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物理化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具备独立从事物理化学教学和研究工作能力,勤于钻研、勇于开拓的高校骨干教师。具体要求如下:
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为人正派,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实事求是,学风严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
2.掌握物理化学学科的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熟练的实验操作技术;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现状和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有发现与捕捉研究课题的能力,有撰写论著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备一定的听说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培养方式
1、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采用“进校不离岗”的方式。研究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有关系留在原工作单位,工资、福利、医疗等均由原单位负责。
入学后以在职不脱产方式集中学习研究生课程。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最低不少于28学分,在校集中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
论文工作实行导师负责制。结合研究生的工作实际,由我校具有相关领域实践经验的导师和实际业务单位(部门)水平高、责任心强、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的人员(校外导师)联合指导,共同培养。我校导师为第一责任人。
2、应届本科毕业生被录取为攻读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和农业推广硕士的研究生,在校修完研究生课程后,结合相应的实际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方能回校申请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三 学习年限
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一)、研究方向
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科特色,本专业设置五个研究方向。具体见表1。
表1:高等学校教师(物理化学专业)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方向
一级学科名称 | 化学 | 学科代码 | 0703 | ||
二级学科名称 | 物理化学 | 学科代码 | 070304 | ||
序号 | 研究方向 | 本方向的研究范围及内容 | |||
1 | 胶体与表面化学 | 研究表面活性剂分子有序组合体(如胶束、微乳液、溶致液晶等)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在生命科学、化学反应、日用化学品、药剂与药理、环境保护等行业中的应用。 | |||
2 | 电化学 | 从事导电高聚物电化学、生物电化学和环境电化学及其应用的研究。 | |||
3 | 光化学 | 研究光与物质的作用、能量的传递、光电转换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 |||
4 | 纳米材料 | 研究纳米材料的制备、性能、表征及其应用。 | |||
5 | 计算化学 | 应用量子化学程序研究物质的性质及其反应机理,从微观上揭示物质的结构与其性质的关系。 | |||
(二) 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课程学分最低为28学分,其中学位课程18学分,必修课程10-12学分。具体课程设置见表2。
表2:高等学校教师(物理化学专业)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设学期 | 备注 |
学位课程 | M000202 | 自然辩证法 | 36 | 2 | 春 | |
M000101 | 第一外语 | 144 | 4 | 秋十春 | ||
M070201 | 波谱学 | 54 | 3 | 春 | ||
M070202 | 胶体与表面化学 | 54 | 3 | 秋 | ||
M070203 | 电化学方法 | 54 | 3 | 秋 | ||
M070402 | 有机合成 | 54 | 3 | 秋 | ||
合 计 | 18 | |||||
必修课程 | M070601 | 催化化学 | 54 | 3 | 春 | |
M070223 | 光化学 | 36 | 2 | 秋 | ||
M070224 | 材料化学 | 36 | 2 | 秋 | ||
M070225 | 表面活性剂物理化学 | 54 | 3 | 春 | 方向1、3、4 | |
M070226 | 应用电化学 | 54 | 3 | 春 | 方向2 | |
M070323 | 近代分析测试技术 | 54 | 3 | 春 | ||
合 计 | 15 | |||||
选修课程 | M000102 | 英语口语 | 36 | 1 | 秋、春 | |
M000103 | 第二外语 | 72 | 2 | 秋 | ||
M000301 | 计算机应用类课程 | 36 | 2 | 秋 | ||
M070241 | 胶体与表面化学研究新进展 | 54 | 3 | 秋 | ||
M070242 | 电化学研究新进展 | 54 | 3 | 秋 | ||
M070643 | 催化化学研究新进展 | 54 | 3 | 秋 | ||
M070244 | 光化学研究新进展 | 54 | 3 | 秋 | ||
M070245 | 电分析化学 | 36 | 2 | 秋 | ||
M070246 | 环境化学 | 36 | 2 | 春 | ||
M070422 | 物理有机化学 | 54 | 3 | 秋 | ||
合 计 | ≥2 | |||||
总 计 | 35 |
(课程安排与总论叙述不一致。总安排在28-32左右为宜,比较符合在职学习的特点与要求)
五.必修环节
1.补修课程
以同等学力入学的各种类别的研究生,必须补修4门与现专业方向相关的本科基础课程;跨专业入学的各种类别的研究生,必须补修3门与现专业方向相关的本科基础课程。补修课程可通过自学考试、学校的“小自考”、本科生课程考试等多种方式参加考试,考试合格,登录成绩,不计学分,并在中期考核、答辩申请时予以说明,标明“补修”。
2.中期考核
第四学期组织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具体办法参见《扬州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
3.文献阅读
文献阅读是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位论文选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硕士研究生必须较广泛地阅读中文和外文文献,并以外文文献为主。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外文资料的总阅读量应不少于15万英文词。
4.学术活动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5次以上校内外学术活动,主持1次研究生学术讨论会,并至少作1次学术报告。
六 学位论文
1.论文的基本要求
论文必须紧密结合工作实际,针对相关领域实践中具有理论意义的问题,或技术发明与创新、技术服务与监督、业务管理等方面的重要问题进行研究,应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论文选题
选题应体现先进性、创新性、实用性,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选题应具有明确的实践背景和应用价值。
3.选题审查
各专业、领域在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时,应结合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着重对论文选题进行认真审查。
研究生的选题报告应包括:本课题国内外研究情况综述,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分析,课题的创新性、实用性,课题研究的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与本课题有关的工作积累、已有的研究工作成绩等。
各专业、领域组织指导小组或委托专家审查小组对选题报告进行讨论,形成结论性书面意见。指导小组或专家审查小组由5-7人组成,专业、领域负责人任组长。结论意见写入中期检查表,讨论记录存档。
没有通过选题报告论证者,可以继续准备,半年后重新进行报告、讨论,直至通过。学习期限相应顺延。
4.论文形式
(1)研究论文;
(2)专业设计或产品研究、开发报告;
(3)专题调查报告、技术服务研究(总结)报告。
七 学位授予
1、答辩申请
研究生必须修完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取得规定的学分;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培养环节;完成学位论文;经导师同意,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2、论文评审
论文的评价要求:评价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新进展,新设计、新工艺、新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创造经济社会效益或其可能性。
论文的评审程序:论文评阅采用专业送审和学校抽检送审两种方式进行。
专业送审由本专业组织送交2位专家评阅,其中必须有1位是来自实践第一线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的专家;
学校抽检由学校以一定比例,按专业、领域随机抽选送审论文。
论文评阅通过者,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如有1位评阅人认为该论文未达到硕士学位水平或认为需要修改后重新评审,则不能组织答辩;申请人可在半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申请评审。
(3)论文答辩
各专业、领域组织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至少由3位专家组成,其中至少应有1位是来自实践第一线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的专家。
(4)学位申请与授予
学位申请与授予,按照《扬州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的规定执行。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印制。
八、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中必修课程简介
1.电化学方法 3学分,54学时
介绍电极过程动力学、物质传递、电位阶跃方法、电位扫描方法、微电极技术、强制对流、阻抗法和电极反应等。
2.波谱学 3学分,54学时
介绍质谱、红外、紫外?可见、核磁共振、莫斯堡尔光谱、光电子能谱和拉曼光谱等。
3.胶体与表面化学 3学分,54学时
阐述胶体的粘度、沉降与扩散、渗透、光散射、双电层、稳定性、自溶液中的吸附以及固—气界面上的吸附等胶体与表面化学的基本理论及其研究方法。
4.量子化学 3学分,54学时
讲授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及量子化学中的基本概念,通过对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的一些具体例子的介绍,使学生对量子化学的方法、原理和近似计算有一定程度的掌握。
5.表面活性剂物理化学 3学分,54学时
系统学习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结构、分类特性及其应用,着重阐述表面活性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表面性质(吸附)及内部性质(胶束、微乳液、溶致液晶的形成)。
6.光化学 2学分,36学时
主要讲授光化学的基本知识,电子轨道,构型和态,光物理过程?能级与光谱,势能面、光吸收和发射及配位化学、光化学反应等。
7.材料化学 2学分,36学时
介绍材料化学的基本概念、各种合成材料(感光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及纳米材料等)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8.计算化学 3学分,54学时
在学完量子化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量子化学计算程序在物质结构、性质(光、电、磁等)等方面的具体运用,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思考物性的能力。
9.应用电化学 3学分,54学时
介绍化学电源、金属腐蚀与防腐、电解与电镀等内容。
10.催化化学 3学分,54学时
讲授催化剂的制备、评价方法、催化作用原理及动力学,电催化、光催化与光电催化、声催化的原理及动力学,并对特种催化剂及高新催化剂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进行系统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