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统称核子)组成,核子内部结构的相关研究一直是基础物理领域的前沿和热点,近日,南京大学物理学院Craig D. Roberts教授作为通讯作者的综述文章,详细解释了过去十年里人们对核子结构科学理解的发展和变化。从上个世纪流行的夸克模型至今,人们已经迈出了一大步:现在,核子波函数被视为描述准粒子-夸克自由度之间的强两体(diquark)关联,而它们本身都是由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中的强相互作用形成的,宇宙中超过98%的可见质量与之有关。这需要由量子色动力学中规范玻色子区域的高度非线性、非微扰的动力学给出解释,而不是夸克和希格斯(Higgs)玻色子之间的耦合。这一新的图景给出的预言,有望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等世界顶尖加速器设备上得到检验。
图示为质子接近光速运动时的波函数横切面:左图为上夸克密度;右图为下夸克密度。比较这两幅图像,可以看出上夸克更加集中于质子中心,这便是diquark存在的确凿证据。 |
该综述文章"Diquark correlations in hadron physics: Origin, impact and evidence"发表在"Progress in Particle and Nuclear Physics"(Prog. Part. Nucl. Phys.)上,这是我校历史上首次在该期刊发表文章。Prog. Part. Nucl. Phys. 创刊于1978年,在全球粒子物理与核物理领域的五十个期刊中排名第一。Roberts教授为前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物理部理论室主任,19年9月全职加盟我校物理学院。值得一提地是,Roberts教授此前已在Prog. Part. Nucl. Phys. 上发表了4篇综述文章,其中2篇的总被引次数位列该期刊历史第2和第10。
Roberts教授的工作得到南京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经费和江苏省外专百人项目的支持。
全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4664102030082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