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部门的教学、科研工作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管理工作,或进一步攻读博士学位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达到如下要求。
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宪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方针和政策,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组织协调能力,为人正派,遵纪守法,团结同事,既注意外在仪表, 又注意内涵发展。
2、掌握旅游管理学科坚实的基本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相应的技能技法,具有较扎实的基本功,具有从事旅游管理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
3、熟练掌握计算机及软件网络处理,能独立检索专业文献,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掌握一门以上外国语。
4、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
二、研究方向
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科特色,本专业设置旅游资源及开发、旅游规划与设计、旅游企业管理等3个研究方向。详见表1。
表1:旅游管理学专业硕士点研究方向
一级学科名称 | 工商管理学 | 学科代码 | 1202 | ||
二级学科名称 | 旅游管理学 | 学科代码 | 120203 | ||
序号 | 研究方向 | 本方向的研究范围及内容 | |||
1 | 旅游资源及开发 | 主要研究旅游人文资源、自然资源的本体及开发 | |||
2 | 旅游规划与设计 | 主要研究旅游规划的基本方法、基本模式和市场运作 | |||
3 | 旅游企业管理 | 主要21世纪旅游企业的现状、类型及趋势及其管理的各个环境和主要问题 | |||
三、学习年限
本专业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修满规定的课程学分、完成必修环节和论文工作,可提前毕业或延期毕业。允许分段完成学业或休学创业。
四、课程设计
本专业研究生课程分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课程学习最低要求为35学分,其中学位课程18学分,必修课程10学分,选修课程7学分左右。具体课程设置见表2。
表2:旅游管理学专业硕士点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设学期 | 备注 | |
学 位 课 程 | M000101 | 第一外国语 | 144 | 4 | 1—2 | 公共课 | |
M000203 | 马列原著选读 | 54 | 2 | 1 | 公共课 | ||
M210201 | 管理学前沿 | 54 | 3 | 1 | |||
M210202 | 旅游经济研究 | 54 | 3 | 2 | |||
M210203 | 营销管理学 | 54 | 3 | 3 | |||
M210204 | 旅游战略管理 | 54 | 3 | 4 | |||
合 计 | 18 | ||||||
非 学 位 课 程 | 必 修 课 程 | M000201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36 | 2 | 2 | 公共课 |
M210221 | 旅游资本运营 | 36 | 2 | 3 | 由导师根据不同方向 指定修 四门 | ||
M210222 |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 | 36 | 2 | 3 | |||
M210223 | 旅游客源及市场预测 | 36 | 2 | 1 | |||
M210224 | 旅游资源学 | 36 | 2 | 2 | |||
M210225 | 旅游规划学 | 36 | 2 | 2 | |||
M210226 | 旅游企业管理 | 36 | 2 | 2 | |||
M210227 | 旅游景点景区管理 | 36 | 2 | 2 | |||
合 计 | 10 | ||||||
选 修 课 程 | M000203 | 第二外国语 | 72 | 2 | 3 | 公选课 | |
M210241 | 旅游外语 | 36 | 1 | 4 | 由导师限定选2门,学生自主选2门 | ||
M210242 | 旅游名著导读 | 36 | 2 | 1 | |||
M210243 | 中国旅游学史 | 36 | 2 | 4 | |||
M210244 | 生态旅游学 | 36 | 2 | 3 | |||
M210245 | 中外文化旅游 | 36 | 2 | 1 | |||
M210246 | 商务软件与网络 | 36 | 2 | 4 | |||
M210247 | 旅游财务管理 | 36 | 2 | 3 | |||
M210248 | 民俗学 | 36 | 2 | 2 | |||
M210249 | 东方文化概论 | 36 | 2 | 1 | |||
M210250 | 区域经济学 | 36 | 2 | 4 | |||
M210251 | 旅游心理学 | 36 | 2 | 4 | |||
M210252 | 计量经济学 | 36 | 2 | 4 | |||
M210253 | 中外礼仪 | 36 | 1 | 3 | |||
合 计 | 7 | ||||||
总 计 | 35 |
课程设置说明:
1、管理学前沿、计量经济学、商务软件与网络三门课程拟与企业管理硕士点合并上课,并由该点教授讲授;
2、区域经济学拟与产业经济硕士点合并上课;
3、旅游资本运营、旅游财务管理、生态旅游学拟清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有关教授或副教授授课。中外礼仪课拟聘请外校专家讲授;
五、培养方式
1、导师负责制
实行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指导教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指导教师应教书育人,管教管导,关心研究生各方面的成长和进步,研究生要尊敬师长,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做到教学相长。
2、课程学习与研究课题、科研论文相结合
研究生通过课程学习以掌握坚实的管理学理论和旅游管理的专门知识、专门技术技能,通过研究课题、实际操作和论文写作,培养具有独立从事旅游研究和旅游管理的能力。加强研究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包括创新能力、活动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
六、培养环节
1、个人培养计划
研究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指导下,严格按照本培养方案填写《扬州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经学科负责人审定后,在第一学期结束前报学院和研究生处备案。研究生的培养计划是导师指导研究生学习的依据,也是对研究生毕业和授予学位进行审查的依据。培养计划确定后,研究生和导师均应严格遵守。
同等学力入学的硕士研究生必须补修5门与现专业相关的本科基础课程;跨专业入学者视专业差异,必须至少补修3门与现专业相关的本科基础课程。以上补修课程列入个人培养计划,不计学分;考试合格,成绩登录时标明“补修”。
2、课程学习
为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必须十分重视课程学习,特别是学位课程和必修课程的学习。课程学习可根据课程性质采取教师讲授、师生讨论、学生自学、读书报告等多种形式。任课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的运用,着重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环节
包括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社会实践主要是参加社会调查,承担有关科研、设计等活动。教学实践主要是以本科生为对象开展教学和课外辅导、学生作业批改等。参加教学实践的教学工作量相当于助教一个月的工作量。
4、学术活动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校内外学术活动10次以上, 主讲学术报告1次以上。研究生参加的学术活动可以是校内各院系组织的学术讲座,也可以是参加各类学术会议。
七、考核方式
1、课程考核
学位课程、必修课程考核主要以考试方法进行,选修课程的考核以考试或考查方式进行。所有课程的考核都以百分制记分,60分为合格,合格者即可取得相应的学分。
同等学力者补修的本科基础课程必须考试合格。
2、实践环节考核
社会实践活动由主办单位提供书面证明。教学实践活动由研究生填写《扬州大学实践环节考核表》,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学院考核,合格者方能毕业。
3、学术活动考核
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时,要填写《扬州大学研究生学术报告登记表》和《扬州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表》,按学期送学院研究生教务员审核并存档。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情况,考核合格者方能毕业。
4、中期考核
为保证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一般在课程学习结束之后,结合论文开题工作进行中期考核,具体实行参照《扬州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
八、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细则》和学校有关规定,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旅游管理的分析综合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工作能力。
1、选题
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广泛查阅和搜集,建立系统而完备的文献资料、研究资料两个平台,选定具体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应具有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
2、开题
第三学期在学科范围内公开宣讲开题报告,广泛征求意见。宣讲内容包括:立题意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计划进度、预期结果。并报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何在,创新性何在,有关工作积累如何,前期研究工作成绩如何,等。
3、写作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用于论文写作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论文要求资料可靠,理论正确,思路清晰,对有关最新成就有所了解,对所研究的课题有独到的见解,并在该研究方向上有创新和突破。论文书写必须符合《扬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以省、校两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为目标,努力提高论文质量。
4、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研究生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后申请论文答辩。论文评阅、论文答辩、学位申请等环节按《扬州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九、制定说明
1、贯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重能力”的原则,既注意理论讲授又注意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既放眼全局又凸现地方特色,侧重为苏中、苏北及相关地区培养旅游管理的人才和教学研究人才。
2、在本学科的框架下充分发挥本学位点导师在旅游文化资源研究方面的优势,并注意同相近学位点的协作。
3、注意同相近学科硕士点的协作,实行本校资源共享。
4、注意处理好各类课程间的连接,对每门课程确定先修课和后续课。
十、课程简介
1、管理学前沿 3学分,54学时 主要讲授中外管理理论的演变与发展、管理活动的基本原理(人本原理、系统原理、动力原理、效益最优原理等)与方法、管理的过程与职能(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和其中的焦点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前瞻性视野。使学生能运用基本原理和旅游企业管理中常用的定量、定性分析方法,研究分析和解决旅游企业管理常见问题的能力。
2、旅游经济研究 3学分,54学时 通过对经济学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和旅游经济运行规律,发展模式等专题的讲授,让学生掌握旅游产业的形成机理、组织理论、结构理论、发展理论以及政策规制,学会对旅游事业、旅游产业的例证分析以及对旅游经济效益的测评。
3、营销管理学 3学分,54学时 课程将现代营销理论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系统地介绍现代营销理念、策略、手段和方法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内容包括:在对营销环境、目标市场、竞争对手和企业自身状况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制订市场导向的营销战略;进行有效的市场细分、选择与定位;在整合营销理论的指导下制订营销组合策略(产品与品牌策略、定价策略、营销沟通策略等)。
4、旅游战略管理 3学分,54学时 旅游战略管理课程主要介绍旅游战略的基本概念、主要特征、旅游战略管理发展的历史和主要流派、旅游战略分析方法、战略模式、战略实施等内容。课程将采用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对旅游战略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有所掌握。具有战略家成熟的价值观念、性格特质和管理艺术。
5、旅游资本运营 2学分,36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大型旅游企业的资本运行模式、运作规则,通过对若干旅游上市公司作实证分析,让学生掌握旅游资本运营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式,通晓旅游上市公司的创建、收购、股权构成、股票特征、股价指数、交易方式、税后利润及分红方式等环节。
6、旅游客源及市场预测 2学分,36学时 本课程分为理论、方法和实践三个部分。理论部分重点阐述旅游客源的种类及其市场特点,包括旅游客源的地域分布、区域流动以及一些起作用的重要因素。方法部分重点讲述市场调查的方法,分为网上调查和实地调查两套方法体系。实践部分主要涉及对上述理论和方法的实践。
7、旅游资源学 2学分,36学时 本课程的设计分理论与应用两个方面。理论方面,主要讲授旅游资源的特点、成因、功能、分类方法及保护管理。应用方面,主要讲授旅游人文资源、社会资源、自然资源的本体研究、调查与评估研究以及开发研究。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将为从事旅游资源研究开发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作为必要的技术技能的准备。
8、旅游规划学 2学分,36学时 本课程主要内容分为理论、方法与实践三个部分。理论部分宏观阐述旅游规划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理论体系、旅游空间布局、旅游项目设计、旅游线路和旅游网络旅游环保规划旅游保障体系规划等;方法部分则论述旅游规划方法体系、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旅游环境阈值分析、旅游后效及其追踪监控;实践部分包括:旅游规划实例。
9、旅游企业管理 2学分,36学时 旅游企业是一门知识面涵盖整个旅游行业的课程。主要内容包括:21世纪旅游企业的现状、类型及趋势、旅游市场研究、项目开发及判断、旅游企业法、国际旅游法、旅游企业的生产及经营、旅游企业的投资及融资、旅游企业金融分析会计学、旅游企业战略管理、人事及职业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环境管理、旅游企业新科技:电脑与电子商业。
10、旅游景点景区管理 2学分,36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述旅游景区的环境与质量、日常经营运转、市场营销、安全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及游客行为引导、资源保护、规划与开发、创优与等级评定工作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