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硕士点根据科教兴国的需要,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胜任流体机械及工程的设计、建设、管理、科研及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为此目标,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要奠定宽厚而坚实的基础,毕业时要达到下列具体标准:
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辩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刻苦的学习精神,积极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动态和发展趋势,具有独立从事科研、教学工作的能力,能够查阅资料,发现和捕捉研究课题,撰写专业学术论文。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至少掌握一种计算机编程语言。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好的读、写、听、说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根据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结合我校特色,本专业设置五个研究方向,详见表1。
表1: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硕士点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
一级学科名称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学科代码 | 0807 | ||
二级学科名称 | 流体机械及工程 | 学科代码 | 080704 | ||
序号 | 研究方向 | 本方向的研究范围及内容 | |||
1 | 流体机械系统动力特性与可靠性 | 大型水泵机组结构形式与动力特性;水泵系统失效机理、可靠性分析及控制研究;水力机组在线监测、故障预测及诊断。 | |||
2 | 流体机械及装置流动计算机数值模拟与优化设计 | 泵站工程水动力学问题研究;泵装置流场数值模拟及优化水力设计;CFD技术在流体机械及工程中的应用。 | |||
3 | 流体机械及系统性能预测、控制与调节 | 泵、泵装置及泵系统能量性能预测与控制理论;泵装置性能调节方法研究;泵系统与泵站经济运行。 | |||
4 | 流体机械及装置流场测试技术应用研究 | 流动测试技术在泵及泵装置流场测试中的应用研究,内部流场对外特性的影响及其改善研究。 | |||
5 | 水力机械系统过渡过程与瞬态特性 | 泵站、水电站、抽水蓄能电站水力机组过渡过程特性及断流方式研究;水力机械及系统过渡过程调节控制研究。 | |||
三、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修满规定的课程学分,完成必修环节和论文工作,可提前毕业或延期毕业。允许研究生休学创业,分段完成学业,最长年限为5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本专业研究生课程学习的最低要求为35学分,其中学位课程18学分,必修课程13学分。课程具体设置情况见表2。
表2: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硕士点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备 注 | |
学位课程 | M000202 | 自然辩证法 | 54 | 2 | 春 | ||
M000101 | 第一外国语(英语) | 144 | 4 | 秋+春 | |||
M000403 | 数理方程(含积分变换) | 54 | 3 | 秋 | |||
M000402 | 数值分析 | 54 | 3 | 秋 | |||
M000401 | 矩阵论 | 54 | 3 | 秋 | 导师指定 一门课程 | ||
M000404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54 | 3 | 秋 | |||
M120201 | 计算水力学 | 54 | 3 | 春 | |||
合 计 | 18 | ||||||
非学位课程 | 必修课程 | M000201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36 | 2 | 秋 | |
M120401 | 流体动力学 | 54 | 3 | 秋 | |||
M120121 | 流体机械理论与设计 | 36 | 2 | 春 | |||
M120226 | 模型试验理论与设计 | 36 | 2 | 春 | |||
M120224 | 泵站工程理论与新技术 | 36 | 2 | 春 | |||
M120122 | 系统可靠性分析 | 36 | 2 | 春 | 方向1 | ||
M120123 | 紊流力学 | 36 | 2 | 春 | 方向2 | ||
M120223 | 系统工程基础 | 36 | 2 | 秋 | 方向3 | ||
M120243 | 现代流动测试技术 | 36 | 2 | 秋 | 方向4 | ||
M120124 | 瞬变流 | 36 | 2 | 春 | 方向5 | ||
合 计 | 13 | ||||||
选修课程 | M000103 | 第二外国语 | 72 | 2 | 秋 | ||
M000102 | 英语口语 | 36 | 1 | 秋、春 | |||
M000301 | 计算机应用类课程 | 36 | 2 | 秋 | |||
M120221 | 技术计算语言 | 36 | 2 | 春 | |||
M120249 |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 36 | 2 | 春 | |||
M120145 | 两相流动与两相流泵 | 36 | 2 | 春 | |||
M120146 | 流体机械振动理论 | 36 | 2 | 春 | |||
M120147 | 水力机械磨蚀与空蚀 | 36 | 2 | 春 | |||
M120253 | 流体计算软件应用专题 | 18 | 1 | 秋 | |||
M120243 | 现代流动测试技术 | 36 | 2 | 春 | |||
M120245 | 泵站经济运行 | 36 | 2 | 春 | |||
M120253 | 大系统优化理论与应用 | 36 | 2 | 春 | |||
M120246 | 水利工程自动化 | 36 | 2 | 秋 | |||
M120444 | 实验流体力学 | 36 | 2 | 春 | |||
M120246 | 泵系统过渡过程 | 36 | 2 | 秋 | |||
合 计 | 4 | ||||||
总 计 | 35 |
五、培养方式
1.导师负责制
实行导师负责和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指导教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指导教师应教书育人,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引导他们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道路;研究生要尊敬师长,虚心学习,勤奋刻苦,积极进取,做到教学相长,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
2.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并重
硕士生既要深入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本专业的专门知识,又要通过科研活动和学位论文撰写培养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特别要加强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包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3.产学研联合培养
根据具体情况,研究生也可以在校内修读课程学分,到联合培养基地开展科学研究并完成学位论文。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自身优势和特色,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六、培养环节
1.个人培养计划
研究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指导下,严格按照本培养方案填写《扬州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经学科负责人审定后报学院和研究生处备案。同等学力或转专业入学的硕士生必须补修5门以上本专业本科主干课程。补修课程不计学分,但应列入个人培养计划。研究生的培养计划是导师指导研究生学习的依据,也是对研究生毕业和授予学位进行审查的依据。培养计划确定后,研究生和导师均应严格遵守。
2.课程学习
为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必须十分重视课程学习,特别是学位课程和必修课程的学习。课程学习可根据课程性质采取教师讲授、师生讨论、学生自学、读书报告等多种形式。任课教师应重视启发研究生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他们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跨学科(门类)选修课程。
3.实践环节
包括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社会实践主要是参加社会调查、承担校内外的科研、设计、调研、咨询、技术开发和服务等活动。教学实践主要是以本科生为对象进行试讲、辅导课堂讨论,指导实习、实验、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等。教学实践是培养硕士研究生的重要环节,硕士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的教学工作量相当于助教一个月的工作量。
4.文献阅读
文献阅读是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扩大知识面、活跃学术思想、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及掌握国内外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动态都有重要意义,是学位论文选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硕士研究生必须较广泛地阅读中文和外文文献。本专业外文资料的总阅读量应不少于60篇,10-15万英文词。
5.学术活动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至少10次校内外学术活动,并至少主讲1次学术报告。研究生参加的学术活动可以是校内各院系组织的学术讲座,也可以是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原则上校内2小时的专题讲座为一次学术活动,校外参加的学术会议按天数折算,原则上1天为2次学术活动。
七、考核方式
1.课程考核
学位课程考核以闭卷笔试方式进行;部分专业学位课程、必修课程考核以考试、课程论文或课程设计方式进行;选修课程考核以考试或考查方式进行。所有课程考核一律以百分制记分,60分为合格,可取得相应的学分。补修课程必须考试合格。
2.实践环节考核
社会实践活动由活动主办单位提供书面证明。教学实践活动由研究生填写《扬州大学研究生教学实践情况考核表》,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学院考核。合格者方能毕业。
3.学术活动考核
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时,要填写《扬州大学研究生学术报告记录表》、《扬州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表》,按学期送交学院研究生教务员审核并存档。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情况由学院考核,合格者方能毕业。
4.中期考核
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一般在课程学习结束之后,结合论文开题工作进行中期考核。具体办法详见《扬州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1.论文选题与开题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选题一方面要考虑本学科研究的前沿性和实际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力求与国家级或省部级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工程及横向课题相结合,密切结合工程实际。学位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不迟于第二学年春季开始,在查阅文献、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主要包括立题意义、文献综述初步、研究计划及目标、主要理论(技术)难题及拟解决方案等。开题报告应在学科范围内公开宣讲,并广泛征求意见。
2.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或导师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要有一定的工作量,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论文要求资料可靠、理论正确、思路清晰,对所研究专业和方向的最新成就有所了解,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并在该研究方向上有新的研究成果。论文格式必须符合《扬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以省、校两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为目标,着力提高学位论文质量。
3.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
研究生的论文评阅、论文答辩、学位申请等环节按《扬州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的有关规定执行。积极推行学位论文的“双盲”送审和公开答辩制度。
九、修订说明
1.随着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开工兴建,大型梯级泵站成为本学科的研究重点。工程对梯级泵站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要求较高,本专业相应调整了研究方向。方向1、3与大型水泵及泵站的可靠性有关,同时兼顾其他流体机械及工程;方向2、4与泵站的经济性有关。
2.充分体现本学科的工程应用特点,学位论文选题密切结合工程实际,在原选题“要力求与国家级或省部级基金项目相结合”的基础上,增加了“与国家重点工程及横向课题相结合”的要求。
3.拓宽研究生培养渠道,充分利用产学研基地的有利条件,与有关科研部门、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研究生。这样不但有利于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相关部门解决某些问题,研究生本人也较早进入工作角色,甚至直接与联合培养单位签定就业协议。
4.根据专业新的研究方向,对个别必修课程、选修课程进行了调整。对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按新划分的学院重新编号。对选修课程按研究方向进行梳理排列,便于研究生选课。
5.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是指论文题目确定(不一定是开题)后至论文答辩的实际研究工作时间。
6.根据学科发展要求,对学位课程、必修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
十、学位专业课程和必修课程简介
1. 数理方程(含积分变换) 学分,54学时 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数理方程的导出和定解条件、波动方程、热传导方程、位势方程。
2. 数值分析 3学分,54学时 插值法、函数逼近方法、数值积分、线性方程组解法、矩阵特征值计算、常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等。
3. 矩阵论 学分,54学时 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范数理论与应用、矩阵分析与应用、矩阵分解、特征值的估算和对称矩阵、广义逆矩阵。
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学分,54学时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大数定理及中心极限定理、方差分析及回归分析、随机过程的基本知识、马尔可夫链、平稳随机过程。
5. 计算水力学 3学分,54学时 流动现象描述、紊流模型方程、有限差分与有限体积法基本概念以及各类离散格式的特点,流动问题的典型数值解法。
6. 流体动力学 3学分,54学时 流体力学基本方程,势流、粘性流、边界层、紊流理论。
7. 流体机械理论与设计 2学分,36学时 包括离心泵叶轮水力设计,轴流泵叶轮、导叶水力设计,准三维流动理论,流体机械内部流场计算及现代水泵设计方法等。
8. 模型试验理论与设计 2学分,36学时 包括相似基本原理,因次分析,流体运动相似的基本理论,水力机械模拟,河渠水力模型相似、结构模拟、土工模拟及实验技术等。
9. 泵站工程理论与新技术 2学分,36学时 泵站技术、泵站设计理论的发展,泵站运行特性分析与计算,水泵空化防治,泵站振动与水锤及其防护,泵站经济运行等。
10. 系统可靠性分析 2学分,36学时 系统可靠性的基本概念、主要指标和基本方法,典型系统与网络系统的可靠性模型、可靠性预测和分配方法,高可靠性系统设计要点、故障分析技术、维修性工程、可靠性试验、系统可靠性评定、系统可靠性仿真等理论方法。
11. 紊流力学 2学分,36学时 包括流动稳定性理论,向紊流转变,紊流的基本方程、能量方程、涡量方程,紊流统计理论、半经验理论、模式理论,紊流模型的应用,紊流的实验研究,猝发现象与紊流的拟序结构,固体颗粒在紊流中的运动,紊流与混和,紊流的数值模拟,紊流与混沌等。
12. 系统工程基础 2学分,36学时 线性动态、非线性规划、编程与应用、整数规划、几何规划、网络技术、模拟技术,随机优化技术概述。
13. 现代流动测试技术 2学分,36学时 探针系统在泵装置流场测试中的应用及其精度控制,PIV、LDV等现代流场测试技术。
14. 瞬变流 2学分,36学时 主要介绍和讨论瞬变流的发生、发展机理,非恒定流微分方程组及其求解方法,特征线法及其应用,减少和防止因瞬变流造成的不利影响,瞬变流计算方法和程序以及控制瞬变流方法及工程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