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根据科教兴国的需要,培养与造就从事水力学、河流动力学专业科研、教学、规划设计及工程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实事求是,学风严谨;服从国家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
2.在从力学、河流动力学学科方面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及必要的工程实践知识。在理论分析、科学实验和计算机技术方面得到基本的训练。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业工程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水利学与河流动力学专业隶属水利工程一级学科。根据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和学校特色,本学科设置工程水力学、水力过渡过程及管道非恒定流、泥沙运动力学与河床演变、环境水力学等4个研究方向,见表1。
表1 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专业硕士点研究内容
一级学科名称 | 水利工程 | 学科代码 | 0815 | ||
二级学科名称 | 水利学与河流动力学 | 学科代码 | 081502 | ||
序号 | 研究方向 | 本方向的研究范围及内容 | |||
1 | 工程水力学 | 主要研究水力学基础理论、水工水力学、水力数值模拟与优化分析,河网非恒定流、水力测试技术。 | |||
2 | 水力过渡过程及管道非恒定流 | 主要研究水力机械过渡过程、管道非恒定流理论及应用、管网水力学,水电站和抽水蓄能电站的水力过渡过程理论及应用。 | |||
3 | 泥沙运动力学与河床演变 | 主要研究河流泥沙运动与河床演变理论及其应用、水力机械的抗泥沙磨损、河道整治与河道防洪。 | |||
4 | 环境水力学 | 主要研究污染物物质在水体中的扩散、水质及河流水质模型、水环境的评价。 | |||
三、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修满规定的课程学分,完成必修环节和论文工作,方可提前毕业或延期毕业。允许分段完成学业,允许研究生休学创业,但最长年限为5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与非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课程学习的最低要求为35学分,其中学位课程18学分,必修课程11-13学分。具体课程设置见下表2
表2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业硕士点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备 注 | ||
学 位 课 程 | M000202 M000101 M000401 M000403 M000404 M000402 M120401 | 自然辩证法 第一外国语(英语) 矩阵论 数理方程(含积分变换) 概率与数理统计 数值分析 流体动力学 | 54 144 54 54 54 54 54 | 2 4 3 3 3 3 3 | 春 秋+春 秋 秋 秋 秋 秋 |
| ||
合 计 | 18 | |||||||
非学位课程 | 必 修 课 程 | M000201 M120226 M120123 M120201 M120422 M120248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模型试验理论与技术 紊流力学 计算水力学 泥沙运动动力学 环境水力学 | 36 36 36 54 54 36 | 2 2 2 3 3 2 | 秋 春 春 春 春 | 方向3 方向4 | |
合 计 | 11-13 | |||||||
选 修 课 程 | M000102 M000103 M000301 M120444 M120249 M120243 M120245 M120246 M120250 M120346 M120523 M120253 M120445 M120259 M120261 M120447 M120448 M120449 M120450 | 英语口语 第二外国语 计算机应用类课程 实验流体力学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现代流动测试技术 泵站经济运行 泵系统过渡过程 随机水文学 3S技术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结构优化设计 流体计算软件应用专题 PHOENICS软件专题 泄水建筑物水力学问题 水资源专题 明渠非恒定流 多相流专题 河床演变学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研究进展 | 36 72 36 36 36 36 36 36 36 18 36 18 18 18 18 36 18 36 18 | 1 2 2 2 2 2 2 2 2 1 2 1 1 1 1 2 1 2 1 | 秋、春 秋 春 秋 秋 秋 春 秋 秋 秋 秋 春 秋 春 春 秋 秋 秋 秋 | |||
合 计 | 4-6 | |||||||
总 计 | 35 |
五、培养方式
1.导师负责制
实行导师负责和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指导教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指导教师应教书育人,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引导他们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道路;研究生要尊敬师长,虚心学习,积极进取,做到教学相长。
2.课程学习与科研论文并重
硕士生既要深入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本专业的专门知识,又要通过学位论文培养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特别要加强研究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包括创新能力、活动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
3.学产研联合培养
在校内修读课程学分,到 “学产研” 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开展科学研究并完成学位论文。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自身优势和条件,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六、培养环节
1.个人培养计划
研究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指导下,严格按照本培养方案填写《扬州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经学科负责人审定后报学院和研究生处备案。研究生的培养计划是导师指导研究生学习的依据,也是对研究生毕业和授予学位进行审查的依据。培养计划确定后,研究生和导师均应严格遵守。
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硕士研究生必须补修5门与现专业相关的本科基础课程;跨专业入学者视专业差异,必须至少补修3门与现专业相关的本科基础课程。以上补修课程列入个人培养计划,不计学分;考试合格,成绩登录时标明“补修”。
2.课程学习
为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必须十分重视课程学习,特别是学位课程和必修课程的学习。课程学习可根据课程性质采取教师讲授、师生讨论、学生自学、读书报告等多种形式。任课教师应着重启发研究生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他们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跨学科(门类)选修课程,鼓励选修人文素质类课程。
3.实践环节
包括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社会实践主要是参加社会调查、承担校内外的科研、设计、调研、咨询、技术开发和服务等活动。教学实践主要是以本科生为对象开展试讲、辅导课堂讨论、指导实验和辅助指导毕业班学生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等。教学实践是培养硕士研究生的重要环节,硕士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的必须完成相当于助教一个月的教学工作量。
4.文献阅读
文献阅读是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扩大硕士生的知识面、活跃学术思想、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及掌握国内外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动态都有重要意义,也是学位论文选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硕士研究生必须较广泛地阅读中文和外文文献,要求阅读与研究论文有关的文献资料不少于5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20篇,并写出有一定水平的有关研究内容的文献综述。本专业外文资料的总阅读量应不少于10-15万英文词。
5.学术活动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10次校内外学术活动,主持1次研究生学术讨论会,并至少主讲1次学术报告。研究生参加的学术活动可以是校内各院系组织的学术讲座,也可以是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研究生每参加一次学术活动必须填写《扬州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表》。
七、考核方式
1.课程考核
学位课程考核以闭卷笔试方式进行,部分专业学位课程考核也可以课程论文方式进行,但应力求公开发表。必修课程考核以考试方式进行,选修课程考核以考试或考查方式进行。所有课程考核一律以百分制记分,60分为合格,可取得相应的学分。补修的课程必须考试合格。
2.实践环节考核
实践环节由专人负责,研究生必须填写《扬州大学研究生实践环节考核表》,由学院进行考核,合格者方能毕业。
3.学术活动考核
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时,要填写《扬州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表》,按学期送交学院研究生教务员审核并存档。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情况由学院考核,合格者方能毕业。
4.中期考核
为保证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一般在课程学习结束之后,结合论文开题工作进行中期考核,具体办法详见《扬州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
八、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1.论文选题与开题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选题一方面要考虑本学科研究的前沿性和实际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力求和国家级或省部级基金项目、攻关项目等结合。根据条件可结合生产实际选择符合研究方向的工程项目来进行。学位论文工作应在修满规定学分后开始,在查阅文献、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主要包括立题意义、文献综述初步、研究计划及目标、主要理论(技术)难题及拟解决方案等。开题报告应在学科、教研室组织有关专家以及导师参加的开题论证报告会上汇报,经讨论后方能实施。
2.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要有一定的工作量,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论文要求资料可靠、理论正确、思路清晰,对所研究专业和方向的最新成就有所了解,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并在该研究方向上有新的研究成果。采用工程设计类型题目的研究生,除应完成工程任务外,还须撰写论文,就某一方面进行研究,力求有所见解。论文书写必须符合《扬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以省、校两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为目标,着力提高学位论文质量。
3.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研究生的论文评阅、论文答辩、学位申请等环节按《扬州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的有关规定执行。积极推行学位论文的“双盲”送审和公开答辩制度。
九、学位专业课程和必修课程简介
1. 矩阵论 3学分,54学时 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范数理论与应用、矩阵分析与应用、矩阵分解、特征值的估算和对称矩阵、广义逆矩阵。
2. 数值分析 3学分,54学时 插值法、函数逼近方法、数值积分、线性方程组解法、矩阵特征值计算、常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等。
3. 数理方程(含积分变换) 3学分,54学时 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数理方程的导出和定解条件、波动方程、热传导方程、位势方程。
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学分,54学时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大数定理及中心极限定理、方差分析及回归分析、随机过程的基本知识、马尔可夫链、平稳随机过程。
5.计算水力学 3学分,54学时 流动现象描述、紊流模型方程、有限差分与有限体积法基本概念以及各类离散格式的特点,流动问题的典型数值解法。
6.流体动力学 3学分,54学时 流体力学基本方程,势流、粘性流、边界层、紊流理论。
7.模型试验理论与技术 2学分,36学时 相似概论,因次分析,流体运动相似的基本理论,河渠及水工建筑物的水流模型,水力机械模型,水力模型相似的几个专门问题,结构模型试验的方法及相似原理,结构静力模型的制作及试验,结构动力试验。
8.泥沙运动动力学 3学分,54学时 河流泥沙沉降和起动流速、 动床阻力、推移质运动、悬移质运动,高含沙水流,河道演变、河相关系。
9.紊流力学 2学分,36学时 系统学习紊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程,了解紊流的统计理论、半经验理论和模式理论及其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10.环境水力学 2学分,36学时 环境水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分子扩散、紊动扩散、水质及河流水质模型,水环境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