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胜任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课程教学和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以及体育科研、体育新闻出版等其它体育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有强烈的事业心、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
2、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的研究进展与动向,以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初步具备独立从事体育社会学、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体育原理、竞技运动原理、体育科研方法等的研究与教学的能力。
3、能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研究方向
根据我国社会、教育、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和本专业的基础与特色,本学科设置学校体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竞技运动人才培养的社会学研究等两个研究方向。具体见表1。
表1: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硕士点研究方向
一级学科名称 | 体育学 | 学科代码 | 0403 | ||
二级学科名称 | 体育人文社会学 | 学科代码 | 040301 | ||
序号 | 研究方向 | 本方向的研究范围及内容 | |||
1 | 学校体育改革理论与实践 | 主要从事学校体育改革的基本理论研究、学校体育改革的实践研究,为我国学校体育改革提供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 | |||
2 | 竞技运动人才培养的社会学研究 | 主要从事影响竞技运动人才培养的社会人文因素的研究,为提高我国竞技运动人才培养使用的效率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 |||
三、学习年限
本专业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修满规定的课程学分、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和论文工作,可提前或延期毕业。允许分段完成学业、中途休学创业。
四、课程设置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本专业研究生课程学习最低要求为35学分,其中学位课程17学分,必修课程10学分。具体课程设置见表2。
表2: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硕士点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设学期 | 备 注 | |
学位课程 | M000202 | 自然辩证法 | 54 | 2 | 春 | ||
M000101 | 第一外国语 | 144 | 4 | 秋十春 | |||
M080301 | 体育原理 | 54 | 3 | 春 | |||
M080302 | 体育教育学 | 54 | 3 | 秋 | |||
当代教育学 | 36 | 2 | 春 | 教院 | |||
M080303 | 体育社会学 | 54 | 3 | 秋 | |||
合 计 | 17 | ||||||
非学位课程 | 必修课程 | M000201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36 | 2 | 秋 | |
M080321 | 体育管理学 | 36 | 2 | 春 | |||
M080322 | 学校体育改革理论与实践 | 54 | 3 | 春 | |||
M080323 | 体育科研方法 | 54 | 3 | 春 | |||
合 计 | 10 | ||||||
选修课程 | M000102 | 英语口语 | 36 | 1 | 秋、春 | ||
M000103 | 第二外语 | 72 | 2 | 秋 | |||
M000301 | 计算机应用类课程 | 36 | 2 | 秋 | |||
M080341 | 体育经济学 | 36 | 2 | 秋 | |||
M080342 | 社会心理学 | 36 | 2 | 秋 | 社发 | ||
M080343 | 体育史 | 36 | 2 | 春 | |||
M080344 | 比较体育学 | 36 | 2 | 秋 | |||
M080345 | 奥林匹克运动 | 36 | 2 | 春 | |||
M080346 | 健康教育学 | 36 | 2 | 秋 | |||
M080347 | 体育法学 | 36 | 2 | 春 | |||
M080348 | 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 | 36 | 2 | 秋 | |||
M080349 | 教育心理学 | 36 | 2 | 春 | |||
M080350 |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 36 | 2 | 秋 | 教院 | ||
M080351 | 当今世界教育思潮 | 36 | 2 | 春 | 教院 | ||
合 计 | 8 | ||||||
总 计 | 35 |
五、培养方式
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和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指导教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指导教师应关心研究生的全面成长,既教书又育人,引导研究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研究生要尊敬师长,虚心学习,积极进取。
研究生要将基础理论学习和完成硕士论文有机结合起来,注重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发挥研究生的个人才能与特长,突出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六、培养环节
1、个人培养计划
研究生在入学三个月内,由导师和研究生共同研究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并报校研究生处备查。
同等学力入学的硕士生必须补修5门现专业大学本科主干课程:跨专业入学者视专业差异,须至少补修3—5门与现专业方向相关的本科主要课程。补修课程不计学分,应列入个人培养计划。
2、课程学习
研究生培养采用的教材与书籍,应反映本专业国内、国际的先进水平,必须重视课程学习,特别是学位课程和必修课程的学习。为研究生授课的教师,一般应具高级职称,导师应为本专业研究生讲授一定量的专业课。研究生应参加所在教研室(或研究室)及校内外的有关学术活动,以更多地接触学科前沿的信息,扩大视野。
3、实践环节
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应从事一定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教学实践、运动训练、科学研究、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时间为4—6周,一般安排在第三至第四学期进行。
4、资料阅读
硕士研究生必须认真而较多地阅读中文和外文文献。本专业外文资料的阅读量应在10万英文词以上。
5、学术活动
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必须参加10次校内外学术活动,主讲1次学术报告和主持1次研究生学术讨论会。
七、考核方式
1、课程考核
学位课程考核主要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进行考核,部分专业学位课程考试可以以论文发表形式进行。必修课考核以考试方式进行。选修课考核以考试或考查方式进行。所有课程考核均以百分制记分,60分为合格,可取得相应学分。
同等学力者补修的本科主干课程必须考试合格。
2、实践环节考核
社会实践活动由活动主办单位提供书面证明。教学实践活动由研究生填写《扬州大学研究生教学实践情况考核表》,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学院考核。合格方能毕业。
3、学术活动考核
研究生参加的每一次学术活动都必须填写《扬州大学研究生学术报告登记表》和《扬州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表,由学院进行考核,合格者方能毕业。
4、中期考核
为保证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一般在课程学习结束之后,结合论文开题工作进行中期考核,具体办法详见《扬州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
八、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1、论文选题与开题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选题一方面要考虑本学科研究的前沿性和实际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力求和国家级或省部级项目等接轨。学位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开始,在查阅文献、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主要包括立题意义、文献综述初步、研究计划及目标、主要理论(技术)难题及拟解决方案等。开题报告应在学科范围内公开宣讲,并广泛征求意见。
2、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要有一定的工作量,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论文要求资料可靠、理论正确、思路清晰,对所研究专业和方向的最新成就有所了解,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并在该研究方向上有新的研究成果。论文书写必须符合《扬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以省、校两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为目标,着力提高学位论文质量。
3、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研究生的论文评阅、论文答辩、学位申请等环节,按《扬州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的有关规定执行。积极推行学位论文的“双盲”送审和公开答辩制度。
九、制定说明
本培养方案以培养高水平的体育教育专门人才为出发点,从目前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发展的现实与需要出发,考虑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在设置体育原理、体育教育学的基础上,增设了社会心理学、当代教育学等课程。
十、课程简介
1、体育原理 3学分,54课时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体育的本质;体育的对象;体育的功能;体育的目的;体育的内容 ;体育的方法;体育的分类。
2、体育教育学 3学分,54课时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体育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体育的作用;学生年龄特征与体育教育的实施;体育教育的目的;体育教育的手段;体育教师。
3、体育社会学 3学分,54课时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体育形态与体育变迁;体育结构与体育制度 ;体育与社会文化;体育组织;社区体育;体育与社会生活方式;体育与人的社会化;体育运动中的社会问题。
4、体育管理学 2学分,36课时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体育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职能;学校体育管理;运动训练与竞赛管理;社会体育管理;体育产业、人才、信息、科技管理。体育管理学
5、学校体育改革理论与实践 3学分,54课时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学校体育改革的社会背景;学校体育改革的理论基础;学校体育改革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各国学校体育改革的进展与趋势;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回顾、反思与展望。
6、体育科研方法 3学分,54课时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现代体育科研导论;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论基础;体育科学研究的选题;体育科学研究设计;文献研究;社会调查研究;专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体育科学研究论文的撰写、报告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