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水土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农业水土工程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单位、科研机构和教学工作的优秀青年技术人才。为此目标,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要奠定宽厚而坚实的基础,具体要求: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心国家大事,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辨能力。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人正派,与同学诚挚相处,尊师守纪。
2、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掌握本领域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在各自的研究方向上具备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发展趋势,对相近研究方向有所了解,并力求在某些方面达到本方向的研究前沿。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工程管理决策、科研和教学的综合素质,具有独立查阅资料,发现和捕捉研究课题的一定能力,具有独立撰写专业学术论文以及摘要的能力。学会使用计算机,有较好的读、写、听、说一门外语的能力。
3、具有健康的精神面貌和强健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
农业水土工程隶属农业工程一级学科,根据本学科覆盖面较宽的特点,设置的研究方向主要有农业水土环境与生态、灌排理论与技术、作物高效用水与节水灌溉、农业水土资源优化规划与管理等四个方向。其主要研究范围和研究内容见表1。
表1:农业水土工程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
一级学科名称 | 农业工程 | 学科代码 | 0828 | ||
二级学科名称 | 农业水土工程 | 学科代码 | 082802 | ||
序号 | 研究方向 | 本方向的研究范围及内容 | |||
1 | 农业水土环境与生态 | 主要研究农业水土资源、水土环境评价;水土资源、水土环境优化规划和水资源优化调度基本理论和应用。 | |||
2 | 灌排理论与技术 | 对农业灌溉排水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开展研究;研究田间灌溉排水基础理论(灌溉:如沟、畦、波涌、喷微灌等;降渍:如暗灌、鼠道等)与应用技术。 | |||
3 | 作物高效用水与节水灌溉 | 从土壤—作物—大气连续系统的角度来研究作物需水规律,研究节水灌溉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 | |||
4 | 农业水土资源优化规划与管理 | 运用目前的新理论、新方法(系统工程、神经网络等)和新手段(如:3S技术、自动控制等),来研究农业水土资源最优管理理论与优化调度方法。 | |||
三、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必修环节和论文工作,可提前毕业或延期毕业,允许分段完成学业,允许研究生休学创业,但最长年限为5年。
四、课程设置
本专业研究生课程学习的最低要求为35学分,其中学位课程18学分,非学位课程中必修课程13学分。另外开设一定数量的选修课、讨论班。具体课程设置见表2。
表2:农业水土工程课程设置与学分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备 注 | ||
学位课程 | M000202 M000101 M000401 M000403 M000404 M000402 M120301 | 自然辩证法 第一外语(英语) 矩阵论 数理方程(含积分变换) 概率与数理统计 数值分析 灌排工程最优规划与管理 | 54 144 54 54 54 54 54 | 2 4 3 3 3 3 3 | 2春 秋+春 1秋 1秋 1秋 1秋 1秋 |
| ||
合 计 | 18 | |||||||
非学位课程 | 必修课程 | M000201 M120201 M120223 M120322 M120323 M120227 M120324 M120325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计算水力学 系统工程基础 灌排理论与新技术 农业水土环境 水资源规划经济原理 土壤水动力学 SPAC原理 | 36 54 36 36 36 36 36 36 | 2 3 2 2 2 2 2 2 | 1秋 2春 1秋 2春 2春 2春 2春 1秋 | 方向1,4 方向1,4 方向2,3 方向2,3 | |
合 计 | 13 | |||||||
选 修 课 程 | M000102 M000103 M120249 M120244 M120250 M120346 M000301 M120347 M120348 M120349 M120353 M120350 M120351 M120352 M120354 M120355 | 英语口语 第二外国语 计算机辅助设计 水利水电自动化 随机水文学 3S技术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计算机应用类课程 水土保持原理与实践 农业水文学 试验设计与分析 大系统优化理论与应用 水、土和农产品中污染物残留量分析方法 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 环境评价原理与方法 土地利用规划 农田水利专题 | 36 72 36 36 36 18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18 | 1 2 2 2 2 1 2 2 2 2 2 2 2 2 2 1 | 秋、春 3秋 3秋 2春 3秋 3秋 2春 3秋 3秋 3秋 3秋 3秋 3秋 3秋 3秋 3秋 | 公选课 公选课 公选课 | ||
合 计 | 4 | |||||||
总 计 | 35 |
五、培养方式
1.导师负责制
实行导师负责和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指导教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指导教师应教书育人,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引导他们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道路;研究生要尊敬师长,虚心学习,积极进取,做到教学相长。
2.课程、讨论班以及学位论文并重
硕士生既要深入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本专业的专门知识,又要通过讨论班以及学位论文培养具有从事数学教学和研究的能力。特别要加强研究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包括创新能力、活动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
六、培养环节
1.个人培养计划
研究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指导下,严格按照本方案填写《扬州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经学科负责人审定后报学院和研究生处备案。研究生的培养计划是导师指导研究生学习的依据,也是对研究生毕业和授予学位进行审查的依据。培养计划确定后,研究生和导师均应严格遵守。为强化专业基础,根据研究生生源的具体情况,拟在新生入学前的暑期为他们开设本科最重要的几门基础课程。
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硕士研究生必须补修5门与现专业相关的本科基础课程;跨专业入学者视专业差异,必须至少补修3门与现专业相关的本科基础课程。以上补修课程列入个人培养计划,不计学分;考试合格,成绩登录时标明“补修”。
2.课程与讨论班学习
研究生要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必须十分重视课程学习,特别是学位课程和必修课程的学习。任课教师应着重启发研究生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他们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跨学科(门类)选修课程,鼓励选修人文类课程。同时也要重视讨论班学习。讨论班学习采取教师讲授,师生讨论,学生报告等多种形式。本硕士点研究生三年的学习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二学年主要是课程学习:1)所有学生必修指定的6门学位课程;2)在第三学年,学生主要参加若干讨论班学习,在导师要求下,也可选少量专业选修课程,同时在导师指导下展开学位论文工作,并在第三学年末完成论文并参加答辩。
3.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是培养硕士研究生的重要环节。根据数学专业的特点及日后工作的实际需要,应十分重视教学实践工作,主要是以本科生为对象开展试讲、辅导课堂讨论、辅助指导毕业班学生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等。教学实践工作应相当于助教一个月的工作量。成绩优秀的研究生可担任本专业本科高年级课程的习题课。
4.文献阅读
文献阅读是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扩大硕士生的知识面、活跃学术思想、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及掌握国内外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动态都有重要意义,也是学位论文选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硕士研究生必须较广泛地阅读专业文献,尤以外文文献为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总阅读量应不少于10-15万英文词。
5.学术活动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至少10次校内外学术活动,可以是校内各院系组织的学术讲座,也可以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至少主讲1篇研究方向上的最新论文或者学术专著中的1章,并至少作1次学术报告;至少参加1次国内学术会议;至少参加1期我院或者兄弟院校为研究生举办的暑期学校。
七、考核方式
1.课程考核
学位课程和必修课程考核以闭卷方式进行,选修课程考核以考试或考查方式进行;讨论班考核以读书报告方式进行,由导师签署意见。所有课程考核一律以百分制记分,60分为合格,可取得相应学分;讨论班考核不记学分,但必须合格。
同等学力入学者补修的本科主干课程必须考试合格。
2.实践环节考核
教学实践环节由专人负责安排,研究生填写《扬州大学实践环节考核表》,学院考核。合格者方能毕业。
3.学术活动考核
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时,要填写《扬州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表》,按学期送交学院研究生教务员审核并存档。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情况由学院考核,合格者方能毕业。
4.中期考核
为保证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一般在课程学习结束并参加了一些讨论班学习后,结合论文开题工作进行中期考核。具体办法详见《扬州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
八、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与开题
研究生在第4学期开题,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选题一方面要考虑本学科研究的前沿性和实际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力求和导师主持的科研项目接轨。学位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在查阅文献、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主要包括立题意义、文献综述初步、研究计划及目标、主要理论难点及拟解决方案等。开题报告应在学科范围内公开宣讲,并广泛征求意见。
2.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要有一定的工作量,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少于半年。论文要求资料可靠、理论正确、思路清晰,对所研究专业和方向的最新成就有所了解,对所研究的课题有一定新的见解。论文书写必须符合《扬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应以省、校两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为目标,努力提高论文质量。
九、硕博连读
为了加快数学研究型人才的培养,缩短人才培养周期,我院设立硕博连读的灵活制度。
1.具体要求
有资格参加硕博连读计划的学生必须是不间断地完成两年课程学习的二年级研究生。在课程学习期间业已修满35学分,每门课程考试均在80分以上;已参加一些讨论班学习和修读少量选修课程,在讨论班上显示了一定的研究攻关能力;对所研究的专业和方向的最新成果已有一定了解,导师对其读书报告签署意见均为优;中期考核成绩优秀。
2.遴选办法
由学生导师推荐,院学位委员会组织考核(必须参加一个由五门学位课程构成的综合考试),得到博士生导师的认可,并获得院学位委员会70%票数通过,上报校研究生处(院)以及校学位委员会批准。该学生在第三学年便自动成为一年级博士生。
十、编制订说明
本次大纲编制的基本指导思想为:根据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特点,按《扬州大学关于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意见》等有关文件的要求,明确培养目标,强化培养过程,依培养方案严格执行、考核和监督,确保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具体修订的思路上,突出本学科硕士生创新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是按紧贴学科前沿和生产实际,优化课程设置;二是按培养过程特点,细化与规范培养程序,三是按高素质人才与高学位论文质量,严格各环节的考核。
编制要点:课程设置上,适当增加相邻学科间的交叉;在课程学习上,注重思辩、写作与报告能力,提高抓住问题要害的敏锐力;学位论文选题上,明确选题要求,提高论文质量;中期考核上,明确硕士资格考试程序,控制整体培养质量等。
十一、学位课程简介
1.矩阵论 3学分,54学时 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范数理论与应用、矩阵分析与应用、矩阵分解、特征值的估算和对称矩阵、广义逆矩阵。
2.数值分析 3学分,54学时 插值法、函数逼近方法、数值积分、线性方程组解法、矩阵特征值计算、常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等。
3.数理方程(含积分变换) 3学分,54学时 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数理方程的导出和定解条件、波动方程、热传导方程、位势方程。
4.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学分,54学时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大数定理及中心极限定理、方差分析及回归分析、随机过程的基本知识、马尔可夫链、平稳随机过程。
5.灌排工程最优规划与管理 3学分,54学时 随机优化技术、大系统优化与多目标决策、水利工程优化规划与调度。
6.灌排理论与新技术 2学分,36学时 喷、微灌理论与技术,作物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暗管排水理论与技术等。
7.农业水土环境 3学分,54学时 农业环境污染原理、水环境污染评价方法、农业面污染过程计算方法、控制非点源污染措施。
8.系统工程基础 3学分,54学时 线性规划、动态规划、非线性规划、网络理论、模拟技术。
9.水资源规划经济原理 3学分,54学时 水资源工程经济基本原理、费用—效益经济分析、单目标规划经济分析、多目标规划经济分析、财务分析等。
10.土壤水动力学 3学分,54学时 土壤水分运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入渗和蒸发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运动、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值分析方法、土壤水分运动的参数测定、土壤水分和养分联合运移模型与应用。
11.SPAC原理 3学分,54学时 SPAC系统基本概念、农田水分运动与水分转换、土壤和大气系统中水分运行界面过程、SPAC界面的节水调控技术、SPAC水分运行的模拟技术。
12.计算水力学 3学分,54学时 流动现象描述、紊流模型方程、有限差分与有限体积法基本概念以及各类离散格式的特点,流动问题的典型数值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