杨连生,毕明树.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体系的构建[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2:117-119. (CSSCI)
[5] 宋俊成,杨连生. 高校内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组织设置及其管理体制变迁——以政策文本分析为视角[J]. 广西社会科学,2014,11:198-201.(中文核心)
[6] 林炜,杨连生.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研究[J]. 贵州民族研究,2014,10:41-44. (CSSCI)
[7] 吴卓平,王松婵,杨连生. 高校工程训练创新发展探析[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10:51-54. (中文核心)
[8] 毕颖,杨连生. 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协同创新的本质及其政策建议[J]. 教育发展研究,2014,09:34-39. (CSSCI)
[9] 宋俊成,杨连生.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基础——以学科政策文本分析为视角[J]. 高等农业教育,2014,09:41-43.(中文核心)
[10]韩洁芳,杨连生. 高校科技国际化的聚类与典型模式分析[J]. 科学管理研究,2014,05:28-31. (CSSCI)
[11]杨连生,吴卓平,王松婵. 跨学科研究组织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支撑条件与管理策略探析[J]. 高等农业教育,2014,05:30-32. (中文核心)
[12]杨连生,彭小刚. 构建多维度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平台的对策思考[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05:123-126.
[13]盛云,杨连生. 高等教育价值困境探微[J]. 社会科学辑刊,2014,04:60-63.(CSSCI)
[14]孟秀丽,吴卓平,杨连生. 在职工程硕士教育质量管理中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探析[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530-535.(中文核心)
[15]杨连生,钱甜甜,吴卓平. 跨学科研究组织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及运行机制的探析[J]. 北京教育(高教),2014,03:25-27.
[16]杨连生,王松婵,吴卓平.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SFC研究所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探析[J]. 技术与创新管理,2014,03:196-200.
[17]韩洁芳,杨连生. 高等学校科技国际化能力评价模型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2014,02:21-24. (CSSCI)
[18]盛云,杨连生,段志锦. 高校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理论研究[J]. 教育科学,2014,01:62-68.(CSSCI)
[19]孟秀丽,杨连生,吴卓平. 技术科学视角下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探析[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1:29-33. (CSSCI)
[20]杨连生,吴卓平. 政府引导的校企合作技术创新组织模式探析[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11:10-11.
[21]宋俊成,刘洁,杨连生.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生活转向与实践探索[J]. 广西社会科学,2013,09:177-180. (中文核心)
[22]杨连生,吴卓平,钱甜甜. 英德日高校跨学科研究组织的运行机制及其启示[J]. 学术论坛,2013,09:212-215. (CSSCI)
[23]宋俊成,杨连生.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政策变迁特点分析[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08:55-58. (CSSCI)
[24]庞丹,杨连生. 研究生党员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前沿,2013,08:180-182.
[25]杨连生,岳美玲. 大学生网络社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4:54-57.
[26]岳美玲,杨连生. 大学生网络社团运行机制探析[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03:80-82.(中文核心)
[27]岳美玲,杨连生. 大学生网络社团对大学生社会化的作用机制及管理策略探析[J]. 煤炭高等教育,2013,03:99-101.
[28]王冉,杨连生. 学术资本主义及其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影响[J]. 煤炭高等教育,2013,01:43-46.
[29]杨连生,胡继冬. 大学生网络社团问题探析[J]. 思想理论教育,2012,07:72-75.(中文核心)
[30]杨斯茗,杨连生. 技术本科教育发展研究——基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课程的比较视野[J]. 煤炭高等教育,2012,06:18-20+56.
[31]岳美玲,杨连生. 大学生网络社团维系力探析[J]. 煤炭高等教育,2012,05:60-62+114.
[32]肖楠,杨连生. 价值认同、迁移代价与大学学科文化的凝聚功能[J]. 文化学刊,2012,03:134-138.
[33]杨连生,肖楠,恽晓方. 大学学科文化功能研究:起源、回顾与思考[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74-78.(CSSCI)
[34]肖楠,杨连生. 大学学科文化的知识生产功能及其表现与障碍[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01:29-33. (CSSCI)
[35]宋俊成,杨连生.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政策研究的进展与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2011,17:44-50. (中文核心)
[36]肖楠,杨连生. 大学学科文化育人及其四维向度[J]. 思想理论教育,2011,15:32-38. (中文核心)
[37]孟秀丽,杨连生. 我国工程硕士教育的系统分析及其管理路径[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08:46-50. (CSSCI)
[38]杨连生,文少保,方运纪. 跨学科研究组织发展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J]. 中国高等教育,2011,07:52-54. (CSSCI)
[39]杨连生,胡继冬,孟秀丽. 演化博弈论视域下的高校学生社团创新及其管理策略[J]. 现代教育管理,2011,07:106-109. (中文核心)
[40]杨连生,胡继冬. 大学生网络社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和挑战[J]. 学术论坛,2011,06:208-211. (CSSCI)
[41]杨连生,胡继冬. 美国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历史考察及评述[J].文化学刊,2011,06:172-177.
[42]肖楠,杨连生. 大学学科文化规约:方式、逻辑与两面性[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05:39-43. (CSSCI)
[43]杨连生,肖楠. 大学学科文化育人的机理、机制与辩证思考[J]. 思想教育研究,2011,03:30-33. (中文核心)
[44]肖楠,杨连生. 基于学术组织文化的学术伦理建设思考[J]. 文化学刊,2011,02:71-75.
[45]庞丹,杨连生. 高校辅导员博客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新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3:70-71.(中文核心)
[46]肖楠,杨连生. 大学学科文化及其“生成-演化”机制[J]. 中国高教研究,2010,12:20-23.(CSSCI)
[47]肖楠,杨连生. 学科及其“两态”互动的本质[J]. 中国高教研究,2010,07:45-48.(CSSCI)
[48]杨连生,赵亚平,王剑. 中国大学文化研究述评[J]. 文化学刊,2010,06:79-88.
[49]宋俊成,杨连生. 和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 文化学刊,2010,05:21-25.
[50]文少保,杨连生. 美国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变迁的路径依赖[J]. 科学学研究,2010,04:535-541+565. (CSSCI)
[51]杨连生,胡继冬. 村民自治权的异化与控制——谈河南邓州“4+2”工作法[J]. 长白学刊,2010,04:29-31.
[52]杨连生,张玲玲. 美、英、法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及其启示[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3:42-45.
[53]文少保,杨连生. 美国大学自治型跨学科研究组织——结构惰性超越、跨学科合作与运行机制[J]. 科技与管理,2010,03:133-137.
[54]蒲彧,杨连生,邹积岩. 中日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比较研究[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03:39-42. (中文核心)
[55]文少保,杨连生. 美国大学代管的国家实验室:委托代理、控制能力与治理机制选择[J].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0,02:73-79+112.
[56]杨连生,文少保. 跨学科研究偏好 契约设计与运行机制——以美国大学代管的国家实验室为例[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1-7.
[57]杨连生,文少保. 问题制:当今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发展的制度创新[J]. 中国高教研究,2009,10:22-25+39.(CSSCI)
[58]杨连生,蒲彧.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问题研究综述[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6:20-24.
[59]杨连生,文少保. 大学学术团队创新能力提升的SWOT分析及其策略选择[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05:32-36.(CSSCI)
[60]李冲,杨连生. 高校教师评价范式比较研究[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Z2:42-43.(中文核心)
[61]李翠芳,杨连生. 发展研究生教育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12:111-112.
[62]杨连生,尹爽. 政府行政服务满意度的多层次模糊评价研究[J]. 中国行政管理,2008,07:113-115. (CSSCI)
[63]李冲,杨连生. 知识观演进视野中教育评价理论的嬗变[J]. 理论观察,2008,06:86-87.
[64]刘洁,杨连生,杨建华. 和谐社会视角下文化软实力及其构建[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399-403. (中文核心)
[65]杨连生. 大学学术团队的组织文化建设探析[J]. 辽宁教育研究,2006,11:7-10. (中文核心)
[66]杨连生. 关于学术团队创新能力及其管理的思考[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76-79. (CSSCI)
[67]杨连生,邢明丽. 和谐社会与大学生公民教育[J]. 当代青年研究,2005,12:66-68. (中文核心)
[68]杨连生,梁海. 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与中国传统人文教育[J]. 中国大学教学,2005,02:15-18. (中文核心)

工作成果(奖励、专利等)
科研与教学成果奖
☆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二等奖;
☆辽宁省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优秀奖;
☆2010年获得第十四届大连市社会科学进步二等奖一项。
☆《全方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模式》,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思想理论-文化素质-心理健康相结合的德育教学体系》,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宝山钢铁公司“优秀教师”奖。
在读学生
博士生20人;硕士生 11人。
毕业学生
博士7人、硕士98人。






















相关话题/大连理工大学 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