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辽宁科技大学学科及导师简介(24)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7-05-17


胡军,院长,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工学博士。主要从事岩土工程静、动力稳定分析及自动化安全监测预警方面的研究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辽宁省教育厅项目一项,鞍山市科委项目2项,完成鞍钢等企业委托项目20余项,到校科研经费1500余万元,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1篇,EI收录10篇。曾荣获 “鞍山市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鞍山市优秀青年教师”、“鞍山市园丁创业能手”、“鞍山市师德建设标兵”、“辽宁科技大学十大杰出青年”、“辽宁科技大学十大青年科技先锋”、“辽宁科技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常来山,男,1963年9月出生于辽宁省阜新市,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采矿工程工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资源工程系主任,采矿工程专业责任教授,2004年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主要研究方向为岩土边坡稳定评价与监控技术、矿山安全高效开采技术。
1988~2005年在鞍钢集团矿业设计研究院从事矿山边坡工程、采矿工程的科研、设计工作,先后负责完成鞍矿公司科研项目15项,负责完成露天矿滑坡治理设计27项,参加完成科研项目8项。《鞍钢前峪废弃尾矿库建排土场稳定性研究》获冶金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眼前山露天铁矿高陡边坡稳定研究》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眼前山铁矿北帮破坏机理与整治方案研究》,鞍钢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年晋升为采矿高级工程师,2000年获鞍钢集团公司技术专家称号。2005 -2011年在辽宁科技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主讲《岩石力学》、《高等土力学》、《高等岩石力学》和《岩土工程可靠性理论与实践》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校级本科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近几年负责完成《弓长岭矫家沟排土场滑坡及泥石流灾害风险研究》、《弓长岭露天矿北帮边坡稳定性与整治方案研究》、《东鞍山矿岩石一期破碎站边坡治理设计方案研究》等企业委托科研课题15项,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北京科技大学学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金属矿山》和《有色金属》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6篇。
徐茂林,副院长,教授,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测绘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矿山测量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测绘学会常务理事,《现代矿业》杂志专家委员会委员,测绘工程学科带头人。
  多年来一直从事测绘工程、现代测绘技术、数字矿山、边坡监测与预警的教学及研究工作;主讲的“测绘学基础”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主持辽宁省教育厅教改项目2项;主持鞍钢集团边坡监测重大技改项目及大连、鞍山、深圳、淄博等企业单位技改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6篇被EI检索;曾获得“校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学管理人员”、“优秀硕士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2013年获得“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201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年获得“全国冶金教育系统年度杰出人物奖”。
杨凤芸,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多年来主要从事测绘工程教学及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大地测量中GNSS定位技术及数据处理方法、边坡变形监测方法及误差分析理论。主持完成鞍钢集团等企事业单位科研项目8项,参与完成其它技改项目及省级、校级教改项目10余项,与东北大学合作申请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发表SCI、EI三大检索及国家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完成边坡监测软件登记著作权1项。2013年获得“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201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曾获得“校优秀教师”、“教学质量优秀奖”及“校园丁创业能手”等荣誉称号。
杨铁利,教授,博士,博士后,九三学社社员。1988年中南工业大学工程测量专业毕业,2007年获吉林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工学博士学位,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博士后。曾获第五届鞍山市优秀科技工作者、鞍山市园丁创业能手、鞍山市社会主义新长征突击手等称号。多年的教学与科研实践,形成了以工程测量技术学科为基础、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3S技术集成为研究方向的技术专长,曾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863重点项目、省、市及企业委托的科研、教改、社会服务等项目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多篇。其中国家863重点项目“高精度轻小型航空遥感系统核心技术及产品” 中承担的子课题航测相机系统集成检校场建设,填补了国内外的技术空白。近年来主要讲授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与开发、遥感原理与应用、地图学等课程。
李巍,教授,土木工程学院实验中心主任、测绘研究所所长,1989年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量专业,2009年获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大地测量与测绘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兼任辽宁省测绘学会理事,鞍山市测绘学会常务理事,《现代矿业》杂志专家委员会委员。多年来一直从事测绘工程、现代测绘技术、变形监测、地籍测绘等相关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完成省、市级科研项目二十余项,先后获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优秀测绘工程奖铜奖一项,获辽宁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二等奖一项;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EI检索六篇,中文核心期刊三篇),主编并出版本科专业教材一部(《测量学》),该教材获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先后荣获感动鞍山网络年度人物;校标兵;校、院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院优秀教师;院优秀共产党员;院级教学质量优秀教师;全国高等学校大学生测绘技能竞赛和辽宁省测绘之星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2、地基处理新技术方向:
刘洪滨,教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硕士生导师。从事建筑结构设计工作十余年,2002年开始从事教学工作。主讲钢结构及力学方面的课程。主要从事建筑结构理论及建筑物鉴定与加固领域的研究工作。其中主持的《结构力学》课程为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主持了10余项横向科研项目,发表10余篇EI检索论文。曾多次获得“辽宁科技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辽宁科技大学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相关话题/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