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医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006)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本学科比较扎实的基础知识,能熟练应用中医诊法和掌握辨证施治原则、现代医学本专业领域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技能,达到本领域基础研究(特别是应用基础研究)先进水平和高年住院医生临床医疗水平的高级专业人才。
二、研究方向
1、中西医结合基础(100601):主要研究中药药理与新药开发、方剂的配伍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中医病证结合的现代研究等。
2、中西医结合临床(100602):主要进行消化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妇产科病等中西医结合诊治规律的临床基础研究。
三、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 课 程 编 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考试方式 | 备 注 | |
学位课程 | M1111700101 | 自然辩证法 | 54 | 2 | 春 | 考试 | ||
M1111700103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36 | 2 | 秋 | 考试 | |||
M1111700201 | 第一外国语(英语) | 72 | 4 | 秋春 | 考试 | |||
M2110060003 | 中西医结合思路方法学 | 36 | 2 | 秋 | ||||
M2110060001 | 医学统计学 | 54 | 3 | 秋 | 考试 | |||
小 计 | 13 | |||||||
非学位课程 | M2110060021 | 中医学 | 72 | 4 | 秋 | 考试 | 在导师指导下选修19学分 | |
M2110060023 | 医学分子生物学 | 32 | 2 | 秋 | 考试 | |||
M2110060002 | 动物实验技术 | 36 | 2 | 秋 | 考试 | |||
M21100102011 | 近代免疫学进展 | 32 | 2 | 秋 | 考试 | |||
M2110060041 | 专业外语 | 72 | 2 | 秋 | ||||
M1111700203 | 第二外语(日语) | 72 | 2 | 秋 | ||||
M1111700202 | 英语口语 | 36 | 1 | 秋 | ||||
M2110060042 | 古医案导读 | 54 | 2 | 秋 | ||||
M2110070621 | 药理实验方法学 | 54 | 3 | 春 | ||||
M2110060004 | 中药药理学 | 54 | 3 | 秋 | ||||
M2110010421 | 肿瘤病理学基础 | 54 | 3 | 秋 | ||||
M2110060005 | 药代动力学 | 36 | 2 | 春 | ||||
M1111700502 | 电镜技术 | 54 | 3 | 秋 | ||||
M2110060006 | 实验技术 | 54 | 3 | 秋 | ||||
小 计 | 19 | |||||||
学士阶段 基础课程 | 中医内科学 | 54 | 3 | 春 | 考查 | |||
西医内科学 | 72 | 4 | 春 | 考查 | ||||
中医基础学 | 36 | 2 | 秋 | 考查 | ||||
小 计 | 9 | |||||||
必修环节 | 学术研讨与学术报告 | 2 | 学院考查 | |||||
中西医结合临床基本技能 | 6 | 一年 | ||||||
小 计 | 8 | |||||||
合 计 | 49 | |||||||
四、课程简介
1、中西医结合思路方法学:主要了解中西医结合的历史,掌握开展中西医结合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医学统计学: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数值变量资料和分类变量资料基本指标的描述;t检验;F检验;X2检验;Ridit分析;非参数检验直线;相关和直线回归的分析;统计表、统计图及统计软件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