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20206)
一、培养目标
1.努力学习和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德良好,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2.具有国际贸易学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以及经济分析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从事教学、科研和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
3.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2.国际贸易制度与法规
3.国际竞争与公平贸易
4.国际营销与农产品贸易
5.经济全球化与区域贸易合作
6.国际贸易与投资
7.国际贸易与环境
8.国际贸易与知识产权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4年。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可适当缩短或延长学习年限。
四、课程设置
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制,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必修课包括公共课(外国浯、政治理论课)、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修满32学分。跨专业或以同等学力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本专业本科主干课程并在考试中取得75分以上成绩(不计算学分)。已修过并取得合格学分的课程可申请免修。本课程体系适用于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身份申请硕土学位。
1.必修课(21学分)
(1)990100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学分
(2)9901002自然辩证法概论 3学分
(3)9902001外国语 6学分
(4)1601001现代经济理论 3学分
(5)1605001经济计量学 3学分
(6)1601010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 2学分
(7)1603001 Seminar 2学分
2.专业选修课(至少选修8学分)
(1)1603002国际贸易专题 2学分
(2)1603003国际营销专题 2学分
(3)1601005国际金融专题 2学分
(4)1606008国际农业政策专题 2学分
(5)1603004国际贸易与环境专题 2学分
(6)1606006发展经济学专题 2学分
(7)1605009经济计量软件应用 1学分
3.任意选修课(至少选修4学分)
(1)1602002产业组织理论 2学分
(2)1602006经济社会学专题 2学分
(3)1602003企业理论专题 2学分
(4)1604002管理学专题 2学分
(5)1605006生产力及效率分析 2学分
(6)其它
需补修的主干课程如下(适用于跨专业及同等学力研究生)
(1)微观经济学
(2)宏观经济学
(3)国际贸易
(4)国际金融
(5)计量经济学
(6)基础会计学
五、培养方式
1.实行导师负责制。建立以导师为主的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学生培养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个人培养计划的制定要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
2.必须修完所规定的必修课并取得学分。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自身和科研发展方向以及研究领域所需的知识结构,选修数门选修课,鼓励学生跨学科选修课程。能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浯,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3.研究生要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导师安排硕士研究生参加本学科本科生的课程或实验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要有导师或相关教师的指导。
4.硕士研究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一般可利用假期或结合本专业工作进行,累计时间在三周以上。实践结束后,要求写出一篇质量较高的社会实践报告(或论文)。在职硕士研究生可免。
5.硕一博连渎研究生在入学后的前2年完成约32学分的研究生课程,在第四学期进行中期考核,并通过博士生外语入学考试,合格者进入博士生培养阶段,未通过者,按照硕士生要求培养。
6.提前转博限于经济管理类统招硕士生。
六、考核方式
1.研究生的课程考核分考试和考查,考试记分采用百分制,考查记分采用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公共课与基础课以笔试为主,专业课采用考试与考查相结合的方式,重在考核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和应用基础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但考查课程不超过1/3。课程考试成绩应当由多次多种检测手段来完成,包括研读文献资料、实验报告、课堂讨论、期末考试或论文等等。
2.研究生的课程外考核分第一学年年度考核、中期考核和毕业考核。第一学年年度考核一般在入学后第三学期初进行,重点考核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和课程学习情况,评选品学兼优研究生;中期考核一般在入学后第四学期进行,由学科点的中期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毕业沦文的准备(开题报告)和进展情况(第一年试验研究)以 及对本学科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的掌握等情况进行综合检查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者或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肄业处理,对成绩优秀的硕土研究生优先考 虑作为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人选;毕业考核在毕业前进行.由研究生导师、学科点、学院共同对研究生在校的思想、学习、工作等情况做出综合评价,评选优秀毕业 生。
七、学位论文
1.进行科学研究,撰写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硕士学位论文要有新见解,选题应尽可能结合科研任务,选择对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的课题。
2. 实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制度,一般安排在课程阶段结束后进行。开题报告应说明所选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拟采用的主要理论和方法、资料情 况、技术手段或实验条件、工作进度、预期成果等,供专家组和导师评议审核。导师和专家组应对学位论文选题严格把关,加强对论文协作的指导和监督。如研究内 容改变,与开题报告不符或改动很大,应重新进行开题报告并相应推迟论文答辩。
3.在中请学位论文答辩前的3—5个月,应组织本专业和相关学科专业的专家,审查其学位论文工作及取得的成果,提出修改和补充意见。对达不到学位论文要求的,应建议延期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4.硕士研究生用于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在一年半左右,不记学分。
八、答辩和学位授予
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初稿后,按照南京农业大学有关规定组织论文评审、答辩。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研究生应根据评审和答辩意见进行论文修改,形成正式学位论文。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提交各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
硕士论文答辩前应在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至少1篇与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相关的学术文章。文章应以南京农业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硕士生本人为第一作者(在导师为第一作者时该硕士生可以为第二作者)。
九、思想政治工作
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更要重视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风、纪律与团结合作精神等诸方面的培养。建立健全各项研究生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本学院研究生党、团组织和研究生会的作用。
导师要从思想、学风等各个方面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做到教书育人、严格要求。学生要积极参加规定的政治学习、公益劳动等,自觉加强道德品质的修养,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