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及符合“三个面向”时代要求,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具有合作精神及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积极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掌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实验操作技术;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所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有关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要求具有较为重要的学术意义或应用价值,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3、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
二、研究方向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机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及其规律的学科。分子生物学是以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为中心,以数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过程的活动规律。本专业设置六个研究方向,详见表1。
表1: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士点研究方向
一级学科名称 | 生物学 | 学科代码 | 0710 | ||
二级学科名称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学科代码 | 071010 | ||
序号 | 研究方向 | 本方向的研究范围及内容 | |||
1 | 植物生长发育的生化与分子机理 | 主要研究植物生长发育的生化与分子调节机理,包括与生长发育有关的生化过程及其酶学调节、信号转导机理、基因表达及其调节等。 | |||
2 | 蛋白质组学 | 主要研究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及在不良环境条件下蛋白质的表达、鉴定、特性及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等。 | |||
3 | 酶工程 | 本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不同来源酶的分离纯化、酶的固定化、酶反应器、传感器及酶的生产和研究等。 | |||
4 | 生化分析 | 主要从事环境、食品中农药、药物激素等小分子有机污染物的免疫分析技术的建立与开发,包括半抗原合成、人工抗原和抗体的制备、酶免疫分析、荧光免疫分析等。 | |||
5 | 食品生化 | 主要从事与食品生产、研究及新产品开发有关的生物化学及其相关物质特性和生物化学反应等领域的研究。 | |||
6 | 神经分子生物学 | 主要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研究神经结构和功能的特点以及神经系统对机体其它功能的整合和调控作用,人类神经和精神疾患的防治等。 | |||
三、学习年限
本专业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按规定修满课程学分、完成必修环节和论文工作,可提前或延期毕业。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允许休学创业。
四、课程设置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课程学习最低要求为35学分,其中学位课程20学分,必修课程10学分。详见表2。
表2: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士点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备注 | |
学位课程 | M000202 M000101 M170303 M170304 M170305 M170306 M170307 M170308 | 自然辩证法 第一外国语(英语) 高级生物化学I(蛋白质化学) 高级生物化学II(核酸化学) 分子生物学 高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原理 高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54 144 48 32 32 32 96 32 | 2 4 3 2 2 2 3 2 | 秋 秋+春 秋 秋 秋 春 春 春 | 公共课 公共课 | |
合 计 | 20 | ||||||
非学位课程 | 必修课程 | M000201 M170322 M170323 M170324 M170325 M170326 M170327 M170328 M170329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分子遗传学 生物制药工艺学 高级植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蛋白质组学 生化分析与生物传感器 酶工程与蛋白质工程 发酵工艺学 神经生物学 | 32 48 32 48 48 48 48 48 48 | 2 3 2 3 3 3 3 3 3 | 秋 秋 春 春 春 春 春 春 春 | 公共课 方向1 方向2 方向3 方向4 方向5 方向6 |
合 计 | 10 | ||||||
选修课程 | M170341 M170342 M170343 M170344 M170345 M170346 M170347 M170348 M000549 M000550 M000551 M000552 M170353 M170354 M170355 M000556 M000157 M000158 M000159 | 生物膜与信号传导 基因工程 细胞分子生物学 分子免疫学 分子病毒学 细胞/组织培养技术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高级植物生理生化研究技术 生物信息学 电镜技术 同位素技术在生物学上的应用 波谱分析概论 糖的生物化学 结构生物学 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文献检索与科技写作 第二外语 英语口语 计算机应用类课程 | 48 32 48 48 48 32 32 48 32 32 32 32 32 32 48 32 72 36 36 | 3 2 3 3 3 2 2 3 2 2 2 2 2 2 3 2 2 1 2 | 秋 秋 秋 秋 秋 秋 秋 春 春 春 春 秋 春 春 秋 春 秋 秋+春 秋 | 公选课 公选课 公选课 公选课 | |
合 计 | 5 | ||||||
总 计 | 35 |
五、培养方式
1、实行导师负责制
导师是第一责任人,负责所指导研究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及学术研究等各个方面。培养方式可根据导师的具体情况确定培养的目标(学术型或应用型),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造就从事学术研究的专门人才,以学术训练为重点,包括宽广的基础知识、系统的专业理论和掌握学科前沿发展动态,以及研究方法、学术规范和学术表达方式的训练,特别是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包括创新能力、活动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和着眼于解决生产实践实际问题能力的人才,应以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和技能为主,使研究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能力。
2、课程学习与科研论文相结合
通过课程学习以掌握坚实的专业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科学研究、撰写研究论文以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公共课(外语和政治)以讲授为主,辅以自学。其它课程以讲授和提问为主,辅以自学。要求研究生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并阅读有关的专业文献。
六、培养环节
1、个人培养计划
研究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指导下,严格按照本培养方案填写《扬州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经学科负责人审定后报学院和研究生处备案。研究生的培养计划是导师指导研究生学习的依据,也是对研究生毕业和授予学位进行审查的依据。培养计划确定后,研究生和导师均应严格遵守。
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硕士研究生必须补修5门与现专业相关的本科基础课程;跨专业入学者视专业差异,必须至少补修3门与现专业相关的本科基础课程。以上补修课程列入个人培养计划,不计学分;考试合格,成绩登录时标明“补修”。
2、课程学习
为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必须十分重视课程学习,特别是学位课程和必修课程的学习。课程学习可根据课程性质采取教师讲授、师生讨论、学生自学、读书报告等多种形式。任课教师应着重启发研究生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他们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跨学科(门类)选修课程,鼓励选修人文素质类课程。
3、实践环节
包括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社会实践主要是参加社会调查、承担校内外的科研、设计、调研、咨询、技术开发和服务等活动。教学实践主要是以本科生为对象开展试讲、辅导课堂讨论、指导实验和辅助指导毕业班学生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等。教学实践是培养硕士研究生的重要环节,教学实践包括以本科生为对象开展试讲、辅导、组织课堂讨论、指导实验和辅助指导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等,完成相当于助教1个月工作量的任务。
4、文献阅读
文献阅读是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扩大硕士生的知识面、活跃学术思想、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及掌握国内外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动态都有重要意义,也是学位论文选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硕士研究生必须较广泛地阅读中文和外文文献,并以外文文献为主。
5、学术活动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少参加10次校内外各项学术活动,主持1次研究生学术讨论会,并至少主讲1次学术报告。研究生参加的学术活动可以是校内各院系组织的学术讲座,也可以是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
七、考核方式
1、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可采取多种形式,学位课程考核主要以考试方式进行,选修课程考核以考试或考查方式进行。所有课程考核一律以百分制记分,60分为合格。
以同等学历入学的研究生所有补修课程必须考试合格。
2、实践环节考核
实践环节由专人负责,研究生必须填写《扬州大学实践环节考核表》,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由学院进行考核,合格者方能毕业。社会实践活动由活动单位提供书面证明。
3、学术活动考核
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时,要填写《扬州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登记表》和《扬州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表》,按学期送交学院研究生教务员审核并存档。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情况由学院考核,合格者方能毕业。
4、中期考核
为保证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一般在课程学习结束之后,结合论文开题工作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具体办法详见《扬州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
八、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1、论文选题与开题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选题一方面要考虑本学科研究的前沿性和实际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力求和国家级或省部级基金项目、攻关项目等接轨。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学位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开始,在查阅文献、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主要包括立题意义、文献综述、研究计划及目标、主要理论(技术)难题及拟解决方案等。开题报告应在学科范围内公开宣讲,并广泛征求意见。
2、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要有一定的工作量,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论文要求资料可靠、理论正确、思路清晰,对所研究专业和方向的最新成就有所了解,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并在该研究方向上有新的研究成果。论文书写必须符合《扬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以省、校两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为目标,着力提高学位论文质量。
3、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研究生的论文评阅、论文答辩、学位申请等环节按《扬州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的有关规定执行。积极推行学位论文的“双盲”送审和公开答辩制度。
九、修订说明
本次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按照《扬州大学关于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意见》的要求,强化培养目标,注重培养过程和培养结果相结合;明确导师与研究生的职责;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主线,着力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在制定培养方案的思路上注重研究生创新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优化课程设置,紧跟学科前沿;强调培养过程的考核和监督,规范培养程序,保证培养质量。
十、课程简介
1、高级生物化学I和II 3和2学分,48和32学时 着重讲授蛋白质、核酸的性质、结构和功能以及有关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及其与信号转导的机理等。
2、分子生物学 2学分,32学时 着重讲授基因的性质、功能;分子克隆的原理和方法;遗传信息的传递、复制、转录、翻译及基因表达的调控等。
3、高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原理 2学分,32学时 主要讲授有关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常用研究方法的技术原理。
4、高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 3学分,96学时 主要讲授蛋白质、核酸和酶等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和定性、定量测定方法;基因的分离、克隆等技术。
5、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2学分,32学时 主要介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有关的最新研究和发展动态。研究生可根据需要(研究方向)着重掌握2-3个领域的相关研究动态和最新发展。
6、分子遗传学 3学分,48学时 见《遗传学》硕士点
7、生物制药工艺学 2学分,32学时 主要介绍生物制药工艺的基础知识和发展历史;各类药物的生产工艺、用途和检测方法等。
8、高级植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3学分,48学时 着重掌握植物细胞的区域化、能流、代谢和发育的整合、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信号转导机理、基因表达与调节等。
9、蛋白质组学 3学分,48学时 主要介绍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最新进展,讲授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蛋白质的分析与鉴定;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等。
10、生化分析与生物传感器 4学分,64学时 主要讲授环境、食品中农药、药物激素等小分子有机污染物的免疫分析技术的建立与开发,包括半抗原合成、人工抗原和抗体的制备、酶免疫分析、荧光免疫分析等。
11、酶工程与蛋白质工程 3学分,48学时 主要介绍酶制剂、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酶的分子修饰、生物反应器、酶电极及其应用等。
12、发酵工艺学 3学分,48学时 主要讲授微生物发酵培养、操作原理;微生物反应器、动植物细胞工程、发酵工程技术及其展望等。
13、神经生物学 3学分,48学时 主要讲授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神经系统对机体其它功能的整合和调节作用;神经性和精神性疾患的研究与防治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