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祥教授履历
作者:王进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4513更新时间:2013/3/18
一:简历 徐明祥,男,1965年生,理学博士。1987年获南京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理学学士学位后直升硕士,师从都有为院士,1990年获南京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理学硕士学位。1999年获浙江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理学博士学位。先后在浙江大学任教;日本,物质·材料研究机构,物理特性探索研究部、微量子效应材料与技术研究部、新物质材料探索研究部分 别从事 博士后、特别研究员工作。 2006年3月到东南大学物理系工作。现任东南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应用物理学专业主任。 通讯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物理系 邮编:211189 联系电话:物理系总机:025-52090600转8309徐明祥 E-mail:mxxu@seu.edu.cn 欢迎同学报考研究生,加入我们的科研队伍! 工作经历: 1990,7---1999,9浙江大学,材料系(助教、讲师); 1999,9---2000,12浙江大学,材料系(副教授); 2001,1---2002,1日本,物质·材料研究机构, 物理特性探索研究部 从事 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2,1---2004,3日本,物质·材料研究机构, 微量子效应材料与技术研究部从事特别研究员工作; 2004,3---2006,3日本,物质·材料研究机构, 新物质材料探索研究部从事特别研究员工作。 2006,3---现在东南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事专业:凝聚态实验物理,材料物理特性 主要研究方向: 1.各类先进材料新型光-电-磁多功能复合体物性的探索。 (包括新型复合光电磁多功能材料,新型铁磁-铁电强耦合体多功能材料,室温磁性半导体,新型超导材料,室温磁电阻效应材料等), 2.强关联电子体系材料物理特性, 3.凝聚态物理学中的自旋电子学, 4.低维电子材料和纳米材料物性, 5.单晶,薄膜材料的生长。 二:主要奖励和研究项目 1.2010年度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 2.获2008年度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第五批高层次人才称号。 3.2007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 4.2007年度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 5.获2006年度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称号。 6.国家教育部,回国留学人员科研启动项目。 7.东南大学人事处,海外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 三:部分学术论文 (1)XuepingYuan,YueSun,MingxiangXu, EffectofGdsubstitutiononthestructureandmagneticpropertiesofYFeO3ceramics, Journalof Solid State Chemistry196(2012)362-366. (2)Xue-pingYuan,Yan-kunTang,YueSun,andMing-xiangXu, StructureandmagneticpropertiesofY1-xLuxFeO3(0≤x≤1)ceramics J.Appl.Phys.111(2012)053911 (3)QingyuXu, Haifa Zai,D.Wu,T.Qiu,andM.X.Xu., ThemagneticpropertiesofBi(Fe0.95Co0.05)O3ceramics, AppliedPhysicsLetters95(2009)112510-1/3. (4)Zheng-GaoDong,Ming-XiangXuetal., Negativerefractionwithmagneticresonanceinametallicdouble-ringmetamaterial, AppliedPhysicsLetters92(2008)064101-1/3. (5)Z.L.Lu,M.X.Xuetal., LargelowfieldmagnetoresistanceinultrathinnanocrystallinemagnetiteFe3O4filmsatroomtemperature, AppliedPhysicsLetters91(2007)102508-1/3. (6)SherAlam,A.T.M.N.Islam,T.Nagai,M.Xuetal., Possibleexperimentalsignatureofcharge-orbitaldensitywavesinNd1−xCa1+xMnO4: Heatcapacityandmagnetizationstudy, PhysicalReviewB75(2007)205134. (7)Zheng-GaoDong,Shuang-YingLei,QiLi,Ming-XiangXuetal., Non-left-handedtransmissionandbianisotropiceffectinap-shapedmetallicmetamaterial, PhysicalReviewB75(2007)075117-1/5. (8)L.Y.Chen,M.X.Xu,L.YangandJ.F.Liu,H.Rösner,H.HahnandH.Gleiter,D.Schild, S.Doyle,T.LiuandT.D.Hu,E.Takayama-Muromachi,J.Z.Jiang, AbsenceofferromagnetisminbulkpolycrystallineZn0.9Co0.1O, PhysicalReviewB73(2006)224408. (9)Ken'ichiTakahashi,ToshiyukiAtsumi,NariakiYamamoto, MingxiangXu,HideakiKitazawa,andTakekazuIshida,
SuperconductinganisotropyandevidenceforintrinsicpinninginsinglecrystallineMgB2, Phys.Rev.B66(2002)012501. (10)M.Xu,H.Kitazawa,Y.Takanoetal., AnisotropyofsuperconductivityfromMgB2singlecrystals, AppliedPhysicsLetters79(2001)2779.
文章录入:wangjin责任编辑:王琳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2005-2006©东南大学物理系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