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大连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刘伟(物理系)

大连理工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6-05-04


刘伟(物理系)
院系: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办公电话:**
电子信箱:jchjys@dlut.edu.cn, liuw@dlut.edu.cn
更新时间:2009-4-8
其他专业:无



个人简介
1982年,大连工学院物理系应用物理专业获理学学士。
1988年,大连理工大学金属材料专业获硕士学位。
1982年至1992年,大连理工大学物理系助教、讲师,从事基础物理教学和科研工作。
1992年至2000年,大连理工大学物理系副教授,从事基础物理教学和科研工作。
2001年至2002年,新加坡国立大学微生物系、计算科学系访问学者(research fellow),从事分子免疫学、计算生物学、病毒疫苗表位筛选的研究工作。
2003年至2006年,大连理工大学物理系副教授,从事基础物理教学科研工作。主讲《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蛋白质工程》、《免疫信息学》和《结构生物学与药物设计》研究生课程。



研究领域(研究课题)
1. 免疫信息学与生物信息学。
2. 病毒疫苗表位筛选与药物设计研究。
3. 蛋白质结构—功能关系研究。
4. 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研究。
5. 蛋白质结构预测。
6. 穆斯堡尔谱学与正电子湮灭谱学在生物、材料和化学中应用研究。

研究课题:
1、作为主要研究者参加了2008年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基于蛋白质结构与相互作用的计算生物学研究”立项项目。
2、作为主要研究者参加了2006年国家“863计划”---- “SUMO化修饰蛋白的功能研究”立项课题。



硕博研究方向
1. 免疫信息学与生物信息学。
2. 病毒疫苗表位筛选与药物设计研究。
3. 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研究。
4. 穆斯堡尔谱学与正电子湮灭谱学在生物、材料和化学中应用研究。

出版著作和论文
至今发表的主要代表作如下(注星号*为通讯作者)


[1] SONG Zhe, LIU Tao, JIAO ChunBo, LIU Wei*, ZHU MingHua, Guo Yangfan,WANG Xiao-Gang, “The Study of the Specificity of the Proteasome Cleavage to the Antigen Protein”,《Science in China Series B: Chemical》, 2009,Vol.52,No.1,p39-47
[2] 宋哲,刘涛,焦春波, 刘伟*,朱鸣华,王晓刚,“蛋白酶体对抗原蛋白酶切特异性的研究”,《中国科学 B辑:化学》,2008,Vol.38,No.9.p808
[3] 刘涛,宋哲,焦春波, 刘伟*,朱鸣华,王晓刚,“基于SVM方法分析蛋白酶体裂解位点的特异性”,《化学学报》,2008,Vol.66,No.21,p2341
[4] SONG Zhe,LIU Tao,LIU Wei*,Zhu Minghua, Wang Xiaogang,“ QSAR Model Study of Interaction between Peptides and MHC Molecules”,《Acta Phys.-Chim.Sin.》, 2007,23:p198.
[5]刘涛,宋哲,刘伟*,王雪颖,邱晓明,基于改进的神经网络方法预测CTL表位,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7,Vol.47, No.4, p473-478 .
[6] 宋哲,刘涛,王雪颖,刘伟*,“PLS方法应用于T细胞表位定量构效关系的研究”,《免疫学杂志》,2007,Vol.23,No.2, p199-204.
[7] 宋哲,刘涛,刘伟*,朱鸣华,王晓钢,“抗原肽与MHC分子相互作用的QSAR模型研究”, 《物理化学学报》,2007,23(2):205.
[8] Yang EB, Wei L, Zhang K, Chen YZ, Chen WN.
Tannic acid, a potent inhibitor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J Biochem., 2006,139(3): p495-502
[9]W. Liu, M.H. Zhu,X.M. Qiu , B. Liu ,S.Y. Gao, “Influence of rare earth element on the formation of Fe2B phase in the boriding surface layer”, RARE METAL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34:143-146 Suppl.2 (2005).
[10] W. Liu, B. Liu ,M.H. Zhu,X.M. Qiu , “The analysis of the phase composition of FeCrCoVTiW permanent magnet alloy”, RARE METAL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33:646-650 Suppl.2 (2004).
[11] 刘伟,刘兵,邱晓明,FeCrCo永磁合金Spinodal分解两相成份分析方法研究,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42:265-268 (2002).
[12] 刘伟,邱晓明,柳华,刘兵,含1.5%W的FeCrCoVTi永磁合金穆斯堡尔谱的研究,
《吉林大学学报》,40:395-396(2002).
[13] Png Eak Hock Adrian, W. Liu,H.X. Yu,Y.Z.Chen, Ren Ee Chee, Chan Soh Ha,
“Quality of Predicted Three-Dimensional HLA Class I Complex Models From Available Crystal Data ”,Singapore Society of Microbiology Symposium,(2001).
[14] W. Liu, M.H. Zhu,Z.G. Wang, S.Y. Gao, “Study of the Mossbauer effect on rare-earth borided surface layers on pure iron”, J.Mater.Sci.Lett.11,411-413 (1992).
[15] 主编出版《大学物理实验教程》、《物理实验技术》教材2部。


工作成果(奖励、专利等)
荣获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997年)。
荣获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

在读学生人数
硕士6人,博士2人(副导师)

毕业学生人数
3人

相关话题/物理 光电 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