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50105)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特长能够适应社会需要,专业基础扎实,研究能力强,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专业人才。毕业后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或其他研究部门的教学科研工作;符合党政部门宣传、出版、文化、新闻等工作需求。
二、研究方向
1、先秦两汉文学:主要研究先秦两汉时期文学的发展演变,注重文学与语言的关系,注重文学与文化的关系,注意利用考古学和民族学的资料进行研究。
2、魏晋六朝唐宋文学:主要研究魏晋六朝和唐宋时期文学的发展演变,注重研究作为文学生存之背景的文化事项,例如研究文学与音乐的关系,文学的地域分布,文学作品的传播方式,文学与儒学、玄学、家族文化的关系。
3、元明清文学:主要研究小说史,注重小说与评话等讲唱文学的关系,注重小说的发展演变、古代小说与现代小说的联系。研究戏曲史,注重音乐形式与文体形态的关系,音乐对文学表现的影响。注重雅俗流变、雅俗整合的文学发展道路。研究科举制度与文学的关系,注重文学作品与科举制度、科举文体的深层联系。
4、中国文学与学术:主要研究同中国古代文学相关连的学术现象,特别是经学和儒学的历史、六朝玄学的历史,研究古代文献及其发展演变,研究各种文化教育活动及其制度。
三、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备注 |
学位课程 | D1111700102 |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 54 | 2 | 秋 | 考试 | |
D1111700201 | 第一外国语(英语) | 36 | 2 | 秋 | 考试 | ||
D0105010501 | 文学演变史 | 36 | 2 | 秋 | |||
D0105010502 | 中国学术史 | 36 | 2 | 秋 | |||
D0105010503 | 文学研究方法 | 36 | 2 | 春 | |||
小 计 | 10 | ||||||
非学位课程 | D0105010521 | 文学文献学 | 36 | 2 | 春 | ||
D0105010522 | 学术前沿 | 36 | 2 | 春 | |||
D0100000000 | 第二外国语 | 36 | 2 | 秋 | 在导师指导下修满4学分 | ||
D0105010541 | 学术名著导读 | 36 | 2 | 春 | |||
D0105010542 | 学科动态研究 | 36 | 2 | 秋 | |||
D0105010543 | 文学研究实证 | 36 | 2 | 春 | |||
D0105010544 | 文学比较研究 | 36 | 2 | 秋 | |||
D0105010545 | 文学与文化专题 | 36 | 2 | 春 | |||
D0105010545 | 雅俗文学整合流变研究 | 36 | 2 | 秋 | |||
D0105010546 | 小说戏曲比较研究 | 36 | 2 | 秋 | |||
小 计 | 8 | ||||||
硕士阶段基础课程 | M0105010033 | 先唐文学史 | |||||
M0105010034 | 唐宋文学史 | ||||||
M0105010035 | 元明清文学史 | ||||||
小 计 | 9 | ||||||
必修环节 | 学术研讨与学术报告 | ≥10次 | 2 | 考查 | |||
合 计 | 29 |
四.课程简介
1、文学演变史:
选择若重要节点,讲授中国文学的历史发展,以帮助学生建立探讨事物规律性的意识。
在思想方法上,本课程和一般的文学史研究有明显区别:其一,它不再把个别作家和作品看作文学研究的主体,而注意发现若干作家、若干作品共同呈现的时代倾向;其二,它不再把文学史上的事件当作孤立事件来研究,而重视研究那些长时段存在的、重复出现的现象,并重视探讨这类现象生存的理由;其三,它不再认为文学史是由偶然事件构成的历史,而注意探究各类事件之所以如此呈现的必然缘故。
因此,本课程采用两种方式来讲授:其一,选择一些优秀学术论文——具有上述方法论特点的论文加以讲解,以提高学生进行学术鉴赏的能力和进行学术研究的能力;其二,选择较有深度的学术专题进行讲解,以帮助学生较透彻地认识文学史研究的意义。
考虑到以上情况,本课程不要求对文学演变史作面面俱到的介绍。作为博士生的学位课程,它比硕士学位课程更注意内容上的深度。
2、文学研究方法:
文学研究的方法,实质上就是处理文学史资料的方法。其主要内容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阅读资料的方法;二、寻找有意义的资料的方法;三、分析这些资料的方法。因此,本课程重点讲授对文学和文学史资料的阅读、寻找和理解。
为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文学研究的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练习和示范的方式进行讲授。即:(一)选择一批较具典型意义的资料或作品作为教材,用导读的方式解决阅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既可以用西方的批评方法进行导读,也可以用东方的考据分析的方法进行导读。(二)选择若干较具典型意义的学术问题,用指导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搜集资料的方法——特别是,注意帮助学生利用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的知识来搜集资料。在理解资料方面,最基本的问题是准确理解历史资料的原义。为此,重视结合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知识来指导学生进行史料研究。同硕士学位课程相区别,它在材料选择和讲解内容上更有深度。
中国文学史上的资料浩如烟海,为此,本课程还设立了一个专门单元,讲授如何利用工具书来搜集资料、阅读和理解资料。
3、中国学术史:
围绕中国文学的主要发展线索,掌握古代经学、史学、语言学、考古学、科技史等相关学术领域的基本内容、基本资料和基本研究方法。研究生应根据具体研究方向,重点掌握一两个相关领域的基本动态和基本知识。
本课程同一般的文化史课程的区别在于:(一)在进行以上讲授之时,注意讨论学术和文学的关系,亦即把文学学术史当作一般学术史的一个部分来作讲授;(二)注意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即注意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来调整课程内容;(三)注意从学术史的角度看待文学史学,即讲授文学研究方面的成功经验及其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