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辽宁科技大学学科及导师简介(7)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7-05-17


    郭媛媛,女,本、硕就读于大连理工大学三束表面改性重点实验室;2007年公派赴法国洛林理工大学CNRS重点实验室从事不锈钢表面氮碳化研究,并获得材料科学专业博士学位;2012年,受邀访问日本埼玉工业大学先端研究所从事STM等研究。目前,主要从事材料表面热化学处理(氮、碳化)及硬质膜的结构设计与研发、DLC薄膜的制备与表征、低温等离子体诊断等研究工作。主持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参与多项国家、省、市级科研、教改项目,并发表论文。
    周乐,女,副教授,2011年在沈阳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习,获得博士学位;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在德国赫姆霍兹联合学会GKSS研究中心MgIC中心从事研究工作。主要从事镁合金热裂及铝合金铸轧及计算机模拟等研究工作,主讲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5门;承担和参与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辽宁省创新团队项目1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并被SCI收录。
李志,男,1979.01生,副教授,2013年于大连理工大学等离子体物理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等离子体物理模拟;量子化学计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1项、作为第三参与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作为第二参与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发表第一作者SCI检索论文8篇,其中一区1篇、二区6篇、三区1篇,另参与发表SCI论文4篇、参与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4篇。
2、高分子材料方向
胡知之,男,日本岡山大学化学博士(理学)学位,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辽宁科技大学光电子材料研发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有机光化学研究、功能有机材料、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以及聚合物基纳米杂化材料的研究。作为省属高校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和项目负责人,获批国家、省、部级项目8项,获批市级科研项目9项。作为通讯作者和与他人合作在国际与国内学术杂志与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34篇(SCI和EI收录20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7项,获批4项,获市级科技进步奖1项。辽宁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才称号、辽宁省侨界爱国奉献奖、国务院侨办第二届百名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人才) ”。
鲁云华,女,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2000年7月毕业于沈阳化工学院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2003年3月毕业于沈阳化工学院材料加工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2006年7月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2006年7月到辽宁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工作。主要从事高分子用单体的开发和聚酰亚胺材料研究,已经成功研发出环丁烷四羧酸二酐和多种含氟二胺单体,合成出的聚酰亚胺膜具有耐高温、无色、高透明性、可溶等特点。此外,还从事高性能聚合物材料的单体开发、聚合物改性与功能化等研究,负责辽宁省博士启动基金项目1项,参与其他省市级科研项目4项。研究生副导师,指导本科生15名,硕士生4名。近年来,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30余篇,SCI收录6篇,EI收录4篇,其余均为国家核心期刊。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1项已授权。
赖仕全,男,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1999年抚顺石油化工学院本科毕业,2002年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2005年复旦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博士毕业;2005年7月到辽宁科技大学任教。2007年7月晋升副教授,2008年7月任硕士生导师,辽宁省先进煤焦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成员。2009年在日本琦玉工业大学先端科学研究作访问学者。2011年起任化工系主任职务。从事煤焦油产品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方面的基础和应用技术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煤焦油粗产品精细分离及液相催化氧化合成、煤焦油催化加氢、煤沥青基炭材料、先进性高分子复合材料等应用基础研究。近年来承担和参与的项目有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项目、鞍山市科技局项目、校级创新团队项目以及国内企业横向项目等。已培养硕士研究生3名,正在培养8名硕士研究生。已发表论文近40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1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项,获批授权专利4项。
周卫民,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博士(工学)学位。主要研究方向:高分子化学、超分子化学,金属有机化学,电化学,煤化学等。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超分子材料,煤基炭素功能材料等研究与开发。作为通讯作者和与他人合作在国际学术论文11篇(SCI收录10篇),与他人合著国际图书一部。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项,获批1项。获第三届宁波3315计划海外(东京)创业创新大赛三等奖。

3、无机非金属材料方向
陈树江,男,华东理工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博士,教授,现任高镁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冶金新技术用耐火材料、高温结构陶瓷。承担国家及省市纵向课题8项,企业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获得省级科研奖励3项,市级科研奖励5项,发明专利3项,科研著作2部,教材3部。被评为辽宁省首批优秀骨干青年教师,宝钢优秀教师奖,鞍山市优秀科技工作者。
毕万利,沈阳建筑大学材料学工学硕士,研究方向:新型建材、低品位菱镁矿资源高效高值利用、镁建材生产技术与应用。承担国家及省市纵向课题9项,企业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发明专利3项,主编出版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建筑材料与检测》,起草编制省标、国标并发布、实施,执笔“镁建材行业指导目录”、“辽宁省镁建材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先后获得辽宁科技大学优秀科技工作者、优秀教师、校级教学质量优秀奖、荣获“学生最喜爱的教师”荣誉称号、鞍山市优秀科技工作者、鞍山市优秀教师等荣誉。
曲殿利,男,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相关热能工程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完成国家科技支撑项目1项、在研1项,完成省市级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获省部级教学改革与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新产品二等奖1项。曾获鞍山市模范教师、科技先进工作者、鞍山市劳动模范及全国冶金教育系统年度杰出人物。
相关话题/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