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善仕的讲座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灵活用工的发展现状。刘善仕介绍了中国灵活用工的市场规模、地域分布、行业分布、岗位分布和人口统计特征等内容,并指出中国灵活用工市场的发展相比美国、日本等国家还有较大差距。第二,灵活用工的产生和演进。刘善仕指出,新技术带来的生产力演变、政府法规政策的支持保障等外部因素,以及企业降低用工成本、防范用工风险、追求柔性管理等内部因素是灵活用工产生的重要驱动力。进一步地,刘善仕还基于人力第三方机构用工模式的变化,阐释了企业的用工模式从依赖“内部员工”向“内部员工+外部机构+自由工作者+人力资源平台”的高效灵活用工模式的演进。第三,灵活用工的分类。以对平台的依附强度及合作方式作为分类维度,刘善仕提出灵活用工可以分为自营劳动者、众包人员、经济签约以及实习/退休返聘四大类别。第四,灵活用工热点问题。尽管灵活用工具有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等积极作用,刘善仕指出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缴纳、岗位劳动保护、劳动报酬权等权益却缺乏有效保障。第五、灵活用工国内外实践。围绕劳动关系划分及认定标准、社保缴纳及劳动权益保障,刘善仕介绍了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国家的做法,并分析了中国当前实施的系列政策法规。第六、灵活用工对策建议。针对灵活用工当前存在的问题,刘善仕从灵活就业人员法律身份认定、社保制度改革、劳动权益保护和监管以及配套服务等几方面提出了建议。

刘善仕的讲座内容前沿,所援引的丰富调研案例加深了与会师生对灵活用工的理解,也激发了与会师生对灵活用工相关理论和实践的思考。报告尾声,现场师生踊跃提问,交流活跃,报告最后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刘善仕,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珠江********。刘善仕教授是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广东省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学会理事长、广东省国资委企业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专家、广东省人力开发与管理研究会会长。曾赴英国剑桥大学、美国UCLA、香港科技大学进修访问。主要研究领域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高绩效工作系统、企业伦理与员工价值观等。
刘善仕先后主持研究了六十多项课题,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5项,省部级10余项,企业委托项目40余项。曾获第二届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教育部优秀“教育教材奖”,第二届中国管理学年会优秀论文奖。
刘善仕在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ource Management、Human Resource Planning、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管理世界》、《管理工程学报》、《科学学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中国管理科学》、《南开管理评论》等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