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创新精神,能够从事农业经济管理及相关领域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复合型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培养目标如下:
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成为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年轻一代;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作风,积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掌握本专业的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必要的实践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动向,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能力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书刊的阅读,并能撰写论文摘要。
4、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
二、研究方向
本专业设立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农产品市场与贸易、农村金融与农业投资等4个研究方向。详见表1 。
表1: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硕士点研究方向
一级学科名称 | 应用经济学 | 学科代码 | 1203 | ||
二级学科名称 | 农业经济管理 | 学科代码 | 120301 | ||
序号 | 研究方向 | 本方向的研究范围及内容 | |||
1 | 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 主要研究农业微观组织理论、组织方式、组织效率及微观组织制度、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等。 | |||
2 | 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 | 主要研究农业技术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建立农业生产函数,农业技术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农业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等。 | |||
3 | 农产品市场与贸易 | 主要研究农产品市场的组织、功能、拓展,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建立,农产品贸易方式的创新,开放条件下农产品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 |||
4 | 农村金融与农业投资 | 主要研究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农业投资的方式与效率,农业利益的分配,农村金融创新等。 | |||
三、学习年限
本专业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按规定修满课程学分、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和论文工作,可以提前毕业或延长毕业。允许分段完成学业,允许休学创业。
四、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课程学习最低要求为36学分,其中学位课程18学分,必修课程16学分。具体课程设置见表2:
表2: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硕士点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备 注 | |
学 位 课 程 | M000203 M000101 M190301 M190302 M190303 M190304 M190305 | 马列原著选读 第一外国语(英语) 中级微观经济学 中级宏观经济学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运行 农业经济学前沿 经济学研究方法论 | 54 144 36 36 54 54 36 | 2 4 2 2 3 3 2 | 春 春+秋 秋 春 秋 春 秋 | 公共课 公共课 | |
合 计 | 18 | ||||||
非学位课程 | 必修课程 | M000201 M190321 M190322 M190323 M190324 M190325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经济学动态与前沿 计量经济学 管理理论研究 产业经济学 农业政策分析与评价 | 36 54 54 54 54 36 | 2 3 3 3 3 2 | 秋 春 秋 秋 春 秋 | 公共课 |
合 计 | 16 | ||||||
选修课程 | M000103 M000301 M000102 M190341 M190342 M190343 M190344 M190345 M190346 M190347 M190348 M190349 | 第二外国语 计算机应用类课程 英语口语 经济系统分析 发展经济学研究 财政金融研究 公司理财 当代西方经济学思潮 社会经济统计 最优化管理理论与方法 投资项目评估 市场研究技术 | 72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 2 2 1 2 2 2 2 2 2 2 2 2 | 秋 秋 春、秋 秋 秋 春 春 春 春 秋 秋 春 | 公选课 公选课 公选课 | |
合 计 | 2 | ||||||
总 计 | 36 |
五、培养方式
1、指导教师负责和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
导师是所带研究生的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的制定、课程设置、教学实践活动等工作组织协调,同时本着教书育人的原则,关心研究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课程学习与科研论文相结合
研究生通过课程学习以掌握紧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科研论文写作培养从事科学研究和胜任专业工作的能力。研究生要尊敬师长,虚心学习,博采众长,积极进取。
六、培养环节
1、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
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指导下,填写《扬州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经学科负责人审定后报经济学院和研究生备案。培养计划应体现“因材施教”原则,根据研究生的个性特点、基础条件、研究方向等具体情况,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目标,制定出具有特色的培养计划。在第二学年开始,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学生的培养类型和培养方向:(1)学术型研究生,其目标是造就从事教学和学术研究的专门人才。主要是奠定学生宽广的经济基础、掌握系统的劳动理论和了解本研究方向的学术前沿为任务。毕业的去向是进一步深造或到教学、科研究单位工作。(2)应用型研究研究生,以培养高层次应用人才和着眼于提高解决经济实践问题能力的人才为目标。主要是在掌握了本专业的基础和专业理论后加大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毕业后的去向是到经济部门或其它部门就业。
培养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如需变动,须经批准并报研究生处备案。
同等学力入学的硕士研究生必须补修5门与现专业相关的本科基础课程;跨专业入学者视专业差异,必须至少补修3门与现专业相关的本科基础课程。以上补修课程列入个人培养计划,不计学分;考试合格,成绩登录时标明“补修”。
2、课程学习
任课教师应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采取教师讲授、师生讨论、学生自学、读书报告等多种形式,着重引导阅读、启发思维和训练写作,着重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地讲前二年着重课程学习:(1)研究生第一学年主要修完本专业的公共必修课和学位课。主要采取课堂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马列主义的经典理论、外语和本专业的基础知识。(2)第二学年开设必修课和部分选修课。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和研究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方法除导师课堂教学外再采取读(读导师指定的专业书刊)、写(写读书报告和理论综述、参加导师课题研究、撰写学术论文等)、议(试教、课堂讨论、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等)的教学方法。
3、实践环节
包括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社会实践主要是参加社会调查、承担校内外的科研、设计、调研、咨询及其它社会服务工作。教学实践主要是以本科生为对象开展试辅导课堂讨论、指导实践和辅助指导毕业班学生毕业论文或实习设计等。研究生必须参加教学实践,其中讲课4课时左右。
4、学术活动
研究生应积极参加校内各项学术活动,不断地听取校内外的学术报告,由研究生主持学术报告会或学术沙龙等;并在导师的带领下参加校外的专家讲学、学术会议等学术活动。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必须参加10次校内外学术活动,其中包括主持1次研究生学术讨论会,至少主讲1次学术报告。
七、考核方式
1、课程考核
学位课程、必修课程主要以考试方式进行,主要采取闭卷笔试为主,有些专业课程考试也可以采取以发表论文形式进行考核。必修课根据课程特点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笔试、口试、写作论文、检查读书笔记等)。选修课以考查方式进行。所有课程考核都以百分制记载成绩。
同等学力资格入学的硕士研究生补修本科基础课程考试必须合格。所有学生都必须通过江苏省硕士研究生学位外语统一考试。
2、实践环节的考核
社会实践活动由活动主办单位提供书面证明,教学实践活动应有专门的教师负责指导,并由2名授课指导教师提供书面鉴定。研究生在实践时必须填写《扬州大学实践环节考核表》,由学院进行考核,合格者方能毕业。
3、学术活动考核
研究生填写《扬州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表》,学院根据每学期研究生学术报告会计划审核研究生的学术报告情况。合格者方能毕业。
4、中期考核
一般在课程学习结束之后,结合论文开题工作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基础知识(每门课程考试考查及格以上)、科研能力(应正式发表一篇学术论文)、外语水平、实际能力等。
同等学力入学者必须在完成补修课程且考试合格后方可进行中期考核。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产业经济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1、选题
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广泛查阅和收集,建立较为系统和完备的文献资料和研究资料两个基础平台,确定具体研究课题。学位论文写作选题由导师和学生共同商定,研究生所选的研究课题必须具有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并注重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2、开题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该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与本课题有关的工作积累、已有的研究成绩等。研究生论文开题须写出开题报告,在开题报告会上得到导师组集体审查通过后,方可进行写作。学位论文在第三学年结束前完成写作、修改及答辩工作。
3、论文写作
学位论文导师或导师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准备和写作的时间不少于一年。论文要求理论性较强、观点正确、文献详实、思路清晰、文体格式符合要求。
4、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
研究生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后,方能申请论文答辩。有关论文答辩、学位申请等环节的具体要求,按照《扬州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九、研究生培养方案说明
1、本培养方案针对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经济管理高层次人才的需要,遵循宽口径与专业新理论、新方法相结合的原则而制定。
2、在课程设计上,尽量考虑到最新理论、方法的分析和研究,尤其是强化定量方法和现代研究工具的运用。各研究方向既体现专业理论的基本要求,又强调相关专业知识之间的通融性。
3、学位论文要求能运用最新理论联系实际,认识和解决具体问题,为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微观经济实践提供建议和指导。
4、学生毕业后不仅能从事农业经济管理的理论研究、政策制定和分析及管理实践,而且能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从事专业教学及其他相近专业的工作。
十、课程说明和教学内容
1、中级微观经济学 2学分,36学时 主要研究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选择理论及效用价值理、论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结构理论、分配理论、均衡分析、公共部门经济理论、福利经济理论。主要参考书有:曼 昆[美]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三版(上),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8;范里安[美]著,费方域等译,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上海三联书店1998、1
2、中级宏观经济学 2学分,36学时 主要研究宏观经济的衡量、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理论、经济波动、封闭与开放条件中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参考书有:曼 昆[美]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三版(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8;杰弗里?萨克斯,费利普?拉雷恩著, 费方域等译,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5。
3、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运行 3学分,54学时 本课程主要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市场经济体制、现代企业制度、收入分配理论、社会主义开放经济等理论与政策。
4、农业经济学前沿专题 3学分,54学时 本课程主要介绍农业经济管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前沿理论和方法,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之能运用相关理论方法分析研究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问题。
5、经济学研究方法论 2学分,36学时 了解经济学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并能运用相关理论进行科学研究。
6、经济学动态与前沿 3学分,54学时 本课程主要介绍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及最新研究成果,加深对经济学前沿理论的理解,能运用相关理论进行研究。
7、计量经济学 3学分,54学时 掌握中级计量经济学的内容,能利用经济理论、经济事实和经济计量技术对客观经济关系进行定量研究,揭示经济现象之间量的联系,并能进行经济分析、政策评价和经济预测的工作。
8、管理理论研究 2学分,36学时 本课程分析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介绍管理学发展的前沿问题,揭示管理学发展演变的基本路径和基本趋势,培养研究生运用管理学理论与方法分析、解决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的能力。
9、产业经济学 3学分,54学时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产业的基本理论和政策。主要内容有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关联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产业布局理论、产业政策等。主要参考书为:钱纳里的《产业联系经济学》、《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施蒂格勒的《产业组织和政论管制》;张伯仑的《垄断与竞争》;诺思的《经济学史中的结构变迁》;苏东水的《产业经济学》;毛林根的《结构·行为·效果—中国工业产业组织研究》;吴汉洪的《西方寡头市场理论与中国市场竞争立法》;金碚的《产业组织经济学》;余晖的《政府与企业:从宏观管理到微观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