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较高水平的从事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及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具体要求如下: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能正确理解并执行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和为人民服务、勇于开拓、艰苦创业的事业心与责任感,联系群众,遵纪守法,有高尚的品质与文化素养。
2、掌握比较宽厚的语文学科教育理论、现代教育理论,掌握现代基础教育管理和语文学科教学基本技术和方法。
3、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包括判断、决策、应变能力,组织、指挥、协调能力和动员、团结群众的能力。
4、具备阅读本领域外文资料及初步运用外语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
二、学习年限
本专业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含撰写学位论文),最长不超过5年。其中在校集中学习课程的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
三、研究方向
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
四、课程设置
按一年半时间安排课程学习。课程设置以宽、新、实为原则,分为学位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前两类为必修课程。总学分不得少于34学分。跨专业入学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补修3门与现专业方向相关的本科基础课程,成绩合格,不记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一。
附表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语文)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 课 程 名 称 | 学分 | 开课时间 | 备 注 |
学位课程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3 | 第一年暑假 | 学校公共课 |
英语 | 3 | 第一年暑假 | 学校公共课 | |
语文课程论 | 3 | 第一年暑假 | ||
语文教学方法论 | 3 | 第一年暑假 | ||
语文教育史 | 3 | 第一年暑假 | ||
小 计 | 15 | |||
专业必修课程 | 教育学原理 | 3 | 第二年暑假 | 请教技学院开设 |
教育心理学 | 3 | 第二年暑假 | 请教技学院开设 | |
汉语研究专题 | 3 | 第二年暑假 | ||
文学研究专题 | 3 | 第二年暑假 | ||
语文教育研究专题 | 3 | 第二年暑假 | ||
小 计 | 15 | |||
专业选修课程 | 语文教学改革研究 | 2 | 第一年寒假 | 至少选修3门 |
语文教学艺术论 | 2 | 第一年寒假 | ||
语文美育研究 | 2 | 第一年寒假 | ||
基础教育改革研究 | 2 | |||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 2 | |||
教育统计与测量 | 2 | |||
教育技术学 | 2 | |||
教育管理学 | 2 | |||
比较教育学 | 2 | |||
小 计 | 18 | |||
总 计 | 48 | |||
五、教学方式
课程学习采用面授、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案例教学,强调加强自学,组织咨询辅导。加强实践环节,安排教学实践活动。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至少完成一篇实践报告。
严格教学考勤制度,坚持每节课考勤。无故旷课累计超过课程教学时数的三分之一者,该门课程成绩以“零分”计。
六、培养方式和环节
导师负责和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指导教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指导教师应关心研究生的学习,帮助研究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尤其应对研究生论文的选题、开题、写作、答辩等诸环节予以特别关注,并具体指导研究生完成论文写作。研究生要尊敬师长,虚心学习,积极进取,努力提高学位论文质量。
第四学期初,组织研究生结合工作实际,在教育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实施中期考核(含开题报告),并由3—5人组成专家审核小组,在中期考核时,结合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着重对论文选题进行认真审查。没有通过选题报告论证者,可以继续准备,半年后重新进行报告和审查,直至通过。学习期限相应顺延。
七、学位论文工作及学位授予
研究生修满学分后方可进入撰写学位论文阶段。
1、学位论文的评价标准与论文形式:学位论文不仅应具有相当的理论基础水平,有一定的理论建设和探究价值,同时必须体现实践型特点,即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我国语文教学的实际,研究解决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论文形式可以是语文教学的专题研究,也可以是高质量的调查研究报告。对论文的评价着重于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解决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论文的评审程序:专业送审:由本专业组织送交2位专家评阅,其中有1位是来自实践第一线的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的专家;
学校抽检:由学校以一定比例随机抽选送审论文。
评阅通过者,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如有1位评阅人认为该论文未达到硕士学位水平或认为需要修改后重新评审,则不能组织答辩;申请人可在半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申请评审。
3、论文答辩:研究生必须修完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中,必须至少有一名在基础教育管理部门或中、小学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4、学位授予:论文答辩通过者,可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印制。
八、制定培养方案的说明
本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关于研究生学业标准的要求,根据《扬州大学关于制定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意见》精神,突显教育硕士语文学科教学领域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要求,课程设置体现教育性、管理性与实践性的专业特点。与国内相同专业培养方案比,具有培养规格明确、条目清晰、可操作性强等优点。
九、学位课程和必修课程简介
1、语文课程论 54课时,3学分。通过本课程教学,能正确认识中国语文学科的性质、目标、内容和要求,能正确评价语文教材、教学原则、语文考核方式等教学基本要素,全面提高学员的语文教学素养。
2、语文教学方法论 54课时,3学分。通过本课程教学,能正确认识教学方法的特征、内涵及其研究意义,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系统地研究中小学听说读写教学方法,引进现代教育技术,借鉴国外教学经验,构建科学的现代语文教学方法论。
3、语文教育史 54课时,3学分。通过本课程教学,研究中国语文教育发展的历史沿革和内在规律,重点探讨近现代语文教育的历史经验与当代语文教育发展之间的关系,为实现中国语文教育的科学化和民族化相结合探寻道路。
4、教育学原理 54课时,3学分。通过本课程教学,对教育学的历史与未来、教育的本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教育目的、教育制度、学校的产生与发展、教师与学生、课程、教学原理、教学评价、德育原理等内容的讨论,明确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用学过的理论分析社会现象和教育问题;增强对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5、教育心理学 54课时,3学分。通过本课程教学,了解并掌握当代教育心理学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及研究方法,并与实际课程教学相结合,进而提高学科教学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6、汉语研究专题 54课时,3学分。本课程由语言学研究、古代汉语研究、现代汉语研究三部分组成,各占18课时,侧重于语言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学术前沿诸问题的介绍,进而拓展学员的研究视野,提升学员的语言素养。
7、文学研究专题 54课时,3学分。本课程由文艺学研究、古代文学研究、现代文学研究三部分组成,各占18课时,侧重于文艺学、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学术前沿诸问题的介绍,进而拓展学员的研究视野,提升学员的文学素养。
8、语文教育研究专题 54课时,3学分。本课程包括语文教育文献检索,语文教育论文写作,语文特级教师经验介绍,语文教育专家讲座等方面的内容。
9、语文教学改革研究 36课时,2学分。通过本课程教学,掌握中国语文教学改革的历史进程和基本规律,熟悉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理论,能独立研究语文教学改革的各种思潮与流派,能在实践中进行语文教学改革实验。
10、语文教学艺术论 36课时,2学分。通过本课程教学,能正确认识教学艺术的本质、特点及其功能,研究教学艺术的历史发展和现实意义,探讨语文教学的组织设计、启发引导、语言、板书、多媒体,以及学生的心理调控等艺术,构建科学化和艺术性相统一的语文教学观。
11、语文美育研究 36课时,2学分。通过本课程教学,探讨语文美育学研究的对象、特点及其学科依据,语文美育的目的和任务、主体和客体、语文美育活动、语文美育环境、语文美育原则,以及语文教师的审美修养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