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作物遗传育种学是研究作物遗传改良及种子生产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本专业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作物遗传育种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献身农业;遵纪守法,品行优良;学风正派,求实创新,积极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贡献。
2、掌握作物遗传育种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和训练有素的实验技能;熟悉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具有独立从事作物遗传育种科研、教学和推广工作的能力,能在学科发展的前沿上探索。
3、身体健康。
二、研究方向
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有:
1. 植物育种的原理和方法
2. 植物遗传资源的研究和利用
3. 植物细胞遗传与育种
4. 植物数量遗传与育种
5. 植物分子遗传与育种
6. 植物基因组学研究与分子育种
7. 植物基因工程、细胞工程
8. 种子科学与技术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硕—博连读的学习年限一般为5年,可根据实际情况允许研究生提前或延期毕业。非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6年。不断提高硕—博连读研究生的比例。
四、课程设置
课程学习采用学分制,总学分为20学分。研究生课程分必修课与选修课。第一外国语为英语的一般不要求必修第二外国语。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的,必须选修英语为第二外国语。
1、必修课
(l)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3学分
(2)外国语 5学分
(3)植物遗传研究前沿 2学分
(4)植物育种研究进展 2学分
(5)作物遗传育种研讨(seminar) 2学分
2、选修课
(l)专业选修课:
植物进化与遗传资源 2学分
植物抗病虫性的遗传育种 2学分
植物基因组分析 2学分
植物基因工程 3学分
分子遗传学实验技术 3学分
植物生殖生物学 2学分
分子数量遗传学 2学分
分子细胞遗传学 2学分
遗传数据分析 2学分
群体遗传学 2学分
分子植物育种学 2学分
种子产业化的理论与技术 2学分
种子学与种子工程 2学分
(2)公共选修课:
第二外国语 3学分
仪器分析 2学分
电于显微镜技术 2学分
植物显徽技术 2学分
作物生态学 2学分
高级生物化学 3学分
高级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2.5学分
分子生物学 3学分
植物胚胎学 2学分
细胞生物学 2学分
研究工作的试验统计方法论 3学分
多元统计 2学分
试验设计 2学分
作物生理学 2学分
农业害虫及其综合治理 2学分
作物高产理论与实践 2学分
植物科学专题 2学分
其它
跨专业或以同等学力录取的博士研究生应补修至少2门本学科硕士必修课程,并通过考试,不计算学分。
五、培养方式
1.指导小组 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研究生实行导师为主体的指导小组制度,研究生入学的第一学 期内在导师与研究生商定研究方向的基础上,由导师聘请与研究方向有关的教授、副教授组成指导小组,博士生3-5位成员(含导师),导师任组长,负责指导选 课及论文工作。指导小组成员应由不同学科、方向的人员组成,以利于在学科、方向互补的基础上培养新型人才。
2.课程计划与开题报告 研究生在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必须在导师及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和选课计划;在第一学年内提出开题报告,由指导小组审定后交研究生管理部门存档。
3.教学实践与社会实践 为培养研究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研究生应兼任教学、研究及管理方面的助理工作。研究生除本人的论文工作外,可以参加导师的其它研究工作以拓展视野。可组织研究生利用假期或结合实际工作参加社会调查、生产考察、科技推广等活动以了解社会、了解农业、了解生产实践对专业的需要。
4.学习方式 研究生除修 读课程和论文工作是主要的学习环节外,重要的学习方式是拓展文献阅读及参加学术交流。参加研讨班是学术交流的基本形式因而列为研究生共同必修课,而且不限 修读次数。导师要尽可能创造条件通过参加会议或邀请专家报告等形式让博士研究生有机会与国内外著名学者直接交流。
5.硕-博连读研究生 入学后的前二年完成约30—50学分的研究生课程学习,在第四学期由学科点考核小组对研究生进行博士生资格考核,资格考核合格且通过博士生英语入学考试者,进入博士生培养阶段。未通过资格考核者,按硕士生要求进行培养。
六.考核方式
1. 学习课程考核:博士研究生的公共课以笔试为主;专业必修课采用笔试和专题报告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考核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程度及其应用基础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专题报告要求达到正式期刊论文的水平。
2. 第一学年年度考核:对研究生入学后第一年度的思想品德和课程学习进行重点考核,按一定比例评选出“品学兼优研究生”,考核工作在第三学期初进行。
3. 中期考核:在博士生 入学后第四个学期进行中期考核。由学科点有关教师组成的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情况、毕业论文的准备(开题报告)和进展情况(第一年试验研究)以及对 本学科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的了解掌握情况等进行综合检查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或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对成绩优秀的研究生给予奖励。 硕—博连读生在入学后第六学期进行。
4.博士水平考试:博士生在通过中期考核后,申请论文答辩以前需进行博士水平考试,以全面考核其所掌握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考试形式为笔试,学科点组成水平考试小组进行统一命题,合格者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不合格者可补考一次。补考仍未通过的,则不能申请博士论文答辩。
5. 毕业考核:毕业前由研究生导师、学科点、院(系)对研究生学习期间的工作情况作出评价,按一定比例评选出“优秀毕业研究生”。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培养研究生探索与创新能力,显示研究生学习水平的关键性环节,研究生应独立完成。博士学位论文 在宽广度、深度和创造性上高于硕士学位论文。它的选题应为作物遗传育种学科发展前沿的理论或应用技术问题。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包括文献探 索、实验设计与实施、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等各环节。 写作应符合规范化要求,条理清楚、合乎逻辑、文字通顺、无错别字、标点符号正确。应体现作者对选题的国内外研究动态有全面透彻的概括和分析,对所研究的领 域有深刻的掌握。应有创新结果,与国内外相比在理论或技术上应有新发现、新发明、新创造,表现在发现并解决了前人尚未发现的新问题,或解决了前人虽已发现 而未能解决的问题,或前人局部解决而本项研究加深并拓宽了前人的结果。
八、答辩与学位授予
学科内先进行预论文答辩。严格论文评阅和答辩程序。选择和组织好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按学校规定做好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
在学位授予前,博士生必须至少有1篇SCI或2篇核心刊物论文(主要内容应与学位论文有关)被接受或发表。
九、思想政治工作
研究生参加所在教研组或研究所(室)的各项社会、政治活动,由所在单位党支部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导师应贯 彻教书育人的原则全面关心研究生德、智、体三方面的成长。要十分注重培养研究生热爱祖国、忠于职守;遵纪守法,品行优良;学风正派,诚恳合作;艰苦奋斗, 求实创新等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十、主要课程的说明与教学内容
植物遗传研究前沿:教师重点指出植物遗传研究的热点,例如,植物抗病、虫性基因的克隆及结构特性,转座子的遗传特性及其标签克隆,转基因植株的遗传稳定性,基因表达的调控等,每一个内容作一简介,并列出大量的参考文献供研究生查阅,然后由研究生写专题报告,进行讨论。
植物育种研究进展:围绕植物育种学的主要方向,包括种质资源的创新、研究和利用,植物育种理论和方法,杂种优势理论和应用,育种性状的遗传与改良,生物技术和遗传学分支学科的育种应用,种子产业化等,组织选读近期国内外重要文献,教师讲解与研究生撰写读写报告和讨论相结合。
作物遗传育种研讨:围绕作物遗传育种的主要学科方向及研究领域或课题,进行文献评述或进展报告交流,并开展学术研讨。每一个研究生至少作一次专题报告。
分子数量遗传学:在加强连续性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讲授数量性状QTL分子标记和定位的遗传 分析方法。主要内容:混合分布的理论;数量性状遗传图谱的建立;作图群体;数量性状位点QTL的遗传作图方法,包括均值--方差法、矩法和极大似然法、区 间作图法、复合区间作图法、非线性回归法等;QTL的标记辅助选择方法;以及QTL分离克隆等。此外,还讲授QTL遗传作图的计算机软件。
遗传数据分析:在加强计数资料统计方法的基础上,讲授属性性状数据分析方法。主要内容:计数资 料的统计量检验、估计方法,包括极大似然法、EM算法、似然比检验、Jacknife方法等;孟德尔遗传比例及遗传平衡检验;各种遗传群体的重组率及其方 差估计;双座位、多座位的重组率估计;连锁组及座位排序;连锁图整合;杂合性及基因多样性的估计;生物大分子,如DNA的比较及其似然模型;配子频率、异 交率估计及父性推断;属性性状的系谱分析等。此外,还讲授遗传数据分析的计算机软件。
分子细胞遗传学:介绍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植物染色体及基因组的结构、组成和功能的理论基础和应用。主要内容包括:染色体的核酸组成、含量、结构特征、复制和传递、遗传图谱和物理图谱、分子细胞遗传学标记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植物基因组分析: 课程内容包括 ①植物基因组分析的理论意义、应用价值与发展沿革。②植物基因组分析的目标任务与所涉及材料、方法与技术。③ 细胞与分子水平基因组分析的重点所在及其相互之间的区别与联系。④ 不同有机体、不同植物(包括不同作物及其亲缘物种与模式植物)间的比较基因组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学: 植物分子育种是作物育种学和遗传工程的边缘学科。第一篇主要讲述分子育种的遗传学基础,转基因植株的培育,转 基因植株的遗传、变异,育种技术,抗病虫性、抗逆性的转基因育种,产量的转基因育种,品质的转基因育种以及其他的转基因育种,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估等。 第二篇讲述分子标记的类型及其遗传特性,分子标记与基因作图,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分子标记的其它用途。
种子学与种子工程: 种子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良种引育、生产繁殖、加工包装、推广销售和宏观管理五大系统。 本课程以研究种子特征特性和生命活动规律,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以种子检验为基础,保证优良品种的优质种子推广销售;以种子加工包衣处理为突破口,带动种 子工程的发展。本课程的内容将科学理论与农业实践紧密联系,介绍种子学的发展趋势和种子工程的发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