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硕士点培养能在党和国家机关、教学或研究单位从事政治理论宣传、思想教育和党务管理、组织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具备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意识,具有踏实严谨和勇于探索的治学态度,养成尊师守纪、诚实正派、互助协作、乐于奉献的道德品质和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
2、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较为深入地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及其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所取得的成就、经验与教训;有独立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党的领导和建设的重大问题的能力;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发展趋势,对相近研究方向有所了解,并力求在某些方面达到本方向的研究前沿。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较为熟练地使用计算机,有较强的文字信息处理能力;熟悉并遵守学术规范,具有较高的逻辑思维和文字撰述能力。有一定的组织和公关能力。
3、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
二、研究方向
中共党史专业隶属政治学一级学科。根据本学科覆盖面较宽的特点,设置的研究方向主要有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政治及政党制度、党的领导与管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现代化、中国共产党民主与法治思想等五个方向。其主要研究范围和研究内容见表1。
表1 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点主要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
一级学科名称 | 政治学 | 学科代码 | 0302 | ||
二级学科名称 | 中共党史 | 学科代码 | 030204 | ||
序号 | 研究方向 | 本方向的研究范围及内容 | |||
1 |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主要研究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及各领域的主要内容。 | |||
2 | 中国政治及政党制度 | 主要研究中国政治发展,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及完善。 | |||
3 | 党的领导与管理 | 主要研究中共三代领导集体的领导和管理的思想以及我国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发展和改革的历史经验。 | |||
4 |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现代化 | 主要研究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现代化的理论及实践。 | |||
5 | 中国共产党民主与法治思想 | 主要研究中国共产党在致力于推进中国现代民主与建设法治国家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 |||
三、学习年限
硕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按规定修满35个课程学分,完成实践环节和论文工作,可提前毕业。允许分段完成学业和休学创业。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硕士研究生课程最低学分为35学分,其中学位课程20学分,非学位课程中必修课程10学分,选修课程5学分。本学科的主要课程设置与学分见表2。
表2: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点课程设置与学分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备 注 | |
学 位 课 程 | M000203 | 马列原著选读 | 54 | 2 | 春 |
| |
M000101 | 第一外国语(英语) | 144 | 4 | 秋、春 | |||
M020201 | 中共党史专题研究 | 72 | 3 | 秋 | |||
M020202 |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 | 72 | 3 | 秋 | |||
M020203 | 党史文献学研究 | 54 | 3 | 秋 | |||
M020204 | 政治学专题研究 | 54 | 2 | 春 | |||
M020205 | 中外政党制度研究 | 54 | 3 | 春 | |||
合 计 | 20 | ||||||
非 学 位 课 程 | 必 修 课 程 | M000201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36 | 2 | 春、秋 | |
M020221 | 中国共产党民主与法治思想研究 | 54 | 2 | 春 | |||
M020222 | 党的领导与管理 | 54 | 2 | 春 | |||
M020223 |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研究 | 54 | 2 | 春 | |||
M020224 | 现代化理论专题研究 | 54 | 2 | 秋 | |||
合 计 | 10 | ||||||
选 修 课 程 | M000102 | 英语口语 | 36 | 1 | 秋+春 | ||
M000203 | 第二外语 | 36 | 2 | 秋 | |||
M000301 | 计算机应用类课程 | 36 | 2 | 秋 | |||
M020241 | 统一战线的理论与实践 | 36 | 2 | 春 | |||
M020242 | 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 | 36 | 2 | 秋 | |||
M020243 | 社会学理论专题研究 | 36 | 2 | 春 | |||
M020244 |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 | 36 | 2 | 春 | |||
M020245 | 宪政理论专题研究 | 36 | 2 | 秋 | |||
M020246 |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 36 | 2 | 春 | |||
M020247 | 领导科学 | 36 | 2 | 春 | |||
合 计 | 5 | ||||||
总 计 | 35 |
五、培养方式
1、导师负责制
实行导师负责和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指导教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指导教师应教书育人,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引导他们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道路;研究生要尊敬师长,虚心学习,积极进取,做到教学相长。
2、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并重
硕士生要通过课程学习以掌握系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本专业的专门知识,通过论文写作培养从事科学研究和担负专门研究工作的能力。要特别加强研究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包括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
3、建立研究生学术报告会制度,每月举行1-2次。通过研究生相互之间的研讨和切磋,切实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
六、培养环节
1、个人培养计划
研究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指导下,严格按照本培养方案填写《扬州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经学科负责人审定后报学院和研究生处备案。研究生的培养计划是导师指导研究生学习的依据,也是对研究生毕业和授予学位进行审查的依据。培养计划确定后,研究生和导师均应严格遵守。如需更动,须经批准,并报研究生处备案。
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硕士研究生必须补修5门与现专业相关的本科基础课程;跨专业入学者视专业差异,必须至少补修3门与现专业相关的本科基础课程。以上补修课程列入个人培养计划,不计学分;考试合格,成绩登录时标明“补修”。
2、课程学习
为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必须十分重视课程学习,特别是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中必修课程的学习。课程学习可根据课程性质采取教师讲授、师生讨论、学生自学、读书报告等多种形式。任课教师应着重启发研究生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他们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跨学科(门类)选修课程。
3、实践环节
包括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社会实践主要是参加社会调查、承担校内外的科研、设计、调研、咨询、技术开发和服务等活动。教学实践是培养硕士研究生的重要环节,其内容主要是以本科生为对象开展试讲、辅导课堂讨论、指导实验和辅助指导毕业班学生毕业论文等。参加教学实践应完成相当于助教一个月的工作量。
4、文献阅读
论著与文献阅读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活跃学术思想、掌握学科前沿动态及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等都有重要意义,也是学位论文选题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硕士研究生必须较广泛地阅读中文文献和适量的外文文献,文献阅读量由导师视具体情况加以确定。
5、学术活动
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10次校内外学术活动,并至少主讲1次学术报告。研究生参加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各院系组织的学术讲座,也可以是参加各类学术会议。鼓励和支持导师带领学生参加校外的学术会议和专业访学。
七、考核方式
1、课程考核
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中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考核以撰写课程论文等方式进行,成绩合格即可取得相应的学分。
同等学力入学者跨专业入学者所有补修课程,必须考试合格。
2、实践环节考核
实践环节活动由研究生填写《扬州大学实践环节考核表》,学院考核,考核合格者方能毕业。
3、学术活动考核
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要填写《扬州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表》,按学期送交学院研究生教务员审核并存档。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情况由学院考核,合格者方能毕业。
4、中期考核
为保证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一般在课程学习结束之后,结合论文开题工作进行中期考核,具体办法详见《扬州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1、论文选题与开题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选题一方面要考虑本学科研究的前沿性和学生的实际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力求与本学科承担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相结合。学位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开始,在查阅文献、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主要包括立题意义、文献综述初步、研究计划及目标、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及学术创新等。开题报告应在学科范围内公开宣讲,并广泛征求意见。
2、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要有一定的工作量,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论文要求资料可靠,理论正确、思路清晰,对所研究问题的最新成就有所了解,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所创新和突破。论文书写必须符合《扬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要以省、校两级优秀硕士论文为目标,着力提高学位论文质量。
3、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研究生的论文评阅、论文答辩、学位申请等环节按《扬州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的有关规定执行。积极推行学位论文的“双盲”送审和公开答辩制度。
九、修订说明
1、研究方向作了适当调整。使之更切合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实际状况, 适应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社会进步的需要。
2、课程作了适当调整。加大基础训练和研究能力的培养,以贯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重能力”的修订原则,培养和提高学生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注意处理好学位课程与非学位课程,必修课、选修课之间的层次和连接、递进关系,提高理论水平和培育现实研究能力的关系,体现“整体优化”原则。
十、学位专业课程和必修课程简介
1、学位课程
(1)中共党史专题研究 3学分,72学时 在掌握中共党史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对党的历史上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介绍与此相关的学术前沿动态。
(2)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 3学分,72学时 学习和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理论,并掌握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3)党史文献学 3学分,54学时 了解和掌握中共党史研究的文献史料基本情况及利用方法。
(4)政治学理论专题研究 2学分,54学时 学习和了解以国家为主体的社会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并掌握相关研究方法。
(5)中外政党制度比较研究 2学分54学时 了解和掌握西方政党制度的发展和运行机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历史和现状,研究现阶段我国政党制度的发展完善问题。
2、必修课程
(1)党的领导与管理思想 2学分,54学时 学习和了解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党的领导的思想和行政管理思想,总结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历史发展与改革的历史经验,研究并总结新时期领导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的规律。
(2)中国共产党民主与法治思想研究 2学分,54学时 学习和研究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3)当代中国政治发展 2学分,54学时 运用政治发展理论,分析探讨当代中国社会的政治演变与发展,着重分析这期间政治构架的演变、中国本土的传统因素、西方政治思想和力量、重要的政治运动、政治文化的变迁、当代社会经济的崛起等对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的影响。帮助学生厘清当代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的线索,初步掌握政治发展的规律。
(4)现代化理论专题研究 2学分,54 学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清现代化理论的四大类,同时运用新的发展观,对近两个世纪以来现代化的合理发展趋势勾画一个总轮廓,进一步理解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现代化的理论和中国现代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