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陈旭玲
性别:女
职务:
职称:副教授
博导/硕导:硕导
办公室:6-219
研究领域:无线电能传输,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
电话:
Email:chenxuling@nuaa.edu.cn
陈旭玲,2011年获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7年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讲师,2012年评为硕士生导师,2019年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副教授。2017
2018年为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基于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超磁致材料、机械电子和机械设计等方面的科研工作,近年来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博士后基金(2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本科研项目(2项)和横向课题若干项。申请中国专利2项,授权1项。近年来在《Journal of Power Electronics 》、《APEC》等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0余篇。被评为全国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图学与机械课程示范教学与创新教学法观摩竞赛二等奖、南航教学观摩二等奖、南航首届微课竞赛二等奖等,并主持完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多项。
工作经历:
2007.06—2019.05 讲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7.09—2018.09访问学者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德国)
2019.06 —至今 副教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教育背景:
2006.04—2011.07博士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2.09—2005.03 硕士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98.09—2002.07 学士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术成果:
已发表学术期刊20余篇,教材1部,国际会议口头报告4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授权3项。
主要代表作如下:
[1] Magnetic-field-model and circuit-model based analysis of three-phase magnetically coupled resonant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s with cylinder-shaped coils.Journal of Power Electronics, 2018.7.
[2] Three-Coil Magnetically Coupled Resonant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with Adjustable-position Intermediate coil for Stable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Journal of Power Electronics, 2019.1.
[3] 多场耦合下超磁致伸缩材料特性与应用综述.机械传动, 2016.10.
[4] 面向微型机器人的无线供电系统变空间尺度问题综述.电力电子技术, 2016.4
[5] 电动汽车用三端口Buck&Boost变换器的能量管理策略.电工电能新技术, 2014.2.
[6] 部分破坏拆卸模式下拆卸规划.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4.12.
[7] 机械产品概念设计BFBS混合映射方法.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0.7.
[8] 概念设计中功能驱动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研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9.10.
[9] 基于专利分析的技术预测与创新研究. 机械科学与技术, 2009.5.
[10] 改进层次聚类算法在文献分析中的应用.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 2009.12.
[11] Modeling of Wireless Power System with Giant Magnetostrictive Material Load under Multi-field Coupling,IEEE Applied Power Electronics Conference and Exposition, 2017. 3 .
[13] Function driven redesign method for conceptual design.Materials Science Forum, 2009.9.
[14] 开放高效的《工程图学》MOOC规范研究.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7.
[15] 积件理论的教学应用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3.
讲授课程:
《工程图学I》,《工程图学II》,《工程识图》等
承担项目:
[1]基于超磁致和磁谐振的微型机器人无线供电系统建模与控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主持;
[2]直流型电动汽车充电系统中高效单向/双向变换器拓扑理论与控制策略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度青年科技创新基金,主持;
[3]直流母线架构电动汽车充电系统中的高效电力电子变换与控制,江苏省博士后基金,主持;
[4]促进技术优势演化的创新模式及平台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培育基金,主持;
[5]支持产品再创新的概念设计关键技术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计划资助项目,主持。
指导研究生情况:
截止2019年,指导在校研究生4名,已毕业3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