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硕士点培养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教学和科研、农业推广部门及与专业相关的有关企业工作,或进一步攻读博士学位的优秀专业科技工作者。具体标准为:
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人正派,与同学诚挚相处,尊师守纪。
2、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掌握昆虫学领域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在各自的研究方向上具备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发展趋势,对相近研究方向有所了解,并力求在某些方面达到本方向的研究前沿。具有独立从事农业昆虫科研和教学的综合素质,具有独立查阅资料,发现和捕捉研究课题的一定能力,具有独立撰写专业学术论文以及摘要的能力。学会使用计算机,有较好的读、写、听、说一门外语的能力。
3、具有健康的精神面貌和强健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
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科特色,本专业设置下列五个研究方向,详见表1。
表1:农业昆虫及害虫防治专业硕士点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
一级学科名称 | 植物保护 | 学科代码 | 0904 | ||
二级学科名称 |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学科代码 | 090402 | ||
序号 | 研究方向 | 本方向的研究范围及内容 | |||
1 | 昆虫生态及害虫综合治理 | 主要研究害虫种群数量动态,大发生的生理生态机制;害虫爆发的分子机制(分子生态)、有害生物生态调控及其方法,尤其是现代新技术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 |||
2 | 系统昆虫学及植物检疫 | 主要研究昆虫种类鉴定,物种间的系统关系,及其进化理论,农业害虫的检疫技术。 | |||
3 | 害虫无公害治理理论及技术 | 主要研究农业害虫的无公害治理理论和技术;包括有效地利用天敌、开发无公害的生物杀虫剂等。 | |||
4 | 昆虫生理生化及分子科学 | 主要研究农业害虫猖獗、抗药性、抗虫性的生理生化机制;以及在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昆虫进化、毒理等。 | |||
5 | 害虫信息与管理 | 主要利用现代传媒技术研究害虫治理的宏观和延伸到用户的网络技术及地理信息系统在害虫管理中的应用。 | |||
三、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修满规定课程学分,积极参加讨论班学习以及完成学位论文,可提前毕业或延期毕业。允许分段完成学业。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本专业研究生课程分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课程学习最低要求为35学分,其中学位课程18学分,非学位课程中必修课程8学分,选修课程9学分。另外开设一定数量的讨论班。具体课程设置见表2。
表2: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硕士点课程设置与学分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设学期 | 备注 | |
学位课程 | M000202 | 自然辩证法(理科) | 54 | 2 | 春 | 公共课 | |
M000101 | 第一外语 | 144 | 4 | 秋十春 | 公共课 | ||
M141101 | 昆虫分类学 | 72 | 4 | 春 | |||
M141102 | 昆虫生态学 | 54 | 3 | 春 | |||
M141103 | 昆虫生理生化 | 54 | 3 | 秋 | |||
M141104 | 农业昆虫研究进展 | 36 | 2 | 秋 | |||
合 计 | 18 | ||||||
非学位课程 | 必修课程 | M000201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36 | 2 | 秋 | 公共课 |
M141122 | 科技创新论与科技写作 | 36 | 2 | 秋 | |||
M141123 | 化学生态学 | 36 | 2 | 秋 | |||
M141124 | 现代生物防治 | 36 | 2 | 春 | |||
合 计 | 8 | ||||||
选修课程 | M000102 | 英语口语 | 36 | 1 | 秋、春 | 公选课 | |
M000103 | 第二外语 | 72 | 2 | 秋 | 公选课 | ||
M000301 | 计算机应用类课程 | 36 | 2 | 春 | 公选课 | ||
M141145 | 昆虫研究法 | 36 | 2 | 秋 | 由导师指定选修若干门课 | ||
M141146 | 作物抗虫性原理 | 36 | 2 | 秋 | |||
M141147 | 昆虫生物地理学 | 36 | 2 | 春 | |||
M141148 | 高级植物检疫 | 36 | 2 | 春 | |||
M141149 | 转基因抗虫性及安全评价 | 36 | 2 | 春 | |||
M141150 | 数学生态学 | 36 | 2 | 春 | |||
M000501 | 仪器分析 | 54 | 3 | 春 | |||
M140101 | 高级植物生理学 | 72 | 4 | 秋 | |||
M140721 | 基因组学 | 36 | 2 | 秋 | |||
M140544 | 生物信息学 | 36 | 2 | 春 | |||
M140221 | 同位素示踪方法 | 36 | 2 | 春 | |||
M140701 | 分子遗传学 | 54 | 3 | 秋 | |||
M140702 | 基因工程原理与实验技术 | 90 | 4 | 秋 | |||
合 计 | 9 | ||||||
总 计 | 35 |
五、培养方式
1、导师负责制
实行导师负责和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指导教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指导教师应教书育人,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引导他们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道路;研究生要尊敬师长,虚心学习,积极进取,做到教学相长。
2、课程、讨论班以及学位论文并重
硕士生既要深入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本专业的专门知识,又要通过讨论班以及学位论文培养具有从事昆虫学教学、研究和农业推广的能力。特别要加强研究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包括创新能力、活动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
六、培养环节
1、个人培养计划
研究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指导下,严格按照本方案填写《扬州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经学科负责人审定后报学院和研究生处备案。研究生的培养计划是导师指导研究生学习的依据,也是对研究生毕业和授予学位进行审查的依据。培养计划确定后,研究生和导师均应严格遵守。
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硕士研究生必须补修5门与现专业相关的本科基础课程;跨专业入学者视专业差异,必须至少补修3门与现专业相关的本科基础课程。以上补修课程列入个人培养计划,不计学分;考试合格,成绩登录时标明“补修”。
2、课程与讨论班学习
研究生要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必须十分重视课程学习,特别是学位课程和必修课程的学习。任课教师应着重启发研究生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他们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跨学科(门类)选修课程,鼓励选修人文类课程。同时也要重视讨论班学习。讨论班学习采取教师讲授,师生讨论,学生自习,学生报告等多种形式。本硕士点研究生三年的学习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二学年主要是课程学习:1)所有学生必修指定的5门学位课程;2)在导师指导下,学生至少选学3门必修课程和3门选修课程;在导师指导下,也要参加一些讨论班学习。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将加大讨论班学习时数。在第三学年,学生主要参加若干讨论班学习,在导师要求下,也要选少量专业选修课程,同时在导师指导下展开学位论文工作,并在第三学年末完成论文并参加答辩。
3、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是培养硕士研究生的重要环节。主要是以本科生为对象开展试讲、辅导课堂讨论、辅助指导毕业班学生毕业论文等。教学实践工作应相当于助教一个月的工作量。成绩优秀的研究生可担任本专业本科高年级课程和研究生学位课程的习题课。
4、文献阅读
文献阅读是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扩大硕士生的知识面、活跃学术思想、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及掌握国内外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动态都有重要意义,也是学位论文选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硕士研究生必须较广泛地阅读专业文献,尤以外文文献为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总阅读量应不少于30篇。
5、学术活动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至少10次校内外学术活动,可以是校内各院系组织的学术讲座,也可以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至少主讲1篇研究方向上的最新论文或者学术专著中的1章,并至少作1次学术报告;至少参加1次国内学术会议;至少参加1期我院或者兄弟院校为研究生举办的暑期学校。
七、考核方式
1、课程考核
学位课程和必修课程考核以闭卷方式进行,选修课程考核以考试或考查方式进行;讨论班考核以读书报告方式进行,由导师签署意见。所有课程考核一律以百分制记分,60分为合格,可取得相应学分;讨论班考核不记学分,但必须合格。
同等学力者补修本科主干课程必须考试合格。
2、实践环节考核
教学实践环节由专人负责安排,研究生填写《扬州大学实践环节考核表》,学院考核。合格者方能毕业。
3、学术活动考核
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时,要填写《扬州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表》,按学期送交学院研究生教务员审核并存档。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情况由学院考核,合格者方能毕业。
4、中期考核
为保证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一般在课程学习结束并参加了一些讨论班学习后,结合论文开题工作进行中期考核。具体办法详见《扬州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
八、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与开题
研究生在第二学年,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选题一方面要考虑本学科研究的前沿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力求和导师主持的国家级或省部级基金项目、攻关项目接轨。学位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在查阅文献、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主要包括立题意义、文献综述初步、研究计划及目标、主要理论难点及拟解决方案等。开题报告应在学科范围内公开宣讲,并广泛征求意见。
2、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要有一定的工作量,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少于半年。论文要求资料可靠、理论正确、思路清晰,对所研究专业和方向的最新成就有所了解,对所研究的课题有一定新的见解。论文书写必须符合《扬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应以省、校两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为目标,努力提高论文质量。
3、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研究生的论文评阅、论文答辩、学位申请等环节按《扬州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的有关规定执行。积极推行学位论文的“双盲”送审和公开答辩制度。
九、学位课程简介
1、昆虫分类学 4学分,72课时 介绍昆虫分类原理和方法,昆虫分类学研究进展,系统介绍昆虫纲目和各目主要科的形态特征及鉴定技术。通过采集标本拓宽昆虫纲类群的认识和系统学知识。
2、昆虫生态学 3学分,54课时 重点介绍昆虫种群生态学的理论、方法,害虫种群大发生的生理生态机制,群落演替、多样性与稳定性理论与方法,群落排序方法等。
3、昆虫生理生化 3学分,54课时 介绍昆虫生长发育、生殖行为等过程的生理生化、昆虫内激素的作用机理,昆虫抗药性的机理,昆虫分子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必要的昆虫生理生化实验。
4、农业昆虫学研究进展 2学分,36课时 介绍农业昆虫学的发生规律的新认识,抗虫性、抗药性,种型演化、新的控制技术等的最新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