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水利工程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本工程领域主要为各大中型水利建设单位、企业和水利管理部门培养水利工程领域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努力学习和较好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科学的方法论,积极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水利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与管理知识,掌握本工程领域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从事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阅读水利工程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研究方向
本领域设置水利规划与管理、泵站工程、水工建筑物与工程优化设计等三个研究方向,详见表1。
三、培养方式
实行学校与企业、建设单位和水利工程管理部门联合培养工程硕士的方式。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人员采取进校不离岗的在职学习方式,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职学习,不脱离现职和生产实际,课程学习实行弹性学分制。
1.双导师制
采取双导师制,学校的指导教师由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企业、建设单位和水利工程管理部门的指导教师由学校聘任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具有高级职称的工程技术或管理人员担任。校内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个人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设置、教学实践活动等工作的组织协调。校外导师协助校内导师共同负责研究生论文的选题及其相关的工程设计、技术改造、试验研究和论文撰写等环节的指导工作。导师应教书育人,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引导他们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道路。研究生要尊敬师长,虚心学习,博采众长,积极进取。
2.课程学习与工程实践并重
工程硕士研究生既要深入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本专业的专门知识,又要通过学位论文培养从事科学研究和胜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特别要结合研究生所从事的领域加强工程实践,重视研究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包括创新能力、活动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
四、学习年限
攻读水利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按规定修完课程学分、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和论文工作,并通过论文答辩,方可授予学位。在校集中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一学年一般分4次面授。
表1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水利工程领域)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 研究范围及内容 |
1.水利规划与管理 | 主要研究水利规划设计,水资源优化配置、水利工程管理、水利工程优化调度;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农田排水理论与技术的应用。 |
2.泵站工程 | 主要研究水泵与泵装置,水泵站流道与断流装置;泵站节能技术与经济运行;泵站更新改造;泵站CAD技术;泵系统动态特性、可靠性及稳定性;泵站自动化技术。 |
3.水工建筑物与工程优化设计 | 主要研究水工建筑物的结构特性与检测;水工结构材料损伤老化预防;水工建筑物结构优化设计;水工建筑物CAD技术;水工建筑物专门水力学。 |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必修课和选修课三类。同时必须完成其他必修环节。本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应获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10学分,必修课程7学分,选修课程不少与11学分,其他必修环节4学分。具体课程设置见表2
表2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水利工程领域)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表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开课学期 | 备注 |
学位课程 | M120601 | 自然辩证法 | 2 | 1春 | |
M120602 | 基础英语 | 3 | 1春+秋 | ||
基础理论课程(任选一门) | 3 | ||||
M120603 | 数值分析 | 1春 | |||
M120604 | 数理方程 | 1春 | |||
M120605 | 专业英语 | 2 | 1秋 | ||
小 计 | 10 | ||||
必修课程 | M120606 | 系统工程基础 | 2 | 1春 | 按方向任选3-4门课程,不低于7学分。 |
M120607 | 水资源规划经济原理 | 2 | 1秋 | ||
M120608 | 灌排工程最优规划与管理 | 3 | 1秋 | ||
M120609 | 弹塑性力学及有限元 | 3 | 1春 | ||
M120610 | 高等水工结构 | 2 | 1秋 | ||
M120611 | 工程流体力学 | 2 | 1秋 | ||
M120612 | 泵站运行管理与自动化 | 3 | 1春 | ||
M120613 | 泵站工程理论与新技术 | 2 | 1秋 | ||
小 计 | 7 | ||||
选修课程 | M120624 | 计算机辅助设计 | 2 | 1秋 | 任选5-6门(包括必修课中没选的课程),不低于11学分。 |
M120625 | 技术计算语言 | 2 | 1秋 | ||
M120626 | 水生态工程与环境 | 2 | 2春 | ||
M120627 | 河流动力学 | 2 | 2春 | ||
M120628 | 泵站测试技术 | 2 | 2春 | ||
M120629 | 3S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 2 | 2春 | ||
M120630 | MIS水利规划中的应用 | 2 | 2春 | ||
M120631 | 水利水电自动化 | 2 | 2春 | ||
M120632 | 结构优化设计 | 2 | 2春 | ||
M120633 | 水工模型试验理论 | 2 | 2春 | ||
M120634 | 水利工程管理 | 2 | 2春 | ||
小 计 | 11 | ||||
必修环节 | 文献阅读 | 1 | 2秋 | 参加学术讲座不少于5次 | |
专题报告 | 1 | 2秋 | |||
开题报告 | 1 | 2秋 | |||
论文工作中期报告 | 1 | 3春 | |||
小 计 | 4 | ||||
总 计 | 32 |
六、培养环节
1.个人培养计划
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后应在双导师指导下,严格按照本培养方案填写《扬州大学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经学科及培养单位负责人审定后报学院和研究生处备案。培养计划应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应根据研究生的个性特点、基础条件、研究方向等具体情况,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目标,制定出具有特色的培养计划。研究生的培养计划是导师指导研究生学习的依据,也是对研究生毕业和授予学位进行审查的依据。培养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如需变动,须经批准并报研究生处备案。
2.课程学习
为使工程硕士研究生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必须十分重视课程学习,特别是学位课程和必修课程的学习。课程学习可根据课程性质采取教师讲授、师生讨论、学生自学、读书报告等多种形式。任课教师应着重引导阅读、启发思维和训练写作,并尽可能地进行实践教学,着重培养他们独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跨专业入学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必须补修3门与现专业方向相关的本科基础课程,通过考试,成绩需合格,不记学分。
3.文献阅读
文献阅读是工程硕士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扩大其知识面、活跃学术思想、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及掌握国内外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动态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学位论文选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工程硕士生必须较广泛地阅读中外文文献,并以外文文献为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总阅读量应不少于10-15万英文词。
4.学术活动
工程硕士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必须参加5次以上与水利工程领域相关的校内外学术活动,并至少主讲1次学术报告。具体办法参见《扬州大学关于建立研究生学术报告会制度的意见》。
七、考核方式
1.课程考核
学位课程、必修课程考核主要以考试方式进行,选修课程考核以考试或考查方式进行。所有课程考核一律以百分制记分,60分为合格,可取得相应的学分。
2.学术活动考核
研究生填写《扬州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表》,按学期送交学院研究生秘书审核并存档。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情况由学院考核,合格者方能授予学位。
3.中期考核
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在第四学期组织中期考核。一般在修满学位课程学分和必修课程学分后,结合论文开题工作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具体办法详见《扬州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
八、学位论文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或设计)工作是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通过学位论文(或设计)工作的全过程,可使工程硕士研究生得到全面基础训练,巩固和深化所学理论知识,拓宽知识面,培养独立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际的能力,以利于他们为国家和所在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或设计)内容一般应包括:文献阅读、选题调研及其报告撰写、理论分析、实验研究(或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改造与开发等)以及论文(或设计报告)撰写与论文答辩等环节。其中有的环节可视选题与实际要求不同有所取舍。每个环节必须在双导师的联合指导下进行。
1.选题
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广泛查阅和收集,建立较为系统和完备的文献资料和研究资料两个基础平台,确定具体研究课题。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要求论文选题直接来源于工程或生产实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鼓励论文选题的交叉性、综合性和系统性。选题应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意义,防止使论文变成单纯的科研生产任务的工作总结报告。
2.开题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成果;与本课题有关的工作结累,已有的研究工作成绩等。开题报告应在学科范围内公开宣讲,并广泛征求意见。开题的准备工作在第三学期进行,第四学期提交开题报告与论文工作计划。
3.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
学位论文(或设计)可以是一个完整工程技术项目的设计或课题研究论文,可以是技术攻关或技术改造专题论文,也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因此工程硕士论文的提交形式有两种:(1)结合工程项目的研究论文;(2)工程设计及其分析研究报告。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或导师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由工程硕士本人独立完成。论文要有一定的工作量,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准备和写作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论文要求理论正确、思路清晰、文献详实,对所研究专业和方向的最新成就有所了解,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并在该研究方向上有新的研究成果。学位论文(或设计)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应能体现研究与撰写者应用所学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书写必须符合《扬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4.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
学位论文(或设计)基本完成后,应先由所在学科、专业点安排有关教师并会同双导师进行评审和预答辩,并提出修改意见。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审核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审核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审核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审核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学位论文(或设计)经修改全部完成并经研究生处审批后进行正式评阅与答辩。
作为学位论文正式送审评阅与答辩的先决条件,论文作者必须提交下列材料(原件及其复印件,原件供审核用)之一:
(1)在公开(或内部)正式出版刊物上发表的与本职业务或技术工作有关的论文或文章(刊物级别与数量不限);
(2)获奖证书(性质、级别与次数不限);
(3)研究成果正式鉴定材料(性质、级别、项目数不限);
(4)所在单位(人事或组织部门)开具的对自身业务和技术工作中取得较突出成绩和贡献的评价材料。
学位论文应有2位专家评阅(双导师除外),其中必须有1位来自实践第一线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的专家;答辩委员会应由5位以上的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1人是来自工矿企业或工程施工、管理部门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研究生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后,方能申请论文答辩。研究生的论文评阅、论文答辩、学位申请和学位授予等环节按《扬州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九、学位专业课程和必修课程简介
1.数值分析 3学分,54学时。主要内容包括插值法、函数逼近方法、数值积分、线性方程组解法、矩阵特征值计算、常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等。
2.数理方程(含积分变换) 3学分,54学时。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数理方程的导出和定解条件、波动方程、热传导方程、位势方程。
3.专业英语 2学分,36学时。充分重视科技英语的特点,选择国外原著和专业杂志文章,通过课堂教学和指导阅读,使学生熟悉科技英语的特点和常用结构,掌握必备的专业英语词汇和翻译技巧,提高阅读、理解和翻译科技英语资料的能力。
4.系统工程基础 2学分,36学时。线性规划、动态规划、非线性规划、编程与应用、整数规划、几何规划、网络技术、模拟技术,随机优化技术概述。
5.水资源规划经济原理 2学分,36学时。工程经济学原理、经济分析数学,价格理论和资源分配,效益费用分析,工程设计的动态分析,按工程目标(防洪、排水、供水)进行经济规划。
6. 灌排工程最优规划与管理 3学分,54学时。随机数学规划、随机模拟技术。多目标规划、灌溉系统优化设计、田间灌溉优化技术、除涝排水系统、最优规划与优化调度。
7. 弹塑性力学及有限元 3学分,54学时。弹塑性体的应力应变分析、本构关系,弹塑性力学问题的描述与基本解法,弹塑性平面问题的基本解答。有限单元法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
8. 高等水工结构 2学分,36学时。混凝土重力坝应力分析、土石坝应力分析。拱坝应力分析,岩石地基的应力分析、结构可靠度分析,水工建筑的抗震分析。
9. 工程流体力学 2学分,36学时。流体力学基本方程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势流、粘性流理论。
10. 泵站运行管理与自动化 2学分,36学时。了解泵站监控管理系统,掌握现代化泵站自动化运行和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泵站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性。内容包括大型泵站运行管理概论,跨流域调水运行调度管理,泵站安全与可靠性管理,泵站运行与操作管理,泵站设备管理,泵站自动化监控管理系统,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及其应用。
11. 泵站工程理论与新技术 2学分,36学时。泵站技术、泵站设计理论的发展,泵站运行特性分析与计算,水泵空化防治,泵站振动与水锤及其防护,泵站经济运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