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遗传学专业高级专门人才。要求是:
1、进一步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精神、创新(业)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具有理论联系实际、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遵纪守法,热爱祖国,积极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具有遗传学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能运用一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和撰写论文;具有从事遗传学研究、教学或独立承担本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
3、心理和体魄健康,能吃苦耐劳,勤奋工作。
二、研究方向
根据国家经济建设的要求和本专业学科的发展,本专业确定下列八个研究方向。具体见表1。
表1:遗传学专业硕士点研究方向
一级学科名称 | 生物学 | 学科代码 | 0710 | ||
二级学科名称 | 遗传学 | 学科代码 | 071007 | ||
序号 | 研究方向 | 本方向的研究范围及内容 | |||
1 | 病原微生物分子遗传学及基因工程 | 从分子水平研究细菌、病毒的结构组成、遗传特性及其与致病性和免疫力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改造或改良微生物的遗传特点或以反向遗传学手段,研制常规方法无法获得的基因工程疫苗,为相关疾病控制提供新见解、新技术和新制品。 | |||
2 | 免疫的分子、细胞机理 | 研究免疫应答的规律及其分子、细胞调控机理,探索微生物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及遗传基础,同时探讨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 |||
3 | 功能基因分离和克隆 | 利用多种分子标记技术对特定的抗性植物,优良品质植物或代谢调控过程明确的微生物的基因组DNA进行分子标记筛选,明确与特定目标性状连锁的分子标记,在此基础上将有关区段或基因进行克隆,进一步对连锁片段进行分离、鉴定,直至分离出功能基因。 | |||
4 | 分子细胞遗传研究 | 将分子遗传学和细胞遗传学结合起来,借助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研究染色体结构、基因物理定位、转基因插入位置与基因表达的关系和基因组分析。 | |||
5 | 转基因研究 | 以植物为对象,利用基因枪或农杆菌介导法将重组的目标基因(抗性、优良品质等)转入受体,研究不同植物的组织培养方法、转化效率、转化体验证、转基因有关机理及转基因植物安全性评价等。 | |||
6 | 动、植物重要性状遗传研究 | 应用传统的和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研究农作物或畜禽的产量、抗逆性、品质等性状,探求其遗传规律;分析这些性状的受控基因位点数,开展基因定位研究和相应的遗传改良研究。 | |||
7 | 肿瘤发生的分子细胞机理与免疫预防 | 以常见肿瘤为对象,通过构建肿瘤动物模型和医学临床研究,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探求肿瘤发生的机制,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新型药物,以免疫学手段研制免疫预防肿瘤的新制剂。 | |||
8 | 分子生态学 | 应用各种分子技术,开展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生态学研究,建立资源开发利用的分子生态学评价系统。 | |||
三、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按规定修滿课程学分、完成必修环节和论文工作,可提前毕业或延期毕业。允许分段完成学业,允许休学创业。
四、课程设置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课程学习最低要求为35学分,其中学位课程18学分,必修课程12学分。详见表2。
表2:遗传学专业硕士点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备注 | |
学 位 课 程 | M000202 M000101 M170103 M170104 M170105 M170106 | 自然辩证法 第一外国语(英语) 分子遗传学 细胞遗传学 遗传学进展 基因工程 | 54 144 48 48 64 32 | 2 4 3 3 4 2 | 春 秋+春 秋 春 春 秋 | 公共课 公共课 | |
合 计 | 18 | ||||||
非 学 位 课 程 | 必 修 课 程 | M000201 M170122 M170123 M170124 M170125 M170126 M170127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高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原理 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免疫学技术 微生物遗传学专题 遗传工程原理及应用 高级植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36 32 48 32 48 48 48 | 2 2 3 2 3 3 3 | 秋 春 秋 秋 春 春 春 | 公共课 方向课 方向课 方向课 |
合 计 | 12 | ||||||
选 修 课 程 | M000103 M000301 M000102 M170144 M170145 M170146 M170147 M170148 M170149 M170150 M170151 M170152 | 第二外国语 计算机应用类课程 英语口语 免疫遗传学 数量遗传学 高级动植物育种专题 细胞分子生物学 细胞/组织培养技术 组织学与胚胎学技术 生物信息学 微生物学进展 电镜技术 | 72 36 36 48 48 32 48 32 32 32 32 32 | 2 2 1 3 3 2 3 2 2 2 2 2 | 秋 秋 秋、春 春 春 春 秋 秋 秋 春 秋 春 | 公选课 公选课 公选课 | |
合 计 | 5 | ||||||
总 计 | 35 |
五、培养方式
1、导师负责制
实行导师负责和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指导教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指导教师应教书育人,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引导他们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道路;研究生要尊敬师长,虚心学习,积极进取,做到教学相长。
2、课程学习与科研论文并重
硕士生既要深入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本专业的专门知识,又要通过学位论文培养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特别要加强研究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包括创新能力、活动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
3、产学研联合培养
在校内修读课程学分,到“产学研”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开展科学研究并完成学位论文。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自身优势和特色,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六、培养环节
1、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除了要求研究生学好必修的马列主义理论课外,还必须认真参加本校的政治学习和必要的公益劳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不断进行形势与任务、方针与政策以及精神文明的教育。
院、系要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生活管理等工作,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作用,健全研究生管理制度,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提高研究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导师要关心研究生的成长,以身作则,注意引导,严格要求,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个人培养计划
研究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指导下,严格按照本培养方案填写《扬州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经学科负责人审定后报学院和研究生处备案。研究生的培养计划是导师指导研究生学习的依据,也是对研究生毕业和授予学位进行审查的依据。培养计划确定后,研究生和导师均应严格遵守。
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硕士研究生必须补修5门与现专业相关的本科基础课程;跨专业入学者视专业差异,必须至少补修3门与现专业相关的本科基础课程。以上补修课程列入个人培养计划,不计学分;考试合格,成绩登录时标明“补修”。
3、课程学习
研究生必须学好学位课程,个别学位课程经导师同意和考试成绩合格后,可允许免修。选修课要根据研究方向的需要和硕士生的原有基础,适当控制。注意因材施教,扬长补短。学习方式可以随班听课,也可以按教师指定的文献,进行自学,以培养研究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无论何种方式,都必须通过考试,成绩及格者,方能给予学分。
4、实践环节和学术活动
为了培养硕士生的教学能力,在第二、三学年里组织硕士生参加大学本科的部分教学工作,可以试讲部分章节,也可以指导实验、实习、辅导课堂讨论和批改作业等,参加教学实践的工作量不少于20学时,其中讲课4课时左右。要求硕士生在学期间至少参加10次校内外学术活动,主持研究生学术讨论会1次,并至少主讲学术报告1次。
5、文献阅读
文献阅读是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扩大硕士生的知识面、活跃学术思想、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及掌握国内外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动态都有重要意义,也是学位论文选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硕士研究生必须较广泛地阅读中文和外文文献,并以外文文献为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总阅读量应不少于10-15万英文词。
七、考核方式
1、课程考核
位课程考核主要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进行考试,部分专业学位课程考试可以以论文发表形式进行。必修课程考核以考试方式进行。选修课程考核以考查方式进行。所有课程考核均以百分制记成绩,60分为合格,可取得相应的学分。
同等学历资格入学的硕士生补修本科基础课程必须考试合格。
2、实践环节考核
社会实践活动由活动主办单位提供书面证明,教学实践活动由2名授课教师提供书面鉴定。研究生填写《扬州大学研究生实践环节考核表》,实践环节要有专人负责,学院进行考核。合格者方能毕业。
3、学术活动考核
研究生参加的每一次学术活动都须填写《扬州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表》。考核合格者方能毕业。
4、中期考核
为保证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一般在课程学习结束之后,结合论文开题工作进行中期考核,具体办法详见《扬州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
八、学位论文工作
硕士生应在导师或以导师为主的论文指导小组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资料,调查生产实际情况,提出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包括文献综述、立项目的和意义、立项依据、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工作基础、计划进度、经费预算、存在问题及克服方法、参考文献),并组织学科组(或教研室)有关教师进行开题论证。鉴于遗传科学的特点,为增加重复周期,论文题目确定后,在导师指导下,硕士生应尽速拟定论文实施计划并予以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论文进展工作检查。
研究工作期间,硕士生需继续阅读和收集文献资料,掌握现场试验技术、实验室研究方法和有关仪器的使用技术。同时,根据研究需要,可在导师或以导师为主的论文指导小组的建议和安排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到校外有关单位进行专业实习和调查、了解情况,收集资料,研究问题。对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应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获得准确的足够的试验数据资料,认真进行整理分析和推理,撰写出具有一定科学水平的论文,送相关专家进行评阅,经答辩通过后申请学位。
研究生的论文评阅、论文答辩、学位申请等环节按《扬州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九、修订说明
1、突出了遗传学学科基础理论课程的地位,如分子遗传学、细胞遗传学、遗传工程原理及应用等,充分体现和展示了本专业的传统学科优势和学术特色。
2、加大了进展专题课程的开设比重,如增加了基因组学研究进展、高等动植物育种学专题等课程,重点介绍本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拓宽研究生的知识视野,有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国家有关研究生培养的基本原则。
3、增加了实验技术类课程的开设,以理论教学和实验技术操作并重,强化研究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符合生物类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
4、丰富了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在原先的研究生培养方式的基础上,增加了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方式,凸现了我校学生培养的优势。让学生到产学研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开展科学研究并完成科学论文,充分发挥了高校科研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自身优势和特色。
5、进一步完善了学位论文的指导环节。在原先以导师指导为主的基础上,增设论文指导小组,以对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作充分论证,并能及时解决学生在实施论文工作中的出现的问题,同时加大对学生学位论文的督察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对论文工作进行检查,以确保学位论文的进度和质量。
十、课程简介
1、分子遗传学 3学分,48学时 掌握分子遗传学的基本理论,能从分子水平上认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2、细胞遗传学 3学分,48学时 掌握细胞遗传学的基本理论,从染色体结构、数目认识生物遗传和变异的规律;掌握细胞遗传学的研究方法。
3、遗传学进展 4学分,64学时 了解植物、动物、微生物及人类中遗传学研究的新进展。激发学生运用遗传学基本理论探讨新知识领域的思辨能力。
4、基因工程 2学分,32学时 着重介绍基因工程的原理与方法,研究生应掌握在基因水平上进行操作的技术。
5、高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原理 2学分,32学时 主要讲授有关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常用研究方法的技术原理。
6、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3学分,48学时 讲述人类、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基因组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动植物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寻求新方法和新途径。
7、免疫学技术 2学分,32学时 介绍免疫学技术的原理与实验方法,为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8、微生物遗传学专题 3学分,48学时 学习、掌握微生物遗传学研究最新文献和经典文献;某些专门问题的综合评述及微生物遗传研究的动态等等。
9、遗传工程原理与应用 3学分,48学时 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及相关技术的基本理论及过程,为开展基因工程的研究奠定基础。
10、高级植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3学分,48学时 着重掌握植物细胞的区域化、能流、代谢和发育的整合、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信号转导机理、基因表达与调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