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南京农业大学 /2013-12-28

 一、培养目标

    作物遗传育种是研究作物遗传改良及种子生产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本专业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作物遗传育种高级专门人才。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献身农业;遵纪守法,品行优良;学风正派,求实创新,积极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贡献。
2.掌握作物遗传育种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必需的实验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历史和发展;具有从事作物遗传育种科研、教学和推广工作的能力。
3.身体健康。
 
二、研究方向
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有:
1.  植物育种的原理和方法
2.  植物遗传资源的研究和利用
3.  植物细胞遗传与育种
4.  植物数量遗传与育种
5.  植物分子遗传与育种
6.  植物基因组学研究与分子育种
7.  植物基因工程与细胞工程
8.  种子科学与技术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可根据实际情况允许研究生提前或延期毕业。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4年。
 
四、课程设置
   课程学习采用学分制,总学分32学分(不含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研究生课程分必修课与选修课。
1、必修课
   (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学分
   (2)自然辩证法概论                                 3学分
   (3)外国语                                         6学分
   (4)植物遗传改良理论与方法                        3学分
   (5)细胞遗传学                                     2学分
   (6)数量遗传学                                     2学分
   (7)分子遗传学                                     2学分
   (8)作物遗传育种专题讨论(Seminar)                2学分
 
   2、选修课
    以下所列选修课程供不同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选修。
  (l)专业选修课:
作物科学进展                            2学分
植物进化与遗传资源                       2学分
植物抗病虫性的遗传育种                   2学分
植物基因组分析                           2学分
植物基因工程                             3学分
分子遗传学实验技术                       3学分
植物生殖生物学                           2学分
群体遗传学                               2学分
分子植物育种学                           2学分
种子产业化的理论与技术                   2学分
种子学                                   2学分
种子检验                                 1学分                             
生物信息学                               2学分            
(2)公共选修课:
第二外国语                               2学分
仪器分析                                 2学分
电子显微镜技术                           2学分
植物显徽技术                             2学分
农业生态学                               2学分
高级生物化学                             3学分
高级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3学分
分子生物学                               3学分
植物胚胎学                               2学分
细胞生物学                               2学分
研究工作的试验统计方法论                 3学分
试验设计                                 2学分
作物生理学                               2学分
农业害虫及其综合治理                     2学分
作物学研讨                               2学分
植物科学专题                             2学分
其它 
跨专业或以同等学力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至少3门本学科主干课程并通过考试,不计算学分。
 

五、培养方式

1.指导小组   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研究生实行导师为主体的指导小组制度,研究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内在导师与研究生商定研究方向的基础上,由导师聘请与研究方向有关的23位教授、副教授组成指导小组,导师任组长,负责指导选课及论文工作。指导小组成员应由不同学科、方向的人员组成,以利于在学科、方向互补的基础上培养新型人才。
2.课程计划与开题报告  研究生在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必须在导师及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和选课计划;在第一学年内提出开题报告,由指导小组审定后交研究生管理部门存档。
3.教学实践与社会实践  为 培养研究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研究生应兼任教学、研究及管理方面的助理工作。教学实践以参加指导实验实习、辅导、课堂讨论、批改作业为主,也可以试讲部分章 节。除本人的论文工作外,可以参加导师的其它研究工作以拓展视野。利用假期或结合实际工作参加社会调查、生产考察、科技推广等活动以了解社会、了解农业、 了解生产实践对专业的需要。在职或兼职研究生根据其实际情况可免除部分或全部教学实践与社会实践内容。  
4.学习方式  除修读课程和论文工作是研究生主要的学习环节外,重要的学习方式是拓展文献阅读及参加学术交流。导师要尽可能创造条件通过参加会议或邀请专家报告等形式让研究生参与。
 

六、考核方式

1、   学习课程考核:硕士研究生的公共课及专业基础课以笔试为主;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课采用笔试和专题报告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考核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程度及其应用基础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   第一学年年度考核:对研究生入学后第一年度的思想品德和课程学习进行重点考核,按一定比例评选出“品学兼优研究生”,考核工作在第三学期初进行。
3、   中期考核:在研究生 入学后第四个学期进行中期考核。由学科点有关教师组成的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情况、毕业论文的准备(开题报告)和进展情况(第一年试验研究)以及对 本学科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的了解掌握情况等进行综合检查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或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对成绩优秀的研究生给予奖励, 其中,对成绩优秀的硕士研究生优先考虑作为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人选。
4、   毕业考核:研究生毕业前由研究生导师、学科点、系对其学习、工作情况作出总体评价,按一定比例评选出“优秀毕业研究生”,并记入个人档案。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培养研究生探索与创新能力,显示研究生学习水平的关键性环节,研究生应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 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选题应为作物遗传育种学科发展前沿的理论或应用技术问题;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包括文献探索、 实验设计与实施、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等各环节;写作应符合规范化要求,条理清楚、合乎逻辑、文字通顺、无错别字、标点符号正确;应体现作者对选题的国内外 研究动态有全面透彻的概括和分析,对所研究的领域有深刻的掌握。
 

八、答辩与学位授予

学科内先进行予论文答辩,并实行盲审。严格论文评阅和答辩程序,选择和组织好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按学校规定做好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
 

九、思想政治工作  

研究生参加所在教研组或研究所(室)的各项社会、政治活动,由所在单位党支部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导师应贯 彻教书育人的原则全面关心研究生德、智、体三方面的成长。要十分注重培养研究生热爱祖国、忠于职守;遵纪守法,品行优良;学风正派,诚恳合作;艰苦奋斗, 求实创新等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十、主要课程的说明与教学内容

细胞遗传学   主要讲授细胞分裂中的染色体,染色体的功能,染色体的运动,染色体的类型,染色体的数目及结构变异并讨论细胞遗传学在植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分子遗传学:主要讲授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史、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包括遗传分子的结构及行为,基因组的复制,基因表达,重组DNA的原理和方法,真核基因分子结构、表达、调控以及分子遗传学在育种学中的应用。
数量遗传学:主要讲授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包括群体的遗传组成,基因效应与遗传模型,世代平均数的遗传分析,群体的遗传方差组成、基因的效应估计,遗传力及选择响应,遗传交配设计,双列杂交与亲本配合力分析,基因型与环境互作,QTL的分析等。
植物遗传改良理论与方法:在本科课程作物育种学基础上,进一步讲授品种类型及其遗传特性,育种目标性状的性质与特点、作物遗传资源的研究和利用、育种群体的遗传特点,选择效应和遗传进度,各种不同类型品种的育种方法,育种方案,抗病、虫性与耐逆性的育种,生物技术及电脑技术的育种应用。
    遗传工程:  主要内容包括:(1)遗传工程现状与作物育种,(2)遗传工程的分子生物学基础,(3)基因克隆,(4)转化和基因表达,(5)DNA直接导入和其它可能的基因转化方法,(6)植物遗传工程基本技术及原理。
    分子遗传学实验技术:  分子遗传学实验技术是面向全校博、硕士研究生开设的选修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1) 植物DNA提取, 2) 细菌质粒DNA提取,3) DNA酶切及电泳,4) 细菌感受态制备, 5) DNA分子重组及转化,6) Southern印迹转移,7) DNA探针制备,8) Southern杂交, 9) DNA片段的PCR扩增。
    植物遗传资源与进化:  本课程内容包括:(1) 主要农作物(小麦、水稻、玉米、大豆、棉花等)及园艺作物的分类、起源、进化,(2) 针对不同植物各自的特点,讲述其遗传资源的发掘、搜集、鉴定及利用途径,(3)植物物种进化及分析(生物学进化、分子细胞遗传学进化),(4)目前世界及 我国植物遗传起源利用概况及研究展望。
    植物基因组分析:  课程内容包括 ①植物基因组分析的理论意义、应用价值与发展沿革。②植物基因组分析的目标任务与所涉及材料、方法与技术。③ 细胞与分子水平基因组分析的重点所在及其相互之间的区别与联系。④ 不同有机体、不同植物(包括不同作物及其亲缘物种与模式植物)间的比较基因组分析。
    植物生殖生物学:植物生殖生物学是在胚胎学基础上发育起来的一门分支学科,现已进入分子水平。本课程主要包括植物的性别、性连锁遗传、世代交替、有性生殖过程、配子体形成的遗传控制和基因表达、无融合生殖、雄性不育性、自交不亲和性、种间杂交和生殖隔离、植物生殖等方面的内容。
    群体遗传学: 本课程主要介绍孟德尔群体及其遗传组成,群体基因频率及基因频率变动的原因,小群体与遗传漂变,小群体的突变、迁移与选择,近交及近交系数,近交下群体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群体的遗传分化与进化,群体遗传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等内容。
    试验设计:  本课程在一般的试验设计原理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单因子试验设计,因子式试验设计,响应面分析,混杂设计,回归旋转设计,分组内重复和重复内分组等不完全区组设计,格子式设计与简化广义格子设计,以及各类试验设计的相应统计分析方法和在作物育种研究中的应用等。
    研究工作的试验统计方法:  本课程主要讲授实验数据的归类,样本与总体的关系,从正态分布中抽样,两个样本间的比较,线性模型与方差分析,线性回归与相关的矩阵算法,复回与偏回归和复相关与偏相关,曲线相关,X2的应用,非连续性分布,因子试验的方差分析,多元随机变量的数学模型,多元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等内容。
    植物抗病虫性的遗传育种:主要讲述植物抗病虫性育种的意义及特点,抗病虫性的遗传机制,品种的抗性鉴定技术,育种策略和方法,抗性基因的克隆及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抗病虫性育种中的应用。
    分子植物育种学:植物分子育种是作物育种学和遗传工程的边缘学科。第一篇 主要讲述分子育种的遗传学基础,转基因植株的培育,转基因植株的遗传、变异,育种技术,抗病虫性、抗逆性的转基因育种,产量的转基因育种,品质的转基因育 种以及其他的转基因育种,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估等。第二篇讲述分子标记的类型及其遗传特性,分子标记与基因作图,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分子标记的其它 用途。
    种子学与种子工程:种子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良种引 育、生产繁殖、加工包装、推广销售和宏观管理五大系统。  本课程以研究种子特征特性和生命活动规律,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以种子检验为基础,保证优良品种的优质种子推广销售;以种子加工包衣处理为突破口,带动种 子工程的发展。本课程的内容将科学理论与农业实践紧密联系,介绍种子学的发展趋势和种子工程的发展动态。
    作物育种产业化:育种产业化是育种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前提,也是优良品种增产增效的保证。本课程包括新品种审定、良种繁育、种子加工、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重点介绍种子生产的原理和方法,种子质量监控、育种产业化的政策法规以及国内外相关的经验和发展趋向。
    作物遗传育种专题: 本课程邀请我校以及国内外著名的作物遗传育种学科的教授分别讲述作物遗传学、细胞遗传学、数量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和作物育种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作专题讨论。 因此选修该课必须是二年级以上的研究生。
相关话题/培养