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毕业后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部门的教学科研工作,以及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及相关单位工作的植物学专业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科研作风,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掌握植物学和植物生理学等方面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与相应的技能和方法,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能至少用一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翻译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并具有初步的写、听、讲能力;能在研究中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植物生理学研究、教学、实际应用和管理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创新性强,具有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达到在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水平。
3、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
二、研究方向
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我校特色,本专业设置植物的发育生理等四个研究方向,具体见表1。
表1:植物学专业硕士点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
一级学科名称 | 生物学 | 学科代码 | 0710 | ||
二级学科名称 | 植物学 | 学科代码 | 071001 | ||
序号 | 研究方向 | 本方向的研究范围及内容 | |||
1 | 植物的发育生理 | 主要从个体、器官、组织、细胞、细胞器、分子等不同层次上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探讨内外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器官建成,尤其是对生殖器官的影响。 | |||
2 | 植物的光合作用与调节 | 主要研究环境条件和化学试剂对光合作用,尤其是光合酶的影响,制备光合酶的抗体,探讨提高光合生产率的途径。 | |||
3 | 植物的逆境生理 | 主要研究干旱、盐渍、高温、强光等不良环境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着重研究水分胁迫条件下,作物体内酶活性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寻找抗旱指标,并把这些指标应用于节水农业。 | |||
4 | 资源植物的开发利用 | 主要进行经济、药用和草坪植物的开发利用,着重研究银杏次生产物的提取和利用。 | |||
三、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经批准可在2.5-5年范围内变动。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按规定修满课程学分、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和论文工作,可提前毕业。允许分段完成学业,允许研究生休学创业。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课程学习的最低要求为35学分,其中学位课程19学分,必修课程10学分。具体课程设置见表2。
表2:植物学专业硕士点课程设置与学分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备 注 | ||
学 位 课 程 | M000202 | 自然辩证法 | 54 | 2 | 春 | |||
M000101 | 第一外国语(英语) | 144 | 4 | 秋+春 | ||||
M140101 | 高级植物生理学 | 72 | 4 | 秋 | ||||
M140102 | 植物研究技术 | 120 | 4 | 春 | ||||
M140103 | 植物分子生物学 | 54 | 3 | 秋 | ||||
M140104 | 植物学专题讨论 | 36 | 2 | 秋 | ||||
合 计 | 19 | |||||||
非 学 位 课 程 | 必 修 课 程 | M000201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36 | 2 | 秋 | ||
M170306 | 高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原理 | 32 | 2 | 春 | ||||
M000501 | 仪器分析 | 36 | 2 | 秋 | ||||
M140121 | 高级植物解剖学 | 36 | 2 | 春 | ||||
M140122 | 植物资源综合利用 | 54 | 3 | 秋 | ||||
合 计 | 11 | |||||||
选 修 课 程 | M000103 | 第二外国语(日语) | 72 | 2 | 秋 | 公选课 | ||
M000301 | 计算机应用类课程 | 36 | 2 | 秋 | 公选课 | |||
M000102 | 英语口语 | 36 | 1 | 秋+春 | 公选课 | |||
M000541 | 电镜技术 | 54 | 3 | 春 | ||||
M000542 | 高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 | 72 | 3 | 春 | ||||
M000543 | 植物发育的生化与分子机理 | 54 | 3 | 秋 | ||||
M140222 | 同位素示踪法 | 36 | 2 | 春 | ||||
M140545 | 细胞生物学 | 54 | 3 | 秋 | ||||
M000544 | 胶体与表面化学原理 | 54 | 3 | 秋 | ||||
M140542 | 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 | 54 | 3 | 春 | ||||
M140141 | 计算机在植物科学中的应用 | 36 | 2 | 春 | ||||
M000545 | 文献检索 | 36 | 2 | 秋 | ||||
M140142 | 书报讨论 | 36 | 2 | 春 | ||||
合 计 | 5 | |||||||
总 计 | 35 | |||||||
五、培养方式
1、导师负责制
实行导师负责和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指导教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指导教师要教书育人,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引导他们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道路;研究生要尊敬师长,虚心学习,积极进取,做到教学相长。
2、课程学习与研究课题、科研论文并重
硕士生既要深入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本专业的专门知识,又要通过研究课题和科研论文培养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胜任专业工作的能力。特别要加强研究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包括创新能力、活动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
3、产学研联合培养
在校内修读课程学分,到“产学研”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开展科学研究并完成学位论文。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自身优势和特色,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六、培养环节
1、个人培养计划
研究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指导下,严格按照本培养方案填写《扬州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经学科负责人审定后,在第一学期结束前报学院和研究生处备案。研究生的培养计划是导师指导研究生学习的依据,也是对研究生毕业和授予学位进行审查的依据。培养计划确定后,研究生和导师均应严格遵守。
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硕士研究生必须补修本专业本科5门主干课程;跨专业入学者视专业差异,必须至少补修3门与现专业相关的本科基础课程。以上补修课程列入个人培养计划,不计学分;考试合格,成绩登录时标明“补修”。
2、课程学习
为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必须十分重视课程学习,特别是学位课程和必修课程的学习。课程学习可根据课程性质采取教师讲授、师生讨论、学生自学、读书报告等多种形式。任课教师应着重启发研究生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他们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跨学科(门类)选修课程,鼓励选修人文素质类课程。
3、实践环节
包括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社会实践主要是参加社会调查、承担校内外的科研、设计、调研、咨询、技术开发和服务等活动。教学实践是培养硕士研究生的重要环节,主要是以本科生为对象开展试讲、辅导课堂讨论、指导实验和辅助指导毕业班学生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等。研究生应当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须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并完成相当于助教1个月工作量的任务。
4、文献阅读
文献阅读是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扩大硕士生的知识面、活跃学术思想、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及掌握国内外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动态都有重要意义,也是学位论文选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硕士研究生必须较广泛地阅读中文和外文文献,并以外文文献为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总阅读量应不少于10-15万英文词。
5、学术活动
研究生应积极参加校内的各项学术活动,并在导师的带领或指导下参加校外的专家讲学、学术会议等学术活动。在学期间必须至少参加10次校内外学术活动,并至少主讲1次学术报告,主持研究生学术讨论会1次。
七、考核方式
1、课程考核
学位课程考核以闭卷笔试方式进行,部分专业学位课程考核也可以课程论文方式进行,但应力求公开发表。必修课程考核以考试方式进行,选修课程考核以考试或考查方式进行。所有课程考核一律以百分制记分,60分为合格,可取得相应的学分。课程考试不合格必须重修,且不得超过两门次。外国语须通过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的统考。同等学力入学者补修的课程必须考试合格。
2、实践环节考核
社会实践活动由活动主办单位提供书面证明。教学实践活动由研究生填写《扬州大学研究生教学实践情况考核表》,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学院考核。合格者方能毕业。
3、学术活动考核
研究生分别填写《扬州大学研究生学术报告登记表》和《扬州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表》,学院根据每学期研究生学术报告会计划审核研究生的学术报告情况,研究生处复核,合格者方能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4、中期考核
为保证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一般在课程学习结束之后,结合论文开题工作进行中期考核,具体办法详见《扬州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
八、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1、选题
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广泛查阅和收集,建立较为系统和完备的文献资料和研究资料两个基础平台,确定具体研究课题。研究课题一方面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另一方面要力求和国家或省部级的基金项目、攻关项目等接轨。
2、开题
研究生选定研究课题后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开始学位论文工作,在查阅文献、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本课题国内外研究情况综述;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分析;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与本课题有关的工作积累、已有的研究工作成绩等。开题报告应在学科范围内公开宣讲,并广泛征求意见。
3、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或导师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要有一定的工作量,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论文要求资料可靠,理论正确、思路清晰,对所研究专业和方向的最新成就有所了解,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并在该研究方向上有新的研究成果。论文书写必须符合《扬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4、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
研究生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后,方能申请论文答辩。积极推行学位论文的“双盲”送审和公开答辩制度。研究生的论文评阅、论文答辩、学位申请等环节按《扬州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九、修订说明
根据植物学学科特点和以往硕士研究生培养经验,按《扬州大学关于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意见》等有关文件的要求,明确培养目标,强化培养过程,明确导师与研究生职责,依培养方案严格执行、考核和监督,确保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具体修订的思路上,使研究生在开始学位论文工作前有更为扎实而宽泛的理论基础,突出本学科硕士生的创新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是紧贴学科前沿和生产实际,优化课程设置;二是按培养过程特点,细化与规范培养程序,三是按高素质人才与高学位论文质量,严格各环节的考核。
修订要点:课程设置上,本专业的学位课和必修课均是本专业的基础课,适当增加相邻学科间的交叉;研究生应修完本硕士点的全部学位课程和各研究方向由导师指定的必修课程,在导师指导下可选择其他研究方向的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作为自己的选修课,并鼓励研究生跨专业选修课程。注重培养和提高研究生自我学习、知识更新、不断适应学科发展的能力,注重思辩、写作与报告能力,训练和培养各方面的综合能力,特别是熟练运用英语和计算机的能力。学位论文选题上,明确选题要求,以省、校两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为目标,着力提高学位论文质量。
十、学位专业课程和必修课程简介
1、高级植物生理学 讲授植物生理学分支学科的近代发展及其重要成果,如植物的水分生理;矿质与氮素营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同化物的运输、分配及信号的传导;植物生长物质;生长生理;成花生理;生殖和衰老以及抗逆生理。
2、植物研究技术 学习并掌握植物学观察和植物生理学研究方法。主要讲授和进行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测定CO2技术;氧电极的测氧技术及其应用;用虫荧光酶法测定植物组织中的ATP含量;树脂切片与显微摄影技术;蛋白质与酶的实验;抗性实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科技摄影等实验。
3、植物分子生物学 讲授真核生物基因的分子组成、基本结构及线粒体、叶绿体基因组;DNA分子操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着重讲座转录水平的调控;实例剖析植物分子生物学的一些热门课题;介绍植物的基因组与基因组学等。
4、植物学专题讨论 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指定专题,阅读有关文献,写出综合性文献报告,或将硕士生研究工作进行阶段小结,制作讲演文稿,在讨论班上交流并讨论。
5、高级生物化学 主要讲授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与功能,核酸和蛋白质的代谢;核酸和蛋白质的分离与提取;蛋白质的进化和遗传起源等。
6、仪器分析 主要讲授气相色谱分析;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电位分析法;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紫外吸收光谱分析以及其它仪器的分析原理,相关仪器的结构以及技术方法。
7、植物资源综合利用 讲授植物资源的类型和特点;淀粉类植物资源的综合利用;饮料类植物资源的综合利用;油脂类植物资源的综合利用;芳香油类植物资源的综合利用;药用类植物资源的综合利用;农花药类植物资源的综合利用;维生素类植物资源的综合利用;矿质营养类植物资源的综合利用;色素类植物资源的综合利用;饲料肥料类植物资源的综合利用等。
8、高级植物解剖学 讲授植物细胞、细胞壁;分生组织;薄壁组织;厚角组织;厚壁组织;表皮与周皮;木质部;维管形成层;韧皮部;分泌结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的结构、发育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