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植物营养学在植物持续优质高产、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与生态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培养和造就该领域的专门人才,特对本专业研究生作如下具体要求:
1、本学科研究生应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觉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立志献身农业科技事业;品德优良,遵纪守法,团结协作,严谨求实,刻苦勤奋,勇于创新;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
2、本学科研究生应掌握植物营养学和相关学科的系统基础理论以及专业实验技能;了解植物营养学科与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以及与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植物营养学研究、教学、实际应用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3、本学科研究生毕业时必须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翻译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并具有较好的写、听、讲能力;能在工作与研究中熟练使用计算机。
4、体魄健康。
二、研究方向
根据国家与社会发展需求、本学科特点以及现阶段学科内导师专业特长,本学科现确定4个研究方向,详见表1。
表1: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点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
研究方向 | 本方向的研究范围及内容 |
1、植物营养生理 | 主要研究植物对必需营养元素的吸收、运转和代谢过程,研究植物对营养元素高效利用的生理生化机制并探讨其遗传基础。 |
2、植物营养与环境 | 主要研究植物与周围环境的物质与能量交换对环境的影响,探讨植物对逆境条件的适应机制。 |
3、土壤养分转化与土壤微生物 | 主要研究土壤中必须营养元素的形态、各形态间的转化、不同形态对植物的有效性以及微生物和其它生物学因素在土壤养分转化中的作用。 |
4、土壤养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运用 | 主要研究如何将计算机技术和3S系统应用于土壤养分和其它农业资源的管理,研究建立农业咨询系统的网络技术。 |
三、学习年限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包括论文答辩),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按规定修满35个课程学分、完成必修环节和论文工作,并通过论文答辩,可提前毕业或延期毕业。根据实际情况,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可适当缩短或延长学习年限。经学校批准,允许研究生分段完成学业和休学创业。
四、课程设置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硕士生的最低要求为35学分,其中学位课程18学分,必修课程9学分。具体课程设置见表2。
表2: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点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备 注 | |
学 位 课 程 | M000202 M000101 M000501 M140101 M130101 M130102 | 自然辩证法 第一外国语(英语) 仪器分析 高级植物生理学 高级植物营养 土壤与环境化学 | 54 144 36 72 72 36 | 2 4 2 4 4 2 | 秋 秋+春 秋 秋 春+秋 春 | ||
合 计 | 18 | ||||||
非 学 位 课 程 | 必 修 课 程 | M000201 M130121 M130122 M140542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植物营养与环境分析 植物营养研究进展 作物组织与细胞培养 | 36 54 18 54 | 2 3 1 3 | 秋 秋 秋 春 | |
合 计 | 9 | ||||||
选 修 课 程 | M000102 M000110 M000301 M170348 M170103 M130141 M130142 M130143 M130144 M130145 M130146 M130147 M000554 | 英语口语 第二外国语 计算机应用类课程 高级植物生理生化研究技术 分子遗传学 土壤与环境微生物 微量元素营养 植物营养诊断与施肥 植物营养原理 植物营养研究法 高效肥料研究 电镜技术 切片技术 | 36 72 36 48 48 36 36 36 36 36 36 32 32 | 1 2 2 3 3 2 2 2 2 2 2 2 2 | 秋 秋 秋 春 秋 春 春 春 春 秋 春 春 春 | ||
合 计 | 8 | ||||||
合 计 | 35 |
五、培养方式
1、本学科点采用导师负责和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方式对研究生进行指导。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个人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设置、教学时间活动等工作的组织协调;导师应教书育人,关心研究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整个学习过程采用课程学习与科研论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生通过课程学习以掌握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科研论文以培养从事科学研究和胜任专业工作的能力。
六、培养环节
1、个人培养计划。
本专业研究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指导下,根据研究生的个性特点、基础条件、研究方向等具体情况,填写《扬州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经学科负责人审定后报学院和研究生处备案。培养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如需变动,须经批准并报研究生处备案。
以同等学历入学的硕士研究生必须补修5门与现专业相关的本科基础课程;跨专业入学者视专业差异,必须至少补修3门与现专业相关的本科基础课程。以上补修课程列入个人培养计划,不计学分;考试合格,成绩登录时标明“补修”。
2、课程学习是本学科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任课教师将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采用教师讲授、师生讨论、学生自学、读书报告等多种形式,着重引导阅读、启发思维和训练写作,培养研究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本学科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应参加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
社会实践主要是指参加社会调查、承担校内外的科研、调研、咨询、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等活动。教学实践指以本科生为对象开展试讲、辅导课堂讨论、指导实验和辅助指导毕业班学生毕业论文等活动。至少参加一门本科生课程实验的辅导,其中讲课4学时以上。
4、学术活动。
本专业研究生应积极参加校内的各项学术活动,并在导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参加校外的专家讲学、学术会议等学术活动。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参加10次以上校内外学术活动,其中包括主持1次研究生学术研讨会,主讲1次以上学术报告。每学期至少作一次与论文有关的研究报告或读书报告(具体办法详见《扬州大学关于建立研究生学术报告会制度的意见》)。
七、考核方式
1、本学科研究生的学位课程、必修课程的考核主要以考试方式进行,选修课程考核以考试或考查方式进行。考试方式可以口试或笔试。所有课程考核一律以百分制计分,60分为合格。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所有补修课程必须考试合格。
2、社会实践的考核由主办社会实践活动的单位提供书面证明,对教学实践的考核由由2名授课指导教师提供书面鉴定。研究生毕业前须填写《扬州大学研究生实践环节考核表》,由学院进行核定后方能毕业。
3、学术活动考核由研究生填写《扬州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表》,学院根据每学期研究生学术报告会计划审核研究生的学术报告情况,合格者方能毕业。
4、在学位课程与必修课程基本结束之后,本学科将结合论文开题工作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以同等学力入学者必须在完成补修课程并且考试合格后方可进行中期考核。具体办法详见《扬州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环节,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细则》和学校的有关文件的要求进行。
1、选题。
研究生入学后应在导师的指导下首先确定研究方向,并通过广泛查阅和收集,建立较为系统和完备的文献资料和研究资料两个基础平台。在此基础上尽早确定具体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应尽可能与导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
2、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应在本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由学科负责人任组长,本学科研究生指导小组全体成员参加对开题报告的论证。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极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与其进展和预期成果、与本课题有关的工作积累、已有的研究工作成绩等。
3、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准备和写作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论文要求理论正确、观点鲜明、文献详实、思路清晰,文体格式符合《扬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4、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
研究生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后,方能申请论文答辩。论文答辩、学位申请等环节按《扬州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九、学位专业课程和必修课程简介
1、高级植物营养:目标:掌握高等植物的矿质营养功能、与各代谢过程间的关系,特殊的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主要讲授高等植物的矿质营养吸收,体内运输及其代谢,讲授植物在营养过多或不足情况下的特殊反应机制,讲授不同营养元素在植物吸收过程中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参考书:Mineral Nutrition of Higher Plants (Marschner 著)。
2、植物营养与环境分析:目标:掌握土壤、植物、环境方面的特定分析技术。讲授土壤、植物养分分析原理,讲授环境有害物质分析原理,进行分析方法和技术操作方面的实际训练,介绍最新的有关测定手段。参考书:Methods and Soil Analysis 美国土壤学会 编
3、植物营养研究进展:目标:追踪国际植物营养研究热点问题,了解新动态。主要围绕研究方向由各导师主持介绍植物营养研究领域的最新国际研究动态,新的理论,新的研究方法介绍,相关学科的研究进展等。参考书:收集新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